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79分钟
播放:
112
发布:
1周前
简介...
【本期嘉宾】:
廖诗琴/牵老师
广西桂林人🐘
理想主义者🌟
汉语国际教育本硕👩🏻🏫
在中美奥举办过四次音乐会的钢琴家🎹
2015至2025十年间先后在印度尼西亚玛琅🇮🇩、南非德班🇿🇦、美国波特兰🇺🇸、奥地利维也纳🇦🇹孔子学院任教工作,足迹踏遍四大洲,是在对外汉语这条路上坚持不懈走下去的世界公民🌏
2022年11月获北京外国语大学“SEE爱——语言中的文化”中文语言课上的文化因素教学教案大赛三等奖🎖️独立运营与国际中文教学专业相关的社群五年、公众号“星期三小姐”八年,以长期主义精神持续不辍地总结、分享、创作,著有教学笔记、会议总结及跨文化交际文章上百篇📚
【导言】:
在异国的课堂上,有孩子用歪歪扭扭的中文写下 “老师你很棒”,有学生为了维护课堂尊严挺身而出,有 80 岁的奶奶为了学气功主动学中文…… 这些细碎的瞬间,像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星光,串联起牵老师跨文化教学的十年。
教育从来不止于课本,更是跨越语言与文化的桥梁。这期播客里,牵老师会和我们聊那些课本上学不到的教学故事 —— 美国课堂上的 “小叛逆” 如何变成温暖的小惊喜,欧洲学生的沉稳里藏着怎样的学习密码,非洲课堂上的歌声与欢笑又藏着多少对中文的热爱。无论你是教育从业者,还是对世界抱有好奇的旅人,这些故事里的真诚与勇气,或许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我们会从课堂管理聊到文化碰撞,从学生趣事谈到自我成长,涉及的问题有:不同国家的学生,在中文学习上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差异?跨文化教学中,最打动人心的瞬间是什么?中文教师与语文教师,到底有哪些本质区别?
如果你也对 “用教育连接世界” 充满向往,或者想听听那些发生在异国课堂的真实故事,一定要听到最后呀~
【部分专业名词补充】:
文化冲击:指人从熟悉的母文化环境进入陌生的异文化环境后,在心理上产生的焦虑、困惑、失落、排斥等一系列不适反应,常见于留学、移民等跨文化场景。
反文化冲击:又称“重返文化冲击”,指人在异文化环境中适应后,回归母文化环境时,因母文化的变化或自身认知的改变,再次产生的不适应、隔阂感等心理反应。
HSK:“汉语水平考试”(Hanyu Shuiping Kaoshi)的缩写,是由中国教育部主办的国际标准化汉语能力测试,用于评估非母语者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分为不同等级,是国际汉语教学的重要评估工具。
孔院项目:全称“孔子学院项目”,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项目,旨在通过开展汉语教学、文化交流活动(如中国文化讲座、艺术展览等),促进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
【timeline】
Part1: 美国课堂的 “小叛逆” 与温柔和解
04:25 课堂打架事件:从冲突到 “尊重课堂” 的共识
07:09 调皮学生的卡片:“老师你很棒” 背后的转变
10:22 美国教学的高能耗模式:如何用爱化解 “难管” 标签
Part2: 欧洲课堂的文化碰撞与适应
11:52 从美国到奥地利:教学风格的 “从热闹到沉稳” 调整
14:13 文化冲击:回国后对 “涮碗筷”“公共场合音量” 的新认知
26:05 奥地利成年人课堂:不主动回答的学生,需要怎样的引导
Part3: 非洲与印尼的教学故事
31:18 非洲学生的语言天赋:唱歌好的人,汉语声调更准?
32:57 生日惊喜:非洲学生的蛋糕与课堂外的友谊
36:25 印尼学生的直白:“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的真实想法
Part4: 跨文化教学的感悟与成长
47:17 中文教师 vs 语文教师: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本质区别
50:23 跨文化交际技巧:邮件沟通的 “得体性” 与细节积累
66:16 世界公民的底色:对不同文化的同理心与平等观
感谢你的收听~ 如果你也有跨文化交流的小故事,或者被哪个瞬间打动,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呀!感谢您的点赞、分享和收藏,也欢迎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小红书和即刻账号哦!
