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提醒:
本期内容为1h的完整版访谈,如果你希望看到更高效的20min精华版+访谈笔记,可以前往B站观看
(没错,我居然剪辑了两个版本,快夸我)

我最近看到一句很喜欢的话,说 2023 年的紫薇星是千千万万觉醒的女性们
关于女性的生活跟事业,今年其实有很多铺天盖地的讨论,以至于有些人会说,我们现在聊女性是不是聊太多了?
但是最近我在跟一位高管姐姐聊天的时候,她告诉我说,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个体的成功就觉得所有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而是应该去看一看那些说有问题有痛苦的人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以这一期,我邀请到领英中国高管怡静聊聊女性职场话题,我们会在这期节目中探讨几乎每一名女性在成长过程当中都会遇到的 8 个障碍,以及能给到你一些帮助。
嘉宾&主播
怡静:40岁,前后任职新浪、在行,现任领英中国高管
Dora:B站知名职场博主「姜Dora在此」,致力于为职场中的年轻人提供精神力量和解决方案
视频专栏《姜Dora的100场职业访谈》进行中
🎧收听路标
1:15 女性职场中的生育困境
4:36 女性选择不婚不育,职业发展就会更有优势吗?
6:20 人生中的重大决定都是有保质期的
7:13 女性在生育期间被职场冷落,该怎么办?
11:17 职场35岁危机:职场发展是一个抛物线
14:11 如何保持对行业的感知?
16:18 为什么30岁时会放弃稳定的事业选择创业
17:06 家庭中的重男轻女:虚假的男女平等
20:48 性别平等在不同场域进度不同
25:02 女性在职场中遇到差别性的评价,如何调整自己?
30:17 女性在职场中所面临的玻璃天花板问题
35:38 如何链接更多人一起做事?意愿+能力
40:36 遇到想把事情做好又受到他人阻扰时,该怎么办?
43:15 职场性骚扰:只有牺牲色相才能往上走吗?
45:59 怎么才能找到一些对女性更友好的公司
48:54 如何提升自己求职的机会?
49:44 死亡焦虑
54:17 最后的真诚建议
🗒️本期金句
1. 大家以为的所谓重大人生决定,比如说声誉或是学历等等,这些事可能会对你的人生产生影响,但这些影响可能是有保质期的。
2. 三年时间长度里面你所能做的其他的变量。维度之多:努力、天赋、运气、市场、环境,任意一个单一变量都不可能决定你在一个这么长时间跨度下,本身受多维因素影响的一个结果。只要这么去看,可能任意一个变量都不要去放大它,无论是生育还是学历。
3. 你要永远把外界的批评和外界的预期经过一个坐标系的校正,什么是客观的?什么是主观的?
我觉得两个工具,一个是建立一堵墙,我要有一个墙挡一下,而不是说今天任何一个批评,刷一下就一个箭射到我的内心。
同时,你可能还需要一个坐标系来告诉自己说我是稳定的。无论我是不是女性,无论他们怎么看我,我仍然是个好leader。
4. 面对职场批评,可以给自己建立的一个正反馈机制。所有的负反馈都是帮助我进入我的正反馈循环,然后它变成了一个自我批评加自我表扬,一个自我迭代的能力,而这个能力让我很少在内耗。你知道,我是在变好,就是变好这个感觉就会让你觉得开心。当你有一个防御机制的时候,那个防御会让你对信息的处理会出现偏差,本身就会让你看不到对方说的有道理的对你帮助的地方。卸掉那个表层的防御,自己内心很坚定,就意味着你全然的接收所有的信息,能够穿透却不穿透你的内心,然后把这个信息变成你能够改变的。
5.作为一个女生,现在我的目标就是之后能够成为一个管理者。你对这样的人有什么建议?
我更倾向于先排除掉女生(性别)。先回答到说,作为一个职场人,打工人,我想要进入管理层,我需要做什么?因为这个是更本质的,你的能力表现各种方面,你是不是真的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了?女性相比于男性角色是更不为自己发声的,就比较少去主动表达说我要这个职位,我要晋升。主动表达我有晋升意愿,希望领导和公司考虑我这件事情,其实是一个对公司更有收益的行为。为什么?有意愿的人也意味着她增加了她把这份工作做好的可能性?我最后可以在 5 个有意愿的选项里面去选择那个最有能力的人,对吧?你不会因为一个人举手你就说你选他。但其实你给公司增加了可能性。所以不要设限。
6.如何链接其他人一起做事?
我首先会问自己的是我是不是足够想把这件事情做好,第二个是我会打破很多的边界,会解决很多很难的问题。比如说为了想做好事情,这个部门可能跟我一点交道都没有,但是我还是会告诉他说我真的好想做好这件事情。我想做的事情通常会比我部门所在的目标高一级,也就是说我在解决我老板的问题。所以我就一定会告诉他,你看,我很想做好这件事情,且做好这件事情就是对我们都好的,对公司好的、对业务好的。且我已经打算这么做1234,且我有信心做到这1234,只是这个 3 里面需要你的帮助。那别人一听,这人叫做有意愿,有计划,看上去可能有能力,那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有机会成功。别人是看到你既想做事又能把事做好,才愿意帮你,跟你协作,跟你一起来创造成功的机会。
在职业的世界里,说实话仅仅只是非常想把事做好的这一颗心,可能已经让你在很多时候占了上风了。因为成功不是以职责范围来定义的。当你想做到一件事情,你想让这件事情更成功的时候,你会问成功需要哪些条件,而你不会问,这是我的职责范围。而我的默认设置是,我要把事情更好,无论这是谁的职责范围,我们一起去把它做好。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