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38分钟
播放:
437
发布:
3个月前
简介...
当 90 吨三国大墓遇见 7000 年文明碎片
你见过把真・古墓搬进展厅的博物馆吗?~想想好多博物馆都有(#^.^#)
苏州考古博物馆刚开馆这就放大招了 ——
✨ 90 吨东吴大墓整体搬进展厅,带你沉浸式体验三国贵族「地下豪宅」
✨ 千件文物首亮相,新石器「石锛钺」揭开史前人类「瑞士军刀」的秘密
✨ 从马家浜稻作到良渚玉琮,7000 年长江文明在这里层层剥壳!
这不是普通的文物展览,而是一场横跨时空的考古盲盒大揭秘!跟着我们的节目,解锁「会呼吸的历史现场」,文末附「考古咖啡」隐藏菜单 + 拍照打卡攻略,速码!
一、建筑即文物:从石器到博物馆的神级跨界
1. 屋顶藏着史前密码
* 01:30 空中俯瞰 = 石锛 + 石钺叠叠乐:建筑灵感来自新石器时代「石锛(bēn)」(万能工具)和「石钺(yuè)」(权力象征),三角形块面仿佛堆叠的考古遗址堆
* 冷知识:选址在春秋战国越城遗址旁,当年勾践在此屯兵,如今考古队在这里盖楼
2. 镇馆之宝提前剧透
* 15:00 崧泽文化「黑衣陶」:5000 年前的「彩陶罐」,用天然漆绘花纹,全馆仅此一件,镇馆 C 位预定!
二、7000 年文明切片:从干饭平等到史前金字塔
1. 马家浜文化:江南干饭人的起源
* 08:15 7000 年前的「水稻帝国」:已人工种植籼米 / 粳米 / 糯米,苏州年糕、杭州定胜糕、衢州汽糕... 原来米糕的祖宗在这里!
* 11:20 史前「湖景房」长这样:木柱扎泥做地基,芦苇涂泥当墙,室外挖排水沟,河姆渡同款「干栏式建筑」,防潮防涝小天才
2. 崧泽文化:从母系到父系的逆袭
* 13:30 制陶黑科技「轮制术」:木头圆盘 + 石陶轮,5000 年前的「手工耿」发明「古代离心机」,陶器器壁薄如蛋壳,圈足刻花瓣纹,实用 + 颜值双开挂
* 20:00 阶级初现:从「全员陶罐」到「贫富分区」:东山村遗址 90 号大墓出土玉玦 + 石钺,「崧泽王」实锤!平民墓 vs 贵族墓,墓葬规格差出一个「史前贫富线」
3. 良渚文化:史前版「金字塔职场」
* 15:00 草鞋山遗址:6000 年灌溉系统曝光:比大禹治水早 2000 年!考古界「水稻界袁隆平」实锤,证实长江下游是稻作农业起源地
4. 三国大墓:贵族的「地下凡尔赛」
* 29:00 M1 墓室:十字形结构 = 古代「大平层」:前室会客、后室长眠、耳室储物,连盗墓贼都被复杂结构绕晕,碎砖 + 砂土「防盗套餐」让摸金校尉直呼内行
* 33:00 M5 疑云:谁是「吴侯」?:孙权弟弟孙奂还是它的儿子孙英?还是旁支宗室?「建兴二年」纪年砖 +「吴王」字样,考古界「剧本杀」持续更新中...
三、考古现场大揭秘:原来考古人都是「细节控」
从金石学到科技考古的逆袭
* 22:00 古代「考古雏形」长这样:宋代欧阳修写《集古录目》=「古代文物博主」,李清照夫妇研究青铜器铭文 =「宋代考古 CP」
* 27:00 现代考古 = 科技大乱斗:卫星遥感找遗址、碳 14 给文物「测年龄」、电子显微镜看青铜器纹路,馆内还能亲手操作,体验考古学家「显微镜下的浪漫」
四、逛展隐藏玩法:咖啡 + 文创 = 考古氛围组
1. 「地层学」主题咖啡
* 生土・美式(20 元):底层浓缩 + 上层气泡水,喝出「考古分层」仪式感
* 三叠层・卡布基诺(26 元):奶泡 + 咖啡 + 巧克力酱,一口吃掉「马家浜 - 崧泽 - 良渚」三层文明
* 隐藏菜单:点「挖挖・拿铁」送考古小铲子饼干,发朋友圈带话题 #苏州考古博物馆,解锁「良渚玉琮」造型拉花!
2. 文创周边:把「文物」带回家
* 「石锛钺」冰箱贴:三角形块面磁吸设计,贴冰箱 = 把博物馆顶带回家
* 「东吴大墓」便签本:封面印 M1 墓室结构图,记笔记秒变「考古手账」
* 限定雪糕:良渚玉琮造型,打卡必备,融化前速拍!
📍 地址:苏州石湖景区越城遗址东北部
⏰ 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 门票:免费(需提前公众号预约)
📸 拍照点:东吴大墓展厅(暗黑系大片)、屋顶三角形结构(仰拍显腿长)、互动区触摸残片(历史感抓拍)
本期图集
📢 听友福利:加入听友群晒打卡照,添加节目尾的微信号,备注「博物有志」即可~
(本期节目图片均来自苏州考古博物馆实地拍摄,文物细节经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授权解读)
引用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江苏苏州虎丘路新村土墩三国孙吴M1发掘简报》,《东南文化》,2020年第6期。
本期主播:奕安
苹果地址:https://feed.xyzfm.space/vf6wjpvdjlep
微信:yuqifeng7
邮箱:[email protected]
结尾曲:痕迹 - 艾诗雨Sherry
你见过把真・古墓搬进展厅的博物馆吗?~想想好多博物馆都有(#^.^#)
苏州考古博物馆刚开馆这就放大招了 ——
✨ 90 吨东吴大墓整体搬进展厅,带你沉浸式体验三国贵族「地下豪宅」
✨ 千件文物首亮相,新石器「石锛钺」揭开史前人类「瑞士军刀」的秘密
✨ 从马家浜稻作到良渚玉琮,7000 年长江文明在这里层层剥壳!
