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75分钟
播放:
1,439
发布:
1个月前
主播...
简介...
本期简介
本期节目我们紧急上线,聚焦两起在舆论场上掀起巨浪的事件,深入探讨它们背后复杂的法律、道德与人性困境。
第一部分:大连工业大学开除事件
一名女大学生,因与乌克兰电竞选手的私密视频被泄露,被其就读的大学以一纸公告——“与外国人发生不正当关系,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有损国格”——悍然开除学籍,并公之于众。事件瞬间引爆网络,愤怒、困惑、羞辱与“民族大义”的论调交织。
这背后,我们不禁要问:
* “有损国格”的边界究竟在哪?一条源自上世纪、在多数高校已绝迹的“僵尸校规”,为何能在此刻成为剥夺一个学生未来的利器?
* 当一个年轻女性成为网络暴力与隐私泄露的受害者时,她的母校为何选择成为“加害者”,将她钉上耻辱柱?这是一种懒政、无能,还是一种根植于骨子里的狭隘民族主义与厌女情绪?
* 从法律的“不确定概念”到程序的正义,从网络暴民的“私刑”狂欢到“受害者有罪论”的冰冷逻辑,我们试图厘清这场风暴中每一个角色的位置与责任。当保护变成了惩罚,当教育变成了切割,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所大学的行为?
第二部分:40万陪嫁被判平分
当爱情走进婚姻,当亲情化为“陪嫁”,法律的天平又该如何衡量?一对新婚夫妻,结婚一年多便感情破裂对簿公堂。法庭的判决铁面无私:女方父母在婚礼上公开赠与的40万现金和一辆轿车,因未明确注明“仅赠与女儿”,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男方可分走一半。
这份在法律技术上无懈可击的判决,为何让无数人感到冰冷与不安?
* “陪嫁”这一承载了千年传统与父母心意的词汇,其指向性在法律面前为何如此苍白?
* 当婚姻的基石不再仅仅是情感,我们是否必须用冰冷的法律条款为爱情的每一步设防?从彩礼返还的新规到陪嫁分割的判例,是否在无形中加剧了性别对立与婚前的猜忌?
* 我们邀请来自不同背景的嘉宾,从法律人的理性视角、普通人的情感共鸣,乃至台湾地区的婚姻习俗,多维度探讨这场“合乎法理,违背人情”的判决,以及它给我们这个时代的婚姻观、家庭观带来的深刻冲击。
这不仅是两则社会新闻,更是对我们每个人价值观的拷问。欢迎收听,和我们一起在纷繁复杂的争议中,寻找理性的声音与人性的温度。
本期发声
* 喵叔: 素质不详主播,带我们扒开热点事件的层层外衣,直捣问题最核心的那个“瓜”!
* 湾湾: 来自台湾的主播,来自海峡对岸的特派观察员!当两岸网友吵翻天时,他总能带来宝岛不一样的文化风俗和法理人情!
* 十一: 本期最清醒也最敢言的女性声音!当逻辑与偏见交织,她总能敏锐捕捉到事件中的性别困境,为被消声的受害者仗义执言。
* 张老师: “行走的法条”!在感性与愤怒即将淹没讨论时,他总能祭出冷静的法理分析和现实观察,给我们一剂清醒猛药。
时间戳导航 & 高能片段
Part 1:大连工业大学开除事件——谁在定义“国格”?
* [00:10] 事件速览:一则公告引爆的“国格”之争
* 「大连工业大学将一名女学生开除学籍,原因是“与外国人发生不正当关系,有损国格”…这事儿一下就在网上炸开锅了。」
* → 风暴之眼:从电竞选手的私密视频泄露,到大学的公开处分,事件始末全梳理。
* [02:11] 女性之困惑:国家的荣誉感长在女生的生殖器上了吗?
* 「为什么施害者完美隐身了,但是受害者就被挂在耻辱柱上,要来回的鞭尸…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女性?」
* → 灵魂拷问:当个人隐私遭遇侵害,为何受害者反而要承担“有损国格”的罪名?
* [06:28] “中国男生”的愤怒:是民族主义,还是自卑作祟?
* 「如果今天是一个中国男生旁边搭配的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生,他周围的人甚至还会歌颂他为国争光。」
* → 双标现场:从三里屯围堵事件看部分男性心态——自己做不到的羡慕嫉妒恨。
* [07:17] “僵尸校规”溯源:一纸陈年条款如何“复活”杀人?
* 「这条校规被认为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陈年条款,它源自1991年国务院发布的涉外人员守则…在其他高校里面是非常罕见的。」
* → 制度之惰:探讨大学规章制度建设的滞后性,以及“口袋罪”条款被滥用的风险。
