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42分钟
播放:
5,018
发布:
4个月前
主播...
简介...
2025,AI继续狂飙突进,借助DeepSeek的算法突围,当代年轻人已经开始用AI算命了。
关注前沿技术的进展、保持对技术的思考是知本论的主线之一。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的过程中,对于技术将会带来一个怎样的社会一直是舆论的焦点。面对一项新技术,人会本能地警惕甚至恐惧,乃至用否定的方式去放大它的“恶”。在算法操控、短视频成瘾、信息茧房等这些新词语背后呈现的是人类的一系列新困境:人与技术该如何共生?
面对冲击,因辩论走进大众视野的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浩称自己是一名深度短视频用户,他每天泡在抖音上的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并率先在抖音上开课……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冠军一直从事政治哲学研究,却面向“00后”学生开设一门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网红”课程,并出版了畅销书《再见智人:技术-政治与后人类境况》。
作为人文学者,他们积极地拥抱技术,似乎在这场AI浪潮中如鱼得水。
本期节目,我们带着对他们的好奇,他们对技术的使用和思考,也带着当下大众对于算法、AI的困惑与焦虑,展开了这场对话。
在这场与技术共生,不断摸索前进的新路上,每个人都是新手。但正如两位在对话中所说:
每一次技术革新,每一次变化的来临,都是一次自我更新的契机。
与其抱怨与恐惧,不如学会将困惑转化为追问,让技术成为撬动认知的支点。
【温馨提示】下拉至文末,可扫码加入知本论听友群。
【本期嘉宾】
熊浩
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 我是演说家 》第三、四季总冠军/ 《奇葩说》人气辩手
吴冠军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本期主播】
孙冰洁
中信书院主播
【你将听到】
01:42-03:24 算法占卜时代:当AI算命成为年轻人的“心灵止疼片”
* 年轻人通过算法寻求确定性
* 技术如何成为心灵陪伴工具?
03:47-05:47 原有的评价体系“崩塌”,价值标准怎么重建?
* 大学论文滥用AI引发争议,传统评价标准失效。
* 吴冠军:大学需重新定义“学术能力”,强调培养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06:26-12:03 困住我们的从来不是“信息茧房”
* 前互联网时代,我们就生活在由熟人构筑的“信息茧房”里
* 信息茧房的本质是认知局限性,要掌握“游牧式探索”的能力,利用算法突破信息壁垒
* 14:49-17:21 被“短视频”困住的当代人,怎么突围?
* 熊浩:一个深度短视频用户,如何打开新世界大门
* 学习游戏攻略、田野调研的案例,证明算法能高效匹配个性化需求,甚至成为学术研究的预研工具。
* 短视频会让人越刷越傻吗?
* 17:21-24:59 当我们在谈论算法操控时, 广场舞阿姨们也许并不这么认为
* 短视频的另一面:让更多的素人被看见
* 乡村俗人分享面点视频、小镇青年记录赶海日常,短视频里呈现的多元社会
* 贫富差距
* 短视频重构了“被看见”的权力结构,彰显素人与日常生活的价值。
27:39-38:28 AI时代的生存法则:痛感是人真实的体验,“不要浪费了你的疼痛”
* 熊浩的驯化算法实验:与湿疹搏斗,打《黑神话·悟空》通关经历
* 不要通过与算法互动寻求答案,而是要完成自我反思与成长。
* 社会撕裂:技术加速分化加剧群体对立?
* 现代人为何缺乏直面复杂性的勇气,陷入简单对立的“爽剧思维”?
* 38:28-41:13 倦怠社会,技术加剧了人类的“疲惫感”
* 对立与撕裂背后,是贫富差距
* 人类总要面对新东西,勇敢点,向前一步
【提到的书】
《再见智人 : 技术-政治与后人类境况》吴冠军 著
《熊浩的冲突解决课》熊浩 著
《智人之上》尤瓦尔·赫拉利 著
【制作团队 】
出品人:朱虹
本期策划:姜艺萍 孙冰洁 岳嘉
后期制作:筝源华夏
视觉设计:赵妍
运营推广:孙冰洁 李思达
【在这里找到我们】
欢迎在小宇宙、中信书院app以及其他播客平台收听「知本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下载中信书院app
关注视频号“中信书院”参与互动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信书院”私信或留言。
附:知本论听友群二维码
✨【商务合作/嘉宾推荐】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声明】
本节目由中信书院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大家独立思考,谨慎决策。对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主播及节目嘉宾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或部分转载、发表及引用本播客任何内容。
关注前沿技术的进展、保持对技术的思考是知本论的主线之一。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的过程中,对于技术将会带来一个怎样的社会一直是舆论的焦点。面对一项新技术,人会本能地警惕甚至恐惧,乃至用否定的方式去放大它的“恶”。在算法操控、短视频成瘾、信息茧房等这些新词语背后呈现的是人类的一系列新困境:人与技术该如何共生?
