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6分钟
播放:
264
发布:
1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李氏父子为什么能迅速夺取天下; “玄武门之变”详情如何?如何评价李世民的行为; 李世民为什么让史官对“玄武门之变”等事件“直书其事”?


部分文稿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我们说就在李密兵败之前的几个月,具体地说,公元618年6月18,大兴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李渊接受了傀儡皇帝隋恭帝杨侑的禅让,登基做了皇帝。至于说禅让之前的那些仪式,比如说封唐王,加九锡这些,自然是按照老规矩来,一样也不能少,谁让咱们是礼仪之邦呢。据说李渊这老头儿在上位之前,痛哭流涕地祭奠了隋炀帝,表示自己对那位表弟的死是真的很伤心,不过哭归哭,哭完了,一擦眼泪,一扭身,一屁股坐到龙椅上,这是必须滴。



上台之后的李渊改国号为唐,梦回大唐的唐。这个毫不意外,他们家世袭的爵位就是唐国公,他起兵的晋阳在尧舜时代叫做唐国,可以说除了唐,他也没啥更好的名字。同时,李渊改大兴城为长安城,册封大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二儿子李世民为秦王,尚书令,也就是宰相,总揽一切大权,四儿子李元吉为齐王。


你要是问,这老小子的三儿子呢?很遗憾,他那个后世大名鼎鼎的三儿子李玄霸这时候已经死了。


李玄霸又叫李元霸,因为玄字和元字在那时候相互通假。这位李元霸在各类小说里,尤其是《隋唐演义》里,那可是隋唐第一好汉,手使两把金光闪闪的大锤,天下无敌。最后的死法也是无比地霸气,他扔锤子砸老天爷玩,没想到的是,人家老天爷说玩就玩呗,接过了锤子,顺手也扔了下来,李元霸却没接住,把自己给砸死了。不过那是小说,历史上真实的李元霸在《新唐书》里只占了一句话:“卫怀王玄霸字大德。幼聪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如此而已。



84-1 故事中的李元霸


书归正传,当了皇帝的李渊一见大名鼎鼎的李密来投降自己,自然是很高兴,想当年他太原起兵的时候,为了让自己能够安安静静,不被打扰地占领关中,还曾经特意给李密写了一封卑躬屈膝的信。在那封信里,李渊毫无廉耻地劝李密当皇帝,主要意思就是如今天下大乱,除了您这样的人,还有谁能为天下苍生谋福利,领导大家奔向幸福生活呢?现在风水轮流转,才一年的功夫,李密就混成了这副鬼样子,居然要跑到自己手下讨口饭吃,我猜想李渊的心里得到了巨大的满足。


李密后来的下场很让人叹息。他投降唐朝之后,虽然李渊待他很好,封他为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他,称呼他为皇弟,可是李密这家伙总觉得凭自己的才华屈居人下,实在是太冤枉了,四处寻找机会,准备东山再起。不久,还真的就让他抓到一个机会,重新造了反,拉起了一支土匪队伍,只是命运之神这次对他很无情,还没等他站稳脚跟,就被雄州的一名副将砍了脑袋,这一天也被史学家郑重其事地记了下来,公元619年1月20日,农历大年三十。可怜曾经赫赫有名的瓦岗军大首领,一度是天下第一大势力集团的第一人,就这样窝窝囊囊地死在了除夕夜里。


对于此人,我的评价也很简单,本来就是一个谋士的才华,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却偏偏执着地想当最高领袖,就像我前面说过无数次的,你让张良、萧何或者诸葛亮去当领导,最后的结果百分之九十九也是失败。


以公元618年末为起点,李渊的大唐开始了统一天下的进程,不过和别的朝代不同,唐朝打天下这事儿,几乎全靠李渊的三个成年儿子和一个宝贝闺女,在这四个孩子之中,20岁的老二,秦王李世民尤其突出。


