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39分钟
播放:
2,616
发布:
5个月前
简介...
📮老友信箱(长期征集投稿中):[email protected]
“我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走在空旷的湖边,迎着湖风看夕阳落下,耳机里放着自己喜欢的歌,周围没有人打扰我,我能够安安静静地为接下来要上的课程做准备。那一刻,我忽然和自己和解了:我就是个I人,这也无妨。”
这个学期开学前,种种机缘巧合使顾梧言意识到了,那个在从前的人生阶段强迫自己外向发光的自己,原来已经和内向的自己和解了。
在这之前,他总会因自己内向的性格感到焦虑。他担心过自己无法融入社交场合之中,也总觉得内向的自己因不合群而变得孤独。久而久之,性格内向便成了他自认为需要改善的“心理问题”,于是从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开始,他开始强迫自己“发光”: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组织,主动发展社交关系。把自己内向的一面隐藏起来是他对付这个外向的世界的手段。但这样的努力,似乎没有办法让他真正变成一个“外向”的人,反而让他慢慢感到难以招架。这个学期开始,他慢慢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在MBTI测试中试探E属性的问题里拼命让自己往E靠,不再强迫自己参加不喜欢的社交,不再为独自去食堂吃饭、独自上课甚至是独自逛商场看电影感到焦虑……原来,独处才是他的充能方式。并不是因为他没有社交能力,而是他最想“社交”的朋友就是他自己。
于是,他想在这期节目里思考这样的问题:
“I人,或者内向,真的是我们需要担心的一种性格上的缺陷吗?”
他认为,我们之所以会为自己的内向感到焦虑,只是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声向外传出的声音是那些外向的人发出的,久而久之人们似乎只能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声音便也成了主流。但是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上仍存在着许许多多与你我一样的内向的人。甚至,MBTI里I/E的属性也不会是100%,毕竟MBTI是有百分比的。每个I人心里其实都住着一个E人的灵魂,每个E人也都会在某刻想要自己一个人静一静。
内向与外向,并不能成为性格“优秀”与否的标准,因为性格本身就不分好坏。
【时间戳🚩】:
01:07 开学后分居异地的主播两人:《橙子与盐》迎来两档全新的栏目?
夏添橙的遗憾缺席意味着橙子与盐在新学期的全新开始。是对名字的呼应,也暗含着两人性格上的特点,开学后在不同城市上学的夏添橙与顾梧言决定在各自城市开启两档由两人各自主持的播客栏目,取名为“橙子汁”与“盐汽水”,让我们期待两地市的丰富性为橙子与盐带来更加肥沃的创作土壤。
02:51 从MBTI和就读专业两个方面重新认识顾梧言
03:52 本期节目内容概述:一个内向的人在刚进入大学时强装外向,历经风雨终与自我和解
顾梧言告诉大家,他想要与大家分享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在刚进入大学时,他由于对“外向”性格的向往而逼迫自己变得热烈,最终在一年半的浮沉中与真我达成了和解。这段浮沉给他带来了不少启示,他想要将这段启示分享给仍在为自己是“I人”而苦恼着的朋友们,其实我们不必为内向而感到负担和焦虑。
05:09 听前小提示:重新认识I属性、我如何真正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一个I人、本期核心观点
顾梧言开始不强行与舍友发生互动,不再为独自吃饭、独自上课、独自出门看电影感到焦虑,不再为MBTI测试中的那些试探E属性的问题感到焦虑。他想说:①I不是“内向”,是“内倾”;②内向不能称为“坏的性格”,因为性格不分好坏。
10:11 顾梧言分享曾经的“内向焦虑”
小学时常因性格内向被家长和老师说教,向往外向的同学们那样在班级里发光发热的样子,从此产生“外向才是好的性格”的错误认知。
12:12 强装热烈的行动在大学入学时达到了顶点:我要发光发热!
14:22 谁家好人在开学前就把宿舍门锁顶烂啊……
15:40 破冰环节是内向人的战场:只要在这一场扳得胜局,我就能成为外向的人吧
Fake it till you make.班级破冰里为了展现自己的个性、给同学留下外向的印象,顾梧言给自己心理暗示,积极地在各种环节中给予大家热烈的回应。
22:37 终于,“外向”的我也开始思考,我真的变成了自己想象中的外向的样子吗?
