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54分钟
播放:
5.84万
发布:
4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AI来了,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越来越多的个人AI知识库工具诞生了,你可以把自己的独家经验导入,基于AI进行搜索和再创造。
所以之前本来就厉害的人掌握了AI更厉害了,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独家知识库。
背后是一套知识管理的心法、方法和习惯,希望听完这期节目的你,首先能放下不必要的焦虑,好好探索,找到这个时代“属于你自己的知识管理方法”。
真正实现:把你自己作为方法。
…………
👏👏👏本期节目是小红书官方杂志书「about关于」与小宇宙共同发起「给明天的一句话」毕业季特别企划。
希望通过自我养育、亲密关系、技术焦虑、重建意义等议题的探讨,和大家一起思考「我们如何面对不确定的明天?」欢迎在小红书和小宇宙搜索「给明天的一句话」,进入👇活动页了解更多。
…………
本期hightlight:
06:00 AI是你的外挂,外挂发挥到如何,全看主人
09:02 成年人的学习不要从学习开始
14:45 大多数人在知识管理这件事上,不是因为写的太多,没法管理;而是因为记得太少,没得管理
16:06 如果你知道了所有问题的答案,但你却不了解自己,人生可太难过了
16:42 我最近给自己建了3个知识库:松月的人生错题集、松月的人生成就箱、我自己的智能体
16:51 最好的学习对象其实是你自己
24:44 AI时代的知识管理:不做预判,只做应对
28:49 知识管理,管理的不是信息也不是文档,而是你的经验
29:02 建立你和知识的关系和索引,在你需要他们的时候能快速锁定
46:59 单纯的输入不具备任何力量
52:33 把自己当做一支未来一定会涨的股票
…………
本期提到的工具:
通义听悟
石墨文档
锤子便签
飞书
flomo
Get笔记
即刻
知识星球
…………
🌟戳👉欢迎加入松月的读书会,4月23日~4月30日,全年最低价,立减50元,而后会涨价至365元/年。
…………
👩‍👩‍👧‍👦加入《一把卷尺》听友群(若满200人,可从「野生运营社区」公众号,输入“播客”关键词,获取最新群二维码)
👩‍👩‍👧‍👦关注「野生运营社区」公众号,输入“播客”关键词,获取最新群二维码
………
往期推荐:
Vol 19-人生C位 | 拥有强大的输出能力,你就会有自己的舞台啊!
Vol 30-成年人重建阅读关系|掌握正确读书方法,原来功利性和快乐是可以兼顾啊!
Vol 37-活成一个整体|如何建立健康的自我激励系统,让一个个目标从想到并做到?
………
片头/片尾曲:
Bugoy Drilon -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HD1021211z
4个月前 湖南
40
53:32 把自己当做未来一定会涨的股票 一定一定会好的
Wendy_VZdW
4个月前 广东
17
听完这一期的最被戳中的点:ai一键总结,真的好吗? 1、躺着=知道么? 收藏=知道?知识不是无边际的收集 2、建立“过去、现在、未来”的框架 3、为什么学这个课?从知到行实践 4、脑袋放空,给它一个空间,留出一个闲置的带宽,给大脑消化的时间段 5、关键:你跟知识(经验、知识,一手、二手)的关系,如何建立整理、索引、使用 6、如何读书?带着预设问题读书、划重点、写思考、复盘是否解决了预设的问题 7、关注ai的思考链,多“提问题” 把ai反着用,让ai“反驳”自己 8、把ai作为“伴读伙伴” 9、“输出”可以增加与社会的连接感 10、建立自己的知识飞轮,让每一条动起来 行动:把以上10条滚动实践起来,从建立自己的知识库,运用自己的知识库开始。
予你ya
4个月前 江西
13
💛我自己已经用ai搭建知识库一段时间了,因为在快速进入一个领域和精准信息查找上真的很有用,推荐推荐😍 👀课代表来了 ✨逐字稿和思维导图已经帮大家整理好了,方便大家随时查看(麻烦听友顶我上去让更多人看到) ❤️有需要的听友自行取用(复制到手机浏览器打开保存即可) 🔗:https://pan.quark.cn/s/4bc4fe6516a8
欢喜小朵Doria
4个月前 湖北
9
54:07 我一直很不开心于每天都要发工作总结这件事,总觉得是领导想看我们这一天都干了什么,工作是否饱满,有没有在偷懒… 记得有一天的工作内容比较多比较杂,总结写了一整个下半路上都没写完(20分钟车程),回家鞋不换包不放就这么站在玄关又写了十多分钟,分明已经下班快一个小时了,但是写完总结的那一刻我才觉得是下班了,很无奈。 听完今天的播客我猛的清醒过来,一下就推翻了自己之前关于工作总结的负面认知,对啊既然都是要写我干嘛不把这个当做对这份工作的价值榨取,于是在自己的备忘录里新增了一本“真·工作复盘笔记”并且分成三类1️⃣本职岗位技能提升2️⃣可迁移技能提升3️⃣心态成长记录。 从今天晚上的工作总结开始,势要从发给领导的工作笔记里提纯对我自己真正有用的部分!
