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本期节目我们读小说《蛙》,作者莫言。
《蛙》最初于2002年动笔,期间有停滞,2007年重起炉灶,完成于2009年,是莫言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由5封书信组成,包括4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涉及3种不同文体:书信、文学素材和话剧剧本。以“姑姑”的一生经历为主线,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生育政策对个体的深远影响,勾画出几十年来波澜壮阔的生育史,又毫不避讳地揭露出因生育政策带来的悲剧和混乱景象。
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辞:“莫言的《蛙》以乡村医生别无选择的命运,折射着我们民族伟大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小说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叙述和戏剧多文本的结构方式建构宽阔的对话空间,从容自由、机智幽默,体现作者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执著的创新精神。”
莫言(1955—),本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著名作家。1985年起,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创作出一批带有先锋色彩的独特作品,以大胆新奇的写作风格著称。2012年,因“以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公民。著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长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说,《我们的荆轲》等剧作,散文多部。
你会听到:
1、《蛙》的故事情节、书名与生育的关系。
2、作者简介及获奖情况、关于“计划生育政策”。
3、阅读感受,小说想要表达什么?
4、莫言的独特写作风格。
5、精彩片段分享。
6、如何理解小说和历史的关系?用什么样的视角或心态看待?
片头曲:白西
片尾曲:香堂
主播:超哥 / 星光 / 大壹
《蛙》最初于2002年动笔,期间有停滞,2007年重起炉灶,完成于2009年,是莫言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由5封书信组成,包括4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涉及3种不同文体:书信、文学素材和话剧剧本。以“姑姑”的一生经历为主线,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生育政策对个体的深远影响,勾画出几十年来波澜壮阔的生育史,又毫不避讳地揭露出因生育政策带来的悲剧和混乱景象。
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辞:“莫言的《蛙》以乡村医生别无选择的命运,折射着我们民族伟大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小说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叙述和戏剧多文本的结构方式建构宽阔的对话空间,从容自由、机智幽默,体现作者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执著的创新精神。”
莫言(1955—),本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著名作家。1985年起,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创作出一批带有先锋色彩的独特作品,以大胆新奇的写作风格著称。2012年,因“以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公民。著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长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说,《我们的荆轲》等剧作,散文多部。
你会听到:
1、《蛙》的故事情节、书名与生育的关系。
2、作者简介及获奖情况、关于“计划生育政策”。
3、阅读感受,小说想要表达什么?
4、莫言的独特写作风格。
5、精彩片段分享。
6、如何理解小说和历史的关系?用什么样的视角或心态看待?
片头曲:白西
片尾曲:香堂
主播:超哥 / 星光 / 大壹
主播...
杨大壹
文化有限的超哥

星光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Glacierrr
11个月前
北京
9
1:11:38 02年的,坐标北京,身边同学基本都是独生子女,零星有弟弟妹妹的也基本都是16年之后要的,和我们年龄差很大。但上了大学才发现,很多同学都不是独生子女且是在政策不允许的时候超生的。
教父是死神
11个月前
浙江
10
我不是超生的,但是很小时候就被大人教不要和人说我妈妈的户口,因为她是农村户口,尽管那时外公家离现在市区就直线不到五公里距离,但那时户籍的鸿沟就是鸿沟,不跑关系不走后门就没法顺利的去幼儿园或是上小学,小时候学画学毛笔字也是为了能有个特长可以投专业老师所好托关系入学。也有个很小时候的记忆到现在也没忘掉,就是从幼儿园大班开始直到小学二年级我妈都会自行车载着我去老市府跑关系找人办我户口的问题,直到现在我妈聊起当年我户口的问题,我都能说出那时候去了什么地方,当时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很多细节连她都不记得了。二年级后我的户口批下来了,我也就不用再藏着掖着说自己外公家在哪了,但那时候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拆迁和旧城改造,大规模人口流动也开始了,除了后来征地拆迁补偿纠纷起来,谁也没提起户口的问题

瑞秋-
11个月前
美国
10
26:34 “救济措施”。。。太地狱笑话了

一个蓝
11个月前
山东
10
26:40 这不就是赤裸裸的重男轻女
娇子_NAED
11个月前
河北
11
1:43:41 深谙(an一声)世故

HD995388m
11个月前
河北
11
31:23 历史是以各种折磨女性记录下来的,禁止女孩上学、缠足、结扎、强行堕胎……
女侠李大香
11个月前
河北
12
虽然蛙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我觉得莫言最优秀的作品还是丰乳肥臀,格局更大跨度更大体量更大人物更丰富,故事情节更跌宕起伏。天上有宝日月星辰,地上有宝丰乳肥臀!丰乳肥臀太好太好太好了!!!

