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102分钟
播放:
140
发布:
3周前
简介...
🙇 基于这个故事的特点,这期播客中包含的文本摘抄会大大削弱阅读时候的所有感受,建议大家先读再听!
【本期音乐】
Rêverie, L. 68, by Debussy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有“灵”有“肉”
01:06《金山的成色》既是讲述华人在美国淘金热时期的故事,也是两个小女孩萨姆与露西互相交织、相向成长的故事。
02:59 虽然这本书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中文本,但文笔的精彩程度不减。比如它生动简洁的比喻和独特的目录设置——每一个章节都以单字命名。即便在移民历史、身份认同这类丰富的文学作品中,也足够突出,令人惊喜和震撼。
07:14 这个故事并不是在空泛地探讨“家”、“身份”、“归属”这些抽象概念,而是通过人物的脚步、血肉乃至暴力开辟出少数族裔对家最原始的渴望。它不仅仅有精神层面的”灵“,更有实实在在的“肉”。
08:41 作者在编排故事的时候,有意隐去了部分的背景时间,使得这个故事仿佛跨越了过去、现在与未来。正如书中利老师所说:“当你在描述历史的时候,也是在描述未来。”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分享我们俩各自喜欢的三个片段
小说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13:34 第44页, “盐月亮” vs “真月亮”:
“人之所以是人,靠的是什么?她们将木衣箱翻倒。是靠一张能展现给世界的脸吗?是靠一双能塑造世界的手和脚吗?是靠两条行走于世的腿吗?还是靠一颗能跳动的心脏,能歌唱的口舌?这一切,爸已所剩无几。他甚至不成人形他的形状由木衣箱决定,正如炖肉的形状由炖锅决定……萨姆跑着来到了盐滩。夜幕降临,仿佛一个巨大的白色月亮落在了地上,而升上星空的不过是一个无法令人信服的残次品。萨姆高高跃起,然后用靴子重重地踏在地上。盐滩上裂开了一条缝,有两个萨姆那么长。那巨响就像近处的一声惊雷。露西抬头望了望已经黑了的天空:果然云都聚拢过来了。”
关于木箱里父亲尸体的思考,是对看似被动留念、实则主动弑父的隐晦交代。木箱同时象征着以父亲为代表的劳动者的身份完全被外部环境所塑造,直至彻底失去自己的形状。而“盐月亮”与“真月亮”的对比,暗示现实如同残次品,而虚构的事实却拥有巨大的力量,如同父亲的执念一般。
27:11 第128页,被“观看”规训
“老师会把露西的回答加以改良。他会皱着眉头划掉不满意的地方,重写,然后让露西再说一遍。他在空白的稿纸上用文字将露西一家的故事收拾得整整齐齐,整齐得就像他的校舍,他家的会客室,还有那用来遮挡不雅景观的浇狼灌木。露西的故事是老师关于西部的专著里的一部分。有一天她会捧着那本比吉姆的账本还要沉的书。她会把它摆在妈的面前,抚平它的书页,听书脊发出噼啪声。学习如何更好地想象自己。”
露西重新开始学习的这段日子,看似是这个家文明程度的一种回光返照,实际上,这一家四口仿佛被当作动物园里的动物、表演道具,甚至是实验室里的实验样本。更讽刺的是,在学习上看似伶俐的露西最热衷于被这样“观看”和记录。在利老师家补课时,她被一系列的“课程”强制规训,以适应他人的眼光。
39:36 第139页,砖块历史和血脉历史
