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31分钟
播放:
416
发布:
3周前
主播...
简介...
当下,线下文旅行业正以旺盛的生命力展现其独特价值 —— 高人流与高收入的背后,是一套成熟的品牌运营逻辑。
从 “只有河南” 的地域文化定位,到阿那亚戏剧节的沉浸式体验;从望仙谷的爆款悬崖民宿,到迪士尼全年无休的场景营造,优秀文旅项目的实践,为品牌运营提供了鲜活范本。
深入拆解这些文旅案例,便能提炼出品牌破局的关键:从产品到运营,从体验到情感,文旅行业的实战智慧,正为品牌增长提供着可复制的路径。
共谈嘉宾:
钱峻 《钱钱品牌局》主理人 联合主播 / M360 MSAI & 创+平台 创始人
JASMINE 杨志华《钱钱品牌局》联合主播/品牌实战派专家 前百胜餐饮集团市场副总裁
Kant M360智库副总
SHOWNOTES
1:19 线下文旅保持着非常高的人流量和收入,品牌应该和优秀的文旅学习。
4:34 文旅和做品牌是一样的,文旅品牌也是要有定位的。
5:49 鹿耳花园第一个策略叫主题突出,定位精准。
7:24 第二个策略是场景美学,颜值至深,视觉表达很重要。
9:54 网上运营品牌,所有购物节一个不会错过,可到线下因为执行你就会错过很多。
15:42 “望仙谷”的文旅人思维:先有有代表性的,然后作为核心招牌产品打造。
20:36 散装江苏:城市文旅方面搞活发力。
23:54 阿那亚戏剧节:沉浸式的、封闭式文化体验。
26:08 跟文旅可以学到三点:产品力、全年的运营能力、情绪价值的连接。
28:26 文旅跟现象级的文娱热点相结合也是一个趋势。
定位:从 “有个地方” 到 “有个故事”
文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始于清晰且不可替代的定位。“只有河南” 以地域文化为标签,让游客在体验中消费河南的历史与风情;阿那亚聚焦城市中产,用戏剧节、读诗会编织出 “孤独浪漫” 的生活方式;长隆锁定家庭客群,成为亲子欢乐的代名词;鹿耳花园则扎根成都,用 “安逸巴适” 的慢生活场景,定义了城市周末休闲的新范式。
这些成功案例的共性在于:定位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能支撑 “叙事” 的核心 —— 游客来到这里,不仅是 “逛一个地方”,更是 “走进一个故事”。反观许多失败的景点,要么缺乏定位导致千篇一律,要么定位模糊难以留下记忆,这正是品牌运营中最应规避的陷阱:没有故事的品牌,终将被消费者遗忘。
场景运营:线下体验的 “全年无休法则”
线上品牌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购物节,618、双十一、母亲节…… 排期满满;但线下运营往往因执行复杂而错失节点。文旅项目的破局之道,在于将 “全年运营” 刻入基因。
鹿耳花园用 “美晨快闪” 覆盖日常、“研学工坊” 锁定亲子、“跨年巡游” 引爆节庆,让游客在不同时段都能找到到访的理由;迪士尼更是将细节做到极致,从 IP 人物互动到垃圾桶整理的 8 个步骤,每个场景都在强化 “魔法感”。
这种运营能力的本质,是将线下的 “物理空间” 转化为 “情感连接器”。线上的图片和文字只能传递信息,而线下的沉浸式体验能撞击心灵 —— 游客愿意为这种体验支付溢价,甚至反复消费。
对品牌而言,若能像文旅项目一样,在每个重要节点做好线下场景设计,就能摆脱价格内卷,用体验筑牢用户忠诚度。
产品力:先有 “招牌”,再谈 “生态”
文旅行业的 “爆款逻辑” 揭示了一个真理:没有过硬的产品力,再炫的营销都是空中楼阁。望仙谷的成功源于 “悬崖民宿” 这一核心招牌,其 “白鹤崖村” 的独特设计形成强记忆点,再以此为基础铺展配套体验,实现 “先顶天立地,再铺天盖地”;迪士尼的动画 IP、乐高的积木世界,都是先打磨出不可复制的核心产品,再延伸出餐饮、衍生品等生态。
这对品牌的启示是:与其盲目扩张产品线,不如聚焦一个 “拳头产品” 做到极致。很多网红店的昙花一现,正是因为只有颜值没有内核 —— 游客拍完照就走,不会为 “空心化” 的体验买单。产品力才是线下品牌的 “定海神针”。