Glacierrr
11个月前
北京
13
26:37 超级公开的性别偏向😅

小新老师
11个月前
四川
14
记得2010年莫言来复旦宣传他的新书《蛙》,当时还问了他一个问题:“很多年轻人往往把创作激情当成创作天赋,您怎么看?”他以网络文学金字塔结构的“佳作率”为例表示确实“天赋”不多。最后还说了一句:“写不好没关系,大不了将来给自己孙子看嘛”。P.s.记得当时校方只给找了一个容纳三四十人的小教室,莫言团队整场黑着脸,觉得没有受到重视。莫言本人倒没表现出来。还表扬了两位演读的话剧社成员。

斯思之织
11个月前
浙江
14
52:06 政策的全局导向的正确性和个体的痛苦并不矛盾,但看蛙的时候,从女性角度来说最无法理解的一点就是为什么书中女性角色都有那么强的生育欲望,生孩子痛,带孩子苦,生孩子更像是在向丈夫表忠心,以证明自己的价值。作为90后农村女,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我大概率会有一个兄弟和若干姐妹,我还能上大学吗,还能像现在这样生活吗,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我现在的生活是我妈戴了好多年节育环换来的,是我妈在爷爷奶奶十几年“生不出儿子”的辱骂中换来的。看到没有,不管生不生儿子,受难的都是女人。所以我一直觉得莫言的写作往往都只是时代的切片,思想蒙昧的人们所经历的苦难岁月。而今,也只是一群思想已经没有那么蒙昧的人们正在过着没有那么苦难的生活,只要人存在,历史就会重蹈覆辙。

当剪刀咬合最后一缕黑暗
11个月前
广东
14
喜欢莫言老师的《丰乳肥臂》,写母亲的庄严有被震撼到。
Phoebe_TzUR
11个月前
江苏
18
1:06:231:06:22 结束的有点突然
杨大壹
11个月前
北京
25
🙋♂️欢迎朋友们留言说说听这集节目的感受,或者你对莫言的作品有什么其他的推荐,喜欢哪本?
🎁我们会从评论区选出5位朋友,送上《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纸质书一本,截止到5月11日有效。
🌌下周二,我们会一起聊阿西莫夫《永恒的终结》。祝你有即使上六天班也每天开心的一周!

iotanadyas
11个月前
江苏
25
早晨好!我的超生妹妹是罚了大款的家里最贵的结晶,没入户口的时间里,她本能的会不出门,有些人入户走访慰问和同住家里拍照就走的时间里,她和妈妈躲在里房里…妈妈和她关于成为一个公民所做的努力太多太多了…

不自贼
11个月前
山东
28
29:23 听星光讲完这些年计划生育的历程,政策真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自己身边。
我老弟也是超生,不过13年那会儿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就是罚钱,也没说具体要罚多少,镇上的干部来我家今天要五千明天要三千的。当时为了躲他们,夏天哪个村唱戏了,我爸白天就带我和我妈还有刚出生几个月的老弟去那个村看戏,到天黑才回家。后来我爸外出打工,周末我回家后要偷偷从小路翻墙进院子,因为我家大门和屋门都锁着,要装出家里没人的样子,我妈和我老弟就在后屋里躲着。
我家邻居,亲戚,很多人都经历了八九十年代,有很大月份去引产的,也有为了要个孩子怀孕期间躲在山里,在山上生了孩子抱回村的。
奶奶去年还讲过,80年时大姑已经4岁,她怀孕了,当时我们那的规矩第一胎是女儿可以生第二胎,第二胎不管男女都要去结扎。等到月份很大的时候,村里老人都说肯定又是个丫头,因为怀男孩腰粗怀女孩肚子尖什么的,奶奶气得自己偷偷抹眼泪,谁知生的时候发现是双胞胎一对儿子,我爸和我大爷,奶奶说她肚子可争气了。
爷爷的父母我的太爷太奶从四十年代生到了六十年代,一共生了九个,符合那个时候人多力量大的风气,只可惜五十年代末因为没饭吃,夭折了四个女孩,剩下的是五个男孩,我觉得应该也和重男轻女有关系吧。
感触颇深说了乱七八糟一大堆,不好意思嘿嘿嘿。
sheilajoe
11个月前
安徽
38
其实很不喜欢的一点,女性身体成为了一种生育工具,而压迫女性的角色安排给了姑姑,同样是女性,而主人公仿若只是一个观察者,这种疏离的角度是切断了男性在其中参与度。当然莫言比余华更懂如何写女性,这是在这一点上成为今天再读《蛙》的另外思考。