* [08:04] 法律的模糊地带:“不正当关系”与“有损国格”谁来定义?
* 「在法律上来讲有点叫做不确定的法律概念。什么叫做有损国格?谁来定?一个小女生竟然要承担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那么沉重的包袱。」
* → 法理之辩:当校规使用模糊概念,学校领导是否有权做出如此严厉的道德和事实审判?
* [11:09] 校方的“私刑”:为何要公开姓名,将她钉上耻辱柱?
* 「你连交通规则违规的人你都还要盖住他的全名。你针对一个女生的贞操或者是名誉的问题的时候,你竟然大剌剌的公布在网络上面,我真的觉得太可恶了。」
* → 程序之恶:学校以“无法送达”为由进行公告,是管理无能,还是蓄意为之的公开羞辱?
* [19:17] 台湾高校的对比:学校应是保护伞,而非加害者
* 「东海大学学生捷运杀人后,学校第一个反应是先向社会道歉…而不是站在对立面一起来谴责这个杀人凶手。」
* → 教育之本:面对犯错或受害的学生,大学应扮演感化教育、提供支持的角色,还是急于切割、落井下石?
* [23:19] 非法证据的合法性:被泄露的隐私视频,能否成为处分依据?
* 「毒树果实理论…你在收集证据的手段上面本身就违法的时候…你不可能拿这个有毒有问题的证据来变成一个定罪的证据。」
* → 证据之困:探讨学校处罚决定的证据合法性问题。
* [27:23] 迟到的嘉宾,不同的声音:她是受害者,但也“承担了报应”?
* 「女方也不是什么白莲花,他也是出轨。所以说他一定程度上他就是承担了他应当承担的报应。」
* → 观点碰撞:当道德瑕疵与被侵害的事实并存,我们该如何评价她的遭遇与责任?
* [37:20] 大学该看舆论的脸色吗?
* 「如果学校自己在做出任何决定的时候,要去参考网络的舆论的话,非常的片面,会让他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 → 独立之思:探讨公共机构在做决策时,应坚守原则还是迎合充满偏见的网络舆论。
* [40:06] 惩罚受害者,纵容加害者
* 「校方惩罚的受害者,他捂住了这个受害者的嘴,等于是对这个加害者一种纵容。」
* → 寒蝉效应:当维权可能带来更大的羞辱和伤害,未来是否还有受害者敢于发声?
Part 2:40万陪嫁被平分——法理与人情的极限拉扯
* [49:42] 案件引入:40万陪嫁+1辆车,离婚后为何要分给男方一半?
* 「争议的焦点是在婚礼上,女方父母举起了一块牌子公示牌,上面写着陪嫁40万及轿车一辆…法院的判决是共同财产就是分。」
* → 判决之冷:一堂价值几十万的法律课——因为牌子上没写“仅赠与我女儿徐某”。
* [52:53] 两岸婚俗奇遇记:台湾的“租聘金”与“玩具钞票”
* 「连那个新台币钞票摆出来,只有第一张跟最后一张是真的,里面是玩具钞票,真的就是摆出来。」
* → 文化借鉴:台湾如何用一种“体面”的方式,既保留了仪式感,又避免了金钱纠纷。
* [57:21] “陪嫁”的指向性还不够明确吗?
* 「这笔钱它都叫陪嫁了,指向性还不够明确吗?…(但)你是赠与给你自己的女儿,还是赠与给你们女儿这个小小家?」
* → 语义之争:传统词汇的朴素认知与现代法律的严谨定义之间的巨大鸿沟。
* [01:01:19] 彩礼与嫁妆的双重标准?
* 「现在很多女性觉得不公平,觉得彩礼你可以要回去,但是嫁妆你要分我一半。」
* → 性别视角:探讨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男女双方在婚姻财产问题上可能面临的认知与现实差异。
* [01:06:28] “不体面”的胜利:法律胜利了,但人心呢?
* 「我觉得男方主张分走女方一半的陪嫁非常不体面…但是除了你说他不体面之外,你也没办法,因为法律就是这样。」
* → 道德评价:当一方选择用尽法律赋予的权利,这种“不体面”的行为是否应该受到谴责?
* [01:07:44] 爱情的终点是法律条款吗?
* 「我们的爱情的每一个环节是不是都需要用法律条款来加固和设防呢?」
* → 终极难题:为了规避风险,我们是否要将婚姻变成一场冰冷的、条款分明的商业契约?
节目资源
* 法律法规与概念:
*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 大连工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
* 1991年国务院《涉外人员守则》(校规的历史渊源)
* 法律概念: 不确定的法律概念, 毒树果实理论, 隐私权, 名誉权, 行政诉讼, 夫妻共同财产, 个人财产赠与, 彩礼与嫁妆的法律定性。
* 提及事件:
* 乌克兰电竞选手Zeus泄露视频事件
* 三里屯黑人男生与中国女孩被围堵事件
