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周轶君,纪录片导演、写作者。

走过那么多国家,我越来越意识到,教育其实是一个国家对公民的定义,是一种文化对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最好的教育,都是适合自己的土壤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借鉴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来改良自己的教育土壤。教育的改变,同样从具体的细节开始。

2019年和2024年,周轶君用两季《他乡的童年》带我们前往世界诸国,探访当地的家庭、学校和公共空间,希望了解不同的教育形态。

在德国和法国,孩子们早早地接触到了古典音乐和哲学;在日本,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被不断教导集体社会的观念和意识;在新加坡,学生们面临的是更早的分流和激烈的竞争。

成为母亲之后,周轶君开始不自觉地为孩子的教育而焦虑,她希望通过这趟旅程,给自己一个答案。在看到不同社会塑造的不同教育模式后,周轶君渐渐明白了一件事:教育的本质是一个国家对公民的定义,是一种文化对人的理解。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人。

或许并不存在理想的教育,但或许每个人都能从他人的经验中,找到自己理想的答案。

【时间轴】

00:07 我们的上一代人的教育方式似乎已经不合时宜,轮到我跟孩子交流时,似乎也找不到新的方式。我决定到更大的世界里找答案。

03:19 芬兰的中小学竟然没有考试、没有排名,也没有标准答案。而地球另一端的新加坡,很多孩子从5岁到考大学之前每天都要补课。

06:17 法国的哲学课上,不超过10岁的孩子讨论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爱。

09:16 在以色列和德国,人们都告诉我,失败和犯错是教育中特别重要的部分。

11:09 “尊重”“保护”“竞争”“自由”,理念的边界在细节处体现出差异。

18:19 究竟有没有最好的教育?

21:01 当教育的大框架没有改变时,能够真正产生影响的是具体的人,和他们带来的细节的改变。

27:02 教育到底是旷野,还是轨道?

34:16 观察他乡的意义是什么?我教好自己的孩子了吗?

👇芬兰的森林课,老师让学生闻各种植物的味道、观察各种树木的样子,用想象力给这些植物命名。

👇新加坡的孩子展示他们的书包

👇法国哲学课的橡皮泥道具

👇柏林性教育课程的教学工具

👇新加坡的“怕输先生”

主播...
一席YiXi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