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8分钟
播放:
13
发布:
1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随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简称"136号文")正式实施,我国新能源行业正式迈入全面市场化交易新阶段。这一重大变革将深刻影响零碳工厂和园区的建设路径与运营模式。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136号文的核心要义,并为零碳工厂园区运营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助力企业在变革浪潮中抢占发展先机。
136号文:新能源市场化改革的里程碑
2025年1月发布的136号文,堪称我国新能源发展史上的分水岭事件。这份文件明确规定,自2025年6月1日起,新能源上网电量将全面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标志着实行多年的固定电价和补贴机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新能源行业由"政策驱动"全面转向"市场驱动"。
文件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价格放开、分类施策、机制创新"三大原则:
• 价格放开:新能源项目上网电价不再由政府定价,而是通过电力市场交易形成,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将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价格随供需关系波动。
• 分类施策:以2025年6月1日为界,对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区别对待。存量项目可暂时维持既有定价政策,但将逐步向市场机制过渡;增量项目则原则上全部纳入市场交易,电价完全由市场形成。
• 机制创新:建立"差价合约+现货市场"的复合定价模式,同时厘清电能量和绿证的关系,通过机制设计保障新能源企业的合理收益。
这一改革的大背景是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总装机的40%,但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比例相对较低,导致市场价格信号难以真实反映电力供需形势。随着新能源开发建设成本大幅下降,各地电力市场规则逐步完善,全面市场化条件已经成熟。
零碳园区:双碳战略的关键抓手
在136号文推动新能源全面市场化的同时,零碳园区建设正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标志着零碳园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零碳园区为何如此重要?数据显示,我国工业园区贡献了全国工业产值的50%以上,同时也是碳排放的集中来源,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3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出:"如果能在工业园区率先完成碳达峰碳中和,就相当于啃下了'最硬的骨头'。"
当前,我国零碳园区建设已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 内蒙古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利用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构建"风光氢储"技术为核心的闭环系统,园区内企业绿电直接使用比例接近70%;
• 江苏盐城探索"绿电+氢能"、"绿电+冷能"等特色模式,打造了射阳港、大丰港、滨海港等各具特色的零碳产业园集群;
• 宁德时代宜宾工厂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厂区屋顶全覆盖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超过2000万千瓦时,成为新能源产业的首家零碳工厂。
值得注意的是,《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导则》国家标准也即将出台。这一标准将填补国家层面零碳园区标准空白,规范园区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管理体系,为园区建设提供统一规范。
136号文的实施为零碳园区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大机遇
1. 绿电成本优化:市场化交易机制下,园区可通过参与电力市场直接交易、绿电绿证交易等方式,获取更具竞争力的绿色电力价格。如鄂尔多斯园区企业电价较网电低0.3元/度,年省电费超2亿元。
2. 商业模式创新:文件鼓励"隔墙售电"等新型交易模式,为零碳园区内分布式能源就近交易提供政策支持,提升新能源消纳比例和经济效益。
3. 碳资产增值:随着全国碳市场扩容至八大行业,园区企业可通过碳配额交易获利。无锡园区企业出口欧盟光伏组件碳足迹降40%,通关效率提升30%。
两大挑战
1. 能源管理复杂度提升:市场化环境下,电价波动加大,园区需建立更精细化的能源管理系统,通过"源网荷储"协同优化用能成本。
2. 技术要求更高:需配备碳计量、负荷预测、智能调度等先进技术工具。如江苏要求园区智能管理平台覆盖90%以上企业,实现能碳数据"一网统管"。
结合136号文要求和各地实践经验,零碳园区建设可遵循以下路径:
1. 能源体系革新
• 分布式光伏全覆盖:充分利用园区屋顶、车棚、空地等空间建设光伏系统。如湖北某工厂屋面光伏装机容量达5000千瓦,年发电500多万度。
• 储能系统标配化:江苏《零碳园区建设指南》要求储能容量达到日均用电量的10%,以平衡新能源波动性。
• 多能互补协同:构建"电、热、冷、气、氢"多能系统,如南通氢能产业园探索风光储氢一体化。
2. 碳排放精细化管理
• 碳计量全覆盖:采用碳电表等新型计量工具,实时监测碳排放。如AEM96三相多功能碳电表可实时计算生产用电带来的碳排放量。
• 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建立涵盖碳盘查、配额管理、交易记录等功能的碳资产管理系统,符合ISO14064等国际标准。
• 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如宁德时代对原材料开采、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等环节进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
3. 智慧运营体系构建
• 微电网协调控制:通过协调控制器采集光伏、储能、负荷等数据,构建本地控制策略,实现光储置换、削峰填谷等优化运行。
• AI智能调度:利用算法预测负荷曲线,动态优化储能充放电策略。如无锡经开区虚拟电厂平台已实现8760小时负荷预测。
• 碳流实时追踪:建立电碳因子数据库,为碳关税应对提供数据支撑。
4. 政策红利最大化
• 抢抓补贴窗口期: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均有补贴政策,如国家超长期国债贴息(最低2.5%)、无锡最高500万元奖励等。
• 利用绿色金融工具:园区绿色基建可纳入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如上海碳资产证券化、苏州工业园双认证ABS等创新金融产品。
• 参与碳市场交易:提前布局碳资产管理能力,为全国碳市场扩容做好准备。
结语:零碳未来已来,行动正当其时
136号文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新能源发展进入全新阶段,为零碳园区建设创造了更有利的市场环境。随着《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导则》国家标准的即将出台,零碳园区建设将进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快车道。
对园区运营者而言,当下正是抢抓政策红利、布局零碳转型的战略机遇期。通过能源体系革新、碳排放精细化管理、智慧运营体系构建和政策红利最大化等路径,零碳园区不仅能实现环境效益,更能创造显著的经济价值——降本、增收、保值三重红利已清晰可见。
正如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所言:"中国要从输出产品,升级到输出标准。" 零碳园区不仅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更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载体。让我们共同把握136号文带来的历史机遇,以零碳园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绿色变革中赢得未来!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