* 台北捷运郑捷杀人事件
* 天水铅中毒事件
* 法国二战后惩罚与德军有染女性(剃阴阳头)事件
* 王宝强与马蓉离婚案
* 文化现象:
* 两岸婚嫁习俗差异(聘金、嫁妆、喜饼)
* 网络暴力与人肉搜索
* 受害者有罪论
听众行动指南
1. 审视校园规则:如果你是学生,不妨花时间阅读你所在学校的学生手册,了解那些可能影响你切身权利的条款。
2. 警惕网络暴力:在参与网络热点讨论时,保持理性,拒绝成为传播谣言、羞辱他人的一份子,坚决抵制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3. 学习法律常识:了解基本的个人权利(如隐私权、名誉权),以及在婚姻、财产等关系中的法律规定,这并非不信任情感,而是对自我的保护。
4. 发起开放讨论:与你的朋友、家人、伴侣就本期节目讨论的话题进行交流。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开放、理性地探讨复杂议题的勇气。
5. 支持受害者:如果你身边有人遭遇了类似的网络暴力或不公对待,请给予支持而非指责,鼓励其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订阅与互动
* 订阅渠道: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豆瓣播客 | 荔枝FM | YouTube | KKBox
* 互动方式:
* 微博: @喵叔别狐说
* 小红书: 播客制作人喵叔
*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
*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对本期话题的看法。你如何看待大学的处罚决定?你认为陪嫁应该被平分吗?
BGM
* 片尾曲: 京剧-吴昊 -《探清水河》
制作团队声明
本期节目内容基于公开新闻事件进行讨论,旨在提供多元视角,不构成任何法律或专业建议。节目中所有主播及嘉宾观点均为个人意见,不代表本台立场。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暴力与隐私侵犯,并倡导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理性、尊重的讨论。愿每一次发声,都能推动社会向更公正、更文明的方向前行。
「素质不详」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内容托管和数据服务支持。
本期节目我们紧急上线,聚焦两起在舆论场上掀起巨浪的事件,深入探讨它们背后复杂的法律、道德与人性困境。
第一部分:大连工业大学开除事件
一名女大学生,因与乌克兰电竞选手的私密视频被泄露,被其就读的大学以一纸公告——“与外国人发生不正当关系,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有损国格”——悍然开除学籍,并公之于众。事件瞬间引爆网络,愤怒、困惑、羞辱与“民族大义”的论调交织。
这背后,我们不禁要问:
* “有损国格”的边界究竟在哪?一条源自上世纪、在多数高校已绝迹的“僵尸校规”,为何能在此刻成为剥夺一个学生未来的利器?
* 当一个年轻女性成为网络暴力与隐私泄露的受害者时,她的母校为何选择成为“加害者”,将她钉上耻辱柱?这是一种懒政、无能,还是一种根植于骨子里的狭隘民族主义与厌女情绪?
* 从法律的“不确定概念”到程序的正义,从网络暴民的“私刑”狂欢到“受害者有罪论”的冰冷逻辑,我们试图厘清这场风暴中每一个角色的位置与责任。当保护变成了惩罚,当教育变成了切割,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所大学的行为?
第二部分:40万陪嫁被判平分
当爱情走进婚姻,当亲情化为“陪嫁”,法律的天平又该如何衡量?一对新婚夫妻,结婚一年多便感情破裂对簿公堂。法庭的判决铁面无私:女方父母在婚礼上公开赠与的40万现金和一辆轿车,因未明确注明“仅赠与女儿”,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男方可分走一半。
这份在法律技术上无懈可击的判决,为何让无数人感到冰冷与不安?
* “陪嫁”这一承载了千年传统与父母心意的词汇,其指向性在法律面前为何如此苍白?
* 当婚姻的基石不再仅仅是情感,我们是否必须用冰冷的法律条款为爱情的每一步设防?从彩礼返还的新规到陪嫁分割的判例,是否在无形中加剧了性别对立与婚前的猜忌?
