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45分钟
播放:
297
发布:
2周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近年来,暑期综艺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据相关数据显示,综艺广告赞助金额较鼎盛时期下滑 30%,头部节目冠名费从巅峰时的 2 亿跌至 2500 万即可称为 “巨额投资”,折射出行业泡沫消退后的价值重构。
电视端广告投放占比在中国已降至 5% 以下,观众转向网络平台点播成为主流,推动综艺内容与营销逻辑全面迭代。从老牌音综《歌手》的转型,到《种地吧》《向往的生活》等慢生活真人秀的崛起,再到脱口秀凭借草根化表达成为现象级品类,内容赛道的细分深耕取代了 “高举高打” 的旧模式。
与此同时,品牌与综艺的合作也从单纯贴标转向价值观共建,“品媒时代” 的到来让定制化内容成为新趋势。在这场变革中,如何抓住内容迭代的红利、实现品牌与综艺的共生增长,成为行业亟待探索的命题。
共谈嘉宾:
钱峻 《钱钱品牌局》主理人 联合主播 / M360 MSAI & 创+平台 创始人
JASMINE 杨志华《钱钱品牌局》联合主播/品牌实战派专家 前百胜餐饮集团市场副总裁
SHOWNOTES
1:42 综艺广告赞助下滑30%,头部节目冠名费从巅峰时期的两亿降至千万级别。
3:10 老牌节目如《歌手》尝试迭代。
7:07 从《爸爸去哪儿》《向往的生活》到《种地吧》,满足观众对慢节奏的需求。
8:40 电视端广告投放占比在中国已降至5%以下,观众逐渐转向网络平台点播(OTT)。
14:56 户外纪实类综艺聚焦骑行、极限运动,吸引特定粉丝群体,提供精准露出场景。
17:03 长视频综艺招商困难,大制作面临“每年做到10,第二年被打回0”的困境。
19:24 脱口秀兴起:以《喜剧之王单口季》为代表,草根化、平民化特征明显。
26:00 脱口秀用笑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醒悟。
31:23 品牌要把综艺节目可产生的社会情绪连接到品牌态度和价值观。
32:32 品牌不再满足于单纯贴标,而是追求与节目价值观契合,实现形象共建。
38:19 品媒时代,品牌可自主定制短综艺,实现内容与品牌的深度融合。
39:32 Nike、麦当劳等国际品牌更倾向赞助调性匹配的赛事,以保持品牌形象一致性。
43:20 怎样跟顾客去互动,是品牌方可以好好研究的,不仅仅是logo的露出。
市场降温与价值重估:综艺赞助的冰火两重天
综艺广告赞助市场的 "降温" 已成不争事实。数据显示,当前广告主的赞助投入较鼎盛时期下跌 30%,曾经需要两亿才能拿下的头部综艺冠名权,如今 2500 万已属大额投入。
这种变化并非单纯的市场萎缩,而是行业泡沫挤出后的价值重估 —— 当资金不再疯狂涌向头部明星,当 "大制作 + 流量明星" 的模式失灵,综艺市场反而呈现出更健康的发展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赞助费用的下滑并未削弱综艺的营销价值,而是推动其向更精准的方向转型。
以爱奇艺《种地吧》为例,这档成本不高的纪实类真人秀,吸引了 17-20 个广告主入驻,其成功的核心在于抓住了观众对 "真实感" 的需求。
相比之下,曾经的顶流音综《歌手》虽仍保持 热搜热度,但因模式固化、创新不足,难以再现当年全民追捧的盛况,这也印证了市场对内容质量的要求已超越单纯的明星效应。
内容迭代:从 "高举高打" 到 "细分深耕"
综艺内容的迭代路径清晰地呈现出三大趋势,每一种趋势都对应着不同的品牌营销机遇:
慢生活综艺的场景营销红利
从《爸爸去哪儿》《向往的生活》到《种地吧》,慢生活类综艺构建了极具代入感的生活场景,为品牌植入提供了天然土壤。
明星在节目中做饭、劳作、闲聊的日常,让锅具、食品、护肤品等产品的露出自然且有说服力。这种 "生活场景植入" 远胜于硬广,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发观众 "种草",尤其契合母婴、家居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品牌需求。
户外纪实综艺的垂直渗透
以《旷野星球》为代表的户外纪实类节目,聚焦骑行、越野等极限运动,虽受众相对小众,却精准触达了高净值、高忠诚度的专业粉丝群体。
