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304分钟
播放:
1.97万
发布:
2周前
简介...
「为了华语电影」专辑的大结局来了。
这一期老马和阿吴用了五天时间录制,剪出来的节目有十小时之长,从技术角度考虑,我们分成两集发布。这是上集。
我们用李安收尾,是考虑到他的特殊经历和成就,他所处理的若干创作主题,能让我们对本专辑的核心主题——1980年代以来华语电影的现代化转型,做一个总括性、整合性的陈述。
上集从李安即将拍摄的新作《老金山》聊起,介绍李安如何诞生于解严后的台湾/纽约独立电影,这样一个二元环境中。再依次细聊《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理智与情感》《冰风暴》《与魔鬼同骑》《卧虎藏龙》七部电影。
谈《卧虎藏龙》之后的作品,留待下集,几日后发布。
主播:
老马:一个中年影评人,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关于电影,了解的东西还不算少。
阿吴:也是一个中年影评人,也要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有很多观点挑战多数人的常识。
详细时间轴:
00:26 商业艺术二分法,无法定义李安
* 回顾之前节目
* 李安在最后一期,有整合性意义
* 不要鸡汤化李安
* 仅次于证严法师和李昌钰
* 阿吴钦佩李安
* 最好的采访对象
* 作者论无法定位李安
* 大片厂和独立电影也无法定位李安
* 新时代的声望电影
* 温吞形式包裹激进意识
* 大华语片
25:54 暂时放弃的《李小龙》
* 再现《龙争虎斗》的幕后
* 元电影
* 功夫哲学电影
* 财务困难
* 反驳《好莱坞往事》?
* 李淳身材已经很像李小龙
39:06 新片《老金山》
* 19世纪华工题材
* 议题大融合
* 张辰极《金山的成色》
* 解构美国立国神话
* 华人离散文学
* 再次致敬胡金铨
* 「家」的概念
52:33 徐立功和台湾电影
* 台湾电影的困境
* 从明骥到徐立功
* 台湾电影资料馆的创办
* 蔡明亮的第二大学
* 金马外片观摩展
* 徐立功,你太太正在找你
* 发掘李安
* 发掘蔡明亮
* 李安和蔡明亮争金素梅
* 结果是杨贵媚
1:17:10 纽约独立电影圈
* 纽约大学的校友圈
* 李安走不了斯派克·李路线
* 好机器公司
* 霍普和夏慕斯因戈达尔相识
* 「我再不拍电影,就要死了。」
* 1990年制片厂和工会的斗争
* 霍普欣赏李安的羞涩
* 李安的口头禅
* 好机器与托德·索伦兹
* 杀手、A24、霓虹
1:41:24 《推手》的粗糙
* 独立制片,效率至上
* 餐桌戏极高水平
*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 打坐运气的镜头语言
* 作家的好奇心
* 角色的大陆身份
* 两岸海外和解
* 谁教朗雄北京话?
* 王莱的个人经历
* 赖着不走也是文化冲突
* 太极拳有那么大实战威力吗?
2:02:30 《喜宴》和性的问题
* 父亲身体不好
* 差点不用归亚蕾
* 父权和威权
* 灭门之说
* 第一次解构抗战叙事
* 一当上父亲就成为自己当年最讨厌的人
* 高压锅戏剧
* 改良神经喜剧
* 让故事矛盾动起来
* 表演的缺点
* 孝顺和面子问题
* 对「五千年性压抑」的异议
* 闹婚宴并非打破权威
* 温情与敬意,就够了吗?
* 最著名的一个镜头
* 舞台和后台
* 观众的信息量
2:28:14 《饮食男女》和转型正义
* 重写《四千金》
* 职业地位认证
* 江河日下还是老当益壮?
* 威权符号退场
