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夏天,特朗普第一任总统任期刚刚开始不到半年,纽约中央公园就上演了莎士比亚的《尤里乌斯·恺撒》。这一版的恺撒完全按照特朗普的样子来塑造——金发、西装、戴红色或蓝色长领带。这个恺撒做着特朗普的典型手势,说话是特朗普的腔调,就连妻子也带着东欧口音。当这样的恺撒在舞台上被刺杀时,观众很难分清倒在血泊中的到底是罗马的Dictator,还是美国的现任总统。这部剧在尚未正式上演前,就引发了舆论的海啸。支持特朗普的阵营发动围攻,想剿灭这场演出,而自由派则以艺术表达自由的原则,要为这出话剧保驾护航。2017年的美国社会,因一部莎剧的排演而被撕裂。
但莎士比亚让美国陷入分裂和纷争,这绝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2020年,著名莎士比亚学者詹姆斯·夏皮罗(James Shapiro)出版了《莎士比亚在分裂的美国》(Shakespeare in a Divided America)一书。他选取美国历史上八个重要时刻,讨论特定年代上演的某部莎剧、或者与莎剧表演相关的事件所引发的全国范围的争议。八个案例中,四例发生在19世纪,三例是20世纪,而最后的案例就是纽约中央公园上演的这部《尤里乌斯·恺撒》。

本期节目中,《夜航船》两位主持人邀请了南京大学英文系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陈星老师,一起讨论了这部发人深省、引人入胜、且与当下现实直接相关的著作。三位老师围绕书中两个核心案例、莎士比亚在美国社会中扮演的复杂角色、以及夏皮罗的研究方法展开讨论。
夏皮罗教授延续他过往学术专著的研究风格,如同侦探一般,聚焦于某个特定历史的“横截面”,深入挖掘该年份中政治、宗教、社会和戏剧界的具体事件,然后考察某部莎剧如何在精心重构的历史现场中引发争议。这些因莎剧而引发的争议,涉及种族、殖民、性别、阶级等一系列美国历史上的重要话题,会让熟悉美国历史的读者感到极度的不安,因为书中所描述的争议具有强烈的当下性和预言性。读过此书,我们会强烈感觉到,历史并未远去,分裂仍在持续、甚至加剧。
《莎士比亚在分裂的美国》一书不仅仅是对文学经典的接受史研究,更是一次对美国社会、文化与政治肌理的深刻剖析。当下正在发生的诸多不可思议之事(包括中美的贸易战),都赋予了这个话题和这期节目额外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感。这部书可视为莎剧在美国历史重要节点的接受史和影响史,也同时是透过莎剧的棱镜所观察到的美国史。这是读完这本书能获得的双重收获:穿越美国史上的纷争来阅读莎剧,同时又透过莎剧的棱镜来观察美国史。
话题成员:
陈 星(南京大学英文系)
高峰枫(北京大学英文系)
但汉松(南京大学英文系)
嘉宾介绍:
陈星,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爱丁堡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艺复兴文学、莎士比亚戏剧。著有专著Reconsidering Shakespeare's "Lateness": Studies in theLast Plays和《莎士比亚传奇剧中的历史书写》,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莎学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并译有《理论之后的莎士比亚》《另眼看艺术》等作品。
延伸阅读:
刘淳 公园里的《尤利乌斯·恺撒》:一场戏剧引发的血案? ,载《上海书评》2017年7月25日
James Shapiro著作
1599: A Year in the Life of William Shakespeare. Faber&Faber, 2005.
Contested Will: Who Wrote Shakespeare. Faber&Faber, 2010.
The Year of Lear: Shakespeare in 1606. Simon&Schuster, 2015.
莎士比亚与美国
Alden T. Vaughan and Virginia MasonVaughan. Shakespeare in America. Oxford UP, 2012.
Kim Sturgess. Shakespeare and the American Nation. Cambridge UP, 2004.
当下主义 (Presentism)、历史主义
Cary DiPietro and Hugh Grady, eds. Shakespeareand the Urgency of Now: Criticism and Theory in the 21st Century.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Neema Parvini. Shakespeare and Contemporary Theory: New Historicism and Cultural Materialism. Bloomsbury,2012.
时间轴:
00:56 詹姆斯·夏皮罗与他的莎士比亚研究
01:15 夏皮罗教授其人:代表作《1599》与《1606》
01:50 夏皮罗的研究方法:聚焦具体年份的微观史学与历史语境
04:19 莎士比亚在美国历史中引发争议的八个关键时刻
05:55 莎士比亚是美国政治“煤矿里的金丝雀”
07:01 悖论:戏剧在美国文学中的边缘地位 vs 莎翁的中心性
08:24 林肯家族与莎剧演员布斯兄弟的命运交织
09:00 总统也演莎剧:格兰特曾扮演苔丝德蒙娜
09:15 历任总统与莎剧形象:克林顿、布什、尼克松、特朗普
10:36 莎士比亚作为“世俗圣经”
12:05 2017年中央公园版《尤利乌斯·凯撒》引发的巨大争议
13:03 《尤利乌斯·凯撒》在美国历史上的特殊意义:反暴政的象征
15:47 把凯撒装扮成“特朗普”,预演宾州刺杀?
20:09 德拉科特剧院的大胆:在敏感时刻“火上浇油”
23:10 右翼强烈反弹:死亡威胁与劳拉·卢默闹场事件
25:01 争议是否掩盖了《凯撒》更深层的复杂性?
28:50 奥逊·威尔斯1937年的反法西斯版《凯撒》
34:20 夏皮罗的“三部曲”计划
35:40 昆西·亚当斯:废奴主义总统为何厌恶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结合?
37:10 奥赛罗的种族:学术界如何试图“绕过”定义
42:30 苔丝狄蒙娜:并非纯真羔羊,而是敢于选择和辩护的女性
44:10 女演员范妮·坎贝尔的转变:亲历奴隶制如何改变她对苔丝狄蒙娜的演绎
48:10 种族主义:美国永远的断裂线
50:10 《异形》折射的跨种族通婚恐惧
54:05 启蒙理性也无法克服的生理性厌恶?
57:17 探讨夏皮罗的研究方法:历史主义 vs 当下主义(Presentism)
1:02:02 夏皮罗方法的独特性:并非简单套用当下,而是挖掘历史中的现实回响
1:03:15 如何平衡历史语境与当下意义?夏皮罗的实践
1:04:58 再论“煤矿中的金丝雀”:莎剧演出对社会危机的预警功能
1:13:35 接受史的复杂性:莎剧如何被不同群体、不同时代挪用与解读?
1:18:05 莎士比亚的“工具性”:服务于身份构建、政治辩论与文化战争
1:23:15 莎剧研究的未来:从纯文本分析到更广阔的文化史、社会史视角
1:26:30 总结:夏皮罗著作的价值
本期剪辑:但汉松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