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85分钟
播放:
2.16万
发布:
1个月前
简介...
谣言从不是简单的闲言碎语,在宋代尤其如此,其谣言的生命力格外旺盛:宋太祖靠“契丹入侵”的流言开国,真宗朝“帽妖食人”传言搅得洛阳不安,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成败中,都有谣言的影子。
而在1054年的仁宗朝,巴蜀之地流传一则耐人寻味的谶语:“岁在甲午,蜀且有变”。因934年后蜀建立、994年王小波李顺起义两次“甲午变乱”的记忆,这八个字从民间疯传至朝堂。同年超新星爆发的“天有异象”更添恐慌,后与侬智高将攻蜀的传言叠加,让四川陷入全民动荡。
这则谣言为何能掀起风浪?官员如何平息风波?宋代“谣言满天飞”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与民众心理?
本期历史学人邀请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黄博,他将结合研究经历,剖析谣言背后的社会矛盾、治理逻辑,带我们从独特视角读懂宋朝。
时间线:
02:41 从宋史中发现谣言:一场关于盛世谣言的研究
08:25 为何宋代谣言多?史料、社会与舆论的三重因由
18:16 宋太祖“黄袍加身”前的三步“谣言术”
22:10 陷入流言里的新政与变法
29:20 巴蜀“甲午谣言”:历史记忆中的预言
35:02 太平睿盛花的60年轮回
44:55 宋初蜀地的治理困局
56:22 宋代官员们如何应对谣言?
01:04:25 SN1054超新星爆发引发的恐慌
01:10:11 甲午谣言最终如何收场?谣言过后,蜀地与中央的关系又如何?
01:20:03 从谣言看宋代:重识历史的听觉维度
01:23:07 【片尾曲】邓丽君《万叶千声》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群体
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1933–2016):美国著名汉学家,研究晚清以来的中国历史。学术著作有《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等。
宋太祖(927–976):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公元960年,后周朝廷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无法辨认真假,就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赵匡胤一连散布三条流言,为黄袍加身做足戏码。
宋真宗(968–1022):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帽妖案”,即公元1018年洛阳出现谣言,称有形似帽子的妖怪夜间飞入民宅伤人,百姓恐慌,紧闭门户。
宋仁宗(1010–1063):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其统治时期被称为“仁宗盛治”。在位期间发生“甲午再战”谣言,认为每逢甲午年四川便会爆发动乱,因此1054年甲午年时,民间和朝廷均对此年份的动乱传言深感忧虑。
王小波、李顺起义(约994前后):北宋初期在四川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王小波、李顺因不堪忍受官府的压榨和剥削,聚众起义。994年,起义军攻占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李顺称大蜀王。暴动震惊朝廷,遂派精锐禁军,数年后方完全平定。
范仲淹(989–1052):北宋仁宗时期的重要政治家,与富弼、韩琦共同推动了庆历新政,试图改革北宋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神宗时期主持变法,陆续制定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苏洵(1009–1066):苏轼、苏辙之父。北宋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甲午再乱谣言大流行时,苏洵听闻认为眼下的四川已危机四伏,于是忧心忡忡地写了《上府倅吴职方书》。与此同时,北宋诗人张俞面对谣言,则直言不过是无知之辈起哄,即甲午再乱的谣言根本就是荒诞的。
司马池(980–1041):司马光之父。郫县任职时,面对盗匪即将攻蜀的谣言,他利用元宵节观灯的习俗,允许百姓尽情游玩,通过与民同乐转移百姓的注意力,消除恐慌情绪,使民心逐渐安定。
程戡(997–1066):宋仁宗任命其为益州(今成都)知州,负责应对可能的甲午动乱。
张方平(1007–1091):北宋大臣。继任益州知州后,继续巩固程戡的成果,应对民间恐慌,通过停止不必要的军事行动和举办公开活动,进一步稳定社会秩序。
王曾(978–1038):宋代著名状元宰相。在处理“帽妖案”中,下令百姓夜间开门,破除谣言。
侬智高(1025–1055):北宋中期少数民族首领。1041年,不堪忍受交趾国的欺压盘剥,此后多次请求归附宋朝未被收纳,遂自行建立“大南国”,后受宋廷名将狄青讨伐,兵败于昆仑关之战,流亡大理。
本期音乐:
邓丽君《万叶千声》(歌词来自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和我们互动」
出品方:单向街基金会
出品人:许知远
特约主编:高海博