情绪价值:非刚需的 “刚需化” 密码
文旅不是生活必需品,却能让人为 “片刻的愉悦” 买单,核心在于抓住了情绪价值。迪士尼用 “魔法” 治愈压力,阿那亚用戏剧连接孤独,望仙谷用 “仙气” 满足逃离欲;当《黑神话:悟空》爆火时,山西古建借势推出 “悟空打卡点”,《去有风的地方》带火大理,更是将情绪价值与热点结合,实现破圈。
品牌若想打动消费者,就要像文旅项目一样成为 “情绪出口”。用户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带来的 “心灵慰藉”—— 一杯咖啡可能只是咖啡因,但在特定场景里,它可以是 “独处的仪式”“社交的媒介”。抓住情绪价值,非刚需也能变成 “必选项”。
文旅思维的品牌迁移公式
从文旅项目的成功中,品牌可以提炼出一套 “增长公式”:精准定位 + 全年场景运营 + 硬核产品力 + 情绪价值连接。线下不是线上的补充,而是品牌与用户 “深度对话” 的主场 —— 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在塑造认知,每一次互动都在积累信任。当品牌能像运营文旅项目一样对待线下体验,就能在流量之外,收获更珍贵的 “留量” 与长期价值。
TAKEAWAY
1、文旅与品牌运营逻辑相通,精准定位是核心基础。
2、场景美学与视觉表达对线下体验至关重要。
3、线下运营需重视全年节点,避免因执行疏漏错失机会。
4、打造核心招牌产品,是实现破圈的关键策略。
5、城市文旅可通过特色发力激活区域影响力。
6、沉浸式、封闭式文化体验能增强用户粘性。
7、产品力、全年运营能力、情绪价值连接是文旅运营的三大要点。
8、文旅与现象级文娱热点结合是重要趋势。
9、线下体验对用户心智的留存与线上存在显著差异。
10、文旅运营的细节把控和持续付出,是线下品牌值得借鉴的要点。
思考点
1、如何将文旅的全年场景运营逻辑落地到品牌线下体验中?
2、品牌打造核心产品时,可借鉴文旅哪些 "先立招牌再铺生态" 的思路?
3、非刚需品牌如何像文旅一样建立与用户的情绪价值连接?
从 “只有河南” 的地域文化定位,到阿那亚戏剧节的沉浸式体验;从望仙谷的爆款悬崖民宿,到迪士尼全年无休的场景营造,优秀文旅项目的实践,为品牌运营提供了鲜活范本。
深入拆解这些文旅案例,便能提炼出品牌破局的关键:从产品到运营,从体验到情感,文旅行业的实战智慧,正为品牌增长提供着可复制的路径。
共谈嘉宾:
钱峻 《钱钱品牌局》主理人 联合主播 / M360 MSAI & 创+平台 创始人
JASMINE 杨志华《钱钱品牌局》联合主播/品牌实战派专家 前百胜餐饮集团市场副总裁
Kant M360智库副总
SHOWNOTES
1:19 线下文旅保持着非常高的人流量和收入,品牌应该和优秀的文旅学习。
4:34 文旅和做品牌是一样的,文旅品牌也是要有定位的。
5:49 鹿耳花园第一个策略叫主题突出,定位精准。
7:24 第二个策略是场景美学,颜值至深,视觉表达很重要。
9:54 网上运营品牌,所有购物节一个不会错过,可到线下因为执行你就会错过很多。
15:42 “望仙谷”的文旅人思维:先有有代表性的,然后作为核心招牌产品打造。
20:36 散装江苏:城市文旅方面搞活发力。
23:54 阿那亚戏剧节:沉浸式的、封闭式文化体验。
26:08 跟文旅可以学到三点:产品力、全年的运营能力、情绪价值的连接。
28:26 文旅跟现象级的文娱热点相结合也是一个趋势。
定位:从 “有个地方” 到 “有个故事”
文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始于清晰且不可替代的定位。“只有河南” 以地域文化为标签,让游客在体验中消费河南的历史与风情;阿那亚聚焦城市中产,用戏剧节、读诗会编织出 “孤独浪漫” 的生活方式;长隆锁定家庭客群,成为亲子欢乐的代名词;鹿耳花园则扎根成都,用 “安逸巴适” 的慢生活场景,定义了城市周末休闲的新范式。
