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2分钟
播放:
63
发布:
1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欢迎光临五点起床,五点起床是一个和大家共读成长的频道。通过每天清晨二十分钟的阅读分享,每天进步一点点 improving little by little everyday。


今天继续阅读《多谈谈问题》这本书。


在人性残缺的时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信念太重要了,虽然大家在嚷嚷“庆祝无意义”,或者“躺平”和更糟的“摆烂”,但我总觉得不对劲。世界正在陷入巨大而零散的混乱之中,疫情的阴霾挥之不去,经济萧条,人心疲惫,粮食危机,极端气候,战争阴云。另一方面,人们终于成为技术的俘虏。在算法时代,似乎我们所有的行为举动都可以成为大数据的素材,我们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都可以被提炼成关键词,投入流量池里,重组成塑造我们生活方式的模板。怎样才能走出困境?这个问题谁有答案呢?我想,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扎入困境中,把问题当作问题,答案才会慢慢浮现。在这个意义上,这也许是一个文学的时代。当世界进入到一个“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的新纪元,当相对主义变成多元化的孪生姊妹,当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同时陷入两难境地,人的内心的完整感正在被某些东西吞噬。而文学,也许只剩下文学,想要捍卫人的完整感,保护人之内在的自由,让人不再因为惧怕孤独而走入某种洪流。


“活在当下”,其实是一个人没有世界的表现


海德格尔说过,人向死而在,所以人有世界,动物没有世界。由此看来,“活在当下”其实是一个人没有世界的表现。


这就是为什么“活在当下”无法消除当代人的焦虑感,恰恰相反,因为没有精神追求,无法超越被现实物质世界束缚的自我,“活在当下”反而让现代人变得更加焦虑了。


在一个大众社会,读者变得越来越重要,大众总是喜欢轻松的东西,作家们为了出版,就得考虑市场、迎合受众


在做学问和追求人生价值之间,看似不言自明的关系在今天已经变得面目模糊。在经验和超验之间,究竟该怎样度过人生?波兰诗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在《捍卫热情》中写到:我们永远不可能在超验的领域真正一劳永逸……我们也总会要返回日常平凡的琐事里:在经历启示后,在写一首诗后,我们要去厨房,决定吃点什么;然后,拿着电话费账单,拆开信封。我们不断地,从受到神灵启示的柏拉图,转向明智的亚里士多德……而这,也是应该的,因为如若不然,在上面等待我们的是疯狂,在下面等待我们的就是厌倦。


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行动,而不是沉思


对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二手时间》的意义也有了更深体会。所谓“二手时间”,不只是价值真空的茫然时间,也是价值混乱的焦虑时间。我们对生活的体验是通过互联网,而非身体。也许这成了一种新的现实。虽然有了二次元、自媒体、AI等新事物,可人的精神状态却是下。


尽管我能感受到大数据对个人生活的控制,比如大量的广告投放、搞笑的“抖音”娱乐,但我可以无视它们,为自己保留阅读和沉思的空间。实际上,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机器人”这个词就是20世纪上半叶捷克作家恰佩克(KarelČapek)发明的。二次元、AI仍然是物理世界,不是精神世界,我担忧的是现代科技会使人的精神越来越萎缩和空虚,处在这个科技统治一切的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不断重温胡塞尔所说的“生活世界”,思考什么是人的本真存在。


内心自由的人不仅意味着敢于独立思考,还意味着服从自己的良知。现代人已经不再喜欢使用良知这个词,说出这个词会感到很过时,但在这个越来越同质化的时代,人性变得越来越残缺不全的时代,我们不仅应当重温康德的话,要敢于独立运用自己的理性,而且还要重新唤起自己的良知。只有这样,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当今西方世界内部的分裂有各种原因,但观念的分歧是一个重要因素。实际上,近现代以来的哲学和文学,本质上都是在处理宗教袪魅后何为良善生活的问题,对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正如昆德拉所说,有的人仍然忠诚于价值,有的人需要价值却不知道价值何在,有的人对价值不再的世界淡然处之。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