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深入剖析一个既贴近生活又颇具魅力的投资话题——基金该怎么选,怎么才能赚到钱?或许你曾因害怕成为“韭菜”而对投资望而却步
首先先,什么是基金?简而言之,基金就是我们把钱聚集起来放进一个篮子里,交给专业的人来管理,这个人呢就是基金经理。这位基金经理,我们通常称之为Portfolio Manager,简称PM。
简单来说,基金可以分为两大类: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公募基金,则是面向广大公众公开募集的基金,无论你是小明还是小张或者是狗蛋,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购买。由于公募基金的受众面广,监管要求也就更加严格,那些高风险的投资策略在这里是被明令禁止的。因此,公募基金的风险相对可控,是相对可控哈,也是咱们大部分人投资理财的首选。以股票为例,根据美联储2020年的报告,全球股市总市值的三分之一被公募基金所持有,而在中国,这一比例虽然目前仅为8%,但正在持续快速增长。
而私募基金呢,顾名思义,是通过私下募集的方式成立的基金,这类基金往往对投资者的门槛较高,主要针对那些资金雄厚且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由于私募基金的投资人本身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因此监管相对宽松,基金经理在投资策略上也就更加灵活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期权、期货、衍生品杠杆交易、大数据挖掘,甚至做空和恶意收购等高风险操作。虽然这种高风险可能带来高达百分之两百的年化回报率,但也可能导致血本无归。
而在公募基金中,最常见的两类基金是共同基金和ETF。说到买基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共同基金。在海外,它被称为Mutual Fund;而在国内,近期还出现了一种创新形式——LOF,即上市型开放式基金。这种基金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就像买卖股票一样方便。你只需要开通一个股票账户,输入基金代码,就可以轻松购买。LOF不仅提高了基金的流动性,还降低了交易成本。不过,尽管交易形式有所创新,但LOF的基金运作原理与共同基金并无二致。因此,我们可以将共同基金和LOF统称为普通基金。
在探讨基金时,不得不提的是LOF与ETF这两种基金类型。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在于管理方式与追踪对象。LOF,即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它是共同基金的一种,由专业的基金经理进行管理。而ETF,即交易所交易基金,则绝大多数都是追踪特定指数的。这意味着ETF的价格走势与其追踪的指数紧密相关,几乎可以说是同步波动。换句话说,当你购买ETF时,就相当于购买了整个市场或某个特定行业的大盘指数。
另一种广受欢迎的基金类型是ETF,即交易所交易基金。有人可能会问,ETF和LOF有什么区别呢?最大的区别在于,ETF主要是追踪特定指数的基金,其价格走势与所追踪的指数高度一致。换句话说,你购买ETF,就相当于投资了整个市场或某个特定行业的大盘。近年来,ETF在美国等成熟市场越来越流行。
ETF的玩法多样,除了追踪单一指数外,还有双倍指数、反向指数、波动率指数等多种选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像反向指数ETF这种需要持续做空的基金,其成本较高,不太适合长期持有。
在基金管理方式上,ETF大多采用被动式管理,即追踪特定指数;而普通基金则多采用主动式管理,由基金经理根据市场情况主动选股。那么,主动式管理就一定比被动式管理好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学术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议。
让我们来看看市场上一些头部的ETF产品,如上证50ETF,它紧密追踪上证50指数;还有军工ETF、医药ETF、银行ETF等,它们分别追踪不同的行业指数。这些ETF不仅覆盖了股票市场,还拓展到了大宗商品、货币等多个领域,满足了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流动性大、需求量大是ETF的显著特点。除了个人投资者外,更多的机构投资者也在使用ETF来进行仓位对冲等操作。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该如何选择LOF与ETF呢?其实,最大的区别无外乎两点:一是费率,二是管理方式
在费率方面,普通基金的费率相对较高,包括申购费、管理费、托管费以及赎回费等。其中,管理费是基金经理为投资者管理资产所收取的费用,一般在每年0.25%到2%之间,平均约为1.5%。此外,还有托管费等其他费用,这些费用加起来每年可能达到2%左右。相比之下,ETF的费率则要低得多,其管理费一般在每年0.6%到1%之间,许多大型ETF的管理费甚至低至0.03%