* 我们邀请来自不同背景的嘉宾,从法律人的理性视角、普通人的情感共鸣,乃至台湾地区的婚姻习俗,多维度探讨这场“合乎法理,违背人情”的判决,以及它给我们这个时代的婚姻观、家庭观带来的深刻冲击。
这不仅是两则社会新闻,更是对我们每个人价值观的拷问。欢迎收听,和我们一起在纷繁复杂的争议中,寻找理性的声音与人性的温度。
本期发声
* 喵叔: 素质不详主播,带我们扒开热点事件的层层外衣,直捣问题最核心的那个“瓜”!
* 湾湾: 来自台湾的主播,来自海峡对岸的特派观察员!当两岸网友吵翻天时,他总能带来宝岛不一样的文化风俗和法理人情!
* 十一: 本期最清醒也最敢言的女性声音!当逻辑与偏见交织,她总能敏锐捕捉到事件中的性别困境,为被消声的受害者仗义执言。
* 张老师: “行走的法条”!在感性与愤怒即将淹没讨论时,他总能祭出冷静的法理分析和现实观察,给我们一剂清醒猛药。
时间戳导航 & 高能片段
Part 1:大连工业大学开除事件——谁在定义“国格”?
* [00:10] 事件速览:一则公告引爆的“国格”之争
* 「大连工业大学将一名女学生开除学籍,原因是“与外国人发生不正当关系,有损国格”…这事儿一下就在网上炸开锅了。」
* → 风暴之眼:从电竞选手的私密视频泄露,到大学的公开处分,事件始末全梳理。
* [02:11] 女性之困惑:国家的荣誉感长在女生的生殖器上了吗?
* 「为什么施害者完美隐身了,但是受害者就被挂在耻辱柱上,要来回的鞭尸…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女性?」
* → 灵魂拷问:当个人隐私遭遇侵害,为何受害者反而要承担“有损国格”的罪名?
* [06:28] “中国男生”的愤怒:是民族主义,还是自卑作祟?
* 「如果今天是一个中国男生旁边搭配的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生,他周围的人甚至还会歌颂他为国争光。」
* → 双标现场:从三里屯围堵事件看部分男性心态——自己做不到的羡慕嫉妒恨。
* [07:17] “僵尸校规”溯源:一纸陈年条款如何“复活”杀人?
* 「这条校规被认为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陈年条款,它源自1991年国务院发布的涉外人员守则…在其他高校里面是非常罕见的。」
* → 制度之惰:探讨大学规章制度建设的滞后性,以及“口袋罪”条款被滥用的风险。
* [08:04] 法律的模糊地带:“不正当关系”与“有损国格”谁来定义?
* 「在法律上来讲有点叫做不确定的法律概念。什么叫做有损国格?谁来定?一个小女生竟然要承担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那么沉重的包袱。」
* → 法理之辩:当校规使用模糊概念,学校领导是否有权做出如此严厉的道德和事实审判?
* [11:09] 校方的“私刑”:为何要公开姓名,将她钉上耻辱柱?
* 「你连交通规则违规的人你都还要盖住他的全名。你针对一个女生的贞操或者是名誉的问题的时候,你竟然大剌剌的公布在网络上面,我真的觉得太可恶了。」
* → 程序之恶:学校以“无法送达”为由进行公告,是管理无能,还是蓄意为之的公开羞辱?
* [19:17] 台湾高校的对比:学校应是保护伞,而非加害者
* 「东海大学学生捷运杀人后,学校第一个反应是先向社会道歉…而不是站在对立面一起来谴责这个杀人凶手。」
* → 教育之本:面对犯错或受害的学生,大学应扮演感化教育、提供支持的角色,还是急于切割、落井下石?
* [23:19] 非法证据的合法性:被泄露的隐私视频,能否成为处分依据?
* 「毒树果实理论…你在收集证据的手段上面本身就违法的时候…你不可能拿这个有毒有问题的证据来变成一个定罪的证据。」
* → 证据之困:探讨学校处罚决定的证据合法性问题。
* [27:23] 迟到的嘉宾,不同的声音:她是受害者,但也“承担了报应”?
* 「女方也不是什么白莲花,他也是出轨。所以说他一定程度上他就是承担了他应当承担的报应。」
* → 观点碰撞:当道德瑕疵与被侵害的事实并存,我们该如何评价她的遭遇与责任?
* [37:20] 大学该看舆论的脸色吗?
* 「如果学校自己在做出任何决定的时候,要去参考网络的舆论的话,非常的片面,会让他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 → 独立之思:探讨公共机构在做决策时,应坚守原则还是迎合充满偏见的网络舆论。
* [40:06] 惩罚受害者,纵容加害者
* 「校方惩罚的受害者,他捂住了这个受害者的嘴,等于是对这个加害者一种纵容。」
* → 寒蝉效应:当维权可能带来更大的羞辱和伤害,未来是否还有受害者敢于发声?
