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48分钟
播放:
1.2万
发布:
2周前
简介...
本期嘉宾
刘庆振: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欢迎来到《大方谈钱》,这是一档由华夏基金出品的播客栏目。钱是桥梁,生活才是目的,我们关注每一个人生活中和钱相关的大事小事。
一场业余足球赛何以吸引万人空巷?苏超的爆火为何能带动消费破十亿?从体育赛事到流量经济,全民参与的热潮如何重塑地方发展逻辑?今天我们邀请专家深度解码赛事经济背后的新洞察。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赛消费经历!
Timeline
一、新媒体时代的全民赛事现象
01:16 江苏城市联赛话题播放量破十亿的传播密码
03:24 从"村超"到"苏超":新媒体如何重构赛事传播逻辑
04:54 为什么外卖骑手也能登上职业赛场?全民参与度的意义是什么
06:06 凭球票抵5万房款?商家跨界联动的创新玩法
二、情绪消费与地方经济
07:09 赛事官方"神操作":对网络梗文化的包容为何能创造价值
09:16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地域自豪感如何转化成消费力
17:39 三天卖出103吨小龙虾的"欢乐龙虾宴"背后的商业逻辑
21:37 交叉补贴策略:为何免费门票能创造更大收益
三、赛事经济的产业链延伸
23:00 赞助商进化论:从全球合作伙伴到街边小龙虾店
26:05 赛事周期设计的玄机:从水蜜桃到闸蟹的全年美食地图
29:07 差异化成关键:机器人马拉松与冲浪赛事的特色经济
32:10 马拉松热的经济账:赛事旅游的万亿市场空间
四、场馆运营与IP开发
43:24 五棵松的商业启示:多功能场馆的流量转化之道
46:21 未来趋势:全民赛事如何持续激发消费新动能
本期制作
嘉宾:刘庆振
主播:章衡、惟惟惟
制作:余冬
免责声明
温馨提示:播客大方谈钱由华夏基金出品,所有投资相关内容皆以交流分享为目的,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市场预测、判断,或投资、咨询建议。本节目不作为个股推荐,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内容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华夏基金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刘庆振: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欢迎来到《大方谈钱》,这是一档由华夏基金出品的播客栏目。钱是桥梁,生活才是目的,我们关注每一个人生活中和钱相关的大事小事。
一场业余足球赛何以吸引万人空巷?苏超的爆火为何能带动消费破十亿?从体育赛事到流量经济,全民参与的热潮如何重塑地方发展逻辑?今天我们邀请专家深度解码赛事经济背后的新洞察。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赛消费经历!
Timeline
一、新媒体时代的全民赛事现象
01:16 江苏城市联赛话题播放量破十亿的传播密码
03:24 从"村超"到"苏超":新媒体如何重构赛事传播逻辑
04:54 为什么外卖骑手也能登上职业赛场?全民参与度的意义是什么
06:06 凭球票抵5万房款?商家跨界联动的创新玩法
二、情绪消费与地方经济
07:09 赛事官方"神操作":对网络梗文化的包容为何能创造价值
09:16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地域自豪感如何转化成消费力
17:39 三天卖出103吨小龙虾的"欢乐龙虾宴"背后的商业逻辑
21:37 交叉补贴策略:为何免费门票能创造更大收益
三、赛事经济的产业链延伸
23:00 赞助商进化论:从全球合作伙伴到街边小龙虾店
26:05 赛事周期设计的玄机:从水蜜桃到闸蟹的全年美食地图
29:07 差异化成关键:机器人马拉松与冲浪赛事的特色经济
32:10 马拉松热的经济账:赛事旅游的万亿市场空间
四、场馆运营与IP开发
43:24 五棵松的商业启示:多功能场馆的流量转化之道
46:21 未来趋势:全民赛事如何持续激发消费新动能
本期制作
嘉宾:刘庆振
主播:章衡、惟惟惟
制作:余冬
免责声明