责任编辑:风子thewind
编辑:晴宝
后期:Bitcheese Brew
节目运营:蒋喆 邓纯
而在1054年的仁宗朝,巴蜀之地流传一则耐人寻味的谶语:“岁在甲午,蜀且有变”。因934年后蜀建立、994年王小波李顺起义两次“甲午变乱”的记忆,这八个字从民间疯传至朝堂。同年超新星爆发的“天有异象”更添恐慌,后与侬智高将攻蜀的传言叠加,让四川陷入全民动荡。
这则谣言为何能掀起风浪?官员如何平息风波?宋代“谣言满天飞”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与民众心理?
本期历史学人邀请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黄博,他将结合研究经历,剖析谣言背后的社会矛盾、治理逻辑,带我们从独特视角读懂宋朝。
时间线:
02:41 从宋史中发现谣言:一场关于盛世谣言的研究
08:25 为何宋代谣言多?史料、社会与舆论的三重因由
18:16 宋太祖“黄袍加身”前的三步“谣言术”
22:10 陷入流言里的新政与变法
29:20 巴蜀“甲午谣言”:历史记忆中的预言
35:02 太平睿盛花的60年轮回
44:55 宋初蜀地的治理困局
56:22 宋代官员们如何应对谣言?
01:04:25 SN1054超新星爆发引发的恐慌
01:10:11 甲午谣言最终如何收场?谣言过后,蜀地与中央的关系又如何?
01:20:03 从谣言看宋代:重识历史的听觉维度
01:23:07 【片尾曲】邓丽君《万叶千声》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群体
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1933–2016):美国著名汉学家,研究晚清以来的中国历史。学术著作有《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等。
宋太祖(927–976):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公元960年,后周朝廷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无法辨认真假,就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赵匡胤一连散布三条流言,为黄袍加身做足戏码。
宋真宗(968–1022):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帽妖案”,即公元1018年洛阳出现谣言,称有形似帽子的妖怪夜间飞入民宅伤人,百姓恐慌,紧闭门户。
宋仁宗(1010–1063):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其统治时期被称为“仁宗盛治”。在位期间发生“甲午再战”谣言,认为每逢甲午年四川便会爆发动乱,因此1054年甲午年时,民间和朝廷均对此年份的动乱传言深感忧虑。
王小波、李顺起义(约994前后):北宋初期在四川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王小波、李顺因不堪忍受官府的压榨和剥削,聚众起义。994年,起义军攻占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李顺称大蜀王。暴动震惊朝廷,遂派精锐禁军,数年后方完全平定。
范仲淹(989–1052):北宋仁宗时期的重要政治家,与富弼、韩琦共同推动了庆历新政,试图改革北宋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神宗时期主持变法,陆续制定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苏洵(1009–1066):苏轼、苏辙之父。北宋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甲午再乱谣言大流行时,苏洵听闻认为眼下的四川已危机四伏,于是忧心忡忡地写了《上府倅吴职方书》。与此同时,北宋诗人张俞面对谣言,则直言不过是无知之辈起哄,即甲午再乱的谣言根本就是荒诞的。
司马池(980–1041):司马光之父。郫县任职时,面对盗匪即将攻蜀的谣言,他利用元宵节观灯的习俗,允许百姓尽情游玩,通过与民同乐转移百姓的注意力,消除恐慌情绪,使民心逐渐安定。
程戡(997–1066):宋仁宗任命其为益州(今成都)知州,负责应对可能的甲午动乱。
张方平(1007–1091):北宋大臣。继任益州知州后,继续巩固程戡的成果,应对民间恐慌,通过停止不必要的军事行动和举办公开活动,进一步稳定社会秩序。
王曾(978–1038):宋代著名状元宰相。在处理“帽妖案”中,下令百姓夜间开门,破除谣言。
侬智高(1025–1055):北宋中期少数民族首领。1041年,不堪忍受交趾国的欺压盘剥,此后多次请求归附宋朝未被收纳,遂自行建立“大南国”,后受宋廷名将狄青讨伐,兵败于昆仑关之战,流亡大理。
本期音乐:
邓丽君《万叶千声》(歌词来自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和我们互动」
出品方:单向街基金会
出品人:许知远
特约主编:高海博
责任编辑:风子thewind
编辑:晴宝
后期:Bitcheese Brew
节目运营:蒋喆 邓纯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越向书
1个月前
美国
14
32:22 什么干支六十年,那叫古早的国产版康波周期 🐶🐶🐶
让爱随风娟子
1个月前
云南
12
四川!