Part 2:40万陪嫁被平分——法理与人情的极限拉扯
* [49:42] 案件引入:40万陪嫁+1辆车,离婚后为何要分给男方一半?
* 「争议的焦点是在婚礼上,女方父母举起了一块牌子公示牌,上面写着陪嫁40万及轿车一辆…法院的判决是共同财产就是分。」
* → 判决之冷:一堂价值几十万的法律课——因为牌子上没写“仅赠与我女儿徐某”。
* [52:53] 两岸婚俗奇遇记:台湾的“租聘金”与“玩具钞票”
* 「连那个新台币钞票摆出来,只有第一张跟最后一张是真的,里面是玩具钞票,真的就是摆出来。」
* → 文化借鉴:台湾如何用一种“体面”的方式,既保留了仪式感,又避免了金钱纠纷。
* [57:21] “陪嫁”的指向性还不够明确吗?
* 「这笔钱它都叫陪嫁了,指向性还不够明确吗?…(但)你是赠与给你自己的女儿,还是赠与给你们女儿这个小小家?」
* → 语义之争:传统词汇的朴素认知与现代法律的严谨定义之间的巨大鸿沟。
* [01:01:19] 彩礼与嫁妆的双重标准?
* 「现在很多女性觉得不公平,觉得彩礼你可以要回去,但是嫁妆你要分我一半。」
* → 性别视角:探讨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男女双方在婚姻财产问题上可能面临的认知与现实差异。
* [01:06:28] “不体面”的胜利:法律胜利了,但人心呢?
* 「我觉得男方主张分走女方一半的陪嫁非常不体面…但是除了你说他不体面之外,你也没办法,因为法律就是这样。」
* → 道德评价:当一方选择用尽法律赋予的权利,这种“不体面”的行为是否应该受到谴责?
* [01:07:44] 爱情的终点是法律条款吗?
* 「我们的爱情的每一个环节是不是都需要用法律条款来加固和设防呢?」
* → 终极难题:为了规避风险,我们是否要将婚姻变成一场冰冷的、条款分明的商业契约?
节目资源
* 法律法规与概念:
*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 大连工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
* 1991年国务院《涉外人员守则》(校规的历史渊源)
* 法律概念: 不确定的法律概念, 毒树果实理论, 隐私权, 名誉权, 行政诉讼, 夫妻共同财产, 个人财产赠与, 彩礼与嫁妆的法律定性。
* 提及事件:
* 乌克兰电竞选手Zeus泄露视频事件
* 三里屯黑人男生与中国女孩被围堵事件
* 台北捷运郑捷杀人事件
* 天水铅中毒事件
* 法国二战后惩罚与德军有染女性(剃阴阳头)事件
* 王宝强与马蓉离婚案
* 文化现象:
* 两岸婚嫁习俗差异(聘金、嫁妆、喜饼)
* 网络暴力与人肉搜索
* 受害者有罪论
听众行动指南
1. 审视校园规则:如果你是学生,不妨花时间阅读你所在学校的学生手册,了解那些可能影响你切身权利的条款。
2. 警惕网络暴力:在参与网络热点讨论时,保持理性,拒绝成为传播谣言、羞辱他人的一份子,坚决抵制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3. 学习法律常识:了解基本的个人权利(如隐私权、名誉权),以及在婚姻、财产等关系中的法律规定,这并非不信任情感,而是对自我的保护。
4. 发起开放讨论:与你的朋友、家人、伴侣就本期节目讨论的话题进行交流。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开放、理性地探讨复杂议题的勇气。
5. 支持受害者:如果你身边有人遭遇了类似的网络暴力或不公对待,请给予支持而非指责,鼓励其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订阅与互动
* 订阅渠道: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豆瓣播客 | 荔枝FM | YouTube | KKBox
* 互动方式:
* 微博: @喵叔别狐说
* 小红书: 播客制作人喵叔
*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
*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对本期话题的看法。你如何看待大学的处罚决定?你认为陪嫁应该被平分吗?
BGM
* 片尾曲: 京剧-吴昊 -《探清水河》
制作团队声明
本期节目内容基于公开新闻事件进行讨论,旨在提供多元视角,不构成任何法律或专业建议。节目中所有主播及嘉宾观点均为个人意见,不代表本台立场。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暴力与隐私侵犯,并倡导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理性、尊重的讨论。愿每一次发声,都能推动社会向更公正、更文明的方向前行。
