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76分钟
播放:
99
发布:
4个月前
主播...
简介...
简介
什么是植物工厂?
如何通过AI算法和精准环境控制,在集装箱里种出高品质、无农药的作物?
大家好,我是苗夏丽。
这一期播客对话的嘉宾是:上海墨泉生物有限公司创始人 秦楚汉Frank。
第一次见到秦楚汉Frank,是在一个电商平台举行农业大赛上,但是我就很震惊,竟然有90后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玩农业!
90后秦楚汉Frank,可以说是一位横跨智能硬件与金融科技领域的海归,最终选择扎根极具潜力的垂直农业。
这期播客中,他分享了在加拿大创办公司并上市,再到回国二次创业的心路历程。他也深入解析这项“未来农业”技术的核心、商业模式的探索、回国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他坚持长期主义、用科技“不再让人类看天吃饭”的创业思考。
shownotes
00:00 海归90后投身垂直农业:从加拿大到中国
· 92年上海出生的秦楚汉Frank高中赴加留学工作,最终选择回国投身科技农业领域创业。
· 他创立的公司利用垂直农场/植物工厂技术,在全封闭、人工可控环境中种植,旨在克服传统农业对气候的依赖。
· 与传统温室被动适应天气不同,植物工厂能主动创造最适宜植物生长的“人造气候”,实现全年稳定生产。
05:35 揭秘植物工厂:技术优势与商业模式探索
· 植物工厂产出的作物在营养成分上可能优于传统种植,且标准化程度高,批次差异小。
· 通过洁净环境和无土栽培,可实现无农药、无重金属污染、无病虫害的高品质生产。
· 商业模式探索:从最初主要销售智能软硬件解决方案,逐步拓展到直接按需种植并销售农产品,以适应市场认知和客户需求。
10:08 跨界之路:从智能硬件到金融科技,最终情定农业
· Frank的职业起点并非农业,曾在多伦多参与全球首款智能自行车研发,深刻体会到中国供应链对硬件制造的重要性。
· 之后加入加拿大华人对冲基金,参与AI智能投顾项目,但内心仍渴望长期且有意义的创业方向。
· 期间尝试过为街头艺人开发打赏APP的公益项目,最终因气候变化对粮食供应影响的触动,选择投身于“不再让人类看天吃饭”的农业科技事业。
18:27 漫长而坚定的选择:为何放弃安逸,拥抱农业创业?
· 选择农业源于对土地的亲近感、加拿大生活对自然的推崇,以及科技辅助农业带来的不同于传统“卷起裤脚下地”的体验。
· 金融行业过于复杂难控,而农业科技是自己真正想做至少15-20年的事业,符合扎实做事、创造长期价值的追求。
· 其在加拿大创立的公司Mary Agrotechnologies于2021年上市,这段经历带来了对创业、股权和投资人关系等方面的深刻转变和宝贵经验。
25:03 回国二次创业:疫情下的思考与团队扎根
· 2022年回国经历上海疫情,切身体会到大城市食品供应链的脆弱性及对外部物流的依赖,坚定了在城市内部发展垂直农业以保障供应的决心。
· 垂直农业技术能在有限占地实现数倍于传统土地的产量,可有效减少物流损耗和成本,满足城市农产品需求。
· 说服部分海外团队成员回国共同创业,利用国内政策支持和市场潜力,开启在中国的二次创业——墨泉生物。
33:18 创业挑战与应对:在“烧钱”行业中精打细算
· 回国创业面临适应期、全球经济下行、行业竞争者倒闭潮等多重挑战,警惕“钱太多不是好事”,强调精细化运营。
· 当前依靠自有资金和早期营收滚动发展,坚持在可控范围内做尝试,而非盲目扩张。
· 农业科技行业固有节奏慢,需耐心培育市场,克服技术新颖带来的接受度低、销售周期长等难题,同步发展设备销售与农产品直供模式。
41:30 技术核心:用AI与数据打造高效能植物工厂
· 垂直农业技术能解决传统农业面临的成本、品质、供应三大不确定性痛点。
· 核心竞争力在于软件算法:根据不同作物品种和生长周期,精细调控温、光、水、气、肥等数十个互相影响的环境参数。
