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60分钟
播放:
295
发布:
1周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播客围绕设计师在甲方工作中的体验展开,彭林分享了从京东、小罐茶等企业出来后对设计价值的重新思考。他提出设计师不应只停留在“商业执行”层面,而应成为“文化建构者”,通过美学与文化的共振赋能品牌。对话还深入探讨了“文化母体”与“美学共振”的区别、品牌“劲儿”的来源,以及设计师如何在新消费时代找到自己的定位。
🔑 关键讨论点:
1. 甲方设计师的困境
设计师在大型企业(如京东)中常被视为“执行工具”,缺乏对文化与美学价值的重视。
汇报机制强调“流量、转化、业绩”,忽视设计背后的思考与文化价值。
设计师难以在甲方环境中发挥文化建构与美学引领的作用。
2. 设计与文化、美学的关系
文化母体:左脑共识,基于共同文化认知的符号系统(如华与华的传播策略)。
美学共振:右脑共识,基于身体记忆与文化情绪的直观感受(如三顿半、ABC等品牌的视觉语言)。
设计师应具备“读图能力”“文化敏感度”和“价值观外化”能力。
3. 品牌的“劲儿”与系统性建构
品牌的“劲儿”来自于其内在的价值观与外在表达的一致性。
品牌建构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从价值主张出发,贯穿产品、视觉、文案、行为等多个维度。
设计师应帮助品牌完成“从0到1”的文化与美学建构,而非仅执行表面设计。
4. 设计师的角色转变
从“商业逻辑”转向“人的逻辑、文化逻辑、美学逻辑”。
设计师应成为“被追逐”的对象,而非“被指挥”的执行者。
独立工作室更能发挥设计师的文化与美学影响力。
5. 甲乙方合作中的价值观对齐
品牌的价值观应源自创始人,但需结合商业逻辑与文化趋势。
设计师应深入理解创始人的价值观,而非强加个人理念。
外部设计机构在品牌建构中面临深度与时间不足的挑战。
💡 金句摘录:
* “设计师不应被商业收编,而应成为文化的建构者。”
* “美学共振是身体与文化的双重共鸣。”
* “品牌的‘劲儿’来自于价值观的内外统一。”
* “人的逻辑大于商业的逻辑。”
* “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是表面功夫。”
📚 提及案例与概念:
* 品牌案例:无印良品、阿拉亚、内外、三顿半、王老吉、脑白金
* 设计师/建筑师:青山周平、原研哉
* 概念:文化母体、美学共振、符号动物、系统性叙事、价值观外化
*
*
* 听友群+V: JXLJXL36
嘉宾们也都在群里哦~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打起精神来23-
1周前 云南
1
不能追着热点跑,的了解人与社会是关系,美学原则。是新的思考方向,以前完全没想过
小禹zjy
1周前 广东
0
00:03 来喽来喽,他真的来喽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