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89分钟
播放:
1.61万
发布:
2个月前
主播...
简介...
美国时间5月15号,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Moody's)宣布,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理由是担心美国政府债务和利率支付比例不断增加。
众所周知,美国还有两大评级公司,分别是标普和惠誉,而这两家,则早在2011年和2023年,就已经下调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都从AAA降到了AA+。
至此,美国信用的3A时代已彻底结束。
从资管视角应该如何解读此事?对全球资产价格影响大吗?是未来潜在的巨大风险隐患吗?在投资里,我们怎么能够做到提前嗅到风险?如何进行理性决策?直觉与理性,是队友还是对手?
这期我们聊聊这些内容。
优质评论换免费Alice系统账号活动持续进行中~
===============================
本期嘉宾:
乔嘉:吸引子科技创始人兼CEO
Bob:某上市科技公司副总裁
本期主播:
@石磊TheAttract 微博:石磊Attractor_MS
@敏-姐 公众号:刘敏的咖啡馆
本期内容文字稿:
美国信用降级冲击波:全球风险格局重构与应对
==============时间线==============
🎯part 1:穆迪调降美国信用评级,影响大不大?
03:48 石磊:从CDS角度来看市场对美债的风险预期:4月中旬,一年期美元的CDS涨到了2023年美国银行业危机以来的高位,但中国恰恰相反,这就表明市场已经给出了风险定价,所以此次降级虽然有滞后但是有意义,确认了趋势;
05:10 乔嘉:2011年标普降评级比此次穆迪下调影响更大,第一次降级很重要,之前美国国债的3A代表无风险收益率的锚。此次降级跟10几年前的降级相比,冲击有所下降,但对远期的影响更大,因为大家未来无法确定,这个世界谁是3A?
08:35 全球7个3A的主权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德国、荷兰、挪威、瑞典。但乔嘉认为小国的3A一文不值;
09:24 Bob:国债评级降级在意料之中,市场环境更关注关税战,特朗普压力更大的是中期选举,美国物价上涨,美股在跌。18号晚上新出的政策,针对非美国公民,资金往外转要征收5%的附加税可能对全球资金的循环影响更大;
10:56 石磊:虽然看上去波澜不惊,但风险隐藏在水面之下。目前长债利率反常比短债利率涨得多,主要原因是信用层面和流动性层面的长债的风险溢价,虽然目前还没有传播,但更像是灰犀牛类型的风险;
12:05 乔嘉认为标普和穆迪两大评级机构的模型不同:标普更传统,穆迪的评级方式里有期权因素,对风险的容错更高,看得更长远。但一旦确定降级,则对长期的影响更大,对远端信用风险预期更不乐观,所以可以解释石磊讲的长端利率比短端利率高的原因。
🎯part 2: 风险嗅觉是天生的吗?
第一次上我们节目的嘉宾乔嘉金句频出:
* 为什么总跟风险打交道?是因为穷。
* 什么是打怪升级?大多数打怪的人为什么没了?因为风控没做好消失了
* 疯狂的危机是最容易被识别出来的,平静的危机才可怕
* 不波动只崩溃
* 傻子都赚钱的时候就该滚蛋了
* 一个潮流可以承载很多愚昧,但它不可能永远地承载下去
* 不要贪婪地去赚与你无关的钱
* 所有的运气是个零和游戏,我不想把运气用在赚钱上,我想把它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 赚钱不需要运气,赚钱需要本事
* 所谓风险控制,首先是这个风险你能控制,对于不能控制的风险,何来风控?
* 在中国赚钱是:人民需要+政府允许+自我高效
* 直觉,是似曾相识(法语:Déjà-vu)
* 忍耐才是恋爱最大的成本,而坚持在一起的理由,就是估值的锚
* 情绪有时候是挑战,有时候是试探
* 所谓灵感,是经验遇到新信息的反应
关于儒家文化体系的解读battle:
25:43 石磊:“要什么”对于儒家文化体系特别缺乏,因为儒家是一个特别实用主义的文化体系,只看眼前利益,追求越多越好,不问终极目的。大部分人只是想要更多,但要更多是用来做什么?意义是什么?并不关心;
26:37 乔嘉:不是儒家的问题,而是当代发展太快的问题。我们处在一个不进步就落后的40年,GDP一直在8~13%猛进,好多缺陷的存在并不重要,因为靠高增长可以弥补。但增速慢下来之后,之前没关注的缺陷就变成了风险;
27:22 石磊:当时代发生了降速,我们就从一个增长为主导的时代,变成了一个风险为主导的时代。所以先要守住投资的风险底线再谈赚钱;
29:26 Bob分享草帽大王的案例:沃尔玛等大渠道商要求把生产线转移到柬埔寨去,但现实很难实现,所以对未来的产业预期只剩下3年。所以当下的风险在于:中美两边的资金壁垒都在提高,产业内循环+资金内循环;
30:53 乔嘉的疑惑:美国的自由主义去哪儿了?为什么自己把自己的理论推翻了?