据说这哥们小时候,家里来了一个算命的,看着4岁的李世民说,这孩子长到20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李渊一听,那就叫世民吧。你要是问,去哪里找算命算得这么准的家伙,那我就不知道了,李渊也没告诉我。还有一件事我也不知道,那就是李世民这个人的表字是什么,比如说关羽关云长,表字就是“云长”,但后世没有人知道李世民的字是啥,不仅仅是他,中国古代很多帝王像汉武帝,隋炀帝等都没有这个字,为啥?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释就是,他们在长大成人,行及冠礼的时候,地位和身份已经相当显赫了,和他们平辈论交的,几乎没有几个人了,那即便有了表字,也没人敢叫,自然相当于没有,甚至我们现在连李世民是否举行过及冠礼都不知道。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唐王朝的天下,有一多半是这个李世民打下来的,我这里概括为三大战役。


公元618年11月,李世民在浅水源之战中,打败薛仁杲,收复了整个陇西地区,从此唐王朝西方没了敌人;


公元620年,李世民在山西北方一连干掉了宋金刚、刘武周两大军事集团。你要知道,这两个军事集团是出了名的硬骨头,李渊本来是派李元吉和裴寂去攻打他们,结果两人都全军覆没,大败而回,弄得李渊无比郁闷,甚至说出了“宜弃大河以东”,也就是放弃黄河以东的地方。关键时刻,李世民主动请战,只用了5个月时间,就彻底摧毁了宋、刘两股势力,并且收降了尉迟敬德这员猛将。


西方和北方平定之后,李世民迎来了他的第三场战役,也是唐王朝统一最关键的一场战役,这就是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的虎牢之战。


对于这两位爷,我们也不陌生,窦建德是宰了宇文化及那位,河北造反派。王世充自从打败李密之后,他的根据地就在洛阳,不过这哥们的人缘实在太差,秦琼和程咬金本来已经投降了他,他对这俩人也不错。可惜的是,颇具政治眼光的程咬金就是瞧不上他,屡次对秦琼说王世充这货没啥出息,我们要自找出路,西边那个李世民就不错。后来有一次在战场上,程咬金终于拉着秦琼,临阵倒戈,不过行为倒是很有几分春秋时期君子的姿态,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程咬金和秦琼带着几十名手下,骑马朝西边跑出百来步,然后一起下马说,您对我们很好,但您猜忌心太重,我们不伺候了,今天正式和您告别,原话是“今不能仰事,请从此辞”。王世充有啥办法,对面就是唐军大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俩上马从容西去。


公元621年,当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等人准备对王世充下手时,王世充觉得自己肯定不是对手,就派人向窦建德求救。这一下正中李世民下怀,他围点打援,先是把窦建德的10万军队一举打败,生擒了窦建德,随后再围困洛阳城,到了最后,王世充也就只能投降。



84-2 瓦岗人物画像


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王世充的侄子,大将军王仁则侵占了嵩山少林寺的一些土地,都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其实和尚遇到了兵,也讲不清道理。少林寺的大和尚们读了一百遍经书,也没要回来一寸土地,最后实在是忍无可忍,以释昙宗为首的13名武僧夜间攻入王仁则的大营,生擒了这位大将军,然后交给了李世民。


后来李世民写了《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交给少林寺,以示表彰。这个碑文今天还在,但是后世传说的什么“十三棍僧救唐王”就是演义了,翻遍史书,也没有大和尚们救李世民的记载。


书归正传,到了这一地步,大唐王朝的天下基本上就是妥妥的了,后来唐朝又平定了萧铣,杜伏威,辅公祏和梁师都等人的叛乱。从公元618年开始,到公元625年,李渊父子大约只用了7年时间,整个天下就全姓了李,可以说是以武力夺取天下最迅速的一个朝代。



那么,为啥这么快?是对手弱吗?未必,不要说窦建德、杜伏威这些老牌造反派,就算是后来的萧铣,也是拥有40万兵力的雄主,可是在唐军面前,就像纸糊的,顷刻之间就完犊子了。


我个人觉得,天时地利固然是两个重要因素,比如说李渊起兵的时机就是千载难逢的,当时的李密、窦建德吸引了大部分隋军,这才导致李渊轻松占据了关中,从此又拥有了地利。除了这些,他和他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甚至包括他的女儿平阳公主,这爷五个都是人才,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一家子里面,出了五个这样的人,那要是不成功,才是遇见鬼了。


所以,我们现在说历史上最会教育孩子的,就是这位唐高祖李渊。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李渊牛掰的地方是教育孩子,可是他最大的问题,最大的头疼也是把孩子教育得太出色了,尤其是老大李建成和老二李世民,更是人才里的人才。


儿子这么好,咋还头疼呢?


