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73分钟
播放:
1.15万
发布:
3个月前
简介...
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我们的生活,但它究竟是让人类变得更聪明,还是更“笨”?
AI 会削弱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吗?它会让我们过度依赖而变得懒惰吗?还是说,AI 像历史上的文字、计算器、搜索引擎一样,是一种强大的“认知卸载”工具,能解放我们的大脑去处理更复杂的问题?
🌰本期人物🌰
嘉宾, antares , 计算机图形学硕士,游戏行业从业者,科普作家
嘉宾,窗敲雨,果壳主笔。
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
🌰时间轴🌰
00:38 准备这个播客时,你们用了多少 AI?
02:52 “每 20 个 80 后就有一人去世”,一个著名的 AI 谣言。
04:23 判断一张图片是不是 AI 画的?有些画师能 100%识别。
08:55 “幻觉”这个词,是不是对 AI 错误的一种美化?
14:28 AI 只是“统计学鹦鹉”吗?
15:49 用了 AI ,人就不独立思考了?还是说,有些人本来就不会独立思考?
18:26 编造假消息的人一直都有,但 AI 真的让编造假消息的门槛降低了不少,效率提升了很多。
19:56 轻信 AI 也是个问题,把 AI 看得太神奇了。
20:58 错误判断 AI 能力的一个例子,就是完全依赖 AI 替人去驾驶。
24:40 和 AI 磨合很久的老司机,能知道 AI 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什么时候人类该接管了。
27:02 AI 厂家的过度宣传,可能也源于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于是积累用户量就成了唯一可行的道路。
28:31 很多人还没有理解 ,AI 和人类的行为模式是非常不同的。
30:03 AI 展示的思维链,并不一定是它真正的、完全的思考方式。
36:44 以前也研究过,搜索引擎会让人变笨吗?
37:07 苏格拉底更极端,他认为书写文字会让人变笨。
37:36 把一部分大脑功能外包给工具,是一种认知卸载。
40:44 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大学生,用上 AI 之后立竿见影地变懒了。
44:20 中小学生们,开始让 AI 帮自己写作文了。
47:30 能玩转手机互联网的老年人,脑子衰退得比较慢。
50:00 高质量学习材料学完之后, AI 自己会不会也在变笨?
52:40 你自己会用什么办法来使用 AI,减少错误呢?
55:12 暂时先别用 AI 做医疗决策了。
01:00:32 AI 写投资报告,可能会让你亏钱。(虽然根据人类分析师的报告可能也会亏钱。)
01:02:06 人类就是会宁可相信自动化复杂系统作出的建议和决定,也不相信自己的判断,这是一种自动化偏见。
01:09:26 要解决 AI 错误和人类的自动化偏见,可能需要三层框架:用户、界面设计、组织。
本期嘉宾: Antares,窗敲雨
主播:游识猷
后期: 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AI 会削弱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吗?它会让我们过度依赖而变得懒惰吗?还是说,AI 像历史上的文字、计算器、搜索引擎一样,是一种强大的“认知卸载”工具,能解放我们的大脑去处理更复杂的问题?
🌰本期人物🌰
嘉宾, antares , 计算机图形学硕士,游戏行业从业者,科普作家
嘉宾,窗敲雨,果壳主笔。
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
🌰时间轴🌰
00:38 准备这个播客时,你们用了多少 AI?
02:52 “每 20 个 80 后就有一人去世”,一个著名的 AI 谣言。
04:23 判断一张图片是不是 AI 画的?有些画师能 100%识别。
08:55 “幻觉”这个词,是不是对 AI 错误的一种美化?
14:28 AI 只是“统计学鹦鹉”吗?
15:49 用了 AI ,人就不独立思考了?还是说,有些人本来就不会独立思考?