31:59 Bob:自由文化可能变成美国的软肋,两党对立造成了社会的风险。由于大量自由产生的内耗,美国可能会影响全球经济。
举例:洛杉矶大火中匪夷所思的现象;
33:35 石磊:不管中国还是美国还是欧洲,都存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种文化。之前写进教科书的自由主义是偏理想主义的——即追求效率,资本效率?因此促进了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
但自由主义到极致之后,触到了现实主义的一堵墙,一部分拥有巨大政治影响力的人受损了,时间长达30年,两代人。这堵墙很硬,影响美国总统的权力。
理想主义要回归现实。但矫枉必须过正,回归的不是中立位,必然偏向反向。
不止美国,全世界都在实施自我优先,变得更加现实,不再那么理想。
所以现在的世界是一个拆台的过程,是一个秩序崩溃的过程,是不确定性(而非风险,风险是经过识别的不确定性)累积的过程;
35:41 乔嘉:过去的投资能力=识别趋势+执行能力+行动能力。但放到今天,这些能力可能比原来的作用要小。因为现在不是在趋势里赚钱,而是在各个局部的波动里赚钱。对于资本友好的环境是有持续秩序的环;
42:40 Bob的风险应对策略:资产的均衡配置,跨境配置,其中最值得配置的是保险。目前中美两地状态相反且撕裂:中国的生活成本在下降,美国的生活成本在上升;
45:20 石磊:美国通胀、中国通缩
重点解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两周前公布了5年一次的长期货币政策框架演讲,他观察到这个时代:冲击更大、频率更高、特异性更强、更难预测、宏观调控的风险很大,不确定性也更大,无论美联储更鸽派还是更鹰派,都无法解决。所以甚至判断不了未来美国会通胀还是通缩,连鲍威尔都不知道。
美联储和财政部的矛盾,也就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矛盾无法解决;
52:03 中国的问题:对外强势,因为实物经济流以中国为驱动;但对内消费起不来,居民的资产负债表还没有企稳,追求储蓄而非投资,企业追求自由现金流,都在收缩货币信用,结果就是货币越来越少。
🎯part 3: 投资中风险的解决方案
55:24 乔嘉:愿意把资产交给专业人士打理,对新能源、新消费等领域的投资需要专业的基金经理。
专业的人做什么?一是找最有潜力的赛道;二是在赛道里把握周期;三是什么时候结束?
62:16 石磊:如果我们有无限的数据和算力,不需要知识和专家。但我们没有,所以需要对本质进行认知,但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只有一个本质,我们要判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这是我们资源有限的环境下的理性判断;
64:12 乔嘉:每一个投资者,要认清我们的局限,有多少钱,能承受多大压力?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最不想要的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了解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65:44 信息驱动和价值投资的并不冲突,直觉和理性并不冲突。理性并不是对抗信息,而是学会筛选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通过流程降噪,提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再放到自己的投资里去。
🎯part 4:投资里的直觉VS理性,对手or队友?
