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史诗般的家庭传奇。”继《大师》之后,科尔姆·托宾在这部《魔术师》中以托马斯·曼为原型,深入挖掘其成长历程、感情经历、同性欲望、家庭责任的矛盾、政治立场的变化等,展现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孤独,也让我们看到诺奖得主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魔术师》以克制的语言包裹炽烈的情感,在历史与虚构的交界处雕刻人性的复杂图谱。
本期节目青禾与帕比基于《魔术师》展开对谈,话题涉及:托宾的个人经历及性格特点、《魔术师》的写作线索、托马斯·曼的情感经历、妻子卡提娅对托马斯·曼的重要作用、全家对情感的开放态度、托马斯·曼与诺贝尔文学奖、战争机器启动时普通民众的反应、托马斯·曼对待战争的态度以及和哥哥的政见分歧等。主播还讨论了对书名《魔术师》的理解、文学作品中真实经历和虚构情节的结合、托马斯·曼的“旅居”经历,最后借由非虚构作品《文学之冬》分享了对托马斯·曼更深入和立体的理解。
科尔姆·托宾是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文本以简约、冷静的笔触著称,摒弃浮华修辞,用节制的情感表达传递复杂人性。科尔姆·托宾擅长描写爱尔兰社会、移居他乡者的生活、个人身份与性取向的探索与坚持,主要作品包括:《魔术师》、《大师》、《布鲁克林》、《长岛》、《黑水灯塔船》、《诺拉·韦伯斯特》和《马利亚的自白》等,近几年均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互动福利】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魔术师》、托马斯·曼以及科尔姆·托宾的阅读体验,或者你的个人经历和感受。我们会从评论区中抽取2名幸运听友,赠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提供的《魔术师》纸质书一本。

【本期时间轴】
00:14科尔姆·托宾的基本信息、写作特点及主要文学作品
04:53《魔术师》的故事梗概
06:02创作背景与总体观感
①文体:介于人物传记与小说之间的“历史人物小说”
②“史料+虚构”的内容组织方式
③读《魔术师》的时候,我读到了什么?
④《魔术师》人物众多但不复杂
⑤阅读观感
⑥《魔术师》的推荐人群
18:46《魔术师》的写作线索
①全书融入了托马斯·曼的主要作品创作背景
②失败的同性情感经历和他爱过的三个克劳斯
③托马斯和海因里希的关系
④托马斯·曼与卡提娅各自的原生家庭
42:40人物及情节分享
①托马斯·曼对待战争的态度,以及家庭成员的分道扬镳
②《魔术师》与《西线无战事》、《白日尽头》关于一战背景的对照
③托马斯·曼的“旅居”(逃亡经历)
④战争机器启动时普通民众的反应
⑤托马斯·曼获得诺奖的具体经历和心理活动
⑥妻子卡提娅成就了托马斯曼,也守护了这个家
⑦托马斯的全员松弛感家庭(对感情和婚姻的开放态度)
⑧托宾通过对话展现家庭内部轻松幽默的氛围
⑨长子克劳斯的去世为托马斯家庭带来创伤和冲击
82:48议题之一:怎么理解书名《魔术师》?
84:35议题之二:阅读传记小说是否会纠结内容的真实性和虚构?
92:52议题之三:结合相关题材的《文学之冬》,是否有对托马斯·曼更深入的理解?
102:46结束语:推荐读者结合《魔术师》和《文学之冬》,塑造托马斯·曼在自己心目中的“独有”形象
【《错落有致》整理的《魔术师》主要人物关系图】

【本期提及】
书籍:
《大师》、《黑水灯塔船》、《布鲁克林》、《长岛》([爱尔兰] 科尔姆·托宾)
《布登勃洛克一家》、《死于威尼斯》、《魔山》、《浮士德博士》([德] 托马斯·曼)
《洛丽塔》([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尤利西斯》([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情人》([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西线无战事》([德]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
《白日尽头》([德] 燕妮·埃彭贝克)
《文学之冬》([德] 乌维·维特施托克)
播客:
《边角聊》:《文学之冬》:纳粹上台之际的生死抉择
《痴人之爱》:《魔术师》与柜子里的托马斯·曼
《以读攻读》:集权、迫害与流亡,纳粹统治下的文学生死录
【BGM】
片头曲:André Rieu - You Can't Be True, Dear - Du kannst nicht treu sein (德国民歌《你不可能是真的,亲爱的》)
片尾曲:瓦格纳 - 女武神 (第三幕选曲)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