「素质不详」节目由「声湃 WavPub」提供内容托管和数据服务支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奕尔蓝
1个月前
河南
12
没什么意义的讨论,拿两个追热点的孤例新闻就开始“我不禁要问”,男学生虐猫也是道德问题学校留校察看开除发布带有学生姓名的红头文件时也没见谁有这么大反应,虐猫男被信息人肉,电竞女也早就外网有名。我看不出有何不同。人不能只在舆论对自己有利时才下场,捞女捞男骗彩礼陪嫁一抓一大把,单独拿出的孤例与前一个案例相配合目的性是否太明确了些?所有人都明白大部分女性同胞肯定都是自尊自爱的,不是什么所谓的"Easy girl"或者“巴西牛排”,但不妨想一想为什么一群低素质的老白男一提起中国女性就是这些形容呢?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原视频早就流传在外很久了,这无疑已经成为这些人的又一力证。至于处罚力度被认为过大,被戴上“有辱国格”的帽子是否合理不做评价,是否过度这一问题,当事人完全可以对学校提起诉讼,那就法庭上见吧。这也是当事人的权力,当上升到司法后的结果如果还无法让你们满意,并且又扯着什么司法不公,司法男凝又或者社会辱女潜意识云云的论调时,那就是一个更大更宽阔的辩论场了,无疑会更加有趣。
灼灼_VMPu
1个月前
江苏
8
可是校规里还有后半句,有损校誉。为什么一定解读为有损国格?学校以有损校誉一样可以开除啊,媒体都在带这个节奏,很奇怪。
米奇妙妙wa
1个月前
广东
8
有损国格压在一个人的身上..好难想象
HD572765s
1个月前
河北
8
我红姐吃了那么多外国人,为啥红姐没有“有损国格”???不懂这个世界怎么了?
很难想象,如果红姐真的是女生,会有什么舆论。
Benny_915
1个月前
陕西
4
02:48 民族、阶级与性别议题间向来你中有我、相互交融、难以分割。前被殖民地区的男性渴望强化“国族”以“脱殖”,却常常只会沿着一以贯之的旧有父权逻辑,挥刀砍向更为弱势的本族女性。
殖民主义有其明确父权属性,集中表现为:披着“文明”外衣的殖民者男性将被殖民族群女性包装为可随意占有的“性资源”,同时通过文化将该族群的男性特征“去雄化”。
在近数百年殖民文化包装下,一套各族裔(男性)间等级秩序被潜移默化地内化进大众的潜意识和审美中。例如,在西方主导的流行文化中,白人男性外貌特征通常被默认和“英俊”划等号,好莱坞电影中的白人男英雄大都故意选择长相俊美的演员饰演,总能轻易“抱得美人归”;各族裔女性角色常天然向往同白人主角发展浪漫关系;而亚裔男性角色则常被刻画为缺乏性魅力、眯眼吊眼角的丑角形象。在这套秩序下,女性并非有主体性的“人”,而是强化白人男性崇高主体性的工具和资源。
因此,一方面,白人社会的底层男性常在第三世界两性市场“大杀四方”,通过渲染“她们如此轻易就向我投怀送抱”来确认自身优越性,缓解个体自卑感。 而另一方面,在民族主义大旗下,前被殖民地区男性则能充分共情上述等级次序所带来的性焦虑,因而极其渴望能“扳回一局”,淡化殖民影响。
但吊诡的是,这种“反殖斗争”和国族意识仍继承了殖民主义的父权路径——他们将“能否占有女性”视作标准,同外族竞争以“张扬国威”。在这一过程中,女性同样不被视作完整的“人”,其身体也并不被认为完全属于自己,而是同这种国族(男性)宏大叙事紧密联系。
所以,即便大连女大学生同白人发生关系并未真的伤害到除她自己(和可能存在的男友)外的任何人,这种“投怀送抱”仍会被许多本族男性视作强化旧有各族裔(男性)间等级秩序的“背叛行为”,进而严重伤害“国格”。 在他们眼中,本族女性“本该”是“属于自己所在群体的资源”,却展露出了(殖民秩序影响下的)主体性和选择权,不但主动迎合白人,“任由外族染指”,还对本族男性不屑一顾——这种巨大的落差使他们体验到深深的屈辱、焦虑和被剥夺感。
“与白人合谋”伤害本族男性气概的女性,从来比白人本身更可恨。对于这种“媚外”的异端行为,他们恨不得踩上一万只脚,并豪迈地认为这是反抗殖民秩序、拥抱文化自信的正义斗争。但实际上,虽号称“反殖”,他们却已被殖民主义自带的父权逻辑同化,延续了这场“将一半人口视作资源而非平等的人”的残暴游戏,并从价值层面深深认可它。他们陷入这套与污名中国女性为“巴西牛排”的白垃圾一体两面的逻辑,一心期待在这场游戏中树立国族主体性,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套游戏规则本就十分荒谬,应该质疑和反抗”。