放假回家之后,顾梧言忽然变得内向,开始对社交感到不适,仿佛和学校里的自己是两个人,这样的一种对本已掌握的事物的失控感使他变得焦虑。搬入新校区,他猛然发现独处反而让他的能量更高,身心更自在,从而开始思考:自己那副外向的模样对于自己来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存在?我难道真的不是一个外向的人吗
26:09 不间断的自我认知纠偏过程中,我如何一步步确认自己的I人属性,最终与自己和解
顾梧言在独自一人向内求索时更能让自己充能,在写作、独自发呆等独处的时候更能产生有价值思考,愿意一个人在江边闲逛、一个人去咖啡厅、一个人去商场看电影、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吃饭,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为此感到焦虑,终于,他明白了:原来自己是个I人。
27:57 刻板印象大反驳:I点怎么了?我也能社交,只是我更愿意认识的人是我自己罢了
顾梧言会愿意对社团招新时因为I属性而焦虑的新成员说:你是I人,这代表着你有更加优秀的独自思考的能力,能够更加沉稳地应对工作,这是你的优势呀!
29:54 干货大分享:如何与自己I人的那一部分成为朋友,共同成长?
与“孤独”和睦相处,享受孤独:喜欢独处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朋友,而是比起朋友你更喜欢自己。
31:30 可是我还是想变得外向一些
首先要多做准备。答辩、面试等需要外倾的场合之前多花点时间独自练习,用独处的方式整理思路。接着,顾梧言建议把外向的标准降低:在社交时只要能接住话就行,不需要主动出击,也不用逼迫自己交新朋友。最后,运动还是很有效!因为运动会给人“我是一个积极好动的人”的心理暗示。
36:50 小结尾:不必为自己的I属性感到焦虑,这只是上天给你的节奏
🧂顾梧言内心os:第一次录单口节目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很想很想听到大家的反馈,因为我对于自己做单口内容的好坏这方面其实一直很焦虑。语气是否太平淡?内容有没有太缺少深度?会不会在给出建议的时候给人“爹味”感?总之第一期盐汽水我尽力做了!有什么想和我聊聊的话题也欢迎大家留在评论区里,虽然我也不一定能做出很优秀解答,但盐汽水一定会努力成为大家互相交流的空间,把盐汽水当成我和大家的聊天室就好~
关于老友信箱:收听着《橙子与盐》的你正过着怎样的大学生活?如果你有话想对我们说,有故事想被听到,欢迎向我们投稿!投稿长期征集中~
📖提到的: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丹尼尔·凯斯(Daniel Keyes)的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智力障碍者查理·高登通过手术,由低智力变成天才,最终又由于手术失败,沦为与先前无异的智力障碍者的命运。他历经种种心情转折,从而体会到人间的爱与恨,喜悦与孤独。
🎶BGM:
Jon Batiste,Lana Del Rey - Life Lesson / Iwamizu-爵士 / 结冰水 - Till the moon's upside down(直到月亮倾覆)
“我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走在空旷的湖边,迎着湖风看夕阳落下,耳机里放着自己喜欢的歌,周围没有人打扰我,我能够安安静静地为接下来要上的课程做准备。那一刻,我忽然和自己和解了:我就是个I人,这也无妨。”
这个学期开学前,种种机缘巧合使顾梧言意识到了,那个在从前的人生阶段强迫自己外向发光的自己,原来已经和内向的自己和解了。
在这之前,他总会因自己内向的性格感到焦虑。他担心过自己无法融入社交场合之中,也总觉得内向的自己因不合群而变得孤独。久而久之,性格内向便成了他自认为需要改善的“心理问题”,于是从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开始,他开始强迫自己“发光”: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组织,主动发展社交关系。把自己内向的一面隐藏起来是他对付这个外向的世界的手段。但这样的努力,似乎没有办法让他真正变成一个“外向”的人,反而让他慢慢感到难以招架。这个学期开始,他慢慢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在MBTI测试中试探E属性的问题里拼命让自己往E靠,不再强迫自己参加不喜欢的社交,不再为独自去食堂吃饭、独自上课甚至是独自逛商场看电影感到焦虑……原来,独处才是他的充能方式。并不是因为他没有社交能力,而是他最想“社交”的朋友就是他自己。
于是,他想在这期节目里思考这样的问题:
“I人,或者内向,真的是我们需要担心的一种性格上的缺陷吗?”
他认为,我们之所以会为自己的内向感到焦虑,只是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声向外传出的声音是那些外向的人发出的,久而久之人们似乎只能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声音便也成了主流。但是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上仍存在着许许多多与你我一样的内向的人。甚至,MBTI里I/E的属性也不会是100%,毕竟MBTI是有百分比的。每个I人心里其实都住着一个E人的灵魂,每个E人也都会在某刻想要自己一个人静一静。
内向与外向,并不能成为性格“优秀”与否的标准,因为性格本身就不分好坏。
【时间戳🚩】:
01:07 开学后分居异地的主播两人:《橙子与盐》迎来两档全新的栏目?