这些成功案例的共性在于:定位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能支撑 “叙事” 的核心 —— 游客来到这里,不仅是 “逛一个地方”,更是 “走进一个故事”。反观许多失败的景点,要么缺乏定位导致千篇一律,要么定位模糊难以留下记忆,这正是品牌运营中最应规避的陷阱:没有故事的品牌,终将被消费者遗忘。
场景运营:线下体验的 “全年无休法则”
线上品牌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购物节,618、双十一、母亲节…… 排期满满;但线下运营往往因执行复杂而错失节点。文旅项目的破局之道,在于将 “全年运营” 刻入基因。
鹿耳花园用 “美晨快闪” 覆盖日常、“研学工坊” 锁定亲子、“跨年巡游” 引爆节庆,让游客在不同时段都能找到到访的理由;迪士尼更是将细节做到极致,从 IP 人物互动到垃圾桶整理的 8 个步骤,每个场景都在强化 “魔法感”。
这种运营能力的本质,是将线下的 “物理空间” 转化为 “情感连接器”。线上的图片和文字只能传递信息,而线下的沉浸式体验能撞击心灵 —— 游客愿意为这种体验支付溢价,甚至反复消费。
对品牌而言,若能像文旅项目一样,在每个重要节点做好线下场景设计,就能摆脱价格内卷,用体验筑牢用户忠诚度。
产品力:先有 “招牌”,再谈 “生态”
文旅行业的 “爆款逻辑” 揭示了一个真理:没有过硬的产品力,再炫的营销都是空中楼阁。望仙谷的成功源于 “悬崖民宿” 这一核心招牌,其 “白鹤崖村” 的独特设计形成强记忆点,再以此为基础铺展配套体验,实现 “先顶天立地,再铺天盖地”;迪士尼的动画 IP、乐高的积木世界,都是先打磨出不可复制的核心产品,再延伸出餐饮、衍生品等生态。
这对品牌的启示是:与其盲目扩张产品线,不如聚焦一个 “拳头产品” 做到极致。很多网红店的昙花一现,正是因为只有颜值没有内核 —— 游客拍完照就走,不会为 “空心化” 的体验买单。产品力才是线下品牌的 “定海神针”。
情绪价值:非刚需的 “刚需化” 密码
文旅不是生活必需品,却能让人为 “片刻的愉悦” 买单,核心在于抓住了情绪价值。迪士尼用 “魔法” 治愈压力,阿那亚用戏剧连接孤独,望仙谷用 “仙气” 满足逃离欲;当《黑神话:悟空》爆火时,山西古建借势推出 “悟空打卡点”,《去有风的地方》带火大理,更是将情绪价值与热点结合,实现破圈。
品牌若想打动消费者,就要像文旅项目一样成为 “情绪出口”。用户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带来的 “心灵慰藉”—— 一杯咖啡可能只是咖啡因,但在特定场景里,它可以是 “独处的仪式”“社交的媒介”。抓住情绪价值,非刚需也能变成 “必选项”。
文旅思维的品牌迁移公式
从文旅项目的成功中,品牌可以提炼出一套 “增长公式”:精准定位 + 全年场景运营 + 硬核产品力 + 情绪价值连接。线下不是线上的补充,而是品牌与用户 “深度对话” 的主场 —— 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在塑造认知,每一次互动都在积累信任。当品牌能像运营文旅项目一样对待线下体验,就能在流量之外,收获更珍贵的 “留量” 与长期价值。
TAKEAWAY
1、文旅与品牌运营逻辑相通,精准定位是核心基础。
2、场景美学与视觉表达对线下体验至关重要。
3、线下运营需重视全年节点,避免因执行疏漏错失机会。
4、打造核心招牌产品,是实现破圈的关键策略。
5、城市文旅可通过特色发力激活区域影响力。
6、沉浸式、封闭式文化体验能增强用户粘性。
7、产品力、全年运营能力、情绪价值连接是文旅运营的三大要点。
8、文旅与现象级文娱热点结合是重要趋势。
9、线下体验对用户心智的留存与线上存在显著差异。
10、文旅运营的细节把控和持续付出,是线下品牌值得借鉴的要点。
思考点
1、如何将文旅的全年场景运营逻辑落地到品牌线下体验中?
2、品牌打造核心产品时,可借鉴文旅哪些 "先立招牌再铺生态" 的思路?
3、非刚需品牌如何像文旅一样建立与用户的情绪价值连接?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