杀青散没有解药吗
1个月前
北京
4
为什么不人肉那个乌克兰人?网友这么激动,应该跨国通缉,向泽连斯基举报,现在乌克兰这么艰难,他不该报效国家?
。。。。难道是拳不打洋人?
突突突兔
1个月前
北京
3
59:59 《宋刑统·卷十四·户婚律》"和娶人妻"条
"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女归嫁资,依数追还。"
(疏议补充:"即无故出妻者,罪杖六十,仍还嫁资")
宋刑统里有记载和补充,嘉宾对古代法制还是不够了解啊,相关判例也有记载,怎么到嘉宾嘴里就成小说了,反倒是现代社会又要求女性能顶半边天,又要女性承担大部分家庭生活的重担,离婚了还要分掉女方嫁妆,才更像现代魔幻故事吧,再加一句,关于嫁妆的法律条款,不止是宋代有,后面的大明律,大清律也都沿用了相关条款

HD743356z
1个月前
四川
3
老外说她们巴西牛排主播怎么看啊
突突突兔
1个月前
北京
2
另外,古代男性休妻也不是不是扫地出门就算了,法律规定无故休妻,杖六十,返还全部嫁妆,也不知道挨了六十棍还有没有命再娶,另外即使是属于女方重大过错比如无所出这种,合法休妻也要还一半嫁妆啊!就单纯纠正一下在坐男嘉宾对古代男性权利至高无上的误解,就算男性家长在家是天王老子,上面总还有法规和族训在约束的,哪有那么多为所欲为
张红亮_Pc3H
1个月前
美国
2
女主道德问题,对学校声誉乃至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点不提。乌克兰这位电竞选手全球拥有众多粉丝,他发的消息难道不会引起一些粉丝对我国女生负面看法?!说影响国格有什么问题!学校有权利取消学籍,不用各位说三道四。如果学校保护这个女生,是不是在变相鼓励这种行为?如果各位的女儿受到这种鼓励做出类似行为,各位还能在这里侃侃而谈?!
麒麟朝日买二送一
1个月前
辽宁
1
13:24 听到这里几乎可以推断出这完全属于一场意淫式的讨论。男主播对事件的了解还勉强算完整,台湾主播对除了新闻标题之外的信息完全不了解,女主播则带着预设的立场和愤怒的情绪去了解这则新闻,甚至还只能算是一知半解。三个人立场一边倒,就算论到最后只有情绪的输出、自身价值观的输出。甚至都不愿意请位中立观点的表达者来参与讨论,观点没有碰撞,情绪负向叠加,无意义,无营养的自我狂欢。失望。