夏添橙的遗憾缺席意味着橙子与盐在新学期的全新开始。是对名字的呼应,也暗含着两人性格上的特点,开学后在不同城市上学的夏添橙与顾梧言决定在各自城市开启两档由两人各自主持的播客栏目,取名为“橙子汁”与“盐汽水”,让我们期待两地市的丰富性为橙子与盐带来更加肥沃的创作土壤。
02:51 从MBTI和就读专业两个方面重新认识顾梧言
03:52 本期节目内容概述:一个内向的人在刚进入大学时强装外向,历经风雨终与自我和解
顾梧言告诉大家,他想要与大家分享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在刚进入大学时,他由于对“外向”性格的向往而逼迫自己变得热烈,最终在一年半的浮沉中与真我达成了和解。这段浮沉给他带来了不少启示,他想要将这段启示分享给仍在为自己是“I人”而苦恼着的朋友们,其实我们不必为内向而感到负担和焦虑。
05:09 听前小提示:重新认识I属性、我如何真正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一个I人、本期核心观点
顾梧言开始不强行与舍友发生互动,不再为独自吃饭、独自上课、独自出门看电影感到焦虑,不再为MBTI测试中的那些试探E属性的问题感到焦虑。他想说:①I不是“内向”,是“内倾”;②内向不能称为“坏的性格”,因为性格不分好坏。
10:11 顾梧言分享曾经的“内向焦虑”
小学时常因性格内向被家长和老师说教,向往外向的同学们那样在班级里发光发热的样子,从此产生“外向才是好的性格”的错误认知。
12:12 强装热烈的行动在大学入学时达到了顶点:我要发光发热!
14:22 谁家好人在开学前就把宿舍门锁顶烂啊……
15:40 破冰环节是内向人的战场:只要在这一场扳得胜局,我就能成为外向的人吧
Fake it till you make.班级破冰里为了展现自己的个性、给同学留下外向的印象,顾梧言给自己心理暗示,积极地在各种环节中给予大家热烈的回应。
22:37 终于,“外向”的我也开始思考,我真的变成了自己想象中的外向的样子吗?
放假回家之后,顾梧言忽然变得内向,开始对社交感到不适,仿佛和学校里的自己是两个人,这样的一种对本已掌握的事物的失控感使他变得焦虑。搬入新校区,他猛然发现独处反而让他的能量更高,身心更自在,从而开始思考:自己那副外向的模样对于自己来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存在?我难道真的不是一个外向的人吗
26:09 不间断的自我认知纠偏过程中,我如何一步步确认自己的I人属性,最终与自己和解
顾梧言在独自一人向内求索时更能让自己充能,在写作、独自发呆等独处的时候更能产生有价值思考,愿意一个人在江边闲逛、一个人去咖啡厅、一个人去商场看电影、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吃饭,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为此感到焦虑,终于,他明白了:原来自己是个I人。
27:57 刻板印象大反驳:I点怎么了?我也能社交,只是我更愿意认识的人是我自己罢了
顾梧言会愿意对社团招新时因为I属性而焦虑的新成员说:你是I人,这代表着你有更加优秀的独自思考的能力,能够更加沉稳地应对工作,这是你的优势呀!
29:54 干货大分享:如何与自己I人的那一部分成为朋友,共同成长?
与“孤独”和睦相处,享受孤独:喜欢独处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朋友,而是比起朋友你更喜欢自己。
31:30 可是我还是想变得外向一些
首先要多做准备。答辩、面试等需要外倾的场合之前多花点时间独自练习,用独处的方式整理思路。接着,顾梧言建议把外向的标准降低:在社交时只要能接住话就行,不需要主动出击,也不用逼迫自己交新朋友。最后,运动还是很有效!因为运动会给人“我是一个积极好动的人”的心理暗示。
36:50 小结尾:不必为自己的I属性感到焦虑,这只是上天给你的节奏
🧂顾梧言内心os:第一次录单口节目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很想很想听到大家的反馈,因为我对于自己做单口内容的好坏这方面其实一直很焦虑。语气是否太平淡?内容有没有太缺少深度?会不会在给出建议的时候给人“爹味”感?总之第一期盐汽水我尽力做了!有什么想和我聊聊的话题也欢迎大家留在评论区里,虽然我也不一定能做出很优秀解答,但盐汽水一定会努力成为大家互相交流的空间,把盐汽水当成我和大家的聊天室就好~
关于老友信箱:收听着《橙子与盐》的你正过着怎样的大学生活?如果你有话想对我们说,有故事想被听到,欢迎向我们投稿!投稿长期征集中~
📖提到的: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丹尼尔·凯斯(Daniel Keyes)的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智力障碍者查理·高登通过手术,由低智力变成天才,最终又由于手术失败,沦为与先前无异的智力障碍者的命运。他历经种种心情转折,从而体会到人间的爱与恨,喜悦与孤独。
🎶BGM:
Jon Batiste,Lana Del Rey - Life Lesson / Iwamizu-爵士 / 结冰水 - Till the moon's upside down(直到月亮倾覆)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