· 利用传感器、视觉识别收集数据,并通过机器学习优化生长模型,引导植物达到最优生长状态,而非简单设定固定环境参数。
51:05 团队、人才与资本:在理想与现实中稳步前行
· 公司目前规模不大,以研发人员为主,依靠团队对农业科技事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认同来凝聚人才,为爱发电。
· 核心团队成员稳定,如AI负责人已共事近六年,并决定完全回国。
· 虽然上市,但并未被资本过度绑架,投资人理解并支持团队回中国发展的战略决策,允许公司按照农业的自身节奏发展。
1:01:06 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本土化后的公益与出海蓝图
· 完成本土化和技术迭代后,计划将成熟的供应链和解决方案“反向出海”,瞄准欧洲、中东、东南亚等蔬菜价高或种植条件恶劣的市场。
· 利用团队的国际背景和资源优势,已开始在泰国等市场试点,解决当地特定农产品的生产难题。
· 在国内积极参与公益项目,如向西藏地震灾区、边防哨所投放集装箱农场,解决当地新鲜蔬菜供应困难,践行技术向善。
1:12:28 创业感悟:如何在长周期行业“活下去”并找到方向
· 国内农业科技领域人才相对稀缺,行业高度跨学科,需要时间积累和人才培养,期待更多跨界人才加入。
· 给创业者的建议:先积累行业经验,保持创业者心态观察学习,精力允许时多做可控尝试,最重要的是坚持,“只要还在牌桌上,就没有输”。
· 引用YC创始人Paul Graham保罗·格雷厄姆的观点“How Not to Die”,强调创业公司生存和坚持的重要性,相信只要方向正确并能持续,总会迎来好的结果。
欢迎大家订阅评论,也可以关注我的视频号「犀利科技」,后续会有短视频更新哈。
什么是植物工厂?
如何通过AI算法和精准环境控制,在集装箱里种出高品质、无农药的作物?
大家好,我是苗夏丽。
这一期播客对话的嘉宾是:上海墨泉生物有限公司创始人 秦楚汉Frank。
第一次见到秦楚汉Frank,是在一个电商平台举行农业大赛上,但是我就很震惊,竟然有90后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玩农业!
90后秦楚汉Frank,可以说是一位横跨智能硬件与金融科技领域的海归,最终选择扎根极具潜力的垂直农业。
这期播客中,他分享了在加拿大创办公司并上市,再到回国二次创业的心路历程。他也深入解析这项“未来农业”技术的核心、商业模式的探索、回国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他坚持长期主义、用科技“不再让人类看天吃饭”的创业思考。
shownotes
00:00 海归90后投身垂直农业:从加拿大到中国
· 92年上海出生的秦楚汉Frank高中赴加留学工作,最终选择回国投身科技农业领域创业。
· 他创立的公司利用垂直农场/植物工厂技术,在全封闭、人工可控环境中种植,旨在克服传统农业对气候的依赖。
· 与传统温室被动适应天气不同,植物工厂能主动创造最适宜植物生长的“人造气候”,实现全年稳定生产。
05:35 揭秘植物工厂:技术优势与商业模式探索
· 植物工厂产出的作物在营养成分上可能优于传统种植,且标准化程度高,批次差异小。
· 通过洁净环境和无土栽培,可实现无农药、无重金属污染、无病虫害的高品质生产。
· 商业模式探索:从最初主要销售智能软硬件解决方案,逐步拓展到直接按需种植并销售农产品,以适应市场认知和客户需求。
10:08 跨界之路:从智能硬件到金融科技,最终情定农业
· Frank的职业起点并非农业,曾在多伦多参与全球首款智能自行车研发,深刻体会到中国供应链对硬件制造的重要性。
· 之后加入加拿大华人对冲基金,参与AI智能投顾项目,但内心仍渴望长期且有意义的创业方向。
· 期间尝试过为街头艺人开发打赏APP的公益项目,最终因气候变化对粮食供应影响的触动,选择投身于“不再让人类看天吃饭”的农业科技事业。
18:27 漫长而坚定的选择:为何放弃安逸,拥抱农业创业?