在管理方式上,LOF等普通基金由专业的基金经理进行主动管理,他们的投资决策将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收益。而ETF则大多采用被动管理方式,即追踪特定指数,基金经理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减小追踪误差并降低交易成本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选择基金时切勿盲目跟风或频繁交易。普通基金更适合进行长线投资,而不是短期炒作。记住这句话,或许能让你在基金投资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你想想看,你已经交了那么昂贵的管理费和交易费,专门请了一个专业的人来帮你打理,那你还何必瞎操心呢?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ETF。为什么之前会说ETF是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ETF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人主动在里面给你管理。它追踪的是一个指数,只需几个程序员写写代码,几个基金经理设定好程序,它就能自动运行操作,成本非常低。一般来说,追踪的指数规模越大,操作起来就越简单,管理成本也就越低。对于ETF而言,它每年的管理费大约在1%到0.6%之间,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最大的ETF,很多管理费甚至只要0.03%。相比之下,主动型基金的费用简直就像是要不要钱一样
交易手续费方面,因为ETF是在场内挂牌交易的,所以其实跟你买股票的手续费差不多。这样一加起来,跟普通基金相比,费用就便宜了不少
第二个区别就是谁来管钱了。你看这个ETF,它大多数都是追踪一个指数的。在国内,它直接被翻译成“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指数基金都写在名字里了。基金经理的钱投在哪里,并不是基金经理主动决定的,而是随着指数被动地走。所以,像ETF这种,我们就把它称作被动型基金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他们只需要老老实实去追踪一个指数就OK了。至于这个指数是涨了还是跌了,其实跟他们也没什么关系。对他们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追踪的误差,并减少交易成本
与ETF这种被动式管理相对应的,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种普通型基金,有个基金经理在那里给你选股,所以专业上就把它叫做主动型基金。这个基金经理的决策就非常重要了,他买什么、买多少直接决定了你的收益。他手一哆嗦,就决定了你是买了茅台还是买了乐视
当然,这些经理也不是漫天瞎选股票。一般来说,你会先给他们划定一个范围,这个范围也都写在基金的名字里了,比如“XXX沪深300精选”、“XXX小盘股”、“XXX消费股票”。基金经理就在这个范围内去选
对于我们这些投资人来说,如果你有一个偏好,比如你看好军工股,那你就可以买军工股那种类型的基金。这些基金经理就会在军工股这个范围内,再给你挑一挑
那么,作为一个求知进取、有思想的小韭菜,就回到了我们刚才提到的那个问题:主动型就一定比被动型的好吗?有专业人士管,真的就能跑赢大盘吗?我们刚才看到,主动型基金交着那么高的管理费,它真的就值吗?这是一个好问题。
其实,在学术界,一直有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专业人士管理就比一个猴子瞎扔筛子挑出来的股票要好?这个问题一直在争论,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
其实巴菲特有一个小故事。2007年12月19日的时候,巴菲特在一个网站上发布了一个十年赌约,以100万美金为赌注,他说未来10年,他敢打赌对冲基金跑不赢大盘指数。当然,他拿着100万美金对他来说就是去娱乐一下,但是他传达的思想是很明确的:主动型是拼不过被动型基金的。
我一直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搞这么个事,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主动型管理者。可能是想去打压一下同行吧。股神战书这么一下,你别说,还真有一个头铁的叫TAD的小哥,他是一个职业投资经理,前来应战。
于是,这个TAD就精心挑选了5支Funda FUNDS,就是这种篮子式的基金。换句话说,这个基金本身还是投基金的,所以这五只基金就享受了好几百只对冲基金的权益。然后他就信誓旦旦地和巴菲特来了这个长达十年的赌约。
结果十年之后,巴菲特在一封信里非常详细地列出了那五只基金和他选的大盘的收益率对比。从08年到17年这十年里头,标普500指数的年化收益率是8.5%,而TAD选的那五只基金里,没有一只能跑赢大盘,而且还有一只在17年的时候就已经倒闭了。
结果显而易见。当然,这只是一个赌约,我们并不能严谨地说它证明了什么。但是学术界就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一个专业人士管理真的就比随便扔骰子挑出来的好吗?
