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57分钟
播放:
484
发布:
1个月前
主播...
简介...
这是一本很小众的书,截止发出作品的时候。这本书在豆瓣上也只有310个人进行了评价,但这又是一本每个人都应该看的书,因为我们都会在某一天,要面对有重要的人从生命中离开。
这本书超越了哀伤理论的传统视角,没有将丧亲经验视为纯粹个人的、内在的心理反应,而是将甚少被过往研究关注的社会情境整合融入分析框架,通过对“哀伤经验、追寻意义、身份改变”这三个关键主题的诠释,重构了年轻失亲者的真实叙述,全面还原了年轻子女在父母离世后,在哀伤与爱之间来回转换,不断体验“拆毁”与“建造”,与哀伤共处的过程。
03:24 时间可以治愈一切其实都只是一种纯粹的美好的愿望。
04:15 本书作者李昀鋆的妈妈在这一天永久地离开了,她的人生就好像被推进了一个永远都不会醒来的噩梦。
05:11 表演型人格 VS 哀伤隐藏:我的哀伤在外,但心里其实并不是那么哀伤?
06:55 不是所有人都是性格外放,能够把情感释放出来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人其实第一想法是把哀伤隐藏住。
12:56 为什么隐藏哀伤?
18:11 确实在择偶的条件当中,有些人就设置了不要选择单亲家庭这样的要求。所以在这些子女看来,如果承认了丧亲的身份,在社会生活当中是会被视为一个劣势的。
19:35 哀伤延迟:我们很难说清楚具体的延迟时间,也很难讲清楚哀伤爆发之后的场景。
24:36 哀伤减弱的过程中嵌套着哀伤循环复发:特定性复发、偶然性复发、周期性复发。
32:02认知结构重构第一类思考,寻找导致死亡发生的原因,将死亡合理化。原因归纳有三:从死者身上找;2从和死者有关的他人身上找;3从生活环境和社会结构上找。
35:03 认知重构的第二类思考,重新评估死亡对后续生活的影响。
37:02 认知重构的第三类思考,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公平?但问题越宏大,对解决实际问题越无效。
39:55 子女对逝去父母的思念和哀伤分离,自救成功的顿悟个例。
42:39 父母离世后,对于子女自我主体构成的危机:安全感缺失、孤独感来袭、丧失人生目标陷入虚无主义。
43:15 带来的转机:自我主体意识增强、处世方式的变化、更加珍惜当下。
47:54 中西方社会的哀伤体系。
53:35 子女可以用来解决自己对于离世父母负疚感的一个最朴素概念:过日子。
55:00 哀伤是爱,你爱一个人多久,你就会哀伤多久。
这本书超越了哀伤理论的传统视角,没有将丧亲经验视为纯粹个人的、内在的心理反应,而是将甚少被过往研究关注的社会情境整合融入分析框架,通过对“哀伤经验、追寻意义、身份改变”这三个关键主题的诠释,重构了年轻失亲者的真实叙述,全面还原了年轻子女在父母离世后,在哀伤与爱之间来回转换,不断体验“拆毁”与“建造”,与哀伤共处的过程。
03:24 时间可以治愈一切其实都只是一种纯粹的美好的愿望。
04:15 本书作者李昀鋆的妈妈在这一天永久地离开了,她的人生就好像被推进了一个永远都不会醒来的噩梦。
05:11 表演型人格 VS 哀伤隐藏:我的哀伤在外,但心里其实并不是那么哀伤?
06:55 不是所有人都是性格外放,能够把情感释放出来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人其实第一想法是把哀伤隐藏住。
12:56 为什么隐藏哀伤?
18:11 确实在择偶的条件当中,有些人就设置了不要选择单亲家庭这样的要求。所以在这些子女看来,如果承认了丧亲的身份,在社会生活当中是会被视为一个劣势的。
19:35 哀伤延迟:我们很难说清楚具体的延迟时间,也很难讲清楚哀伤爆发之后的场景。
24:36 哀伤减弱的过程中嵌套着哀伤循环复发:特定性复发、偶然性复发、周期性复发。
32:02认知结构重构第一类思考,寻找导致死亡发生的原因,将死亡合理化。原因归纳有三:从死者身上找;2从和死者有关的他人身上找;3从生活环境和社会结构上找。
35:03 认知重构的第二类思考,重新评估死亡对后续生活的影响。
37:02 认知重构的第三类思考,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公平?但问题越宏大,对解决实际问题越无效。
39:55 子女对逝去父母的思念和哀伤分离,自救成功的顿悟个例。
42:39 父母离世后,对于子女自我主体构成的危机:安全感缺失、孤独感来袭、丧失人生目标陷入虚无主义。
43:15 带来的转机:自我主体意识增强、处世方式的变化、更加珍惜当下。
47:54 中西方社会的哀伤体系。
53:35 子女可以用来解决自己对于离世父母负疚感的一个最朴素概念:过日子。
55:00 哀伤是爱,你爱一个人多久,你就会哀伤多久。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斯庄安睿柒
3周前
北京
1
13岁的时候姥爷心梗走了,去年年底我去学了急救拿了证,今年六月我在篮球赛里给一个突发心梗的队员做了CPR,救回来了。我一直以为姥爷走了那么多年我已经没事了,直到那天,我救回了一个人但是哭了很久,我才知道我没放下,因为我在想,如果那年我会急救,姥爷是不是就不会离开我,我甚至无法放过那个13岁开心地看着动画片的我。

momo-减脂版
1个月前
北京
1
好棒的选题,第一个支持!!
王东海_huaV
1个月前
内蒙古
1
感谢马老师分享!这是一个谁都会经历的事情,所不同的只是时间迟早而已。积极面对,课程中讲到的张女士顿悟的事例让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把“哀伤转化成爱付出去”哀伤应该就会慢慢减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