因为他只能选一个接班人。


本来这事儿也不是一个事儿,嫡长子李建成早就立为太子了,可是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后,这事儿就变成了一件大事,因为这时候的李世民势力太大,功劳也太大,甚至李渊为了封赏他,不得不创立了天策上将这么一个职位,位在诸王之上。


自然而然地,如同当年的老二杨广一样,这个老二李世民也开始觊觎太子的位置,而皇太子李建成心里更是七上八下的,他非常清楚自己虽然能力也不差,但因为必须坐镇都城,功劳就绝对比不上二弟,可是你让李建成拱手相让,那也是万万不行的,因为毕竟他在投胎这件事上,是带着天命下凡的,同时,他也是一个有能力,有手腕,有野心的人,更何况,另一个手握兵权的弟弟,齐王李元吉是站在太子李建成这一边的。


儿子们分成了两派,老爹李渊这时候的态度就很重要,而李渊却开始犹豫了。我们前面讲孙权的时候就说过,古代君主最忌讳的就是在立储这个问题上犹豫,李渊这时候犯了大忌,他坐观三个儿子之间斗来斗去,大臣们分成两派而无所作为,最后终于酿成了一场巨变。


这事儿要慢慢说,根据《资治通鉴》和《旧唐书》的记载,公元626年,北方的突厥突然进犯新建立的唐朝。太子李建成建议让齐王李元吉出征突厥,然后李世民就得到了一个密报,这个密报来自太子府的秘书王晊,他说太子和齐王已经商量好了,准备在给李元吉出征的送行宴会上把李世民杀掉,再把李世民天策府的所有人员分散到李元吉的军队里,在战场上悄悄坑杀。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就开始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李世民一开始很是顾及兄弟情谊,说“先下手”这事我绝对不做,后来在两人苦苦相劝之下,才勉强同意,又把房玄龄和杜如晦一干人等都招入天策府,切磋具体的步骤。


三天之后,李渊招李世民进宫,说有人和我说了,昨晚太白金星出现在三秦大地上空,这预示着有一个秦王要得到天下。


李世民一听,这不是扯犊子吗,整个大唐王朝就我一个秦王,老爹你说这话啥意思?不过老爹问话,必须要回答,他就说,我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一直和您的小老婆们勾勾搭搭。说完这句话,顿了一下,又说,“臣今枉死,永违君亲”,今天我被冤枉死了,有点不甘心啊。


这个回答听起来前言不搭后语,但实际意思也简单,有人拿天象说事儿想整死我,至于是谁,我不知道,可是您脑袋上有点儿绿啊。李渊一听,恼羞成怒,说你咋不早说,明天早上,你们三个都滚进宫来,我要亲自审问这件事。


第二天,也就是公元626年7月2日,李建成和李元吉悠哉游哉地准备进宫。因为李世民也不是第一次在李渊面前说他俩的坏话了,这一次虽然比较严重,可是和后妃通奸这事儿死无对证,李世民是一点证据都没有,别说屁事没有,就算是最后给对方扣一顶欺君之罪也是有可能的,但这俩家伙还是心不够狠,他俩根本就没想到,他们的那个兄弟,压根儿就没想和他们在李渊面前做任何辩论。


……


在民间传说里,说李世民对自己的两个兄弟家族杀戮得实在太过分,他就担心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鬼魂来索命,天天晚上让尉迟敬德和秦琼在门口当保安。后来因为两人年纪太大,只好找人把俩人的画像挂在门口,用来镇鬼。传到后世,这两人就成了门神,一直到今天,北方过年的时候,很多家还要挂这俩人的像,左边是尉迟敬德,右边是秦琼。


无论如何,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走上了大唐王朝的权力巅峰,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和他的大臣们齐心协力,开创了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同时,也创造了无比辉煌的盛唐气象,那影响不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这些我们下集再聊。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