苏慕瑾
11个月前
北京
46
推荐莫言老师的《生死疲劳》,第一次读以动物视角看历史的著作,非常非常有趣。他好像置身其中,又好像抽离到上帝视角,大家都随着时间变老,而他经过轮回保留记忆。从第一世的愤怒到最后的怨恨的消散,从开始困于动物身体的无能为力,到最后看尽人生百态,让我在感受苦难又笑出声,笑着笑着又沉默。
HD744854y
11个月前
江苏
58
不知道有没有作家写一下魔幻的疫情 以示后人

闪亮的米祺
11个月前
上海
69
三位老师早!好久没留言过,但是每期都听~(今天来报喜,我考上博士啦,打工人又可以回到象牙塔了🥰)
海子_mBmP
11个月前
湖北
183
这本书我超爱,看完觉得很震撼!
1 怎么理解题目蛙?
"蛙"同音娃,同时还可以代表了孩儿的啼哭声,我觉得它代表了两种啼哭声,一种是新生儿刚开出生时那种明朗的啼哭声,一种是一个生命还没出生就被扼杀在摇篮里无声的啼哭声,这个名字对应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没有计划生育之前大家都拼命地生孩子,那个时候都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计划生育到来了,大家都在控制新生儿的出生,所以不同政策的变化来表达两种不同的啼哭声,最后以"蛙"这个字命名整本书。
2 故事的设计有点意思:
故事讲的是时代宏大的政策措施以计划生育为背景讲述计划生育那个时代人们的命运,用的却是以"姑姑"这个普通人的一生来展开讲述。
姑姑是一个优秀的接生婆,计划生育没有来之前她是送子观音,计划生育来了她成了打胎小分队。她接生过几千个新生命,也扼杀过很多新生命。
故事用姑姑的一生所经历的事情来展现计划生育那个时代所发生的故事,以及老百姓们的遭遇与生活,姑姑的一生就是一个时代落幕。
3 没能亲历历史,但却看到历史
没有亲历那个计划生育的时代,但是莫言让我们看到了在这个政策背景下那些人们的无奈和痛苦。
想生不能生,想生不敢生,超生要被迫不能生,为了生孩子,东躲西藏,无处安放,躲过地窖、跳过河、无所不用其极,但最后都逃不过政策车轮的碾压。
这个故事中除了那些没有生出孩子、为了生孩子而牺牲掉的人,我觉得最痛苦的应该是姑姑,她前半生喜悦、后半生忏悔,她多么爱孩子,接生手艺超高的她没有让一个不顺利降生,但是后来她不得不顺应政策、去执行政策,哪怕自己和人打架、被人伤害,她依然坚挺地执行政策,所以,姑姑在晚年的时候捏了很多泥娃娃,这些都代表那些没能出生的新生命,如同一片片聒噪的青蛙声。
4 生命与政治、时代与变迁
政治的调控会影响生命的走向和发展,计划生育时代让很多想生的孩子没有办法出生,它的影响说大了是对一个国家的影响,说小是对每个家庭和个体的影响,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走向。
从计划生育到开放二胎三胎政策,历史的车轮才过去几十年,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政策的变化,以前是不让多生,现在是鼓励多生。
第二个变化是意识形态的变化,以前的人们是要多生、而且对生男孩的执念很深,生不出男孩就一直生,现在是叫人们生,人们都不愿意多生,甚至很多人直接丁克。
第三个是生活节奏与思想的变化,以前的人们信息闭塞,大家都在一起生活,别人结婚就就结婚,别人生孩子就生孩子,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太少。
现在的人们是并没有那么多群居生活,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当你选择了你想要的那种生活方式,自然不和同那些不一样思想的人一起生活。
等再过几十年,我们也都将成为历史,不知那时候政策又如何变化,我们也会如同那个已经过去的计划生育时代。
5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每个个体都很渺小,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你可以以政策的角度来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人口的基数会影响国家的发展与繁荣,而我们作为庞大人体数量上的一个微小的分子,所以,从这点上看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一定价值与意义,哪怕你只是一个微小的螺丝钉,但是一个庞大的机器就是有一颗颗微小的螺丝钉给它加固与稳定的。
所以,我们不必轻视每个生命的存在,你觉得他没有价值,但是他总会有他的价值,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6 好书总能引发思考
曾经有那些生命是多么渴望降生、他们都在艰难地挣扎着,但最终没能得以降生。
每个生命都是值得被敬畏的,我们不该亵渎生命,也不该轻视生命,说到底,我们在拥有一个生命之前我们该想清楚,我们准备好拥有了这个生命吗?我们为什么要拥有这个生命?我们是否会对这个生命负责?我们是否会好好爱护这个生命如同爱我们自己一样?
如果只是把迎接新生命当成你人生必经的一个过场,那么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