Hello鹿先生
4个月前 江苏
9
已经在践行的方式: 1. 个人职业相关的内外部知识开始往ima里进行整理,目前看已经有初步的AI功能实现 2.日常通勤 开车 50 分钟时间,基本都是在听小宇宙中度过,之前尝试整理每天听到的播客内容,发现工程量巨大,考虑听完把有印象的点记录下来(脑子吸收了) 启发: 1. 过往 现在 未来分维度的知识库整理 2.失败 总结 个人Agent的分类 这两点让我想到昨天看的纳瓦尔最新一期播客里又重申的,专注财富游戏而非地位游戏。AI帮助我们能更好地做“一人公司”,而知识整理和知识输出会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追随光
4个月前 湖南
8
松月真的是我的天才女友呀!感谢大数据推送。 正如学习一旦建立正反馈会上瘾,好喜欢松月开头的故事,佩服的同时了解到松月建立正反馈的心路历程。 把自己当做方法,好喜欢这句话!没打开之前,以为是会说很多工具,但是发现松月不仅是告诉术的层面,更多强调的层面。 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堆积知识,而在于建立底层逻辑的正反馈循环。思维导图也不是知识的重复梳理,而是加入自己理解的重组。这点超级有感触!比如:有的时候看书,并不要求自己全部看完,我先做一下,然后再来听对方的话,可能会更加有感触一些。 让我想到《认知觉醒》这本书也提到,不要求自己读完把所有的书,而是选取有感触就好。 我最近刚好有再次产生信息焦虑,可能因为在人生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很难相信自己,所以拼命向外求,去收藏很多资料,但每个人其实有天赋的,自己就是最好的方法。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橘子_kEZj
4个月前 广东
7
1.尽量简单的输入记录 2.建立自己的知识库。最好有过去成就、经验、未来三个视角 3.定时查看。温故而知新 4.建立成长性思维,相信自己的未来 5.输出。可以微博 小红书 博客等等形式,立刻启动 6.不要焦虑,先做起来,坚持做,长期看看
誉323
4个月前 辽宁
7
53:20 我来反馈啦!我刚刚看了下我收听一把卷尺已经22小时3分钟,这只是我第一遍来听,我已经规划好了第二遍和第三遍如何再次收听!确实有点记不清是从哪一期开始第一次收听,就像一个风格有点相似的老朋友一样,工作之后我也变成了intj哈哈。知识管理这个话题是我在2024年末开始关注的事情,今年是我踏入工资两年多一点,初入社会第一年我来到陌生城市组建家庭也考上工作,经历了单位成立,从事三大块方面工作,焦头烂额,与人沟通,每天陌生的任务都让我非常焦虑痛苦,第一年好不容易熟悉一点,结果单位因为一些原因又合并到别的单位,所以单位又相当于没有了……然后又搬地方,又到接触新的业务等等,生活和工作说实话都挺混乱的,2024年末我看到一篇公众号提到“知识管理” “知识库”,我感觉我特别需要整理一下自己,无论是现实还是精神世界,我当时就买了一个知识管理的知识星球,关于飞书的,但是发现,分享的很少而且我感觉有些不太适合我,里面的知识库很是冗杂,我一直在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体系和方法,自从开始听松月的播客,我觉得就像是有人帮我梳理着我一直以来的人生一样,从学习,生活,健康等等等等方面都给我太多的启发!! 1.AI的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从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开始,所有的学习都不要一上来就觉得需要买课或者是都学完了再去实践,给自己布置一个个艰难的任务,我们要从实践开始,抛出问题,利用工具,在这个阶段去学习解决,然后还获得了成就感,再开启下一次的探索! 2.使用工具要适合自己,我和松月一样,我也喜欢简单的,清晰易懂的,各个平台同时登陆,方便的,就可以了,我不需要多么美观形式多么好看,能够帮到自己就行,而且先从简单开始慢慢迭代! 3.