“露西害怕那些未被书写的历史。不如将爸的故事视作不足为信的天方夜谭来得轻松——因为如果相信了这些,那到哪才是头呢?如果她相信老虎还活着,那她是否相信印第安人正被猎杀?如果她相信有像人一样大的鱼,那她是否相信有人把其他人像捕获的鱼一样掉成一排?不如将这未被书写的历史抛之脑后来得轻松,只留下那干草丛中吹过的风声,已无法寻见的路线上残留的标记,无聊的男人和刻薄的女人口中的传闻,以及野牛骨头上的裂痕。更远不如阅读利老师教的历史来得轻松,那些名字和日期像砖块一样垒起,井井有条地构筑起一个文明。话虽如此,露西却从未真正摆脱另一个历史,那个狂野历史。它潜行在露西视野的边缘,就像篝火照不到的角落里潜藏的动物。那个历史的语言,而是咆哮、血液和心跳。它使露西得以存在。萨姆的狂野,爸的瘸腿,妈的提到大洋时声音的那种渴望,都是因为它。可凝视那个历史让露西感到头晕,就像是把一个单筒望远镜拿反了,透过它看到的爸和妈比她还要小,爸和妈和爸和妈的爸和妈们一起,在大洋的彼岸,那个比消失的湖还要大的大洋。”
露西在这段话中表达了她的焦虑、困惑和游移不定。书本上、老师教的历史都有迹可循,被井井有条地编排在一起,而血脉中、亲近之人留下的历史却在渐渐流失。对于露西来说,父母的身份选择原本应该能给她一些参考,但出生和成长于异国土地上的姐妹俩已经不像妈妈那样,有大洋彼岸的故乡。这种甚至无处参考的孤独和无奈感觉,“就像是把一个单筒望远镜拿反了”一样。
53:17 第184页,以父亲的选择作为参考
“露西丫头,我想说的是:和你一样,我也是在一群长得和我不一样的人中间长大的。但你千万不要拿这当借口。如果说我是有爸,那他就是太阳,在大部分时候给我以温暖,其他时候则让我汗流浃背;如果说我有妈,那她就是草地,在我躺下时给我以怀抱。我在这丘陵上长大,是它们养育了我:溪流和岩壁,以及山谷里繁茂得仿佛连成一体的矮栎,灵活瘦小的我在树干之间来去,在树枝交织而成的华盖底下穿梭。如果说我有族人,那便是我在池中看到的倒影。那池水是如此清澈,映出另一个一模一样的世界:另一片丘陵和天空,另一个男孩,用一样的眼睛回望我。我从小就知道自己属于这片土地,露西丫头。你和萨姆也是,不管你们长什么样。不要让任何一个拿着历史书的人告诉你,说你们不属于这里。”
被自然养大的父亲,在灵魂即将消失的时刻,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露西:或许人类的群落并不是安放归属感的唯一选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属于自然,哪怕是一个已经被剥削至贫瘠的自然。
01:10:43 第247页,被仔细修剪、被重新命名的露西
“为了让女儿开心,安娜的父亲把各种各样的植物从它们生长的土地上连根拔起。大片大片的土地被洗劫来填充他们的花园。有些植物原本有名字,如今被弃用了。安娜依着自己的奇思妙想给它们重新命名。老虎百合,大蛇尾巴,金狮鬃毛,巨龙之眼——在这个充满猛兽之名的花园里,所有带刺的植物都已被修剪,它们的根部被牢牢地深埋地下。有人称赞这花园代表成功,但他们不知道这是靠多少植物的失败才换来的。上周满园都是盛开的鲜花,这周它们已渐渐凋零。”
金矿主为女儿安娜打造的花园既是描述,也是隐喻。往小了说,在甜水镇稳定生活的露西就像花园里的一株植物,她是那个被继续驯化的存在,生命周期极其短暂。往大了说,这个花园又是西部的一个缩影,呈现出巨大的生命差异以及权力结构带来的粉碎性的是非不分、真假不分的状态。
01:22:03 第296页, “看”和“看见”的区别
“……她看见了我,以像样的方式”
“露西闭上眼睛试着去看见。她看见萨姆在闪耀。七岁的萨姆,穿着裙子,扎着辫子,在闪耀。十一岁的萨姆,失去亲人,满身尘垢,仍在闪耀。十六岁的萨姆,在这长大的身体里,仍如此坚定。她看见了金子。不是萨姆丢弃的,而是另一种。这些丘陵,这些溪流,全部都在闪耀。无论历史如何,它们的价值都胜过金属。这个地方失去的太多。被盗取的太多。可这片土地在她们看来仍是那样美丽,因为这也是她们的家。萨姆当时是想以自己的方式,给这片土地一场像样的葬礼。”
其实就跟父亲只能看见萨姆身上与自己相似的部分一样,因为姐姐刚开始跟萨姆几乎没有相似之处,所以她看向萨姆的目光里一直有质疑。而萨姆希望被看见,希望自己的本质被接纳。这样的愿望是她一路成长起来的、没有办法说出来的孤独。终于,露西在看到闪闪发光的妹妹成长的每一刻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她接纳了妹妹,更接纳了自己。