· 选择农业源于对土地的亲近感、加拿大生活对自然的推崇,以及科技辅助农业带来的不同于传统“卷起裤脚下地”的体验。
· 金融行业过于复杂难控,而农业科技是自己真正想做至少15-20年的事业,符合扎实做事、创造长期价值的追求。
· 其在加拿大创立的公司Mary Agrotechnologies于2021年上市,这段经历带来了对创业、股权和投资人关系等方面的深刻转变和宝贵经验。
25:03 回国二次创业:疫情下的思考与团队扎根
· 2022年回国经历上海疫情,切身体会到大城市食品供应链的脆弱性及对外部物流的依赖,坚定了在城市内部发展垂直农业以保障供应的决心。
· 垂直农业技术能在有限占地实现数倍于传统土地的产量,可有效减少物流损耗和成本,满足城市农产品需求。
· 说服部分海外团队成员回国共同创业,利用国内政策支持和市场潜力,开启在中国的二次创业——墨泉生物。
33:18 创业挑战与应对:在“烧钱”行业中精打细算
· 回国创业面临适应期、全球经济下行、行业竞争者倒闭潮等多重挑战,警惕“钱太多不是好事”,强调精细化运营。
· 当前依靠自有资金和早期营收滚动发展,坚持在可控范围内做尝试,而非盲目扩张。
· 农业科技行业固有节奏慢,需耐心培育市场,克服技术新颖带来的接受度低、销售周期长等难题,同步发展设备销售与农产品直供模式。
41:30 技术核心:用AI与数据打造高效能植物工厂
· 垂直农业技术能解决传统农业面临的成本、品质、供应三大不确定性痛点。
· 核心竞争力在于软件算法:根据不同作物品种和生长周期,精细调控温、光、水、气、肥等数十个互相影响的环境参数。
· 利用传感器、视觉识别收集数据,并通过机器学习优化生长模型,引导植物达到最优生长状态,而非简单设定固定环境参数。
51:05 团队、人才与资本:在理想与现实中稳步前行
· 公司目前规模不大,以研发人员为主,依靠团队对农业科技事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认同来凝聚人才,为爱发电。
· 核心团队成员稳定,如AI负责人已共事近六年,并决定完全回国。
· 虽然上市,但并未被资本过度绑架,投资人理解并支持团队回中国发展的战略决策,允许公司按照农业的自身节奏发展。
1:01:06 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本土化后的公益与出海蓝图
· 完成本土化和技术迭代后,计划将成熟的供应链和解决方案“反向出海”,瞄准欧洲、中东、东南亚等蔬菜价高或种植条件恶劣的市场。
· 利用团队的国际背景和资源优势,已开始在泰国等市场试点,解决当地特定农产品的生产难题。
· 在国内积极参与公益项目,如向西藏地震灾区、边防哨所投放集装箱农场,解决当地新鲜蔬菜供应困难,践行技术向善。
1:12:28 创业感悟:如何在长周期行业“活下去”并找到方向
· 国内农业科技领域人才相对稀缺,行业高度跨学科,需要时间积累和人才培养,期待更多跨界人才加入。
· 给创业者的建议:先积累行业经验,保持创业者心态观察学习,精力允许时多做可控尝试,最重要的是坚持,“只要还在牌桌上,就没有输”。
· 引用YC创始人Paul Graham保罗·格雷厄姆的观点“How Not to Die”,强调创业公司生存和坚持的重要性,相信只要方向正确并能持续,总会迎来好的结果。
欢迎大家订阅评论,也可以关注我的视频号「犀利科技」,后续会有短视频更新哈。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