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87分钟
播放:
458
发布:
2年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主播:rain


本期嘉宾:周翔 陈皮 昊辰



本期,我们借由大卫·格雷伯《毫无意义的工作》这本书作为由头,聊聊工作中的意义感。


我们的相信,我们的兴趣,我们的疑问,我们的经验……和工作碰撞在一起,产生了什么样的体验与情感?


不论我们是不是找到了意义感,我们都共同经历了这一切。


记录这些感受本身,我们相信,这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延展内容:


《毫无意义的工作》摘录


“在世界上的富裕国家,已经有37%~40%的工作者觉得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粗略来看,50%的经济是由狗屁工作或者支持狗屁工作的工作构成的,而且这些狗屁工作甚至没什么有趣的地方!”


狗屁工作=毫无意义,这难道是人类应有的人生吗?


格雷伯所说的这种“无意义”状况,并不是批判一切工作,而是指脱离了人类社会真实需要、人为叠床架屋的泡沫化分工。


书中所展示的是“习以为常”中的荒诞性:“社会中似乎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个人的工作越是明显地对他人有益,他得到的酬劳就越低。”


只需要询问以下几个简单的问题:倘若这个专业人士阶层嗖一下消失了,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倘若消失的人是护士、垃圾清理工、机械师,那又会发生什么?显然,如果护士、垃圾清理工和机械师转瞬之间就不存在了,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立刻受到灾难性的打击。如果世界上不再有教师,不再有码头工人,那我们的生活将会迅速陷入困境。哪怕是少了科幻小说家,少了斯卡音乐家,这个世界都会逊色不少。可如果消失的是这个世界所有的私募基金首席执行官、游说者、公关研究员、精算师、电话推销员、法警和法律顾问,那人类是否会痛苦不堪?是否会面临无法生存的情况?这就不好说了。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如此普遍的“无意义的工作”,却是当代世界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的追求目标,形成超大规模的“内卷”。


生产性努力具有强大的创新性,不断增大社会财富,而分配性努力只是想在不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的状况下抢占社会的优势地位,在分配结构中夺取更大的个体利益。


诺思指出,当社会分配严重不公时,生产性努力没有回报,分配性努力却风生水起,人们自然不愿再将时间投入生产性努力,纷纷奔向分配性努力。


社会是无数差异性力量的汇聚,一本书不可能改变一切,但只要读者有那么一点点刺痛,这本书也就实现了它的价值。


“本书献给每一个想要实实在在工作的人。”格雷伯在这里表达了他最本真的心愿:只有认清那些无意义的工作,才会获得实实在在的劳动价值。工作是美丽的,但前提是拥有拒绝无意义工作的勇气!


章节:推荐序 打开摩天轮的座舱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在本书中犀利地指出,很多人的“整个职业生涯都耗费在那些他们其实知道并不需要的事情上。不管是道德上还是心灵上,这种状况给人造成的伤害都是深重的”,甚至可以称为“我们集体灵魂上的一道伤疤”。


格雷伯在研究中发现,那些毫无意义甚至有害的工作占据了所有工作的一半以上,成为一种“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而且这样的工作正在不断膨胀中。


所谓“狗屁工作”,根据格雷伯的定义,指的是一份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定期领薪水的职业,其无意义或有害程度是如此之高,乃至从事这份职业的人都无法为其找出合适的存在理由。


在知道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的同时,等级制度的工作环境更是日益让人难以忍受,上班族日常生活中的诸多苦难都直接来源于此。


陀思妥耶夫斯基发现,尽管被押送到西伯利亚的犯人所做的工作和农民相比并不显得那么辛苦,但这些犯人却是真正意义上的“苦工”,因为“农民劳作的时候,起码有一部分是为了他们自己,但是在劳改营,苦工之所以‘苦’,是因为劳作者从这份劳作中什么也得不到”。


早在100多年前,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处的时代,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在这样的社会成功学标准之下,工厂生产变得更加有计划性,工人在工作中不断地督促自己:只有整日整夜地劳动,才能获取更多的财富。他们日复一日地在流水线上工作,已经不再是完整的人,而是异化成为机器的一部分;他们的一举一动不再由自己掌握,而是被机器掌握。


组织运作的制度性框架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人们的行为准则不再依赖传统社会中个人的魅力或者长老的权威,而是通过一整套系统化、组织化、层级化的科层制进行运作。


格雷伯指出,人们并不会将个人的职业视作后人对自己的主要评价来源。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后,在墓地前是找不到刻着“蒸汽管装修工”“办事员”“护林员”这样的墓碑的;相反,墓碑上刻下的,是人们生前曾共度时光的伴侣和后代的姓名,而这些都是我们在世间曾经存在过的证明,是我们曾经付出和收获的爱的见证,是与生命本身息息相关的一种情感传递。但是在世俗生活中,人们相遇时并不会问对方关于爱和承诺的问题,而是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在格雷伯看来,这恰恰可以称为“现代工作的悖论”:一方面,当被问及生活的意义这个问题时,人们常常会回答,是工作赋予了他们生活的终极意义,大部分人的尊严感和自我价值感都与工作谋生息息相关,一旦失业,就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另一方面,很多人憎恨自己的工作,他们认为自己每天所忙碌的事情,不仅没有创造相应的社会价值,而且折磨着心灵,无法敞开心扉谈论真实的感受从而陷入绝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大部分人更希望通过工作以外的东西来定义自己。


城市摩天轮象征着社会的齿轮不停地转动,一旦停下,人们就担心会被抛下,宁可蜷缩在一个个封闭的小小座舱里。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终日忙碌的工作并没有意义,而作为个体,我们的时间是有意义的,我们是需要尊重、欣赏,需要被滋养的。


序言 40%的工作毫无意义


我明白任何类似的观点都会立刻激起反对的声音:“你是谁啊?凭什么由你来说哪些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必不可少’又究竟怎么去定义?你不是人类学教授吗,那么人类学教授这个岗位的‘必要性’又体现在哪里?”(事实上,许多媒体后来确实是这么说的,他们表示我的工作就是无谓的社会开支的典型。)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没说错,社会价值本来就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


这是很严重的精神暴力了。一个人若是在内心深处知晓自己的工作毫无存在的必要性,那还谈什么工作的尊严?心中的愤怒和憎恨怎么可能不汹涌?