【本期音乐】
Rêverie, L. 68, by Debussy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有“灵”有“肉”
01:06《金山的成色》既是讲述华人在美国淘金热时期的故事,也是两个小女孩萨姆与露西互相交织、相向成长的故事。
02:59 虽然这本书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中文本,但文笔的精彩程度不减。比如它生动简洁的比喻和独特的目录设置——每一个章节都以单字命名。即便在移民历史、身份认同这类丰富的文学作品中,也足够突出,令人惊喜和震撼。
07:14 这个故事并不是在空泛地探讨“家”、“身份”、“归属”这些抽象概念,而是通过人物的脚步、血肉乃至暴力开辟出少数族裔对家最原始的渴望。它不仅仅有精神层面的”灵“,更有实实在在的“肉”。
08:41 作者在编排故事的时候,有意隐去了部分的背景时间,使得这个故事仿佛跨越了过去、现在与未来。正如书中利老师所说:“当你在描述历史的时候,也是在描述未来。”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分享我们俩各自喜欢的三个片段
小说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13:34 第44页, “盐月亮” vs “真月亮”:
“人之所以是人,靠的是什么?她们将木衣箱翻倒。是靠一张能展现给世界的脸吗?是靠一双能塑造世界的手和脚吗?是靠两条行走于世的腿吗?还是靠一颗能跳动的心脏,能歌唱的口舌?这一切,爸已所剩无几。他甚至不成人形他的形状由木衣箱决定,正如炖肉的形状由炖锅决定……萨姆跑着来到了盐滩。夜幕降临,仿佛一个巨大的白色月亮落在了地上,而升上星空的不过是一个无法令人信服的残次品。萨姆高高跃起,然后用靴子重重地踏在地上。盐滩上裂开了一条缝,有两个萨姆那么长。那巨响就像近处的一声惊雷。露西抬头望了望已经黑了的天空:果然云都聚拢过来了。”
关于木箱里父亲尸体的思考,是对看似被动留念、实则主动弑父的隐晦交代。木箱同时象征着以父亲为代表的劳动者的身份完全被外部环境所塑造,直至彻底失去自己的形状。而“盐月亮”与“真月亮”的对比,暗示现实如同残次品,而虚构的事实却拥有巨大的力量,如同父亲的执念一般。
27:11 第128页,被“观看”规训
“老师会把露西的回答加以改良。他会皱着眉头划掉不满意的地方,重写,然后让露西再说一遍。他在空白的稿纸上用文字将露西一家的故事收拾得整整齐齐,整齐得就像他的校舍,他家的会客室,还有那用来遮挡不雅景观的浇狼灌木。露西的故事是老师关于西部的专著里的一部分。有一天她会捧着那本比吉姆的账本还要沉的书。她会把它摆在妈的面前,抚平它的书页,听书脊发出噼啪声。学习如何更好地想象自己。”
露西重新开始学习的这段日子,看似是这个家文明程度的一种回光返照,实际上,这一家四口仿佛被当作动物园里的动物、表演道具,甚至是实验室里的实验样本。更讽刺的是,在学习上看似伶俐的露西最热衷于被这样“观看”和记录。在利老师家补课时,她被一系列的“课程”强制规训,以适应他人的眼光。
39:36 第139页,砖块历史和血脉历史
“露西害怕那些未被书写的历史。不如将爸的故事视作不足为信的天方夜谭来得轻松——因为如果相信了这些,那到哪才是头呢?如果她相信老虎还活着,那她是否相信印第安人正被猎杀?如果她相信有像人一样大的鱼,那她是否相信有人把其他人像捕获的鱼一样掉成一排?不如将这未被书写的历史抛之脑后来得轻松,只留下那干草丛中吹过的风声,已无法寻见的路线上残留的标记,无聊的男人和刻薄的女人口中的传闻,以及野牛骨头上的裂痕。更远不如阅读利老师教的历史来得轻松,那些名字和日期像砖块一样垒起,井井有条地构筑起一个文明。话虽如此,露西却从未真正摆脱另一个历史,那个狂野历史。它潜行在露西视野的边缘,就像篝火照不到的角落里潜藏的动物。那个历史的语言,而是咆哮、血液和心跳。它使露西得以存在。萨姆的狂野,爸的瘸腿,妈的提到大洋时声音的那种渴望,都是因为它。可凝视那个历史让露西感到头晕,就像是把一个单筒望远镜拿反了,透过它看到的爸和妈比她还要小,爸和妈和爸和妈的爸和妈们一起,在大洋的彼岸,那个比消失的湖还要大的大洋。”
