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史记·周本纪》记载:殷商末年,太师疵、少师彊逃出朝歌,跑到西岐,向周武王报告商朝已经“礼崩乐坏”,周武王由此断定时机已到,于是再次挥师孟津,聚合八百诸侯,一举灭掉了商朝。
音乐,在这个故事里成了人心向背的关键因素。在夏商周先民眼中,音乐意味着什么?
我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这句话大多数人相信,但近代以来,受到西学实证观念的影响,渐渐很多国人也开始“自我怀疑”;也正因此,每当有考古新发现时,我们总在迫切地追问,是不是可以证明尧舜禹的存在了?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演奏《诗经·小雅·鹿鸣》(来源/网络)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杨赛老师,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专家,去年,他和上海歌舞团青年歌唱家周杨老师来节目做客,为我们介绍了他们团队整理传唱了三十多位诗人的古谱诗词。事实上,对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的研究,才是杨赛老师积二十年之功专注的主业,他的学术著作《先秦乐制史》详细考订了历代音乐文献和曲谱,把对古代音乐制度的研究,从周代上溯到三皇五帝传说时期。
孔子自己说,夏以前的音乐他也不清楚,遑论我们今人,在没有任何考古资料证明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做这项工作?杨老师说:在没有考古复证前,要先有理论的突破,我们要做对中国文化同情的学问。
那么,杨赛老师是如何看待先秦时期音乐及相关制度诞生和发展的?本期节目,让我们一起走进“先秦乐制史”。
- 本期嘉宾

杨赛/文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文学和艺术学理论,出版专著《中国音乐文学》《中国音乐美学原范畴研究》《先秦乐制史》《中国历代乐论选》等,整理传唱古谱诗词歌曲1000余首。
- 收听指南
02:26 古代为什么会有音乐制度
06:51 音乐制度之于政权意味着什么
10:11 文字记录及乐谱缺失,夏以前的音乐该如何考证
16:45 从郊祀乐、宗庙乐到礼乐体系
20:49 为什么说黄帝是远古时期首位礼乐集大成者
32:57 政权武力更替后,新朝是怎么处理前朝音乐的
43:01 商周礼乐研究的难点
51:09 周王朝乐舞的宏大场面在当下能否被复刻
53:30 诗乐如何做到成德、化性、化俗
01:09:41 古代乐制与当下的链接
- 《周颂》相关考订(杨赛供图)


- 推荐书籍
杨赛著·《先秦乐制史》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