信息时代每个人摄入太多太多的信息,里面百分之八九十都与自己一点关系没有,我从今年开始就在整理自己的收藏夹,将他们先分类别写了下来,后面我还会保存为电子版,我发觉自己的输入远远超过输出,甚至一开始都有点觉得为什么要花时间输出,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输出太重要了!!复盘太重要了,所以我从2025年开始,从现在开始,要多多输出!减少无效输入! 4.研究自己是一件永远没有上限的事情而且充满了乐趣!!我们总以为我们很了解自己,我们大错特错,我们每个人的思考思想,我们的潜力都是无限无限丰富的,我们应该好好深度思考自己!! 5.知识库也是我近几年的目标,搭建自己的知识库,构建自己的城堡! 感谢松月每一期无私的奉献❤️帮助到好多好多迷茫的我们❤️爱你永远支持你耶✌🏻
喵鱼酱
4个月前 广东
5
太感谢了,全是干货,我想开始整理我的知识管理体系,确实无从下手,月月给了很多想法
是松月呀
4个月前 北京
5
听完这期播客,你获得哪些关于知识管理的启发?或者来分享你平时知识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呀,让好的智慧流动起来☺☺☺ 📚欢迎加入我的读书会,4月23日~4月30日,全年最低价,立减50元,而后会涨价至365元/年,欢迎了解:https://mp.weixin.qq.com/s/bmhLfzVRqGSOEjDashUccQ 🎁我会在评论区抽取一名最走心的留言,送上我的读书会会员一名(价值365元,时限1年),跟我一起读好书,喂饱更要喂好脑子呀!
风沙星辰又遇见
4个月前 上海
4
#project/知识管理 尝试用松月的方法来听这期播客,也就是听主播的逻辑然后用自己的话输出框架和心得。飞机上正好听完码完,落地立刻实践!夸夸自己嘿嘿 1️⃣记录什么? 1. 从问题出发:锚定具体问题-拆解问题(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未知部分即卡点-找解法(查资料 2. 理清记录的边界:杜绝信息囤积症的办法是搞清楚自己想了解的领域 2️⃣如何整理成知识库? /一手的,个人经验箱。太有启发!向内求,把自己作为方法,把自己先研究明白。 a 我的错题本。类比我自己的#复盘日记 b 我的成就箱。类比我自己的#idea/精神氮泵 c 我的智能体。 /二手的,专家及民间高手智库 像播客、好书、newsletter、社群的交流都是很好的他人脑内火花,可以大胆拿来主义,全部收入定期整理。 3️⃣如何检验? 🌟大道至简:输出。 方法:轻记录-集中整理-系统输出(将【内容复用】原则用到极致!b2b人笑死,因为这个概念工作中一直用,我们会把一份客户案例反复换形式去发,做成合集做成白皮书做成直播演讲做成研讨会。榨干内容的剩余价值。其实自己做输出也是同理。 首先,记录就是一种输出。听播客尽量用自己的话去捋逻辑,做笔记。我一直认为学习类的内容接收,听播客其实是比看书更合适的媒介。因为人的听觉做注意力集中好像是比视觉差一些的,听的时候已经就是在自动过滤,只会听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类比英语听力比阅读理解更难) 👍马上捋一个可以趁手即用的输出sop: 🧩第一种:先碎片再收敛: 每天写日记,只写今天工作做了什么重要的项目推进,今天的工作/生活心得启发,夸夸自己和可以改进的部分。(养成记录的习惯) 每周末集中梳理心得启发,看看是否能存放到自己关注的领域下,哪个领域积累的心得多了,就可以形成可以系统输出的主题。 尝试系统性输出自己的心得,找AI互相辩驳,形成完整的主题笔记。通过播客/小红书等自媒体账号发出。 🧩第二种:先框架再发散: 先梳理自己想了解的话题,记录一个问题收藏夹。可以用flomo打标签存放。 刻意去搜寻能解决这些问题的资料,做分类存放,定期整理归档。
阿一古金社长
4个月前 四川
3
请问主播是用什么ai做的智能体呀,写了一年的日记了突然很想导入建一个智能体,可以觉察一下自己的思考模式
琳儿_uFh6
4个月前 北京
3