这类节目为户外装备、运动饮料、保健品等品牌提供了 "场景定制" 的机会 —— 当镜头记录运动员挑战极限时,相关防护装备、能量补给产品的露出会被赋予专业背书的意义,这种营销效果是泛众类综艺难以实现的。
脱口秀的社会情绪连接力
脱口秀的崛起堪称近年综艺市场的最大惊喜。《喜剧之王单口季》等节目以草根化、平民化的特征,通过切中职场焦虑、性别议题等社会痛点,实现了 "用笑声推动社会进步" 的传播效果。
对于品牌而言,脱口秀的价值不在于简单的 LOGO 露出,而在于其强大的社会情绪连接力 —— 当品牌理念与脱口秀传递的价值观契合时,便能借助节目内容引发深度共鸣,如统一春福茶冠名脱口秀节目,正是看中了其与年轻群体的情感连接潜力。
渠道迁移:电视的式微与网络的崛起
传播渠道的变革深刻影响着品牌的综艺营销策略。当前,中国电视端广告投放占比已降至 5% 以下,而全球平均水平仍保持在 20%,这种差距背后是观众习惯的彻底转变 —— 从有线电视到智能电视,从直播到点播(OTT),用户获取内容的方式已完全重构。
网络平台的崛起不仅改变了观看习惯,更重塑了综艺的营销逻辑。短视频平台的 "片段推送" 机制,让综艺内容以 "碎片化" 形式触达用户,而用户因 "种草" 片段进而观看完整节目的行为,推动品牌营销从 "被动曝光" 转向 "主动吸引"。
这种变化要求品牌在选择综艺合作时,不仅要考虑节目本身的热度,更要评估其在短视频平台的二次传播潜力。
品牌与综艺的关系进化:从 "赞助" 到 "共生"
品牌与综艺的合作已告别 "贴 LOGO" 的初级阶段,进入 "价值观共建" 的深度绑定时代。这种进化体现在三个层面:
IP 化合作思维
将综艺视为可共建的 IP,而非单纯的广告载体,是成功案例的共同特征。立白赞助《我是歌手》时,巧妙利用 "立白" 与 "音乐" 的视觉关联,将品牌与节目深度绑定,既提升了品牌的时尚感,又未显得生硬。
这种合作的核心在于找到品牌与节目之间的 "天然连接点",让营销成为内容的一部分而非附加品。
品媒时代的定制化路径
"品牌即媒体" 的理念正在重塑综艺营销模式。当前,品牌定制短综艺的门槛大幅降低,1000-2000 万即可实现内容与品牌的深度融合(如天猫超级发布会)。
这种模式让品牌能够完全掌控内容方向,将产品理念、品牌价值观融入节目环节设计,实现 "内容即营销" 的效果。
价值观的一致性原则
国际品牌的选择为我们提供了借鉴:Nike、麦当劳等企业很少赞助综艺,转而选择与品牌调性契合的体育赛事、音乐节,其核心逻辑是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
这提示中国品牌,综艺营销的关键不在于投入多少,而在于节目价值观与品牌定位是否匹配 —— 当脱口秀传递 "真实表达",当慢综艺倡导 "生活质感",只有理念契合的品牌才能借助节目获得用户认同。
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逻辑
综艺市场的变革从未停止,但品牌营销的底层逻辑始终清晰:理解观众需求、尊重内容规律、坚守品牌内核。
无论是慢生活综艺的场景红利,还是脱口秀的情绪连接力,能抓住机遇的品牌,必然是那些既能敏锐洞察内容趋势,又能坚守自身定位的玩家。
未来,综艺与品牌的关系将更趋向 "共生"—— 优质内容为品牌提供传播载体,品牌反哺内容创作,这种良性互动才能推动双方实现可持续增长。
TAKEAWAY
1、综艺广告赞助金额较鼎盛时期下滑 30%,头部冠名费大幅缩水。
2、电视端广告投放占比降至 5% 以下,网络平台成主流观看渠道。
3、综艺市场从 “大制作 + 流量明星” 转向泡沫挤出后的价值重估。
4、慢生活类综艺凭借真实场景,成为品牌场景营销的优质载体。
5、户外纪实综艺精准触达垂直群体,为专业品牌提供营销契机。
6、脱口秀以草根化表达切中社会痛点,具备强大社会情绪连接力。
7、品牌与综艺合作从单纯贴标,升级为价值观共建的深度绑定。
8、“品媒时代” 来临,品牌可定制短综艺实现内容与品牌深度融合。
9、长视频综艺招商困难,细分赛道节目反而展现出营销潜力。
10、综艺营销的核心在于节目与品牌价值观的契合,而非投入多少。
思考点
1、综艺赞助金额下滑的背景下,品牌如何精准选择契合的节目类型实现营销破局?
2、网络平台成为主流后,综艺内容的创作与品牌植入需做出哪些适配性调整?
3、从单纯贴标到价值观共建,品牌与综艺的深度合作应遵循哪些核心原则?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