70:20 石磊:理性离开了直觉会比较僵化,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因为理性本身就是一种经验的递归,并不存在一种永恒的真理。
哪怕数学是建立在公理之上的,但都仍然是不完备的。名言:数学是与上帝相容的,但是我们无法证明魔鬼的存在。
绝对的完备性和一致性,在一个复杂系统之中是不可同存的,因为一致性一定是不完备的。所以没有纯粹的理性,所谓的规律是需要有新的经验和直觉来校正和递归;
73:07 乔嘉:嗅觉、敏感度、感性的支配,都是一种天赋,但仅仅天赋是不够的,只能造就一个大牛散。流程严谨必须流程正规。
天赋+科学论证+执行=优秀的基金经理
74:46 石磊:本质而言,直觉就是一次次的经验,形成的肌肉记忆。如果有一个系统把很多人的经验总结提炼,就能形成系统化投资;
76:19 石磊:进化就是适应了环境的变化。
系统一是个快系统,尺度是短的,它要求你立即反应,而且决定你生死,它是简洁启发式;系统二是个慢系统,有迁移能力,把原来的经验迁移到新的领域。
77:10 乔嘉:知识分为三类——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知识;
77:27 石磊:没有绝对的理性,只是一种直觉的规律化的表达,理性也是动态性的。但如果直觉离开了理性,会被市场噪音侵扰,会让我们失去平静、坚定和长期主义。
所以核心在于把握本质,如果不能把握本质,直觉和理性都没有用。分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上,再运用直觉和理性;
82:35 石磊:如何理解巴菲特所说“市场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这句话?
——短期更反映情绪,长期更反映理性。日线、周线、小时线,偏情绪化的,交易的是情绪和幸运;120日均线却是非常理性的。
我们作为投资者,不能拒绝信息和数据,也不能对抗市场情绪,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控制消费信息和情绪,这个流程把它系统化之后,抽丝剥茧,形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趋势判断;
86:29 石磊:情绪是有意义的,但是我们不要在一个维度上讨论情绪和理性,否则会打架。只有分层,之后会发现,情绪和理性是可以合作的。
做一个Inside outsider,先环顾四周,先了解利益相关者他们怎么看待事物。跳出这些人,这件事,用系统化的视角来看,抽出来,重新拼图;先inside之后,先进到那个文明里,再出来,才能发现我们所处社会的本质;
89:16 乔嘉:深度的理解、客观的评判、整体的视角缺一不可。
众所周知,美国还有两大评级公司,分别是标普和惠誉,而这两家,则早在2011年和2023年,就已经下调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都从AAA降到了AA+。
至此,美国信用的3A时代已彻底结束。
从资管视角应该如何解读此事?对全球资产价格影响大吗?是未来潜在的巨大风险隐患吗?在投资里,我们怎么能够做到提前嗅到风险?如何进行理性决策?直觉与理性,是队友还是对手?
这期我们聊聊这些内容。
优质评论换免费Alice系统账号活动持续进行中~
===============================
本期嘉宾:
乔嘉:吸引子科技创始人兼CEO
Bob:某上市科技公司副总裁
本期主播:
@石磊TheAttract 微博:石磊Attractor_MS
@敏-姐 公众号:刘敏的咖啡馆
本期内容文字稿:
美国信用降级冲击波:全球风险格局重构与应对
==============时间线==============
🎯part 1:穆迪调降美国信用评级,影响大不大?
03:48 石磊:从CDS角度来看市场对美债的风险预期:4月中旬,一年期美元的CDS涨到了2023年美国银行业危机以来的高位,但中国恰恰相反,这就表明市场已经给出了风险定价,所以此次降级虽然有滞后但是有意义,确认了趋势;
05:10 乔嘉:2011年标普降评级比此次穆迪下调影响更大,第一次降级很重要,之前美国国债的3A代表无风险收益率的锚。此次降级跟10几年前的降级相比,冲击有所下降,但对远期的影响更大,因为大家未来无法确定,这个世界谁是3A?
08:35 全球7个3A的主权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德国、荷兰、挪威、瑞典。但乔嘉认为小国的3A一文不值;
09:24 Bob:国债评级降级在意料之中,市场环境更关注关税战,特朗普压力更大的是中期选举,美国物价上涨,美股在跌。18号晚上新出的政策,针对非美国公民,资金往外转要征收5%的附加税可能对全球资金的循环影响更大;
10:56 石磊:虽然看上去波澜不惊,但风险隐藏在水面之下。目前长债利率反常比短债利率涨得多,主要原因是信用层面和流动性层面的长债的风险溢价,虽然目前还没有传播,但更像是灰犀牛类型的风险;
12:05 乔嘉认为标普和穆迪两大评级机构的模型不同:标普更传统,穆迪的评级方式里有期权因素,对风险的容错更高,看得更长远。但一旦确定降级,则对长期的影响更大,对远端信用风险预期更不乐观,所以可以解释石磊讲的长端利率比短端利率高的原因。
🎯part 2: 风险嗅觉是天生的吗?
