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55分钟
播放:
598
发布:
1个月前
简介...
主播:rain 崔老师
又是一次情绪的暴风雨,这个标题是夸张的说法,但确实有一些瞬间,是非常难过的。
7月29日北京暴雨红色预警停课,rain独自带娃一整天后情绪崩溃。
晚上和崔老师录播客的时候,rain多次流泪,控制不住悲伤难过的情绪,决定音频还是不发出来了。但今天仔细想想,“没事找事”这个播客本身就是记录真实生活和真实感受的,还是决定发出来。如果你曾经很沮丧,很难过,觉得自己是“全宇宙最糟糕的人”,那你不是一个人,至少,还有我。
7月30日一早的反思——
情绪的价值:情绪是生活的重要信号:恐惧提示危险,悲伤提示珍惜。
崩溃后更感恩现有生活(如拥有个人时间);崩溃暴露个人极限:需调整带娃模式或寻求外部帮助。
"你是否曾觉得自己是全宇宙最糟糕的人?"(处境糟+表现糟)
也许,失控是人性常态,无需苛责自己或他人。
和崔老师在7月29日当天的复盘——
05:50-42:13 崩溃日的具体事件
导火索
孩子感冒初愈,近期因为扩展零食种类频繁情绪失控。
前日在超市因为没有买华夫饼引发孩子躺地哭闹。
冲突升级场景
餐厅冲突:茶餐厅没有流沙包,孩子跺脚哭闹被迫离场(12:05)。
公交站冲突:等公交,遭路人围观(13:30)。
午休后失控:孩子反复要找已离职的老师(17:44)。
rain情绪爆发:对孩子大吼后躲卫生间大哭,自责失控(18:59)。
干预方法争议
1.行为消退
发脾气后应拒绝需求,避免强化问题行为(14:19)。
忽略无法判断功能的哭闹最稳妥(33:02)。
2.情感回应
替孩子表达感受(如"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效果有限(34:01)。
正面管教技巧(如"积极暂停")在高压下难以执行(25:10)。
42:13-54:50 理论反思与育儿困境
对干预理论的质疑
ABA vs 正面管教:
ABA强调行为消退/替代,正面管教侧重情感接纳(36:08)。
共识:任务拆解、有限选择等策略两者通用(27:25)。
讨论理论局限性:
心理学理论多基于NT人群,未必适用自闭症?(49:30)。
高功能孩子才可能理解"价值感""共情"等抽象概念(51:42)。
rain的自我批判
读书会反馈归因"状态差",加剧自我否定(20:58)。
社会压力:公众场合的异样眼光加重焦虑(13:40)。
核心矛盾
实用主义 vs 理想主义?
崔老师主张优先消退问题行为(43:52)。
rain挣扎于"忽略行为是否伤害孩子情感"(53:00)。
54:50-结尾 未解决的困惑
孩子行为本质到底是什么?
某些哭闹或是微小刺激引发的行为惯性,非复杂情绪?
家长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应对?
这一期可能不是干货满满的一期,应该说是疑惑满满的一期,但这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自闭症家庭日常的混乱、理论实践的落差、养育者的精神困境,未提供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困境。
又是一次情绪的暴风雨,这个标题是夸张的说法,但确实有一些瞬间,是非常难过的。
7月29日北京暴雨红色预警停课,rain独自带娃一整天后情绪崩溃。
晚上和崔老师录播客的时候,rain多次流泪,控制不住悲伤难过的情绪,决定音频还是不发出来了。但今天仔细想想,“没事找事”这个播客本身就是记录真实生活和真实感受的,还是决定发出来。如果你曾经很沮丧,很难过,觉得自己是“全宇宙最糟糕的人”,那你不是一个人,至少,还有我。
7月30日一早的反思——
情绪的价值:情绪是生活的重要信号:恐惧提示危险,悲伤提示珍惜。
崩溃后更感恩现有生活(如拥有个人时间);崩溃暴露个人极限:需调整带娃模式或寻求外部帮助。
"你是否曾觉得自己是全宇宙最糟糕的人?"(处境糟+表现糟)
也许,失控是人性常态,无需苛责自己或他人。
和崔老师在7月29日当天的复盘——
05:50-42:13 崩溃日的具体事件
导火索
孩子感冒初愈,近期因为扩展零食种类频繁情绪失控。
前日在超市因为没有买华夫饼引发孩子躺地哭闹。
冲突升级场景
餐厅冲突:茶餐厅没有流沙包,孩子跺脚哭闹被迫离场(12:05)。
公交站冲突:等公交,遭路人围观(13:30)。
午休后失控:孩子反复要找已离职的老师(17:44)。
rain情绪爆发:对孩子大吼后躲卫生间大哭,自责失控(18:59)。
干预方法争议
1.行为消退
发脾气后应拒绝需求,避免强化问题行为(14:19)。
忽略无法判断功能的哭闹最稳妥(33:02)。
2.情感回应
替孩子表达感受(如"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效果有限(34:01)。
正面管教技巧(如"积极暂停")在高压下难以执行(25:10)。
42:13-54:50 理论反思与育儿困境
对干预理论的质疑
ABA vs 正面管教:
ABA强调行为消退/替代,正面管教侧重情感接纳(36:08)。
共识:任务拆解、有限选择等策略两者通用(27:25)。
讨论理论局限性:
心理学理论多基于NT人群,未必适用自闭症?(49:30)。
高功能孩子才可能理解"价值感""共情"等抽象概念(51:42)。
rain的自我批判
读书会反馈归因"状态差",加剧自我否定(20:58)。
社会压力:公众场合的异样眼光加重焦虑(13:40)。
核心矛盾
实用主义 vs 理想主义?
崔老师主张优先消退问题行为(43:52)。
rain挣扎于"忽略行为是否伤害孩子情感"(53:00)。
54:50-结尾 未解决的困惑
孩子行为本质到底是什么?
某些哭闹或是微小刺激引发的行为惯性,非复杂情绪?
家长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应对?
这一期可能不是干货满满的一期,应该说是疑惑满满的一期,但这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自闭症家庭日常的混乱、理论实践的落差、养育者的精神困境,未提供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困境。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