53:19 【一个小检讨】 怎么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是最近困扰我的问题。一看到群里推荐这个播客,就赶紧打开听,但过于着急,只听到说可以看list罗列有哪些具体的工具。翻看了一眼,立马去群里提问,比如我想做每日工作复盘,用什么工具呢。松月马上回答了(点赞),但同时点到,你肯定没好好听吧。 惭愧,我好好听了,只是还没听完,过于心急了,想下午一上班就开始做。 反反复复又听了几遍,对我是有启发的。 【笔记】 1.以一个临场发言的小故事作为引子,阐述了知识管理体系的作用。 2.提问:AI时代,知识管理还有用吗?答:自己的知识库是独有的,专业选手的独家行业经验。经验、技能、心力、知识工具箱,是能陪你走到最后的。这属于辅助内核的工具。 3.此次分享的主要是原则和好习惯(经验分享),目的:希望能调动起听众的动机,给个引子。 4.如何起步。举例:每日工作记录,思考。这个习惯带来的第一个作用——八次会议只有三次有效。梳理会议流程,上传知识库,迭代更新。 5.这是个自我探索和了解的过程。分享:三个人生知识库,错题集、成就箱、智能体。举例:智能体发现咖啡导致胀气。 思考:这是个直面自己的过程,作者对于自己的极度坦诚的。 6.收藏≠已读。建立知识边界。分享: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专业知识库。二阶思考:以目的倒逼,反问行为是否合理。不设置目标,而是打造系统。不做预判,只做应对。分享:16+8精神断食,学会留白。 7.知识管理管什么?管理个人的一、二手经验,将经验形成索引体系,需要时能帮到自己。 穿插大脑健身房——读书会意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会对同一段话有不同的理解,能碰撞出火花。 读书流程分享: 预习阶段,第一步,提前2周预习,结合豆瓣评价和目录,感性认识框架和亮点。第二步,提出三个想解决的问题。第三步,集体共读,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问题。 精度阶段,利用暗时间,微信读书/得道中的AI朗读,用自己的语言输出。睡前刷读书笔记,给自己不同的视野。 领读人是为了把书读薄——便于纵向理解,共享人是为了把书读“厚”——便于横向扩展。 三轮复习,第一轮检查三个问题是否解决;第二轮一周后复习读书笔记,第三轮两周后复习读书笔记+领读人稿件。 关键:建立框架和索引,手动输入建立神经突触。 工具:日记—锤子便签,灵感语音录入—通义,笔记——笔记,flomo—灵感 Get笔记—AI搜索总管。 【启发】 1.以干代训。成人做事要以“解决问题”为契机。以输出倒逼输入。明确问题卡点,去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化能让自己避免焦虑。 2.要用自己的逻辑去重构学过的东西,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 3.选择自己喜欢但冷门的行业做深耕。给自己做好职业反脆弱。前提是了解自己,才能自信笃定。 4.所谓没灵感,其实是没积累,脑子空空。 5.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现在和未来的自己。 6.反向使用AI的思路,让AI给你找漏洞。 7.知识是可以复用的,要学会榨干每一块时间的价值。将知识揉碎了摆进自己的知识体系里。 8.输入是胶水,输出是砖头,混合在一起,才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大厦。 【行动清单】 1.在书写记录中找到敏锐度。日记录,周总结,月总结,记录一手思考。 2.每天早上起来读20分钟。原因:脑子和身体一样,正餐吃饱了才不会想吃零食。 3.下载试用,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构建自己的知识库,启动成长飞轮。 【感想】 我是从AI应用那期开始接触到一把卷尺的,后来把每一期都找出来读了一遍。加入了微信读者群,跟着买了发豆芽的器皿,迎接生机勃勃的春天。 我感受到松月是个生机勃勃的女孩,最感染我的是认真做每一件事,认真的对待和复盘工作的态度,并且把自己成长的过程一点一点的剖开分享。我之前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热衷于帮助别人成长呢?今天这期播客给了我一点解答,这就是以输出重塑自己对知识的掌控,“朝向现实的输出也是一种输入”,输出才是与这个世界的链接。这就是费曼学习法的另一种解读啊。 不要高估短期,也不要低估长期,认准了方向,就要耐得住寂寞,做好准备。
