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本期节目我们一起读长篇小说《围城》。作者钱钟书,中国现代作家、学者。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开始创作于1944年。这本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成,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通过对“方鸿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赵辛楣”等角色的塑造,刻画了20世纪30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留学归来,受到西方文化熏陶,游离于抗日战争之外,但他们缺乏远大理想,也缺乏和传统思想斗争的勇气,以至于连自己的生活也无法把握。婚姻是围城、人生也是围城,他们不断渴望跳出围城,但是却又落入另一个围城。
《围城》自出版以来,就受到许多人推崇。1980年代后,随着同名电视剧的播出,《围城》开始风靡并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对它的评价一般集中在两方面: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对生活深刻的洞察。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钱钟书学贯中西的文化底蕴和深厚功力。
除了小说,钱钟书在学术领域的建树和成就更为人称道。他对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同时不曾间断过阅览和研究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
你会听到:
1、《围城》与钱钟书生平。
2、从《围城》中读到了什么?怎么理解“围城”?
3、作品精彩片段分享。
4、如果你是方鸿渐的朋友,会给他什么建议?
5、《围城》影视作品选角。
片头曲:电视剧《围城》主题曲
片尾曲:电视剧《围城》主题曲
主播:超哥 / 大壹 / 星光
去 爱发电 支持我们:https://afdian.net/@WHYXFM
主播...
杨大壹
文化有限的超哥

星光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月灯
2年前
20
49:29 我真的磕赵辛楣和方鸿渐

海水倒灌东京湾
2年前
23
这集真好听,《围城》确实很精彩,之前聊老舍《离婚》的那期也好棒,希望能再多聊聊民国作家的作品,比如梁实秋、汪曾祺、茅盾等等

苏城
2年前
26
28:35 所有老婆能在里面看到我那个不中用的老公,所有老公会在里面看到比自己还看烂的人,所以我还行。 精辟啊

李如如
2年前
30
从豆瓣上看到的一段总结,写的很好:“鲍及时行了乐,苏终是足了面子,唐没有丢失自尊,孙千方百计嫁了,赵实现了抱负;他,什么也没有。”

东了个坡
2年前
31
《围城》是我最爱的一部小说作品,无关“不读围城不配说自己读过书”这句话。
我第一次读《围城》是在大一。开篇就被各种精妙的比喻所震撼折服,通篇读下来,各种精妙的比喻、辛辣的点评与讽刺给我的感觉是:精致。精致但却并没有生人勿近之感,《围城》在语言上的精致从未让我觉得矫情,相反有些句子会让我觉得倘若钱钟书先生再多写一个字或再少写一个字,则都不如现在这样来的好。哪怕有生僻字,哪怕我的脑子需要转几个弯才能理解钟书先生的比喻和骂人,但还是越读越想读,越读越停不下来,当读到赵、方、孙等一行人赴教途中坐汽车的情节时,我捧腹大笑,心想怎么会有这么会写的人。
第一次读完《围城》我只觉得写的好,但也仅此而已,甚至几天过后我连各位主角的名字都记不清了。
第二次读是在去年冬天,我上大三。这次阅读不再像第一次一样恨不得把所有的好词好句都勾画起来,在欣赏作品的语言之美外,我更多的关注情节,但这次读完也并无多少人生感悟,要非说有,大概是因为提起《围城》人们第一反应大多是想到婚姻这种先入为主在作祟,我只觉得不要轻易结婚,但又觉得自己小小年纪,还不宜对婚姻过早下结论。
第三次读是今年夏天,我大四,在毕业季读《围城》。如果说大部分成年人都有可能经历书中方鸿渐的人生,那么毕业以后的我想说:终究还是轮到我当方鸿渐了。不毕业不知社会险恶,不长大不知生活艰辛,面对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每当我内卷不想卷、卷不动,躺平又不放心、不甘心的时候,我觉得《围城》这面镜子照进了我的生活,这一次,我才开始渐渐读懂了钱钟书先生在开篇所写的“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PS:因为大一在专业课上看《围城》,不小心碰洒了水杯,虽经奋力抢救,但我的书仍不幸破相,所以我的《围城》至今还是被水泡过的模样哈哈哈哈。
七个梦
2年前
32
床上的人想起,床外的人想睡
董懂懂懂
2年前
34
认真听完,发现好像一直都没有提到方鸿渐开篇在船上碰到的那位跟他有一夜暧昧情的鲍女士,这个也是整篇小说的基础,也是后来他没能跟唐小姐在一起的导火索。人还是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也非常同意超哥后来说的那段话,婚姻本身没有问题,其实问题在于人,方鸿渐跟谁在一起都不会有太好的幸福。了解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懦弱,不害怕,学会自洽,才是最重要的。