*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欺骗式结构
* 烟雾弹梁伯母
* 味觉和性
* 象征转型正义
* 看不到样片
* 美国海关闹笑话
* 和《独立时代》的戛纳之争
2:48:21 《理智与情感》的三个评价角度
* 为什么找李安
* 遗产电影的概念
* 摄政时期的历史背景
* 简·奥斯汀的立场
* 剧本和原著的重大区别
* 艾玛·汤普森的女性主义视角
* 既不能向父权制妥协,又不能脱离历史语境
* 爱德华的出彩
* 李安能搞定这批牛津剑桥的演员?
* 语言不行,视觉来补
* 景框式构图
* 摄影借鉴了哪些名画?
* 用长镜头拍对话
3:27:00 《冰风暴》是李安最佳西片
* 揭伤疤的视角
* 反文化运动的边缘群体
* 1973年的感恩节
* 政治和宗教双双垮塌
* 表演「性解放」
* 解放失败导致的主动空虚
* 失败的换妻游戏
* 水床和《神奇四侠》
* 餐桌戏
* 声音元素
3:55:21 生涯最大失败:《与魔鬼共骑》
* 为何票房失败?
* 「美国化」的起点
* 南方视角和国共内战
* 双重局外人
* 颠覆《弗吉尼亚人》
* 绕过陈词滥调
* 儒家式困境
4:09:40 《卧虎藏龙》是史上最好武侠片?
* 电子厂老板的失信
* 亚洲金融危机
* 徐立功硬扛
* 江志强救火
* 索尼的成片回购协议
* 大陆票房差仅仅因为内容吗?
* 延档三个月的神秘原因
* 国际视角:第三波女权主义电影
* 碧眼狐狸的女性悲剧
* 李慕白的哲学悲剧
* 李慕白的两个执念
* 为什么李慕白执意收玉娇龙为徒?
* 李慕白的性欲
* 儒家的「礼」
* 薛宝钗和林黛玉
* 玉娇龙跳崖的两种理解
* 禅宗的「当下即是」
* 武打设计的缺憾
* 轻功和人设
* 钢丝和重力加速度
* 谭盾的音乐创作
* 大提琴的几种用法
* 平行法和对位法
* 有史以来最好的武侠片?
这一期老马和阿吴用了五天时间录制,剪出来的节目有十小时之长,从技术角度考虑,我们分成两集发布。这是上集。
我们用李安收尾,是考虑到他的特殊经历和成就,他所处理的若干创作主题,能让我们对本专辑的核心主题——1980年代以来华语电影的现代化转型,做一个总括性、整合性的陈述。
上集从李安即将拍摄的新作《老金山》聊起,介绍李安如何诞生于解严后的台湾/纽约独立电影,这样一个二元环境中。再依次细聊《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理智与情感》《冰风暴》《与魔鬼同骑》《卧虎藏龙》七部电影。
谈《卧虎藏龙》之后的作品,留待下集,几日后发布。
主播:
老马:一个中年影评人,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关于电影,了解的东西还不算少。
阿吴:也是一个中年影评人,也要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有很多观点挑战多数人的常识。
详细时间轴:
00:26 商业艺术二分法,无法定义李安
* 回顾之前节目
* 李安在最后一期,有整合性意义
* 不要鸡汤化李安
* 仅次于证严法师和李昌钰
* 阿吴钦佩李安
* 最好的采访对象
* 作者论无法定位李安
* 大片厂和独立电影也无法定位李安
* 新时代的声望电影
* 温吞形式包裹激进意识
* 大华语片
25:54 暂时放弃的《李小龙》
* 再现《龙争虎斗》的幕后
* 元电影
* 功夫哲学电影
* 财务困难
* 反驳《好莱坞往事》?
* 李淳身材已经很像李小龙
39:06 新片《老金山》
* 19世纪华工题材
* 议题大融合
* 张辰极《金山的成色》
* 解构美国立国神话
* 华人离散文学
* 再次致敬胡金铨
* 「家」的概念
52:33 徐立功和台湾电影
