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3分钟
播放:
200
发布:
1天前
主播...
简介...
明末四大困局,西北李自成农民起义、东北后金虎视眈眈、华北瘟疫肆虐、华东沿海白银外流,放眼四海无一处安宁。面对这一道道难关,崇祯的意志力还是坚持了快20年,算的上是硬汉了。眼看着北方草原崛起了同一草原的力量,而明朝内部又是乌烟瘴气的党争,民间纷纷暴乱,把守国门的将军不被信任。守门人已无心守门。1636年,崇祯9年,皇太极称帝,建立大清,这一年在大洋彼岸的哈佛大学建校。皇太极在位时间不长,但是基础事业没少做,一个是按照华夏传统的方式称帝,取了科尔沁部黄金家族的老婆,后来的孝庄皇后,继承了草原的法统,将松散部落编制成有军队组织目标的八旗,按照同样的方式,针对愿意投诚的汉人军队编制了汉军八旗。
1643年皇太极去世,6岁的福临登基由多尔衮辅佐稳定住后金内部八旗势力,孝庄皇后则稳定蒙古诸部。1644年,李自成由西北的居庸关逼近北京,此时崇祯号召天下勤王,但无人响应,宁远守将吴三桂也是远远张望,仅仅将军队调往山海关退守,做好了两手准备。崇祯原本也有机会逃往南京建立偏安政府。但朝廷内已无人愿意为他主张担责,后来的事情我们就知道了。3.18日李自成进北京,君王死社稷,伴随他的只有一位太监,儒家的看门官僚,却打开了城门。李自成虽然进了北京,但清军在长城附近早已虎视眈眈随时南下了。仅在李自成攻入北京2个月后,清军和吴三桂的军队攻入北京城。李自成的失败我们这里先不展开了,但可以归结于山头主义的组织管理和组织文化上。
清朝的历史由此展开,原本老百姓的的税收需要用于战争,这下子战局转变无需对外防守了,老百姓承税压力小了,抵抗清军的意愿自然也就弱了。儒家官僚在明末已在内斗中消耗了太多精英。苟活的官僚根本无心坚守使。
而1648年困扰欧洲30年的宗教战争结束,欧洲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族国家意识纷纷觉醒。清朝的经济封锁和文化愚民政策,使得华夏民族沉沉的睡了下去。
1643年皇太极去世,6岁的福临登基由多尔衮辅佐稳定住后金内部八旗势力,孝庄皇后则稳定蒙古诸部。1644年,李自成由西北的居庸关逼近北京,此时崇祯号召天下勤王,但无人响应,宁远守将吴三桂也是远远张望,仅仅将军队调往山海关退守,做好了两手准备。崇祯原本也有机会逃往南京建立偏安政府。但朝廷内已无人愿意为他主张担责,后来的事情我们就知道了。3.18日李自成进北京,君王死社稷,伴随他的只有一位太监,儒家的看门官僚,却打开了城门。李自成虽然进了北京,但清军在长城附近早已虎视眈眈随时南下了。仅在李自成攻入北京2个月后,清军和吴三桂的军队攻入北京城。李自成的失败我们这里先不展开了,但可以归结于山头主义的组织管理和组织文化上。
清朝的历史由此展开,原本老百姓的的税收需要用于战争,这下子战局转变无需对外防守了,老百姓承税压力小了,抵抗清军的意愿自然也就弱了。儒家官僚在明末已在内斗中消耗了太多精英。苟活的官僚根本无心坚守使。
而1648年困扰欧洲30年的宗教战争结束,欧洲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族国家意识纷纷觉醒。清朝的经济封锁和文化愚民政策,使得华夏民族沉沉的睡了下去。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饭饼饼_
1天前
浙江
0
清朝可以说是唯一一个解决“边患”问题的朝代了。对内陆实行儒家士大夫那套的统治逻辑,使用皇帝的角色进行统治,用儒家士大夫管理世纪的乡村政府,也是节约政府的统治成本。对蒙疆的角色更像是一种保护者,对西藏通过宗教手段进行统治,这种统治手段更灵活,像蒙古的盟主或者扎克萨,西藏的噶伦都是由中央任命的,具体的事务放权给地方,除了新疆,蒙疆也是被理藩院进行实际管理的,通过这套手段实现了低成本的边疆统治,和以前汉唐的羁縻统治完全不同。这种对边疆多元化统治使清朝更像一个多元帝国,没有边患压力,清朝官方赋税实际上长期比较低,18 世纪到 19 世纪末都算比较稳定的轻徭薄赋。
不得不说清政府的这种多元统治为今天现代中国的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也是清政府瓦解后,蒙疆藏后面收复不仅有法理依据,当地的人也有“中央”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