露西在这段话中表达了她的焦虑、困惑和游移不定。书本上、老师教的历史都有迹可循,被井井有条地编排在一起,而血脉中、亲近之人留下的历史却在渐渐流失。对于露西来说,父母的身份选择原本应该能给她一些参考,但出生和成长于异国土地上的姐妹俩已经不像妈妈那样,有大洋彼岸的故乡。这种甚至无处参考的孤独和无奈感觉,“就像是把一个单筒望远镜拿反了”一样。
53:17 第184页,以父亲的选择作为参考
“露西丫头,我想说的是:和你一样,我也是在一群长得和我不一样的人中间长大的。但你千万不要拿这当借口。如果说我是有爸,那他就是太阳,在大部分时候给我以温暖,其他时候则让我汗流浃背;如果说我有妈,那她就是草地,在我躺下时给我以怀抱。我在这丘陵上长大,是它们养育了我:溪流和岩壁,以及山谷里繁茂得仿佛连成一体的矮栎,灵活瘦小的我在树干之间来去,在树枝交织而成的华盖底下穿梭。如果说我有族人,那便是我在池中看到的倒影。那池水是如此清澈,映出另一个一模一样的世界:另一片丘陵和天空,另一个男孩,用一样的眼睛回望我。我从小就知道自己属于这片土地,露西丫头。你和萨姆也是,不管你们长什么样。不要让任何一个拿着历史书的人告诉你,说你们不属于这里。”
被自然养大的父亲,在灵魂即将消失的时刻,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露西:或许人类的群落并不是安放归属感的唯一选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属于自然,哪怕是一个已经被剥削至贫瘠的自然。
01:10:43 第247页,被仔细修剪、被重新命名的露西
“为了让女儿开心,安娜的父亲把各种各样的植物从它们生长的土地上连根拔起。大片大片的土地被洗劫来填充他们的花园。有些植物原本有名字,如今被弃用了。安娜依着自己的奇思妙想给它们重新命名。老虎百合,大蛇尾巴,金狮鬃毛,巨龙之眼——在这个充满猛兽之名的花园里,所有带刺的植物都已被修剪,它们的根部被牢牢地深埋地下。有人称赞这花园代表成功,但他们不知道这是靠多少植物的失败才换来的。上周满园都是盛开的鲜花,这周它们已渐渐凋零。”
金矿主为女儿安娜打造的花园既是描述,也是隐喻。往小了说,在甜水镇稳定生活的露西就像花园里的一株植物,她是那个被继续驯化的存在,生命周期极其短暂。往大了说,这个花园又是西部的一个缩影,呈现出巨大的生命差异以及权力结构带来的粉碎性的是非不分、真假不分的状态。
01:22:03 第296页, “看”和“看见”的区别
“……她看见了我,以像样的方式”
“露西闭上眼睛试着去看见。她看见萨姆在闪耀。七岁的萨姆,穿着裙子,扎着辫子,在闪耀。十一岁的萨姆,失去亲人,满身尘垢,仍在闪耀。十六岁的萨姆,在这长大的身体里,仍如此坚定。她看见了金子。不是萨姆丢弃的,而是另一种。这些丘陵,这些溪流,全部都在闪耀。无论历史如何,它们的价值都胜过金属。这个地方失去的太多。被盗取的太多。可这片土地在她们看来仍是那样美丽,因为这也是她们的家。萨姆当时是想以自己的方式,给这片土地一场像样的葬礼。”
其实就跟父亲只能看见萨姆身上与自己相似的部分一样,因为姐姐刚开始跟萨姆几乎没有相似之处,所以她看向萨姆的目光里一直有质疑。而萨姆希望被看见,希望自己的本质被接纳。这样的愿望是她一路成长起来的、没有办法说出来的孤独。终于,露西在看到闪闪发光的妹妹成长的每一刻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她接纳了妹妹,更接纳了自己。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