第一次上我们节目的嘉宾乔嘉金句频出:
* 为什么总跟风险打交道?是因为穷。
* 什么是打怪升级?大多数打怪的人为什么没了?因为风控没做好消失了
* 疯狂的危机是最容易被识别出来的,平静的危机才可怕
* 不波动只崩溃
* 傻子都赚钱的时候就该滚蛋了
* 一个潮流可以承载很多愚昧,但它不可能永远地承载下去
* 不要贪婪地去赚与你无关的钱
* 所有的运气是个零和游戏,我不想把运气用在赚钱上,我想把它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 赚钱不需要运气,赚钱需要本事
* 所谓风险控制,首先是这个风险你能控制,对于不能控制的风险,何来风控?
* 在中国赚钱是:人民需要+政府允许+自我高效
* 直觉,是似曾相识(法语:Déjà-vu)
* 忍耐才是恋爱最大的成本,而坚持在一起的理由,就是估值的锚
* 情绪有时候是挑战,有时候是试探
* 所谓灵感,是经验遇到新信息的反应
关于儒家文化体系的解读battle:
25:43 石磊:“要什么”对于儒家文化体系特别缺乏,因为儒家是一个特别实用主义的文化体系,只看眼前利益,追求越多越好,不问终极目的。大部分人只是想要更多,但要更多是用来做什么?意义是什么?并不关心;
26:37 乔嘉:不是儒家的问题,而是当代发展太快的问题。我们处在一个不进步就落后的40年,GDP一直在8~13%猛进,好多缺陷的存在并不重要,因为靠高增长可以弥补。但增速慢下来之后,之前没关注的缺陷就变成了风险;
27:22 石磊:当时代发生了降速,我们就从一个增长为主导的时代,变成了一个风险为主导的时代。所以先要守住投资的风险底线再谈赚钱;
29:26 Bob分享草帽大王的案例:沃尔玛等大渠道商要求把生产线转移到柬埔寨去,但现实很难实现,所以对未来的产业预期只剩下3年。所以当下的风险在于:中美两边的资金壁垒都在提高,产业内循环+资金内循环;
30:53 乔嘉的疑惑:美国的自由主义去哪儿了?为什么自己把自己的理论推翻了?
31:59 Bob:自由文化可能变成美国的软肋,两党对立造成了社会的风险。由于大量自由产生的内耗,美国可能会影响全球经济。
举例:洛杉矶大火中匪夷所思的现象;
33:35 石磊:不管中国还是美国还是欧洲,都存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种文化。之前写进教科书的自由主义是偏理想主义的——即追求效率,资本效率?因此促进了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
但自由主义到极致之后,触到了现实主义的一堵墙,一部分拥有巨大政治影响力的人受损了,时间长达30年,两代人。这堵墙很硬,影响美国总统的权力。
理想主义要回归现实。但矫枉必须过正,回归的不是中立位,必然偏向反向。
不止美国,全世界都在实施自我优先,变得更加现实,不再那么理想。
所以现在的世界是一个拆台的过程,是一个秩序崩溃的过程,是不确定性(而非风险,风险是经过识别的不确定性)累积的过程;
35:41 乔嘉:过去的投资能力=识别趋势+执行能力+行动能力。但放到今天,这些能力可能比原来的作用要小。因为现在不是在趋势里赚钱,而是在各个局部的波动里赚钱。对于资本友好的环境是有持续秩序的环;
42:40 Bob的风险应对策略:资产的均衡配置,跨境配置,其中最值得配置的是保险。目前中美两地状态相反且撕裂:中国的生活成本在下降,美国的生活成本在上升;
45:20 石磊:美国通胀、中国通缩
重点解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两周前公布了5年一次的长期货币政策框架演讲,他观察到这个时代:冲击更大、频率更高、特异性更强、更难预测、宏观调控的风险很大,不确定性也更大,无论美联储更鸽派还是更鹰派,都无法解决。所以甚至判断不了未来美国会通胀还是通缩,连鲍威尔都不知道。
美联储和财政部的矛盾,也就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矛盾无法解决;
52:03 中国的问题:对外强势,因为实物经济流以中国为驱动;但对内消费起不来,居民的资产负债表还没有企稳,追求储蓄而非投资,企业追求自由现金流,都在收缩货币信用,结果就是货币越来越少。
🎯part 3: 投资中风险的解决方案
55:24 乔嘉:愿意把资产交给专业人士打理,对新能源、新消费等领域的投资需要专业的基金经理。
专业的人做什么?一是找最有潜力的赛道;二是在赛道里把握周期;三是什么时候结束?
