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64分钟
播放:
252
发布:
3周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之前第四期,我们读过黑塞的童话集,本次返场选择《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于1919年创作的中篇小说。
03:20-05:50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内容与风格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自传体小说,讲述画家克林索尔的故事;后半是随笔和诗歌。语言意识流强,充满色彩和夏日山林的感受性描写。阅读时需要心如止水,适合INFJ人格——散漫、视觉化、充满梵高式的绚烂与孤独。黑塞本人也画画,书中主角自称“李太白”,朋友叫“杜甫”(金色卷发),融入中国诗哲元素。
05:50-08:40 黑塞生平与创作背景
黑塞1877年生于德国,4岁迁居瑞士。父母是传教士,但他14岁逃离神学院,立志成为诗人。21岁出版诗集《浪漫之歌》,29岁以《在轮下》成名。39岁遭遇父亲去世、儿子病逝、妻子患精神病等多重打击,精神崩溃后接受荣格的心理治疗。1917年被德国政府禁言,以笔名“辛克莱”发表《德米安》。代表作包括《悉达多》(1922)、《荒原狼》(1927)等。1931年与艺术家妮侬结婚,撰写《玻璃球游戏》,因二战推迟至1943年出版。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85岁安详离世。
08:40-12:30 一战后的时代背景与黑塞的创作心境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写于一战后,欧洲满目疮痍,人们心灵破碎。黑塞在后记中写道:战争结束,世界被轰成碎片,人们回归自由却感到失去自我。他通过诗歌和绘画寻找出路,书中克林索尔痛饮狂欢、自称李太白,实为黑塞对生命终结的想象与传颂。艺术成为对抗死亡忧郁的方式。
12:30-18:00 书中精彩篇章与意象解析
* 卡雷诺日:朋友相聚的沙龙式场景,描写登山、饮酒、吟诗,充满色彩与光斑的跳跃感。
* 李太白与杜甫的戏仿:黑塞引用李白诗句(如“朝如青丝暮成雪”),虽经转译仍保留诗意。
* 失眠与燃烧:克林索尔像两头燃烧的蜡烛,纵情享受极乐夏梦,恐惧终亡却拒绝平淡。
18:00-22:10 随笔与诗歌中的哲学思考
* 漫游者 vs 农夫:黑塞自认是追寻者而非持有者,爱欲散播于自然万物,而非具体对象。
* 树木与雨水:树木是最殷切的导师,年轮记录所有奋斗与灾丰;雨与色彩是混沌中的彩虹。
* 阴郁与极乐:生命是夸张的起伏,坏日子代偿好时光,拒绝不咸不淡的中间状态。
* 魔法与艺术:占星师对话探讨自由意志——艺术与魔法皆消解时间错觉,但克林索尔爱死亡与恐惧本身。
22:10-24:50 译者与版本差异
易海舟译本(果麦版)更华丽诗意,用词精妙;张佩芬译本更朴素。不同版本收录篇章略异(如《童年轶事》单独收录),建议对比阅读。
🎵 City of stars, Ryan Gosling
Emma Stone, Callie Hernandez, Sonoya Mizuno & Jessica Rothe - Someone in the Crow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