morningCccc
1个月前
浙江
9
最近谈“谣言”很切题呀

伊斯特
1个月前
四川
8
宋仁宗这种皇帝在守成的时候就是最好的,在一个不健康的制度下,能克制自己无上的权力,实属难得。

wyman11
1个月前
北京
6
宋代也有霸凌?

用脑不用眼
1个月前
日本
3
08:09 call back时事了属于
夢似飞花自在輕
1个月前
上海
2
11:36 皇帝的黄谣…不要命了
GAK20
1个月前
澳大利亚
2
1:24:51 片尾曲用心良苦啊!

danielkggg
1个月前
英国
2
反抗!

陈可形
1个月前
河南
1
14:40 后续的刘廷让再因蜀地复叛又来平乱,使得兵戈再起,天下已定蜀难安也是由来已久的共识,跟巴蜀盆地地理关系挺大的,而且历来入蜀的政权最终结果仿佛都是丧失斗志一般,内部献城纳降的居多
Yi_oKM0
1个月前
广东
1
什么叫DNA动了
燎原火鍋
1个月前
挪威
1
好好好

Soweto
1个月前
美国
1
02:47 哈哈哈,借古讽今,指桑骂槐😎
HD917124x
1个月前
湖北
1
川流不息,江水所由
LEONA_IrI1
1个月前
广西
1
甲午战乱到了清末甲午战争,我都要信了 也是有点玄呀这些瑶言
未月明
4周前
浙江
0
精彩
未月明
4周前
浙江
0
1:00:59 哦?!

TameSolitude
1个月前
北京
0
很像谶纬
四海一雍
1个月前
北京
0
不知該說啥好

周郎弗顾曲
1个月前
上海
0
44:52 前期主要造反,后期主要造谣😂
HD167866y
1个月前
湖北
0
1:16:53 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陈可形
1个月前
河南
0
10:37 史料的层次感说的很到位

陈可形
1个月前
河南
0
11:04 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史”的真实性

陈可形
1个月前
河南
0
12:02 连宋太祖的黄谣也有,说是爱上了花蕊夫人,为了她屠戮巴蜀,谋杀孟昶,一个花蕊夫人造了两个皇帝的谣,仁宗时期又说其实是赵光义为了花蕊夫人谋害亲哥

陈可形
1个月前
河南
0
14:40 这个本身也跟赵匡胤委派王全斌60天平蜀有关,因为分配不均蜀中的财宝,两部将领悍勇比狠,造成了生灵涂炭,因此蜀地对于宋这个政权的极度不信任,无论是太祖时期免征赋税长达十余年都没有消除这种紧张感,蜀地有这些谣言也不足为奇

陈可形
1个月前
河南
0
15:06 非虚构的对立写作手法😂伪记录
沙皇之冠
1个月前
北京
0
38:54 地方性历史记忆真的很有趣。比如旺代人记忆中的法国革命,比如东南沿海本地居民和东北产业工人对两个三十年的不同认知…(不能再说了)

啊哦哟噢
1个月前
北京
0
30:39 很有意思的话题
小鹿_kWLF
1个月前
安徽
0
很有趣
随便听听abc
1个月前
广东
0
跟现在印度好像
殊不方
1个月前
广东
0
这一期是来打酱油的

轶之狐
1个月前
江苏
0
对于未来的谣言那就是谶语了

Clemenza123
1个月前
辽宁
0
07:48 四川保路运动加快了大清帝国覆灭的进程,“屠夫”总督赵尔丰脑袋都让人砍了。
大风歌大棚菜
1个月前
湖南
0
谢谢。
艰苦奋斗的镜盾
1个月前
北京
0
语速也太快了吧

逃跑就这一座桥
1个月前
上海
0
向四川人民致敬

Vingilote
1个月前
瑞典
0
1:08:11 哈哈哈哈哈哈好好笑

Vingilote
1个月前
瑞典
0
1:15:56 笑死了 这期真有意思
HD784149y
1个月前
四川
0
👏👂
安大2
1个月前
安徽
0
好
HD388268z
1个月前
上海
0
很简单,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引发塔西佗陷阱

独步91
1个月前
浙江
0
小板凳坐好了!
HD239908h
1个月前
广东
0
非常不错的内容

花逝于火焰彼方
1个月前
江苏
0
11:03 这么多谣言是不是还是因为欺负孤儿寡母得国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