62:16 石磊:如果我们有无限的数据和算力,不需要知识和专家。但我们没有,所以需要对本质进行认知,但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只有一个本质,我们要判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这是我们资源有限的环境下的理性判断;
64:12 乔嘉:每一个投资者,要认清我们的局限,有多少钱,能承受多大压力?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最不想要的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了解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65:44 信息驱动和价值投资的并不冲突,直觉和理性并不冲突。理性并不是对抗信息,而是学会筛选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通过流程降噪,提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再放到自己的投资里去。
🎯part 4:投资里的直觉VS理性,对手or队友?
70:20 石磊:理性离开了直觉会比较僵化,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因为理性本身就是一种经验的递归,并不存在一种永恒的真理。
哪怕数学是建立在公理之上的,但都仍然是不完备的。名言:数学是与上帝相容的,但是我们无法证明魔鬼的存在。
绝对的完备性和一致性,在一个复杂系统之中是不可同存的,因为一致性一定是不完备的。所以没有纯粹的理性,所谓的规律是需要有新的经验和直觉来校正和递归;
73:07 乔嘉:嗅觉、敏感度、感性的支配,都是一种天赋,但仅仅天赋是不够的,只能造就一个大牛散。流程严谨必须流程正规。
天赋+科学论证+执行=优秀的基金经理
74:46 石磊:本质而言,直觉就是一次次的经验,形成的肌肉记忆。如果有一个系统把很多人的经验总结提炼,就能形成系统化投资;
76:19 石磊:进化就是适应了环境的变化。
系统一是个快系统,尺度是短的,它要求你立即反应,而且决定你生死,它是简洁启发式;系统二是个慢系统,有迁移能力,把原来的经验迁移到新的领域。
77:10 乔嘉:知识分为三类——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知识;
77:27 石磊:没有绝对的理性,只是一种直觉的规律化的表达,理性也是动态性的。但如果直觉离开了理性,会被市场噪音侵扰,会让我们失去平静、坚定和长期主义。
所以核心在于把握本质,如果不能把握本质,直觉和理性都没有用。分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上,再运用直觉和理性;
82:35 石磊:如何理解巴菲特所说“市场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这句话?
——短期更反映情绪,长期更反映理性。日线、周线、小时线,偏情绪化的,交易的是情绪和幸运;120日均线却是非常理性的。
我们作为投资者,不能拒绝信息和数据,也不能对抗市场情绪,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控制消费信息和情绪,这个流程把它系统化之后,抽丝剥茧,形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趋势判断;
86:29 石磊:情绪是有意义的,但是我们不要在一个维度上讨论情绪和理性,否则会打架。只有分层,之后会发现,情绪和理性是可以合作的。
做一个Inside outsider,先环顾四周,先了解利益相关者他们怎么看待事物。跳出这些人,这件事,用系统化的视角来看,抽出来,重新拼图;先inside之后,先进到那个文明里,再出来,才能发现我们所处社会的本质;
89:16 乔嘉:深度的理解、客观的评判、整体的视角缺一不可。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MichaelLai
2个月前
广东
7
有个同学是银行分行的领导,和我一样学经济。前些年房地产泡沫严重的时候,他和我一样认为泡沫会破,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仍然将贷款放给已经负债累累的房地产企业,而不是当地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问起原因,他说的很实在,中小企业一旦出现风险,他个人要承担完全责任,但房地产企业大家都在放贷,要追责大家一起追责,个人于是无责。企业的信用评估很多时候不是来自于经营状况和前景,而是来自还有多少人肯借钱给这家企业。