* 台湾电影的困境
* 从明骥到徐立功
* 台湾电影资料馆的创办
* 蔡明亮的第二大学
* 金马外片观摩展
* 徐立功,你太太正在找你
* 发掘李安
* 发掘蔡明亮
* 李安和蔡明亮争金素梅
* 结果是杨贵媚
1:17:10 纽约独立电影圈
* 纽约大学的校友圈
* 李安走不了斯派克·李路线
* 好机器公司
* 霍普和夏慕斯因戈达尔相识
* 「我再不拍电影,就要死了。」
* 1990年制片厂和工会的斗争
* 霍普欣赏李安的羞涩
* 李安的口头禅
* 好机器与托德·索伦兹
* 杀手、A24、霓虹
1:41:24 《推手》的粗糙
* 独立制片,效率至上
* 餐桌戏极高水平
*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 打坐运气的镜头语言
* 作家的好奇心
* 角色的大陆身份
* 两岸海外和解
* 谁教朗雄北京话?
* 王莱的个人经历
* 赖着不走也是文化冲突
* 太极拳有那么大实战威力吗?
2:02:30 《喜宴》和性的问题
* 父亲身体不好
* 差点不用归亚蕾
* 父权和威权
* 灭门之说
* 第一次解构抗战叙事
* 一当上父亲就成为自己当年最讨厌的人
* 高压锅戏剧
* 改良神经喜剧
* 让故事矛盾动起来
* 表演的缺点
* 孝顺和面子问题
* 对「五千年性压抑」的异议
* 闹婚宴并非打破权威
* 温情与敬意,就够了吗?
* 最著名的一个镜头
* 舞台和后台
* 观众的信息量
2:28:14 《饮食男女》和转型正义
* 重写《四千金》
* 职业地位认证
* 江河日下还是老当益壮?
* 威权符号退场
*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欺骗式结构
* 烟雾弹梁伯母
* 味觉和性
* 象征转型正义
* 看不到样片
* 美国海关闹笑话
* 和《独立时代》的戛纳之争
2:48:21 《理智与情感》的三个评价角度
* 为什么找李安
* 遗产电影的概念
* 摄政时期的历史背景
* 简·奥斯汀的立场
* 剧本和原著的重大区别
* 艾玛·汤普森的女性主义视角
* 既不能向父权制妥协,又不能脱离历史语境
* 爱德华的出彩
* 李安能搞定这批牛津剑桥的演员?
* 语言不行,视觉来补
* 景框式构图
* 摄影借鉴了哪些名画?
* 用长镜头拍对话
3:27:00 《冰风暴》是李安最佳西片
* 揭伤疤的视角
* 反文化运动的边缘群体
* 1973年的感恩节
* 政治和宗教双双垮塌
* 表演「性解放」
* 解放失败导致的主动空虚
* 失败的换妻游戏
* 水床和《神奇四侠》
* 餐桌戏
* 声音元素
3:55:21 生涯最大失败:《与魔鬼共骑》
* 为何票房失败?
* 「美国化」的起点
* 南方视角和国共内战
* 双重局外人
* 颠覆《弗吉尼亚人》
* 绕过陈词滥调
* 儒家式困境
4:09:40 《卧虎藏龙》是史上最好武侠片?
* 电子厂老板的失信
* 亚洲金融危机
* 徐立功硬扛
* 江志强救火
* 索尼的成片回购协议
* 大陆票房差仅仅因为内容吗?
* 延档三个月的神秘原因
* 国际视角:第三波女权主义电影
* 碧眼狐狸的女性悲剧
* 李慕白的哲学悲剧
* 李慕白的两个执念
* 为什么李慕白执意收玉娇龙为徒?
* 李慕白的性欲
* 儒家的「礼」
* 薛宝钗和林黛玉
* 玉娇龙跳崖的两种理解
* 禅宗的「当下即是」
* 武打设计的缺憾
* 轻功和人设
* 钢丝和重力加速度
* 谭盾的音乐创作
* 大提琴的几种用法
* 平行法和对位法
* 有史以来最好的武侠片?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此厢为谁感伤
2周前
重庆
59
现在不但系列电影最后一集要搞成上、下,连电影播客专题最后一期也要分成上、下……

