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59分钟
播放:
8,392
发布:
4个月前
简介...
主播 | 薛芃,《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艾江涛,《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 本期封面报道:《“中国制造”前史》
相比于近些年大热的古建筑,工业遗产似乎是更为陌生的概念。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旧厂房并没有什么值得欣赏与观看的美感,它们只是父辈们工作过的某个车间,让人回忆起被高耸的烟囱冒出的云雾所笼罩的童年。
究竟什么是工业遗产?这些“旧工厂”的价值何在?它们都经历过哪些辉煌的岁月,又是如何走向沉寂?而提到工业遗产的改造与活化,除了改作像798那样的文创园,我们还能做什么?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又该从哪些角度理解和观看?
本期节目,我们跟随记者们走访考察的脚步,去到几处不同时期、不同产业背景的工业遗产地,了解几十年中那里的人和事,看看这些工业时代遗留下的没落神庙,如何在新的时代继续找寻到它们的价值。
【时间轴】
01:30 为什么要关注工业遗产?
07:39 涪陵816:本不存在的坐标
12:58 大冶铁矿:洋务运动的活化石
15:49 工厂里的人,都在说着什么话?
19:24 南通大生纱厂:一座城市近代化的开端
27:45 从辉煌鼎盛的大工厂到旅游景区,都经历了什么?
39:06 当一切封存在机器关停的那一刻
43:06 为什么要保存好一座工厂的“工业逻辑”?
44:55 付出青春与生命的工厂成为景点,该如何审视人的价值?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延伸推荐】
《访古寻踪》7.6 中国近代建筑群 | 工业建筑:张裕酒厂、长春电影制片厂
Vol.173 当考古现场变成博物馆,我们离历史更近了吗?
Vol.158 被遗忘的地质调查所,与“科学制度化”的开启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嘉宾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艾江涛,《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 本期封面报道:《“中国制造”前史》
相比于近些年大热的古建筑,工业遗产似乎是更为陌生的概念。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旧厂房并没有什么值得欣赏与观看的美感,它们只是父辈们工作过的某个车间,让人回忆起被高耸的烟囱冒出的云雾所笼罩的童年。
究竟什么是工业遗产?这些“旧工厂”的价值何在?它们都经历过哪些辉煌的岁月,又是如何走向沉寂?而提到工业遗产的改造与活化,除了改作像798那样的文创园,我们还能做什么?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又该从哪些角度理解和观看?
本期节目,我们跟随记者们走访考察的脚步,去到几处不同时期、不同产业背景的工业遗产地,了解几十年中那里的人和事,看看这些工业时代遗留下的没落神庙,如何在新的时代继续找寻到它们的价值。
【时间轴】
01:30 为什么要关注工业遗产?
07:39 涪陵816:本不存在的坐标
12:58 大冶铁矿:洋务运动的活化石
15:49 工厂里的人,都在说着什么话?
19:24 南通大生纱厂:一座城市近代化的开端
27:45 从辉煌鼎盛的大工厂到旅游景区,都经历了什么?
39:06 当一切封存在机器关停的那一刻
43:06 为什么要保存好一座工厂的“工业逻辑”?
44:55 付出青春与生命的工厂成为景点,该如何审视人的价值?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延伸推荐】
《访古寻踪》7.6 中国近代建筑群 | 工业建筑:张裕酒厂、长春电影制片厂
Vol.173 当考古现场变成博物馆,我们离历史更近了吗?
Vol.158 被遗忘的地质调查所,与“科学制度化”的开启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trivia_cabL
4个月前
瑞典
4
“历史是这样没办法”这位先生,没必要再去教育被吃干抹尽的奉献者吧?

观情
4个月前
未知
3
很多当时觉得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事情在过了十几年或几十年后,会觉得是个笑话。
爱海儿
4个月前
北京
3
59:00 1.工业遗迹和殷墟这类历史遗迹的历史地位是不一样的,期望工业遗迹获得如重要历史遗迹的地位本身就不现实。
2.近现代工业遗迹开发的局限性小于历史遗迹,结合工业知识、历史知识、旅游悠闲、餐饮度假的功能设计,应该比传统历史遗迹有更好的开发空间。
3.现代工业遗迹中如果体现当初政策上的问题或瑕疵可能会是开发的一个局限。但问题是难免的,重要的造成问题的人应该担责,因问题受损的人需要得到充分补充。比如816,如果造成问题的人不用担责依然在享受非常好的待遇,因问题罹患矽肺的人却得不到合理的补偿,那就不合理了,此类问题也将重复出现。
刘浪地球
4个月前
浙江
2
02:53 工业遗产属于近代建筑,不算古建筑吧😂