杀青散没有解药吗
1个月前
北京
1
让小姑娘社死的,是和你一样的媒体人,比如胡锡进,比如环球时报,他们把在学校网站上的正常通报,把一个小众的事件点名道姓的宣传到全中国人人皆知,你应该去喷胡锡进和环球时报这些真正有话语权却当着全国人面处刑小姑娘的媒体人,而不是在网上对没有公众话语权的网友开喷。。。你不敢骂胡锡进之流,自敢欺软怕硬骂网友?
ZRK_fDdt
1个月前
广东
1
为什么一定要说那个女生是受害者呢,她真的是受害者吗

HD743356z
1个月前
四川
1
09:12 那些老师都被处理了

我们只做鱼
1个月前
辽宁
1
没有把人当人。毫无希望

HD743356z
1个月前
四川
1
41:52 关键是这个学生也有违背道德的地方,学校完全去这样支持她也会有顾虑吧

HD743356z
1个月前
四川
1
巴西牛排和东亚病夫有区别吗

我们只做鱼
1个月前
辽宁
1
印度从不把人当银

琪琪琪_OycD
1个月前
北京
1
19:03 同意主播 说得太好了 怎么不惩罚那些传播者
Sylv1aD
1个月前
新西兰
0
31:01 不是…女生在恋爱关系中还和第三者发生 yyq,难道不是不正当交往吗?我还特意去 chatgpt 搜索什么是不正当交往,这就是啊

F-王真真
1个月前
四川
0
26:50 怎么办,嗑上了喵叔和张老师的cp
HD729231z
1个月前
河南
0
这个女生应该没有男朋友。如果有早就跳出来了。这个消息是谣言。
Hen_BHmG
1个月前
湖南
0
26:18 用婆婆妈妈来形容这种谴责受害者女性的声音也是一种对女性的污名化

骑风车
1个月前
北京
0
37:46 太认同了,网络上的舆论有时候主要来自于没有深思熟虑和辩证思考的人

柳不如是
1个月前
江西
0
12:44 开除自己哈哈哈哈哈
四萌X2
1个月前
上海
0
我记得台湾还是香港曾经有过通奸罪,按现在的普遍法律标准当然这是很不人道的。不知道台湾法律工作者怎么看?
但如果单从法律标准看,大学校内有类似道德罪的规定,而这可能也符合当时社会对大学生普遍较高道德标准,这又有什么不合适呢?
茜_7T3E
1个月前
重庆
0
背不了一点锅
Lorria
1个月前
陕西
0
13:18 单方面分手,然后谈男朋友发生性关系,这不算不正当关系吗?
glico0809
1个月前
上海
0
我比较赞同张老师的意见,主播一直追问思路怎么来的,我想下面两个问题的各自答案应该能回答。
1.性是文明社会最后的野蛮,你是否赞同,你接受度能到那?
2.发乎情,止乎礼在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生存空间?
HD1036174z
1个月前
上海
0
男人最会吃女人的,钱财,性,劳动,情绪,乃至人格

查查刀
1个月前
北京
0
1:07:46 扎心得勒哈哈哈哈哈

我们只做鱼
1个月前
辽宁
0
麊

琪琪琪_OycD
1个月前
北京
0
32:52 不行了 笑死我了
兔兔栗子
1个月前
天津
0
好家伙,结尾清水河。。。哈哈哈

陈筱明
1个月前
上海
0
00:00 这个有历史原因,古代战败国,男的为奴,妇女为娼。还有为避免矛盾激化或战争的和亲,也是送女人、女儿给强势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