瞎听听听
2周前
美国
36
不够听 请继续安排意大利法国德国电影的付费专辑谢谢
于是以后
2周前
北京
26
最低谷最贫穷最丧的时候订阅的,关闭了各种会员,只剩这个,好像通过声音能够保住跟电影和梦想间细微的联系。听到最后一期有点告别前的伤感,然后又有了最后一分钟营救的下集^_^

秃露反帐
2周前
上海
24
哇终于达到平台时长极限了,但肯定不是巨辩的极限
杨路6816
2周前
黑龙江
14
严重期待下一个付费专题。

xianglol
2周前
加拿大
10
我有一个问题,下个付费节目能快点上线吗🙂
刘飞Lufy
2周前
浙江
10
等到李安了!
哄哄_ffwM
2周前
北京
9
大家除了感叹时长惊人,已经没话说了。巨辩,在这个赛道里无人可及
小记者的眼镜
2周前
重庆
9
00:00 主播是舍不得听众吗?最后一期还分了上下😃😃😃

Lessdoit
2周前
天津
7
回老家的路上,看了下时长,到家刚好可以听完。在看标题“上”…开心还有一半可以回程听。

越向书
2周前
美国
5
03:37 我在家做饭五年了,这是要混出头了吗?😭
黄启发
2周前
辽宁
5
推手女主的演员只是和扎导老婆同名,不是同一个人

都是可怜的人间
2周前
黑龙江
4
已听完,意犹未尽,期待新节目,催更一波双峰。

打完就跑带着鸡腿
2周前
北京
4
1:02:24 哈哈哈哈哈哈沙皇的办公室

此厢为谁感伤
2周前
重庆
3
3:10:59 确实帅,休格兰特颜值巅峰绝对是莫里斯。现在当红的那几个英国演员经常让我两眼一黑。全世界都在审美降级。
Molly_0l5O
2周前
天津
3
1:29:10 不是美国人对领导者期待如此,是全世界影视行业从业人员对导演的期待都如此好伐。提起这个我就头疼,太多导演都李安这个性格了,如今愈发明显,一个个都无法做简答题只能做选择题。不说他要啥,一直问我们还能给啥,要的是各部门苦命工作人员穷尽选项供选择,然后他还犯选择困难,犯完了问他那干嘛当初不直接说呢,要么说当时没感觉,要么说当时为了给我们留面子。我真的是无数次吐血,这也就是李安成功了,一切就都被原谅了。

王主任
2周前
上海
3
已经开始期待下一个付费专题的主题了!

raul7bamboo
2周前
广东
3
哇~李安~十小时!劲啊~

Blaukaki
2周前
浙江
2
2:33:52 我就是因为喜欢《一一》,之前去台湾,远远看到山上的圆山大饭店,激动得在车上大叫😆

促掐小顽
2周前
美国
2
重看了一遍《喜宴》,想分享两个有趣的政治梗:1.影片开头高伟同去敲顾威威的房门,威威:Who is it? 伟同说:收房租的“地主”!威威:这个房子已经被“解放”了! 2.闹洞房后,威威趴在伟同身上,伟同:你不要乱来啊! 威威:我要“解放”你!

邪恶豆本豆猪排大王
2周前
湖南
2
夺少个小时?

发财土狗
2周前
广西
2
继续更新付费!我将永远追随电影巨辩

此厢为谁感伤
2周前
重庆
2
06:51 主播是想说李安有传统文人推崇的品性气节,但又没有老钟某些知识分子导演那种登味或者封建腐朽味吗?
dannnn
2周前
河南
2
真快啊… 一年过去了

沸腾北冰洋
2周前
上海
2
期待已久的最后一集!前两天就在等更新了,为此还特意回顾了几部李安电影,打开手机看到十小时好开心😁

HD759161z
2周前
江苏
1
5:00:59 音乐解析听完真想在大荧屏再观赏一次

上杉达潘
2周前
辽宁
1
2:22:28 父亲与张管家是不是有同性恋关系,影射父亲也是同性恋,豆瓣里的讨论很激烈,想请教一下两位老师的看法。

你谁呀哈哈哈
2周前
北京
1
1:36:40 我也看了他的回忆录,印象中附录里他投的电影还有肖恩贝克的《待绽蔷薇》,真的是一个很愿意扶持新人导演的制片人。

Copycatsi
2周前
江苏
1
某种意义上,李安是一个特别需要坐标尺的导演,他在不同的环境下呈现的个人状态和作品气质,是一种看似对立但又紧密依靠主流社会观念的存在,大概也许“华魂洋材”是最契合李安的。不过他身上的“华与洋”也不是稳定常态,而是阶段性的“博弈”。就现在而言,李安从“进则技术”到现在的“退则国术”,看来“华”占据了上风。

促掐小顽
2周前
美国
0
听说《喜宴》的剧本原来是照着陈冲写的,不知真假?当然后来因为中影投资所以不可能找陈冲了。电影里面的上海人桥段,跟爸妈通电话一个楼梯只有一部电话,搬家到浦东,倒真的很符合方面上海的情况,李安应该是真正有去了解过的。如果说最初以陈冲的背景来写,那这一切很说得通。
jojo2046
2周前
贵州
0
4:23:03 当时第一时间的盗版VCD是枪版的。

伪影迷
2周前
云南
0
11:28 还有索德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