现在普遍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平均来讲,如果你把所有基金的收益都平均下来,它是跑不赢大盘的。更何况它还有那么高昂的手续费。所以基本的结论就是:如果你不知道在一大堆基金里怎么挑,那你还不如就去买大盘指数基金
其实,你们也发现了,我刚才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那个实验是在美股市场的情况下进行的。那么,如果放到咱们大A股市场,它还适用吗?
其实,早就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之前有份报告就指出,如果我们回顾国内主动型基金过去一段时间的历史表现,会发现主动型基金普遍来讲还是能跑赢大盘的。比如说,看10年期的数据,在国内,能跑赢中证全指和中证800的基金占比达到了70%。但是,你看美国和欧洲,这个数字还不到20%。
哎,那我们就要问了,股神的共识在咱们大A股怎么就不灵了呢?
经济学里有个概念叫做“有效市场假说”。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证券市场是有效的,那价格就会反映到市面上的所有信息,不存在任何的不合理定价或者套利空间。市场是有效的、完美的、不可战胜的。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说,现实生活当中并不存在这种完美市场。只是说,每个经济体的发展程度不同,接近完美市场的程度也不同
比如说,50年前,被低估的公司比比皆是。巴菲特就是从捡烟头起家的,看着年报发现低估就买。但现在呢,信息这么发达,各种各样的数据挖掘、量化交易把那些信息都挖掘得差不多了。也就是说,现在的市场比50年前的市场肯定是更接近有效市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想去靠主动选择某个股票,然后挖掘其中的一些价格不合理之处去套利,这件事是越来越难了。而如果我们对比一下现在的中美市场,你会发现大A股里还是有很多散户的。虽然年报、财报你也都是能看得到的,但大多数散户要么不看,要么看了也不懂。所以,很多情况下,你买股票都是听风就是雨,追着新闻跑,追涨杀跌。那股票的价格肯定就存在着很多不合理性
更何况,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机构投资者还会比散户拥有更多的信息。所以,机构投资者一方面拥有信息差,另一方面拥有专业性。他们可以在没有那么完善的市场里,通过这些信息去选择股票,从而跑赢大盘。
这么一通掰扯,我们就引出了“有效市场理论”说白了就是,当市场没有那么有效的时候,专业的投资者是可以通过信息差和专业性跑赢大盘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在A股里有一种被割了韭菜的感觉。
所以,总结下来呢,你要非问我说主动性基金好还是被动性基金好,在我看来,一般在没有那么成熟的市场情况下,比如大A股,主动型基金的表现是会优于被动型基的。但是呢,你放到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里头,比如美股,那主动型基金的空间就比较小了。所以,如果你不是很懂怎么去挑的话,那还是买个ETF吧,费率还低一些
当然,这只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总结。在国内,虽然你说主动型基金能赚钱,但你也得挑对人。美股这边呢,虽说平均来讲主动型基金跑不过大盘,但总是有像巴菲特、文艺复兴公司这种BUG级的人物可以数十年保持超额收益。所以,如果你要买普通基金的话,选对基金经理才能让你赚得盆满钵满
注:
本音频仅限于本基金管理人与合作平台开展投教活动之目的使用,禁止第三方机构单独摘引、截取或以其他不恰当方式转播。
本音频为客户服务材料,既不构成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也不构成任何法律文件。本音频所载信息和观点仅供阅读者参考。
德邦基金在本音频中的所有观点仅代表德邦基金在本音频成文时的观点,德邦基金有权对其进行调整;在不同时期,德邦基金可能会发出与本音频所载不一致的观点。
若本音频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德邦基金的观点,德邦基金不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声明或保证。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