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78分钟
播放:
385
发布:
9个月前
简介...
本期介绍
W.G. 塞巴尔德的文学宇宙不可分割、无法定义。尽管体裁颇有不同,但是贯穿其中的线索依旧明朗。在融合了游记、历史、传记、小说、散文、漫谈的文字之间,他在践行着一位作家最重要的职责——对已经消亡或正在消亡的事物的追索。
塞巴尔德的出身影响了他一生的写作主题。他出生于1944年的德国,从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战攻占波兰算起,战争已经进行到了第五年,人类在一种趋势之中,“这趋势就是把人类的生命与苍蝇和蟑螂等同起来;某个恰如其分的崇高目标可为灭绝苍蝇提供正当理由”。而塞巴尔德的父亲正是一名纳粹军官。
在塞巴尔德出生成长的小村子里,战争几乎没有留下痕迹。直到中学时期,他才通过一位有犹太血统的老师放映的大屠杀纪录片意识到父辈们的罪行。数以百万计的屠杀和清洗被沉默掩盖,而那些幸存的逃亡者失去了一切,只能永远迷失在漫无目的的找寻中。塞巴尔德的写作聚焦于此——要让被掩埋的浮出水面,要让沉默诉说。
出于对德国的复杂感情,在德国弗莱堡大学读完本科后,塞巴尔德先去了瑞士,随后移居英国。此后的人生,他定居在英格兰东部的诺里奇古城,并在东英吉利大学担任德语文学教授。2001年,塞巴尔德在驱车时突发心绞痛,迎头撞上一辆卡车,随即身亡,年仅五十七岁。
塞巴尔德最主要的四部作品分别是《眩晕》(1990)、《移民》(1992)、《土星之环》(1995)和《奥斯特里茨》(2001)。另外中文出版的作品还有诗集《自然之后——一部元素诗》、《未曾叙说》以及的散文集《乡墅中的居止》。塞巴尔德的文字沉静优美,不同作品之间紧密关联。我们颇有野心地将这几部作品通过主题的相关性联系在一起,将交织的线索梳理后呈现给大家。
二十世纪的灾难仅仅过去几十年,但是当沉默的事物不被言说,它们轻易便会随着人类的“健忘”而被湮没。而即便历史被书写了一遍又一遍,即便人们声称我们拥有反思,死亡与伤害仍未被禁绝,仇恨和杀戮仍在当今的世界重演。那么塞巴尔德书写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又为什么还要读塞巴尔德?或许在阅读和对话之后,大家心里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时间轴
00:28塞巴尔德及其主要作品简介
05:59中文版书籍设计与翻译挑战、文化隔阂
08:17塞巴尔德作品的文学分类问题
10:41塞巴尔德的旅行写作、漫游特质
13:24塞巴尔德的人生经历及其对写作的影响:在二战后的德国小镇出生成长
16:27塞巴尔德的个人经历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德国身份与历史追寻
19:02塞巴尔德的学术生涯与文学转向
23:13理解塞巴尔德的出走与写作:逃避、反抗、还是治愈
26:41层层转述的叙事技巧与作者的自我呈现
33:23由塞巴尔德作品引发的关于移民身份的思考
43:04多语言写作与对叙述者的忠实
45:51塞巴尔德作品主题探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46:53殖民历史与种族问题:康拉德和凯斯门特
56:07同性恋议题与阶级议题:爱德华·菲茨杰拉德
01:00:22与博尔赫斯的文学交织:博尔赫斯对爱德华·菲茨杰拉德的书写
01:03:40塞巴尔德对博尔赫斯小说的复述
01:07:26塞巴尔德对图像的运用及其真实性
01:15:51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与真实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书籍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眩晕》《移民》《土星之环》《奥斯特里茨》《自然之后——一部元素诗》《未曾叙说》《乡墅中的居止》
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爱德华·菲茨杰拉德之谜》(《探讨别集》)《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奥尔罕·帕慕克《纯真博物馆》
Carole Angier, Speak, Silence: In Search of W.G.Sebald
Shadows of Reality: A Catalogue of W.G. Sebald's Photographic Materials
电影
格兰特·吉《耐心(追随塞巴尔德)》Patience (After Sebald)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Theme from Harry's game- Clannad
Piano sonata No.20 in A Major, D.959:II. Andantino- Franz Schubert
本期封面
东英吉利大学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摄影:楚西
[图片]
△ 17岁的塞巴尔德
[图片]
△ 塞巴尔德在新泽西,1981
[图片]
△ 英国画家Tess Jaray 拍摄的塞巴尔德,在Jaray 的作品旁
[图片]
△ 画面右下角的塞巴尔德
[图片]
△ 塞巴尔德的父母结婚照,父亲穿着纳粹制服,1936
[图片]
△ 童年的塞巴尔德和外公一起散步, 1947
[图片]
△ 《奥斯特里茨》书页中的插图
狐猴(猜测)、鸮、画家杨·彼得·特里普和维特根斯坦
[图片]
△ 《奥斯特里茨》插图,文中为主人公奥斯特里茨的童年照片,根据詹姆斯·伍德的讲述,这其实是塞巴尔德在旧货店淘到的照片,他把它挪用到了这里。塞巴尔德故意掺杂了迷惑性在他的配图中
[图片]
△ 沿着塞巴尔德的作品《土星之环》的足迹,影片叙述随着东英吉利海岸的漫长徒步而展开