温馨提示:播客大方谈钱由华夏基金出品,所有投资相关内容皆以交流分享为目的,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市场预测、判断,或投资、咨询建议。本节目不作为个股推荐,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内容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华夏基金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Ass嘟嘟
2周前
河北
8
「✅新媒体时代的全民赛事现象」
1)江苏城市联赛话题播放量破十亿
传播密码:赛事 + 新媒体结合。
开始从新媒体终端发酵,引发话题关注和讨论,之后大量传统媒体开始跟进。
赛事的逻辑变了,更亲民化、更轻量化。
2)赛事逻辑
更亲民化、更轻量化。越来越注重赛事本身。
办赛逻辑:没有基础建设,或者可以相对薄弱。
引发大量关注后,倒逼投入大量人物财力到基础建设。
3)参与度
比全球性赛事的参与度还高,全民参与(上场、观赛、商户跨界联动)。
「✅情绪消费与地方经济」
1)开放态度
当地文体旅对网络上的梗文化,持包容和开放的态度。
正因为开放,带来了更多的人对话题的参与,不再局限于本地,扩散到了全国人民的微观,带来了注意力。而且爆火之前,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注意力所到的地方,金钱就会随之而来。
2)情绪锚点
网络造梗,击中了大众的情绪锚点。
冲动型消费:不是完全不理性的,是基于情感 + 理性。
传播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国内对足球的关注度和热情非常高涨。以及近几年文旅行业越来越卷,体育成为新的抓手。
文化为魂,体育搭台,经济唱戏(旅游)。
3)商业逻辑
只要人来了,衣食住行,人吃马喂,都是消费。
首先确定办赛地点(场地),相关设施、服装、装备、餐饮等。
文旅中非常重要的交通、住宿。美食、纪念品。
4)交叉补贴策略
免费的产品,吸引你的关注,用利润产品盈利。
所有的GDP都留在了当地,是整体的账。
「✅赛事经济的产业链延伸」
1)赛事
赛事期间,更多是流量的转化,线上&线下。
修赛阶段:更多考虑产业布局。
2)差异化赛事
省/市有没有相关的基因(基础)。结合自己的特色/差异做赛事,比如赛事 + 机器人/龙舟。
3)马拉松热的经济账
在城市化进程中,工作压力比较大。一定要通过一种方式释放我的压力,而运动是最有效,同时也最有意义的。
所有的运动项目,都会上瘾。
马拉松,更多是跑马拉松,而不是观赛。参与性没有其他赛事高。
流量 → 留存。
某种程度上,只要一个话题火了,能够很快的带来流量。但是如果没有承接,流量来的快,去的也快。
近几年,国内对体育运动/赛事的热情高涨,一方面是人均GDP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众开始对某些新消费形态产生更高的需求(经济因素)。一方面年轻人对自己身体越来越关注(文化因素)。以及科技方面,大的互联网平台给了我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现。
「✅场馆运营与IP开发」
1)多功能场馆
经营思路的问题。
把功能单一的场馆改造成一个多功能性的场馆,可以有更多的流量带入。流量来了,人气来了。
2)迪士尼产业链
第一层:票房(门票)收入,20%~30%。
第二层:IP主题乐园,30%左右。
第三层:IP授权,赛事经济外溢。

我葱巨美
2周前
湖南
6
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周_4rcd
2周前
江苏
3
这期嘉宾太水了…有效信息都是主持喂的,嘉宾都在评价一些搁哪儿都行的片汤话,说话一股领导发言味,嘉宾对苏超案例也没有深入研究

垃波伏娃鸡
2周前
江苏
1
别的不知道,就知道家里老婆周末比我还积极看比赛,天天等着比赛。
demi_O7C9
1周前
四川
0
分析一点价值都没有
soodan
2周前
北京
0
是旅游项目审批的,还有女主持水平太低,什么比喻呀,尴尬

单向镜
2周前
浙江
0
去中心化的新媒体时代,火了之后怎么再次发酵已经不是神话了,更有意思的应该是解读火之前怎么集齐的天时地利人和
Greeny在修炼
2周前
上海
0
Mark
哈啰小康
2周前
江苏
0
有什么好吹的,经济下行导致的口红效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