中国如此,全世界也差不多,企业如此,政府层面也差不多。美国情况到底是否严重,个人认为可以套用这个逻辑来分析窥探一部分更底层的东西。
木头不沉
2个月前
上海
6
乔嘉老师厉害的,真棒,很有内容
jumper17
2个月前
广东
5
乔嘉老师提到“傻子赚钱的时候就该滚蛋了”。石磊老师对此抛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99年大家识别互联网有泡沫了,当时有很多人也识别出来。但这个泡沫是2001年才破。”。泡沫是会破裂,但是很难预测是什么时候。怎么样去克服fomo心理呢?就像看着现在又修复回来的美股一样。
雷神之兽
2个月前
广东
4
还没听完 必须表态 很棒啊 仿佛又回到了当初风险配置大发现的时间 逻辑睿智的石总 尖锐睿智的乔老爷 还有一个稳定聪慧的主持 长长久久

LIUVCHENKO
2个月前
广东
4
开车上班常聆听,今日一看喜更新。
alice申请想试用,复杂适应记于心。

HD1001008t
2个月前
美国
3
33:31 不知道如果民主党再执政一届将影响全球经济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现在的现实正是共和党的执政正在影响全球经济,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把责任推到“民主党执政经济会更糟”的虚空靶子上,是基于经济学还是政治立场得出的结论呢。
所谓“自由引起的内耗”并没有影响美国最有钱的10个人的资产在去年一年增长了3650亿美元。在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现实下,经济衰退是怎么竟然会被嘉宾归咎于弱势群体追求平等的。

白七七
2个月前
广东
3
重要与否是一种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在AI时代是人重要的能力。而清晰的价值判断是以主体性为基础的,所以对自我有清晰认知是根本。这次四位的讨论特别棒!可以作为常驻嘉宾吗?来个锵锵四人行!乔老爷的节奏特别脱口秀 哈哈~多来~
斐然_RLMX
2个月前
四川
2
非常的认同乔总的观点,也身体力行的践行着这套理念!

听疯
2个月前
上海
2
嘉宾水平阔以的,果然益者三友。👍

某戴同学
2个月前
天津
2
49:35 鲍威尔:我不干了。谁爱干谁干

antx
2个月前
河南
2
20:16 反常识的时候就是最疯狂最危险的时候
王鹏_57BZ
2个月前
上海
2
太精彩了,看来还是喝点酒比较好😄
Sunkist_iVmi
2个月前
江西
1
爱听有点抽象的东西,能刺激思考。收获了一个好的思考题:直觉与理性的关系
方军军
2个月前
浙江
1
这期好精彩

直到世界尽头_KBR7
2个月前
广东
1
120日均线这个例子非常不严谨,情绪不好时,指数都会有国家队介入,A股指数已经严重失真,指数好不代表大部分个股好
投机客
2个月前
上海
1
奇思妙想往往是在free style的聊天中产生

白七七
2个月前
广东
1
59:35 总说乔老爷是直觉型的,但我觉得乔老爷把直觉可视化的能力很强啊,从乔老爷的分享中清晰的看到了判断脉络。石老师的解释让我联想到大模型,这个直觉就是一种模型的泛化能力,而这个能力是数据和算力积累到一定阶段的涌现,就像乔老爷是各种经验(包括极值经验—次贷危机)积累到一定阶段涌现了这种直觉。
barbara的美丽人生
2个月前
河北
1
一个投资者,只挣能力范围内的钱,保持克制,很不简单。
Waveket
2个月前
上海
1
其实石大师说的自由主义撞期和乔嘉说的傻子都能赚钱=泡沫,是很同构的。美国自由主义制造了大量文盲红脖子,就算是红脖子老板也相信外国会支付关税成本,教育质量堪忧,这些人可以在全球化竞争中获得收入基本等同于在金融市场中傻子赚钱的阶段,所以失业是应该的。金融市场泡沫比较容易观察,买盘超过基本面,经济层面中人力资本的泡沫也类似。
少旭
2个月前
中国澳门
1
48:26 能够面对诱惑及时抽身而退,真的是牛人。想起两年前,自己想换行换工作,只因短时间薪水降得太多,不舍得。原本的行业自己也知道是夕阳西下,迟早面临裁员,不被裁,也会被降薪,职业的瓶颈也到头了。
现在想想,讲真的,人一定要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别被短期的诱惑耽误了。
xm_n8po
2个月前
德国
1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只想听石磊和敏姐!
HD173090t
2个月前
广东
0
这期感觉乔老说的很棒。言简意赅 很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想要说的内容和观点。反而觉得石大师很多时候想用理论复杂专业的语言再来翻译解释乔老大白话,听着越解释越混沌。。。乔老有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