凭栏莫问
4个月前
黑龙江
2
53:01 无人逃过时间
刘浪地球
4个月前
浙江
1
杭州的大运河杭钢公园被改造成了周边露营地,遛娃散步,也蛮不错

昏昏欲睡的木小雨
4个月前
上海
1
來啦來啦來啦
丁工拧螺丝
4个月前
江苏
1
听到最后816工厂,没资格说什么……以后去其他城市的时候除了博物馆和美术馆,也可以搜索一下工业遗迹。
哈何况
4个月前
天津
1
曾经的纺织工厂 变成了各种兴趣班房。

22stop33
4个月前
江西
1
24:04 啊,怪不得我外婆现在要戴助听器,她以前一直在纺织厂工作😢
安隅
4个月前
江苏
1
“历史是这样没办法”这句话真的很让人不舒服,带着一丝抹杀,其实谁都知道历史没办法,可不需要你在此时此刻太轻飘飘高高在上地去教育。这些不甘,这些讲述,就好像他们纵身投入湖底,湖面上遗留着一些泡泡,我们都知道泡泡终会消散,可是不需要去快速戳破这些泡泡。历史是这样的没办法,这句话对于牺牲者而言,真的很残忍。
北欧中年女学生
4个月前
瑞典
1
说到纺织厂,我特别感慨。我外公,妈妈,大姨妈和小姨妈都曾经是纺织工人。小时候我经常会进车间找他们。里面闷热不说,还飘着棉絮。对我妈妈他们来说,后遗症就是说话很大声。我妈妈来探亲,和我女儿说话会很大声,我爸怕我老公觉得我妈妈总大声说话,总会带一句,当年纺织厂的后遗症啊。那时候有部电视剧叫外来妹还是啥,车间取景就在我妈的厂子里。

桐竹生
4个月前
辽宁
0
00:01 一看到标题就想起来沈阳铁西1905,还有红梅文创园
武当老营
4个月前
安徽
0
十堰,二汽,5721厂。
做播客的呆羊
4个月前
江苏
0
27:26 扬州大学 与张謇办的教育联系紧密

Peregrinus
4个月前
北京
0
感谢分享🤙🤙🤙
个人第一次去首钢是在00年,亲戚带着我从中骑行穿过,记得还有个小动物园,有孔雀等动物;
20年后故地重游,因为开始学习文化遗产专业,看了RE睿国际创忆馆的一个数字化圆明园的展览,清华建筑学院郭黛姮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
第一次去798是在08年的奥运会期间,参观了比利时国家馆;
13年后再去798,是因为《欧洲文化线路》的展览,重点是西班牙圣地亚哥之路,听别的播客知道张星云曾经走过,为他点赞,当时个人正好也在欧盟使团工作;
对于我来说,单纯的工业遗产没有什么吸引力,除非有好的展览,或者对其历史很感兴趣。比如像首钢一样,个人也有几位长辈曾经在门头沟煤矿工作,再加上02年前后就看完了《平凡的世界》,对主人公孙少平在煤矿的工作印象深刻。现在千军台煤矿旧址正在建设国家级安全应急科普基地和京西煤业文化陈列馆,虽然它也许还不是工业遗产,但以后有机会肯定要去看看👌🏻

南半球巴洛克
4个月前
澳大利亚
0
12:37 父亲80年在404做过成人大专班的老师

香水瓶
4个月前
北京
0
27:54 我家乡以前有四个国棉厂 后来在九十年代都陆续关闭了 有些因为城市发展 位置逐渐从市郊变为城市中 就彻底拆掉变成了商品房用地盖了住宅小区 也有至今仍是市郊的 做了厂房改造变成了类似798那样的文化公园
小乔_KwIl
4个月前
北京
0
去年去的816,很震撼!真的会替以前的参与者们感到惋惜和难过,也庆幸能让我们看到,只希望历史不要再重复。
皮皮猫爪
4个月前
北京
0
40:38 唐山有个启新水泥厂,也是变成了老工业园区,我们去的时候是清明节小长假,居然人巨少。感觉全程vip,以前的水泥机械,厂房,机床,都还保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