在《谈谈“狗屁工作”现象》一文中,我真正想问的问题是:对于这件事情,怎么就没人出来干预(你要喜欢,用“密谋”也行)。


狗屁工作现象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有机会看到更深层的社会问题。我们不仅要问自己,为何这么多人身处自己都认为是毫无意义的岗位日复一日地工作着?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觉得这样的情况是必然的、是正常的,甚至是可取的?更奇怪的是,尽管这些人从抽象意义上认同这种情况出现的必要性,觉得从事无意义工作的人比从事有意义工作的人能够获得更高报酬、更多尊重,也认为这些完全可以接受,但具体到自身,如果是自己处在这个位置,什么都不做却拿着薪水,或者自己的劳动产出并不以任何方式造福任何人,他们还是会感到沮丧、感到糟透了,这到底是为什么?这里肯定存在各种矛盾的想法、各种混杂在一起的力量。


在本书中,我想把这些混杂的想法理一理。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化作一支利箭,射向我们所处的时代,射向我们的社会和文明。


第一章 什么是“狗屁工作”


狗屁工作具备这样的特点:完全没有意义,甚至每日从事这份工作的人都无法说服自己,使自己相信这份工作具有哪怕一丁点存在的理由。


临时定义1:狗屁工作是一份毫无意义、毫无必要且往往有害的工作,连其从事者都无法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


为什么说黑帮杀手并不算是狗屁工作


在这里,我再次重述一下狗屁工作的概念:我所说的狗屁工作,从事这份工作的人自己就觉得工作内容的绝大部分是毫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这些工作如果消失,这个世界不会受到任何不良影响。最重要的是,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本身就觉得这些工作不该存在。


在英国,只有50%的全职工作者确信自己的工作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有意义的贡献;与此同时,37%的全职工作者则确信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


护士、公交司机、牙医、街道清洁工、农民、音乐教师、维修工、园丁、消防员、布景设计师、水管工、记者、安全检查员、音乐家、裁缝、学校门口的警察等,这些人在被问“你的工作是否对这个世界有意义”时回答“否”的概率几乎为零。


我个人的研究也显示出,诸如商店店员、餐馆服务员等底层服务业人员也很少觉得自己的工作是狗屁工作。许多服务业人员厌恶自己的工作,但哪怕厌恶,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工作对世界的确是有某种贡献的。


如果一个国家有37%~40%的工作者觉得他们的工作对世界毫无贡献,与此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怀疑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那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我们怀疑某人觉得自己从事的是狗屁工作,事实就会真的如此。


我们打造了这样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大批人身处无意义的岗位,与此同时,这些人却对那些真正从事有意义工作的人和那些无所事事的人心生同等的憎恨和鄙视。


对世界没什么影响的工作和对世界有害的工作绝不是一回事。


狗屁工作不仅仅毫无意义或有害,往往还包含不同程度的欺骗和捏造。从事狗屁工作的人必须假装这份工作有充分的存在理由,即使内心深处知道这些理由都是瞎扯。狗屁工作的真实内容和从事者声称的工作内容是有差距的。


“狗屁工作”是一份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工作,连其从事者都无法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虽然他不得不假装这份工作有意义。


狗屁工作是一份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定期领薪水的职业,其无意义或有害程度是如此之高,乃至从事这份职业的人都无法为其找出合适的存在理由。虽然要从事这份工作有一个条件,即从事者不得不假装这份工作的存在是完全合理的。


为何我们对狗屁工作的主观判断往往是正确的


社会价值是什么,那社会价值就是什么。那么,谁还能比从业者本身更适合做这个判断呢?所以我想说:如果某类工作的大部分从业者暗自觉得这份工作毫无社会价值,那我们就应当相信,事实正是如此。


“狗屁工作”往往能带来很不错的收入,工作环境也极佳,只不过毫无意义;而“狗屎工作”恰恰相反,这些岗位对社会来说必要且有益,只是这些从业者收入很低且工作环境很糟糕。


“狗屎工作”往往是蓝领工作,从事者按小时拿钱;而“狗屁工作”往往是白领工作,从事者拿的是月薪。从事“狗屎工作”的人经常受到侮辱,他们不仅工作辛苦,而且正因为工作辛苦而被人瞧不起,但是起码他们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有用的。那些从事“狗屁工作”的人则常被荣誉和声望围绕,他们被视作专业人士,他们得到人们的尊重,且收入颇丰,他们被认为是有成就的人,是有理由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的人。但是他们内心知道:他们什么成就都没有;他们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做就能够支付各种消遣玩乐的费用,并用这些填满自己的整个人生;他们感觉这一切都基于某个谎言——他们的感觉没有错。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Rain10
2年前 北京
2
节目里聊到了的笔记app:flomo。推荐给大家。❤️
shuqing舒清
2年前 山西
1
在开年上班第一天看完了《毫无意义的工作》,希望是一个对个人来说追求更有意义工作体验的阅读实践。
大风歌大棚菜
6个月前 湖南
0
谢谢。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