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节目是【云中电波·韩江文学系列】的第一期。

我们将以韩江在简中最新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黑夜的狂欢》为核心,回到韩江的文学原点,重新审视她在创作之路上的复杂身影。

节目上半场,我们整理了关于韩江及其作品的几种典型偏见与误解,我们尝试以理性、开放的视角去看待这些声音,探讨这些误读是如何形成的?它们遮蔽了怎样的文本与思考?下半场,我们从她早期短篇小说出发,走入写作现场,重新看见一个复杂而坚定、持续追问与思索的韩江。我们认为,理解一位作家,应该从认真阅读她最初的文字开始。

韩江是韩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布克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同时也是亚洲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她1970年出生于全罗南道光州的一个文学家庭——父亲韩胜源、哥哥韩东林(笔名)皆为文坛正统出身,弟弟韩江仁则是漫画家。父亲曾荣获韩国文学的重要奖项李箱文学奖,韩江便是在这种文学气息下成长。

韩江曾在专访中回忆自己从青春期时开始产生疑问:“我是谁?人为什么要出生,又为什么会死?痛苦为什么存在?我能做什么?人类究竟是什么?”她说:“这些问题让我痛苦不堪,而我提问的方式,就是写作。尤其是在写长篇小说时,我会努力把此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那个问题,尽可能完整地写出来。”

她的作品中,也确实不断回响着这些沉重而持续的提问。1979年,年仅9岁的韩江随父亲搬到首尔水逾洞,不久后,故乡光州爆发了民主化运动。她后来回忆说,虽然家人躲过了死亡,但一直怀有某种深刻的愧疚感。多年后,这份记忆化为《少年来了》的创作动因。而“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的创作,也正是她在202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依据之一。

《黑夜的狂欢》最初发表于1995年夏天,讲述三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年轻人,也曾对城市与未来满怀憧憬,但命运长着血盆大口,或早或晚、或部分或整体地将他们吞入黑暗。就像牯岭街的少年们,站在20世纪的尾声,拼尽全力想要踏过燥热的夏日,披上凉爽的秋风,却终究迎来一场拥抱过后的毁灭。

然而,命运的不公并未彻底抹去人性的光芒。三个跌入不同黑暗的年轻人,却用尽办法,把一束光打在彼此的身上。小说中已可见韩江一贯的对人性与死亡、对存在与伦理的复杂而多层的凝视。“人可以善良地活着吗?”这不是一个轻易能回答的问题,甚至连提出本身都已充满犹疑与痛楚。韩江将这个问题写入角色的命运,也写进一幕幕沉默却决绝的选择之中。如同我们自身在现实中的提问,终究绕不开拉扯、矛盾与挣扎。

“黑夜既是他们每天每一天晚上熬过的真实夜晚,也是他们黑暗人生的一种比喻。而狂欢能够摧毁他们希望的一切东西,让他们在绝望与死亡中不断地去衍生,去肆虐。但是无论如何,黑夜里面总是会有灯光存在,而那些灯光可能会成为残留的一些希望,去映照人们的内心。”(沈颖)

在这一期节目中,我们希望与你一起回到韩江最初的写作现场,在这篇沉静而刺痛的短篇小说中,再一次问出那个问题:人可以善良地活着吗?也许,阅读《黑夜的狂欢》,正是一个从“提问”重新认识韩江的起点。

「🎉 本期福利 🎉」

本期节目,我们发起了一个评论区活动。欢迎大家评论分享阅读韩江文学或收听本期节目的感受。截至北京时间4月23日(星期三)晚24点,我们将挑选评论点赞最多的一位听众赠送韩江的《黑夜的狂欢》,期待大家多多参与~

【本期Timeline】

关于韩江

5:02 韩江是韩国文学和挑选机制之下严格挑选出的作家

13:43 再次站在历史现场的韩江

回应偏见,打开理解通道

28:52 韩国文学的特色,及如何读出韩国文学的特色

35:23 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穿透语言的局限,给读者以心灵的冲击

40:50 关于韩江文学的性别议题与角色的争议

48:09 韩江作品的一贯性:对生命与死亡的关注与追问

走进《黑夜的狂欢》

53:10 那些在都市奋斗的年轻人,看不到的何止落日的余晖

57:39 韩江与金爱烂笔下少年成长的异同

68:36 韩江早期的文字风格,及对人物命运的隐喻

75:36 人可以善良地活着吗?

82:42 这个世界当然是不公平的:富人间的联盟与穷人间的互害

88:50 即使我身处黑暗,也想要照一束光在你的身上

90:54 黑夜里面总会有残存的灯光存在,去映照人们的内心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基础讨论书籍

[韩]韩江,崔有学 译,《黑夜的狂欢》,收录于《黑夜的狂欢》

其他提到的书籍

[韩]韩江,胡椒筒 译,《白》

[韩]韩江,胡椒筒 译,《素食者》

[韩]韩江,尹嘉玄 译,《少年来了》

[韩]金爱烂,徐丽红 译,《滔滔生活》,收录于《滔滔生活》

[韩]金爱烂,徐丽红 译,《纸鱼》,收录于《奔跑吧,爸爸》

【参考资料】

韩国文学界414位重量级作家集体发声:“请即刻罢免总统!”

在这次文学界的集体发声中,我们记住了这些作家:金惠顺,殷熙耕,金爱烂、赵南柱,金草叶、金衍洙、白希那、李秀智、宋熙智、罗熙德、吴成恩、申炯哲等作家、诗人以及评论家。

【本期音乐】

王柏森,《WHY》(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主题曲)

本期节目的片头与片尾曲,选自杨德昌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以下简称《牯岭街》)。这部电影的创作时间,正与《黑夜的狂欢》相近,都是20世纪90年代初。

《牯岭街》中,少年被困于结构性的现实夹缝;而《黑夜的狂欢》里,年轻人被命运扼住咽喉。两部作品虽来自不同语境,却都描绘了同一种无法逃离的困境。

但我想,对《牯岭街》中的少年而言,那个夏天或许不是黑夜中的狂欢,而是狂欢之下的黑夜。

风来水面时,动静未现,波澜已生。

就像那个燥热的夏天,看似宁静的树荫下、校园里,少年已悄然踏入一场无声的崩塌。

(注:“风来水面时”引自北宋诗人邵雍的《清夜吟》。)

主播...
云中电波
沈可爱
看宝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