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2分钟
播放:
263
发布:
1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我看到的不是平等多元包容,而是歧视霸凌与围剿。让我们愉快地战斗到底。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杨舒蕙
1个月前 浙江
8
跨性别者的存在和性别表达,本身是对僵化性别二元制的挑战。指责他们“认同男权”是对其生存策略的误读,将他们污名化为“逃避责任者”是对其真实痛苦和遭遇的漠视。 跨性别者非但不是女权主义的对立面,反而是共同遭受并挑战着压迫性性别规范的重要盟友。女权主义要实现其解放目标,必须拥抱交叉性视角,坚定地站在跨性别包容的立场上,团结所有受性别规范压迫的群体。 排斥跨性别者,只会强化女权主义旨在推翻的性别等级制度本身。
杨舒蕙
1个月前 浙江
5
更别说忽略交叉性原则,你阅读过多少跨性别口述史又了解多少跨性别女性的真实的生存处境? 跨性别女性既是女性,又是跨性别者,她们可能同时遭受性别歧视和恐跨歧视。 许多跨性别女性本身就是女权主义者,积极参与反性别暴力运动。她们对压迫的体验往往是交织的。将跨性别女性自动排除在“受压迫女性”范畴之外,是武断且错误的。
杨舒蕙
1个月前 浙江
4
将深刻的、内在的性别认同体验,歪曲为男性“失败者”逃避责任、追求“轻松”和“红利”的算计。 中国本土口述史以大量真实经历证明,跨性别者面临的是严峻的压迫和挑战,而非享受“红利”。 用个别案例否定整个跨性别群体,忽略了跨性别女性作为性别暴力和恐跨暴力双重受害者的身份,以及她们中许多人积极参与反性别压迫斗争的事实。 排斥跨性别者违背了女权主义终结性别压迫的核心目标,真正的女权主义应是包容的。
杨舒蕙
1个月前 浙江
3
你认为当女性“更轻松容易”,“只要给男性提供服务就能轻松生活”,并享受“红利”,这不仅是对女性(尤其底层、边缘女性)所遭受系统性压迫的严重无知和轻视,更是对跨性别女性处境的完全颠倒。
杨舒蕙
1个月前 浙江
3
女权主义的核心目标是终结基于性别的压迫。 恐跨、排斥跨性别者(尤其跨性别女性)的行为本身,就是强化性别二元制和压迫性的性别规范,这与女权主义的目标背道而驰。 真正的女权主义应该是跨性别包容性女权主义 (Trans-Inclusive Feminism),认识到性别压迫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形态,并团结所有受性别规范压迫的人 (包括不符合男性气概规范的顺性别男性)。
杨舒蕙
1个月前 浙江
3
《以跨为名》、《中国女同志口述史》(包含FTM部分)、《中国跨性别者生存现状报告》等大量本土口述史和研究清晰地表明中国跨性别者的性别认同是真实、持久且通常自幼存在的核心体验,与在男性群体中是否“成功”或是否想“逃避责任”毫无关系。 许多MTF在过渡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痛苦(性别不安),其决定过渡是寻求真实自我和解脱痛苦,绝非追求所谓的“轻松”或“红利”。
杨舒蕙
1个月前 浙江
3
跨性别者(无论MTF/FTM)在过渡过程中及之后,普遍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家庭暴力、断绝关系、校园欺凌、职场歧视与失业、医疗资源匮乏且昂贵、法律身份更改困难、社会歧视和暴力风险。这完全驳斥了“当女人更轻松容易/享受红利”的说法。 他们的生活往往变得更加艰难
杨舒蕙
1个月前 浙江
2
将跨性别女性展现的“女性化”特征(夹子音、长发、高跟鞋等)视为“完美符合男权形象”并等同于“认同男权思想”,这是对表演理论的根本误解。 跨性别者(尤其早期或未完成社会/医疗过渡者)采用社会认可的性别符号进行表演,往往是为了获得社会承认其性别身份、减少歧视、保障安全的生存策略。这是一种对现存性别规范的挪用和协商,而非内在认同。他们可能只是在利用现有符号体系表达内心认同,并不代表他们认同这些符号所承载的全部刻板印象或权力结构。
杨舒蕙
1个月前 浙江
2
当一个被指派为男性的个体持续“表演”女性,这本身就挑战了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必然联系,暴露了性别规范的建构性。评论只看到了表面的“符合”,却忽略了这种行为对性别二元论根基的潜在动摇。 将外在表现等同于内在政治认同是武断的。一个跨性别女性穿裙子,并不比一个顺性别女性穿裙子更意味着她认同裙子所代表的全部传统性别角色和压迫结构。她的动机是确认自身性别认同,而非拥护男权。
杨舒蕙
1个月前 浙江
2
将跨性别女性归为“男性竞争失败者”是一种基于刻板印象的、侮辱性的污名化。 这完全忽视了性别认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体验,通常在生命早期形成,与在男性群体中的“成功”与否无关。 许多跨性别女性在过渡前可能在传统男性领域(学业、事业)相当“成功”,但内心痛苦源于性别不安。
杨舒蕙
1个月前 浙江
2
性别认同歧视、恐跨暴力、就业歧视、医疗资源获取困难、法律文件更改障碍、家庭排斥、社会污名化等。 她们是性别暴力的高危人群。所谓的“红利”根本不存在,她们往往被排除在顺性别女性可能享有的有限“保护”或“便利”之外,甚至遭受双倍歧视。
杨舒蕙
1个月前 浙江
2
以个别跨性别博主的言论来否定整个跨性别群体对女性处境的共情或参与女权运动的可能性,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顺性别女性群体内部对女权议题的观点也极其多元,甚至存在反女权者,但这不影响女权主义团结大多数女性的目标。
杨舒蕙
1个月前 浙江
0
由于留言者自行删除留言,现又要求恢复留言,现将其留言贴出。 用户:HD840753b 山东 跨性别者无法被女权主义团结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底层逻辑和信念是违背的。我们不禁要提出一一个问题:为什么所有的跨性别者都完美符合男权社会预期的性别形象?答案就是跨性别者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反叛,但其行为逻辑无不展示出对男权思想的认同——认为男性是强壮勇敢刚毅而女性细腻温和柔弱。 对跨性别者的认知不应该来源于美好的想象,而应该更多的实际观察。从对国内外社交平台上跨性别者群体的观察中能看出来,这部分人以男性为主,女性数量偏少。男性中又有绝大部分人是因为他们在男性群体中普遍被认为是失败者,他们认为当女人更轻松容易,只要给男性提供服务就能轻松生活。于是他们扮演起了男性眼中理想的女性(夹子音,留长发,高跟鞋,黑丝)。于是这部分人在社会上既不用承担女性身份所受到的压迫,又享受女性身份带来的“红利”。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