雪灵_JR
4个月前 上海
3
哇,我每次都是遇到没解决过的问题就慌了,然后各种找资料找文件,越找越多不知道从何下手,最后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从哪儿入手好。其实从我每次最终解决来看也都是以问题出发然后去学习,可是这时候我就想从头学习,周期又长又解决不了问题,最后就很难受,甚至找到资料也不知道怎么解决好,觉得还不够专业不足以支撑,今天算知道了
玄冥星云
4个月前 广东
3
这期的博客,很有感触,自己是刚进入职场一年多,在这个行业里面是新手,很多行业的知识储备非常少,起初也像松月说的那样从零开始学习,但是收获很少,直到在工作中去处理客户反馈的问题,一下子就对这个行业中相关的行业工序有了直观的认识,并且在解决问题后这些知识就映入了脑子里。所以我很认同想要获取新领域的知识,不是一昧的埋头学习,而是根据问题,去找你想要的答案,这比埋头学习得到的知识更加巩固。以前听播客也只是听听,没有自己的评论输出,这次也算是第一次在输入的同时进行输出,虽然不多,但是第一步跨已经出去,后续也不会太差啦,嘿嘿🤑
雪灵_JR
4个月前 上海
3
18:36 我就是哎,总是困扰,感觉时间拉好长,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解决,松月的 Ai 智能体好主意,我后面也试试
一闪一闪亮晶晶_n9Lv
4个月前 湖南
3
听完《一把卷尺》这期节目,感觉整个人都被点亮了!松月的分享像一束光,照进了我混沌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特别想分享四个让我豁然开朗的收获: 1. 关于"为什么学习"的顿悟 曾经的我像个知识囤积症患者,被各种推荐书单、优质内容追着跑。直到听到松月说"把三餐正餐吃了,零食可吃可不吃",才惊觉自己一直在吃知识零食却饿着正餐。现在我会定期问自己:当下最需要深耕哪三个领域?其他"很好但不紧急"的内容,就安心让它们在收藏夹休眠。 2. 留白的艺术 作为重度手机焦虑患者,我总害怕"浪费"任何碎片时间。结果往往是:想用20分钟吃饭时间刷短视频,却赔进去两小时。松月提出的"精神断食16+8"简直救命!开始实践后,发现留白的时光反而酝酿出更多灵感。 3. 工作日记的复利效应 作为曾国藩的迷妹,一直向往他的日记习惯却难以坚持。感谢松月提供的低门槛方案!现在我用语音笔记搭配DeepSeek整理,像经营一家"个人成长银行",每天存入思考,收获复利。 4. 把自己当潜力股经营 "人生战略"这个比喻太精妙了!如果对待100万投资会做尽调、写方案,为何不对更宝贵的生命同等认真?现在我会定期做"个人路演",评估自己的"基本面"和"成长性"。 特别想对松月说:谢谢你勇敢站上舞台,把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记录淬炼成金。这期节目不仅解决了我的具体困惑,更让我看见成长最美的模样——既脚踏实地记录,又仰望星空思考。它一定会留在我的2025年度十佳清单里! 期待节目组继续为我们丈量思维的深度,就像一把精准的卷尺,标记出每个成长的刻度。
HeresMyMojo
4个月前 浙江
2
请问松月是怎么构建个人知识库的,是用了RAG吗?可以方便讲讲技术上的逻辑框架吗,毕竟有用是有用,但对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去做
阿分不秃头
4个月前 湖南
2
34:21 阅读流程 一、预习 (1)框架亮点感性认知:看目录,得到划线,豆瓣热评 (2)感知细节:感兴趣部分仔细阅读 (3)想3~5个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群里精读 利用暗时间: 通勤听书-零碎时间划线自己写笔记-睡前看5~8个不同人的读书笔记 三、复习 1、第一轮:回答预习问题 2、第二轮:再读自己笔记 3、第三轮:读领读笔记+自己笔记 注意!读书笔记不是读书摘抄! 就算是金句,也最好自己手敲,搭配自己的思考,为什么觉得这句话好!