面对冲击,因辩论走进大众视野的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浩称自己是一名深度短视频用户,他每天泡在抖音上的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并率先在抖音上开课……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冠军一直从事政治哲学研究,却面向“00后”学生开设一门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网红”课程,并出版了畅销书《再见智人:技术-政治与后人类境况》。
作为人文学者,他们积极地拥抱技术,似乎在这场AI浪潮中如鱼得水。
本期节目,我们带着对他们的好奇,他们对技术的使用和思考,也带着当下大众对于算法、AI的困惑与焦虑,展开了这场对话。
在这场与技术共生,不断摸索前进的新路上,每个人都是新手。但正如两位在对话中所说:
每一次技术革新,每一次变化的来临,都是一次自我更新的契机。
与其抱怨与恐惧,不如学会将困惑转化为追问,让技术成为撬动认知的支点。
【温馨提示】下拉至文末,可扫码加入知本论听友群。
【本期嘉宾】
熊浩
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 我是演说家 》第三、四季总冠军/ 《奇葩说》人气辩手
吴冠军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本期主播】
孙冰洁
中信书院主播
【你将听到】
01:42-03:24 算法占卜时代:当AI算命成为年轻人的“心灵止疼片”
* 年轻人通过算法寻求确定性
* 技术如何成为心灵陪伴工具?
03:47-05:47 原有的评价体系“崩塌”,价值标准怎么重建?
* 大学论文滥用AI引发争议,传统评价标准失效。
* 吴冠军:大学需重新定义“学术能力”,强调培养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06:26-12:03 困住我们的从来不是“信息茧房”
* 前互联网时代,我们就生活在由熟人构筑的“信息茧房”里
* 信息茧房的本质是认知局限性,要掌握“游牧式探索”的能力,利用算法突破信息壁垒
* 14:49-17:21 被“短视频”困住的当代人,怎么突围?
* 熊浩:一个深度短视频用户,如何打开新世界大门
* 学习游戏攻略、田野调研的案例,证明算法能高效匹配个性化需求,甚至成为学术研究的预研工具。
* 短视频会让人越刷越傻吗?
* 17:21-24:59 当我们在谈论算法操控时, 广场舞阿姨们也许并不这么认为
* 短视频的另一面:让更多的素人被看见
* 乡村俗人分享面点视频、小镇青年记录赶海日常,短视频里呈现的多元社会
* 贫富差距
* 短视频重构了“被看见”的权力结构,彰显素人与日常生活的价值。
27:39-38:28 AI时代的生存法则:痛感是人真实的体验,“不要浪费了你的疼痛”
* 熊浩的驯化算法实验:与湿疹搏斗,打《黑神话·悟空》通关经历
* 不要通过与算法互动寻求答案,而是要完成自我反思与成长。
* 社会撕裂:技术加速分化加剧群体对立?
* 现代人为何缺乏直面复杂性的勇气,陷入简单对立的“爽剧思维”?
* 38:28-41:13 倦怠社会,技术加剧了人类的“疲惫感”
* 对立与撕裂背后,是贫富差距
* 人类总要面对新东西,勇敢点,向前一步
【提到的书】
《再见智人 : 技术-政治与后人类境况》吴冠军 著
《熊浩的冲突解决课》熊浩 著
《智人之上》尤瓦尔·赫拉利 著
【制作团队 】
出品人:朱虹
本期策划:姜艺萍 孙冰洁 岳嘉
后期制作:筝源华夏
视觉设计:赵妍
运营推广:孙冰洁 李思达
【在这里找到我们】
欢迎在小宇宙、中信书院app以及其他播客平台收听「知本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下载中信书院app
关注视频号“中信书院”参与互动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信书院”私信或留言。
附:知本论听友群二维码
✨【商务合作/嘉宾推荐】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声明】
本节目由中信书院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大家独立思考,谨慎决策。对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主播及节目嘉宾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或部分转载、发表及引用本播客任何内容。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生而为猫奴
4个月前
广东
5
我觉得熊老师之所以能这么游牧,是因为他作为肉身大模型的基础能力好,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成熟的三观,和完备的方法论。普通人要是也整天泡在短视频里,不说 Brain rot,也是弊大于利。

madmadmadman
4个月前
北京
3
短视频上瘾,本来就是伪命题。为啥看两小时印刷书是爱学习,看两小时短视频就是沉迷?书籍的信息密度,并不一定高于视频,关键要看自己消费什么样的视频
Kuuuz
4个月前
北京
2
吴老师捧哏功力太深了🤣
Hugo_花椒与生蚝
4个月前
广东
2
人文角度看人工智能,把身体作为方法,非常精彩。

SQUASH丨是颗球
4个月前
江苏
2
31:26 31:13 康德 说有勇气去运用你的理性,去摆脱这种自我施加的,永恒的不成熟状态
777_Rtgt
3个月前
广东
0
老师,我是脱下了那个破衣裳我才看到自己的。这也是需要勇气的

阿燃想睡觉
3个月前
广西
0
听完感觉很有启发,其中提出的大数据选择是否意味着不好,拥有了高学历就是否意味着会有好工作等问题展开讨论,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维度去思考问题,去挖掘问题的内涵,通过现象看本质。给我的高考议论文多了一层思维或者是说多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塞西西莉娅
4个月前
北京
0
29:51 此处深得我心

水天28
4个月前
广东
0
😂😂😂理工科写本子讲故事的能力,真的可以和文科教授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