这不是普通的文物展览,而是一场横跨时空的考古盲盒大揭秘!跟着我们的节目,解锁「会呼吸的历史现场」,文末附「考古咖啡」隐藏菜单 + 拍照打卡攻略,速码!
一、建筑即文物:从石器到博物馆的神级跨界
1. 屋顶藏着史前密码
* 01:30 空中俯瞰 = 石锛 + 石钺叠叠乐:建筑灵感来自新石器时代「石锛(bēn)」(万能工具)和「石钺(yuè)」(权力象征),三角形块面仿佛堆叠的考古遗址堆
* 冷知识:选址在春秋战国越城遗址旁,当年勾践在此屯兵,如今考古队在这里盖楼
2. 镇馆之宝提前剧透
* 15:00 崧泽文化「黑衣陶」:5000 年前的「彩陶罐」,用天然漆绘花纹,全馆仅此一件,镇馆 C 位预定!
二、7000 年文明切片:从干饭平等到史前金字塔
1. 马家浜文化:江南干饭人的起源
* 08:15 7000 年前的「水稻帝国」:已人工种植籼米 / 粳米 / 糯米,苏州年糕、杭州定胜糕、衢州汽糕... 原来米糕的祖宗在这里!
* 11:20 史前「湖景房」长这样:木柱扎泥做地基,芦苇涂泥当墙,室外挖排水沟,河姆渡同款「干栏式建筑」,防潮防涝小天才
2. 崧泽文化:从母系到父系的逆袭
* 13:30 制陶黑科技「轮制术」:木头圆盘 + 石陶轮,5000 年前的「手工耿」发明「古代离心机」,陶器器壁薄如蛋壳,圈足刻花瓣纹,实用 + 颜值双开挂
* 20:00 阶级初现:从「全员陶罐」到「贫富分区」:东山村遗址 90 号大墓出土玉玦 + 石钺,「崧泽王」实锤!平民墓 vs 贵族墓,墓葬规格差出一个「史前贫富线」
3. 良渚文化:史前版「金字塔职场」
* 15:00 草鞋山遗址:6000 年灌溉系统曝光:比大禹治水早 2000 年!考古界「水稻界袁隆平」实锤,证实长江下游是稻作农业起源地
4. 三国大墓:贵族的「地下凡尔赛」
* 29:00 M1 墓室:十字形结构 = 古代「大平层」:前室会客、后室长眠、耳室储物,连盗墓贼都被复杂结构绕晕,碎砖 + 砂土「防盗套餐」让摸金校尉直呼内行
* 33:00 M5 疑云:谁是「吴侯」?:孙权弟弟孙奂还是它的儿子孙英?还是旁支宗室?「建兴二年」纪年砖 +「吴王」字样,考古界「剧本杀」持续更新中...
三、考古现场大揭秘:原来考古人都是「细节控」
从金石学到科技考古的逆袭
* 22:00 古代「考古雏形」长这样:宋代欧阳修写《集古录目》=「古代文物博主」,李清照夫妇研究青铜器铭文 =「宋代考古 CP」
* 27:00 现代考古 = 科技大乱斗:卫星遥感找遗址、碳 14 给文物「测年龄」、电子显微镜看青铜器纹路,馆内还能亲手操作,体验考古学家「显微镜下的浪漫」
四、逛展隐藏玩法:咖啡 + 文创 = 考古氛围组
1. 「地层学」主题咖啡
* 生土・美式(20 元):底层浓缩 + 上层气泡水,喝出「考古分层」仪式感
* 三叠层・卡布基诺(26 元):奶泡 + 咖啡 + 巧克力酱,一口吃掉「马家浜 - 崧泽 - 良渚」三层文明
* 隐藏菜单:点「挖挖・拿铁」送考古小铲子饼干,发朋友圈带话题 #苏州考古博物馆,解锁「良渚玉琮」造型拉花!
2. 文创周边:把「文物」带回家
* 「石锛钺」冰箱贴:三角形块面磁吸设计,贴冰箱 = 把博物馆顶带回家
* 「东吴大墓」便签本:封面印 M1 墓室结构图,记笔记秒变「考古手账」
* 限定雪糕:良渚玉琮造型,打卡必备,融化前速拍!
📍 地址:苏州石湖景区越城遗址东北部
⏰ 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 门票:免费(需提前公众号预约)
📸 拍照点:东吴大墓展厅(暗黑系大片)、屋顶三角形结构(仰拍显腿长)、互动区触摸残片(历史感抓拍)
本期图集
📢 听友福利:加入听友群晒打卡照,添加节目尾的微信号,备注「博物有志」即可~
(本期节目图片均来自苏州考古博物馆实地拍摄,文物细节经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授权解读)
引用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江苏苏州虎丘路新村土墩三国孙吴M1发掘简报》,《东南文化》,2020年第6期。
本期主播:奕安
苹果地址:https://feed.xyzfm.space/vf6wjpvdjlep
微信:yuqifeng7
邮箱:[email protected]
结尾曲:痕迹 - 艾诗雨Sherry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