W.G. 塞巴尔德的文学宇宙不可分割、无法定义。尽管体裁颇有不同,但是贯穿其中的线索依旧明朗。在融合了游记、历史、传记、小说、散文、漫谈的文字之间,他在践行着一位作家最重要的职责——对已经消亡或正在消亡的事物的追索。
塞巴尔德的出身影响了他一生的写作主题。他出生于1944年的德国,从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战攻占波兰算起,战争已经进行到了第五年,人类在一种趋势之中,“这趋势就是把人类的生命与苍蝇和蟑螂等同起来;某个恰如其分的崇高目标可为灭绝苍蝇提供正当理由”。而塞巴尔德的父亲正是一名纳粹军官。
在塞巴尔德出生成长的小村子里,战争几乎没有留下痕迹。直到中学时期,他才通过一位有犹太血统的老师放映的大屠杀纪录片意识到父辈们的罪行。数以百万计的屠杀和清洗被沉默掩盖,而那些幸存的逃亡者失去了一切,只能永远迷失在漫无目的的找寻中。塞巴尔德的写作聚焦于此——要让被掩埋的浮出水面,要让沉默诉说。
出于对德国的复杂感情,在德国弗莱堡大学读完本科后,塞巴尔德先去了瑞士,随后移居英国。此后的人生,他定居在英格兰东部的诺里奇古城,并在东英吉利大学担任德语文学教授。2001年,塞巴尔德在驱车时突发心绞痛,迎头撞上一辆卡车,随即身亡,年仅五十七岁。
塞巴尔德最主要的四部作品分别是《眩晕》(1990)、《移民》(1992)、《土星之环》(1995)和《奥斯特里茨》(2001)。另外中文出版的作品还有诗集《自然之后——一部元素诗》、《未曾叙说》以及的散文集《乡墅中的居止》。塞巴尔德的文字沉静优美,不同作品之间紧密关联。我们颇有野心地将这几部作品通过主题的相关性联系在一起,将交织的线索梳理后呈现给大家。
二十世纪的灾难仅仅过去几十年,但是当沉默的事物不被言说,它们轻易便会随着人类的“健忘”而被湮没。而即便历史被书写了一遍又一遍,即便人们声称我们拥有反思,死亡与伤害仍未被禁绝,仇恨和杀戮仍在当今的世界重演。那么塞巴尔德书写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又为什么还要读塞巴尔德?或许在阅读和对话之后,大家心里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时间轴
00:28塞巴尔德及其主要作品简介
05:59中文版书籍设计与翻译挑战、文化隔阂
08:17塞巴尔德作品的文学分类问题
10:41塞巴尔德的旅行写作、漫游特质
13:24塞巴尔德的人生经历及其对写作的影响:在二战后的德国小镇出生成长
16:27塞巴尔德的个人经历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德国身份与历史追寻
19:02塞巴尔德的学术生涯与文学转向
23:13理解塞巴尔德的出走与写作:逃避、反抗、还是治愈
26:41层层转述的叙事技巧与作者的自我呈现
33:23由塞巴尔德作品引发的关于移民身份的思考
43:04多语言写作与对叙述者的忠实
45:51塞巴尔德作品主题探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46:53殖民历史与种族问题:康拉德和凯斯门特
56:07同性恋议题与阶级议题:爱德华·菲茨杰拉德
01:00:22与博尔赫斯的文学交织:博尔赫斯对爱德华·菲茨杰拉德的书写
01:03:40塞巴尔德对博尔赫斯小说的复述
01:07:26塞巴尔德对图像的运用及其真实性
01:15:51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与真实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书籍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眩晕》《移民》《土星之环》《奥斯特里茨》《自然之后——一部元素诗》《未曾叙说》《乡墅中的居止》
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爱德华·菲茨杰拉德之谜》(《探讨别集》)《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奥尔罕·帕慕克《纯真博物馆》
Carole Angier, Speak, Silence: In Search of W.G.Sebald
Shadows of Reality: A Catalogue of W.G. Sebald's Photographic Materials
电影
格兰特·吉《耐心(追随塞巴尔德)》Patience (After Sebald)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Theme from Harry's game- Clannad
Piano sonata No.20 in A Major, D.959:II. Andantino- Franz Schubert
本期封面
东英吉利大学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摄影:楚西
[图片]
△ 17岁的塞巴尔德
[图片]
△ 塞巴尔德在新泽西,1981
[图片]
△ 英国画家Tess Jaray 拍摄的塞巴尔德,在Jaray 的作品旁
[图片]
△ 画面右下角的塞巴尔德
[图片]
△ 塞巴尔德的父母结婚照,父亲穿着纳粹制服,1936
[图片]
△ 童年的塞巴尔德和外公一起散步, 1947
[图片]
△ 《奥斯特里茨》书页中的插图
狐猴(猜测)、鸮、画家杨·彼得·特里普和维特根斯坦
[图片]
△ 《奥斯特里茨》插图,文中为主人公奥斯特里茨的童年照片,根据詹姆斯·伍德的讲述,这其实是塞巴尔德在旧货店淘到的照片,他把它挪用到了这里。塞巴尔德故意掺杂了迷惑性在他的配图中
[图片]
△ 沿着塞巴尔德的作品《土星之环》的足迹,影片叙述随着东英吉利海岸的漫长徒步而展开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