18:26 编造假消息的人一直都有,但 AI 真的让编造假消息的门槛降低了不少,效率提升了很多。
19:56 轻信 AI 也是个问题,把 AI 看得太神奇了。
20:58 错误判断 AI 能力的一个例子,就是完全依赖 AI 替人去驾驶。
24:40 和 AI 磨合很久的老司机,能知道 AI 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什么时候人类该接管了。
27:02 AI 厂家的过度宣传,可能也源于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于是积累用户量就成了唯一可行的道路。
28:31 很多人还没有理解 ,AI 和人类的行为模式是非常不同的。
30:03 AI 展示的思维链,并不一定是它真正的、完全的思考方式。
36:44 以前也研究过,搜索引擎会让人变笨吗?
37:07 苏格拉底更极端,他认为书写文字会让人变笨。
37:36 把一部分大脑功能外包给工具,是一种认知卸载。
40:44 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大学生,用上 AI 之后立竿见影地变懒了。
44:20 中小学生们,开始让 AI 帮自己写作文了。
47:30 能玩转手机互联网的老年人,脑子衰退得比较慢。
50:00 高质量学习材料学完之后, AI 自己会不会也在变笨?
52:40 你自己会用什么办法来使用 AI,减少错误呢?
55:12 暂时先别用 AI 做医疗决策了。
01:00:32 AI 写投资报告,可能会让你亏钱。(虽然根据人类分析师的报告可能也会亏钱。)
01:02:06 人类就是会宁可相信自动化复杂系统作出的建议和决定,也不相信自己的判断,这是一种自动化偏见。
01:09:26 要解决 AI 错误和人类的自动化偏见,可能需要三层框架:用户、界面设计、组织。
本期嘉宾: Antares,窗敲雨
主播:游识猷
后期: 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Sun_YT
3个月前
上海
5
变不变笨不知道,但是确实是变累了…… 以前给一个月时间写的材料现在只给一周,以前一周现在3天就要,因为领导会说,这都有ai了,怎么还写那么慢…… 自从有了ai感觉所有的事情都越推越快
木梓_YqWb
3个月前
四川
3
好水啊,找一堆人随便聊天
HD613174x
3个月前
湖南
3
Keep this near your screen. Use it when GenAI enters your workflow.
将其放在屏幕附近。当GenAI进入您的工作流程时使用它。
✅ Did I verify osint-vs-ai the original source of any AI output?
✅我是否验证了任何AI输出的原始来源osint-vs-ai?
✅ Did I consult non-AI sources before accepting the answer?
✅在接受答案之前,我是否咨询了非人工智能来源?
✅ Did I challenge the output with a counter-hypothesis or alternate model?
✅我是用反假设还是替代模型来挑战输出?
✅ Did I cross-reference data across at least two human-curated sources?
✅我是否交叉引用了至少两个人工策划的来源的数据?
✅ Did I perform at least one task manually before accepting the AI’s version?
✅在接受AI版本之前,我是否至少手动执行了一项任务?
✅ Did I identify any unstated assumptions in the AI’s output?
✅我在人工智能的输出中发现了任何未陈述的假设吗?
✅ Did I treat GenAI as a thought partner—not a source of truth?
✅我是否将GenAI视为思想伙伴——而不是真理的来源?
✅ Did I deliberately introduce friction into the process (slowing down, comparing, double-checking)?
✅我是否故意在过程中引入摩擦(放慢速度、比较、仔细检查)?
✅ Did I stop and ask: What am I trusting without verifying?
✅我有没有停下来问:我在没有验证的情况下信任什么?
✅ Did we share/cite with the reader of our OSINT product how we used AI?
✅我们是否与OSINT产品的读者分享/引用了我们如何使用AI?
HD921320t
3个月前
山东
1
十年的交易员,文利是A l的弱点,几个文科主播只足自己以为而已
属实懒得想昵称
3个月前
北京
1
15:56 某些人在某些情况下是通过概率来回答问题,而现阶段的大语言模型 AI 是时时刻刻都在用这种方式回答问题🤭

大力强
3个月前
云南
0
暂时还没有赶上这一趟 搭搭车

南方Nancy
3个月前
广东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