Vanillabcd
4个月前 四川
2
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也听过好几期松月姐的播客了。虽然我还没有工作,但是从学生的视角,这一期的播客对我也有很多的启发。这一期松月姐提到,每个人的思维导图应该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死板的把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所以我想基于我的思考做一个输出和反馈。 首先就是记录。这一点我是很有感触的,因为我发现每一次听讲座或者开会什么的,很少有人带本子,但我就是带本子记录的人。我认为对于我来说手机很容易分散我的注意力,所以虽然手机也可以做记录,但用笔写下来就是会吸收更好。不过用手记录确实会有一点慢,所以我一般都会记关键词,记一些非常有用的点(针对某个问题想到的解决方案、会后可能需要进一步探索的信息等等)。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最近发现的工具,就是豆包有一个会议纪要的功能,在开会或者上课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点开这个功能,然后结束后他就会帮你总结。这样手写的笔记和这个会议纪要的AI总结就可以互相补充。 第二就是反向使用AI,这个点也是让我深有感触的。反向使用AI就是针对一个问题,你先给出一个方案,然后让AI站在对立面给你指出问题。我最近在参加一个英语演讲比赛,就需要写稿子,然后交给我的指导老师给我意见不断打磨。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只是正向的使用AI,我首先是把我发散思维所想到的所有东西都说给AI听,然后让他帮我根据演讲的题目写出一篇演讲稿,然后我再基于这篇底稿去修改,形成自己的风格。到目前为止,演讲稿我已经写了两个版本了。每一次交给老师的时候,他都会给我反馈出我的演讲稿存在的很大问题,这不禁就让我有点困惑,为什么老师可以看出来,但我写完演讲稿的时候只会觉得已经写的很好了。到底怎样自己发现这些问题呢?这一期松月的播客我认为告诉了我一个很好的答案。目前我正在写第三版演讲稿,这一次我想我会写完演讲稿后,再反问AI这篇演讲稿有什么问题和漏洞,并给出我原因以及改进建议。这样修改后的演讲稿再反馈给我的导师,我认为一定会更高质量。 最后就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对来说重要的提醒吧。 1.选择工具的三原则:1⃣️是否足够简单易上手 2⃣️是否能提升输入动机 3⃣️专项专用 2.建立自己的知识库,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对现在或未来有用的信息,我认为如果什么都看,只会造成认知负担(用演讲的视角来看,如果一个演讲者的演讲与观众的认知不匹配的话,不但演讲没有效果,还会让观众很困惑,反而什么都没学到) 以上就是我听完这一期播客的一些心得体会。之前听播客我都没有评论。这一次评论后我发现,任何一次小小的输出真的会有巨大的收获。我们总是不停的输入,但输出太少太少。所以就像我们总是想的很多 做的很少,只会增加心理负担,却没有实际改变。“为什么明白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大概就是答案。
louise_7bt5
4个月前 广东
2
真的是心里想什么,松月就来什么
一条咸魚干
4个月前 广东
2
09:11 成年人做事情千万不要从“学习开始”,而是从解决自身具体的小问题开始
Ligreen
4个月前 江苏
1
读书流程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