busiji
2年前
35
11:19 抗战是《围城》中的一条暗线啊。方鸿渐在8.13战事前夕回国,去三闾大学时正是长沙保卫战,最后又回到“孤岛”上海。方鸿渐家道中落,唐晓芙未写论文就毕业,赵辛楣去重庆,苏文纨跑单帮,战争时刻影响着角色的命运,但他们又像提线木偶一样浑然不知。

三角猫露西
2年前
37
1:20:08 我之前读《围城》的时候,脑子里方鸿渐的形象是潘粤明,哈哈哈。
cobana
2年前
42
我在想方鸿渐这样一个见过世面 去国外留学即使是混了一个文凭 也不应该这样没有主见 到底一个人要经历怎么样的(自我)教育可以培养责任感 这件事很耐人寻味

小胖她帕比
2年前
49
《围城》是我唯一一本细细读过四遍的小说,第一遍和第四遍之间时间跨度近三十年;钱钟书和《围城》影响了我大量观念的形成,甚至包括日常的语言风格

灰蓝_
2年前
51
方鸿渐:王传君

爱晒太阳的猫
2年前
53
几年前读过的,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句: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

陈小耗
2年前
54
1:20:02 围城真的是反复看的一本小说,即使知道了情节也全无关系,单是重温钱老的文字就已经足够盎然有趣。话说唐小姐我一直脑补的周迅哈哈!
杨大壹
2年前
58
🏰欢迎朋友们留言说说听完这集节目的感受,或者你是怎么理解“围城”这个比喻的,你有“围城”时刻吗?
🎁截止到7月24日,我们会在评论区选出5位朋友,每位送上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的《围城》纸质书一本。
🎬下周二,不聊书了,我们会一起盘盘上半年看的电影。祝你拥有愉快的一周!
玉米玉米酱
2年前
58
1:11:06 如果逃避短期的伤害,势必会导致永久性的伤害!说得好好!
Vian_iXBp
2年前
83
“我们一生对于最亲爱的人的想念,加起来恐怕不到一点钟,此外不过是念头在他身上瞥过想到而已。”
读到这句话时,我放下了书,认真地去回顾了所有我心里惦念的人和事,发现竟果真如此,哪怕是最刻骨铭心的人,也不曾得到我持续的,专注的想念,大多时候,不过是“想到”而已,念头一瞥,泛起一圈清浅的涟漪,却还以为自己是多么长情感性的人呢。

秋秋人保护视力
2年前
102
早上好,标题这句赵辛楣对方鸿渐的评价,也是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的几句话之一

某戴同学
2年前
144
05:03 “干啥啥不行,谁都看不上”,这句评价人的刻薄程度,直追“你不讨厌,可全无用处”😄😄😄

你是王小虎吗
2年前
381
感觉我们很多人都像方鸿渐,虚假的短暂的努力过一下,就觉得自己应该得到些什么。但实际上,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情不愿的在家人朋友的安排下选择了职业/配偶/学校,慢慢又觉得,我不想要这个。换来换去,发现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这么蹉跎,又觉得自己厉害极了,只是没有欣赏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