【BGM】
开头《Auspicious sign》
歌手:Jusqu'à Grand-Père
所属专辑:2-deux-
结尾《Un Instant Per Sempre》
歌手:Roger Subirana
所属专辑:Lost Words
剪辑|荔枝(vx:lizhitaibangla-荔枝太棒啦的小写全拼)
廖诗琴/牵老师
广西桂林人🐘
理想主义者🌟
汉语国际教育本硕👩🏻🏫
在中美奥举办过四次音乐会的钢琴家🎹
2015至2025十年间先后在印度尼西亚玛琅🇮🇩、南非德班🇿🇦、美国波特兰🇺🇸、奥地利维也纳🇦🇹孔子学院任教工作,足迹踏遍四大洲,是在对外汉语这条路上坚持不懈走下去的世界公民🌏
2022年11月获北京外国语大学“SEE爱——语言中的文化”中文语言课上的文化因素教学教案大赛三等奖🎖️独立运营与国际中文教学专业相关的社群五年、公众号“星期三小姐”八年,以长期主义精神持续不辍地总结、分享、创作,著有教学笔记、会议总结及跨文化交际文章上百篇📚
【导言】:
在异国的课堂上,有孩子用歪歪扭扭的中文写下 “老师你很棒”,有学生为了维护课堂尊严挺身而出,有 80 岁的奶奶为了学气功主动学中文…… 这些细碎的瞬间,像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星光,串联起牵老师跨文化教学的十年。
教育从来不止于课本,更是跨越语言与文化的桥梁。这期播客里,牵老师会和我们聊那些课本上学不到的教学故事 —— 美国课堂上的 “小叛逆” 如何变成温暖的小惊喜,欧洲学生的沉稳里藏着怎样的学习密码,非洲课堂上的歌声与欢笑又藏着多少对中文的热爱。无论你是教育从业者,还是对世界抱有好奇的旅人,这些故事里的真诚与勇气,或许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我们会从课堂管理聊到文化碰撞,从学生趣事谈到自我成长,涉及的问题有:不同国家的学生,在中文学习上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差异?跨文化教学中,最打动人心的瞬间是什么?中文教师与语文教师,到底有哪些本质区别?
如果你也对 “用教育连接世界” 充满向往,或者想听听那些发生在异国课堂的真实故事,一定要听到最后呀~
【部分专业名词补充】:
文化冲击:指人从熟悉的母文化环境进入陌生的异文化环境后,在心理上产生的焦虑、困惑、失落、排斥等一系列不适反应,常见于留学、移民等跨文化场景。
反文化冲击:又称“重返文化冲击”,指人在异文化环境中适应后,回归母文化环境时,因母文化的变化或自身认知的改变,再次产生的不适应、隔阂感等心理反应。
HSK:“汉语水平考试”(Hanyu Shuiping Kaoshi)的缩写,是由中国教育部主办的国际标准化汉语能力测试,用于评估非母语者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分为不同等级,是国际汉语教学的重要评估工具。
孔院项目:全称“孔子学院项目”,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项目,旨在通过开展汉语教学、文化交流活动(如中国文化讲座、艺术展览等),促进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
【timeline】
Part1: 美国课堂的 “小叛逆” 与温柔和解
04:25 课堂打架事件:从冲突到 “尊重课堂” 的共识
07:09 调皮学生的卡片:“老师你很棒” 背后的转变
10:22 美国教学的高能耗模式:如何用爱化解 “难管” 标签
Part2: 欧洲课堂的文化碰撞与适应
11:52 从美国到奥地利:教学风格的 “从热闹到沉稳” 调整
14:13 文化冲击:回国后对 “涮碗筷”“公共场合音量” 的新认知
26:05 奥地利成年人课堂:不主动回答的学生,需要怎样的引导
Part3: 非洲与印尼的教学故事
31:18 非洲学生的语言天赋:唱歌好的人,汉语声调更准?
32:57 生日惊喜:非洲学生的蛋糕与课堂外的友谊
36:25 印尼学生的直白:“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的真实想法
Part4: 跨文化教学的感悟与成长
47:17 中文教师 vs 语文教师: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本质区别
50:23 跨文化交际技巧:邮件沟通的 “得体性” 与细节积累
66:16 世界公民的底色:对不同文化的同理心与平等观
感谢你的收听~ 如果你也有跨文化交流的小故事,或者被哪个瞬间打动,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呀!感谢您的点赞、分享和收藏,也欢迎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小红书和即刻账号哦!
【BGM】
开头《Auspicious sign》
歌手:Jusqu'à Grand-Père
所属专辑:2-deux-
结尾《Un Instant Per Sempre》
歌手:Roger Subirana
所属专辑:Lost Words
剪辑|荔枝(vx:lizhitaibangla-荔枝太棒啦的小写全拼)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国际中文教育无语森
6天前
广西
0
很高兴在这里听到我们专业的内容,也欢迎朋友们关注我们的节目
Taulant
1周前
山东
0
一般外派都要派出单位同意,想知道辞编的老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