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恐怕全球没有哪个汽车市场,能比中国竞争更激烈。
就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的这一年,比亚迪带动的价格战引发了行业降价潮,车企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前11个月,尽管汽车行业营收超9万亿元,然而整体利润却同比下降7.3%。
在这十一个月内,国内降价销售的车型数量也高达195款。不只是新能源汽车,就连传统燃油车也参与其中。市场不再是红海,而是一片“血海”之时,牌桌上的玩家格局也在不断更迭。
当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加速迎来洗牌时刻,留给中尾部玩家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果说以低价取得规模化胜利是过去粗犷式发展的核心,那么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以质取胜”,才是寻找未来的发展路径。
就在2024年车企大洗牌的一年,行业也迎来了胜利玩家:上汽通用五菱。不仅2024年全球销量突破154万辆,就在新能源领域,累计销量也突破252万辆,位居全球前三。更值得一提的是,1月初又迎来了第3000万辆新车下线。
不禁让人好奇的是:一个拥有42年历史的传统汽车玩家,如何在腥风血雨的汽车市场厮杀中持续向上,在实现新能源转型的同时,并叩开全球化的大门?
新能源累计销量突破252万:成功转型新能源的上汽通用五菱,如何实现产业结构性升级?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才是上汽通用五菱过去十年推动中国新能源全球普及的核心。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汽车集团时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2024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其产销规模正式跨入年度“千万辆级”时代。
纵观十年峥嵘,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了一条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之路。就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攀至“1000万辆”顶峰的时刻,上汽通用五菱也达成了新能源累计销量超252万辆、位居全球前三的重要成就。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进入血海竞争的2024年,上汽通用五菱仍然坚定信心,推出了10款新能源产品,覆盖轿车、SUV、商用车等多个细分市场。其中,2024年新能源销量达80万辆,占比过半。
这些标志性的里程碑,代表着时刻跟随政策步伐的上汽通用五菱,已经完成了产业结构的新质生产力升级,新能源已经成为其强劲的增长极。
与此同时,更意味着上汽通用五菱作为一个更贴近人民生活的品牌,已经迈向全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具体而言,这种高质量发展,是企业臂膀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从而因地制宜打造的新质生产力。
早在2023年,上汽通用五菱就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柳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一二五” 工程框架协议。这一举措体现了上汽通用五菱积极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号召,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致力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一二五”工程带动下,上汽通用五菱以一个新能源实验室、双百万产品布局、五个百亿级自主产业集群为核心,实现了从底层技术、全套产业链到高价值产品的全方位布局,这将为新能源汽车的长效发展与普及提供坚实动力。
截至目前,“一二五”工程已竣工45个项目,完成投资81.4亿元。随着技术、产品以及产业链的边界还在不断拓展,能够看到以技术创新赋能产品打造,再以两者推动产业集群升维的上汽通用五菱,借此为中国新能源产业打造了一个正向循环的创新飞轮。
如今,提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不再只是满足出行需求的一个产品,更是代表中国创新的新质生产力。
在中国新能源普及的过程中,上汽通用五菱已经从一个传统车企的身份,转变成为撬动新能源产业内生增长的关键杠杆,以因地制宜的新质生产力打造,为当下的中国车企打造了一个新的时代样本。
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中国车企为全球递上的一张时代名片
为什么说汽车工业是大国崛起的标志?较早开启工业革命的德国,自从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至今,诞生了宝马、奔驰、奥迪这些著名汽车制造商;美国也以1893年杜里埃兄弟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拉开了美国汽车工业序幕。后来居上的日本汽车工业,在二战后的经济复苏过程中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以节能、高效著称的丰田、本田、日产等一众汽车制造商,在全球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放眼中国汽车工业,直到1953年首家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破土动工,中国才终结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如今,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上汽通用五菱也在2025年的1月5日,迎来了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成为首个累计产销量达30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一个值得回答的问题是:中国汽车工业沉浮70年,一众血海混战的中国车企中,为什么屹立不倒的是上汽通用五菱?答案就是:通过把握时代的脉搏,上汽通用五菱与政策、产业、用户同频共振,和中国汽车一起变强。从1953年起步至今,中国汽车工业七十多年来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大到强的蜕变。首先是汽车年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大关,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其次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2023年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并在2024年11月14日年首破1000万辆,代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而上汽通用五菱始终紧跟国家路线方针,把握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从1982年第一辆LZ110微型货车试制成功,实现微车制造领域零的突破,到1990首批 15 辆LZ110型车出口泰国,实现五菱汽车出口零的突破;从2000年五菱累计生产微型汽车突破60万辆大关,到2015年五菱汽车年产量突破200万台,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此成绩的车企,再到如今达成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的里程碑。这种与时代的同频共振,具体表现在精准洞察全民需求,上汽通用五菱以三大品牌车型真正做到了“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各自明确分工定位的品牌:
一是致力于打造“人民的创富神车”的五菱红标。基于对各行各业基层创业者的深入理解,五菱红标持续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带来实际效益,多年来凭借价格优惠、皮实耐用、多拉快跑、宜商宜家的特点,被千行万业的用户选择和信赖。2024年11月18日,五菱红标正式开启新能源战略,引领商用车迈入新能源时代,由五菱扬光、五菱宏光纯电版、五菱宏光增程版以及五菱之光EV等车型组成的五菱红标新能源家族,将全面满足新一代奋斗者的创业需求。
二是致力于“人民的品质出行”的五菱银标。通过五菱星光家族、五菱缤果家族、宏光MINIEV家族等一系列全球品质的产品,持续为用户提供更精致的出行体验,满足用户对代步车升级的需求,用心呵护每一次出行。
三是致力于成为“智能出行好伙伴”的宝骏品牌。通过持续普及智能科技的应用,让智能科技不再是高端汽车的特权,让用户尽情享受到极具“智价比”的驾乘乐趣体验。2024年9月上市的宝骏云海全系标配灵眸智驾2.0Max,实现“端到端智驾模型”在20万元内产品首次量产落地,开启高阶智驾平权时代,让卓越的智能出行体验惠及更多用户。能够看到,上汽通用五菱始终秉持“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理念,不断推进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上汽通用五菱的发展历程,也正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缩影。可以说,五菱开启出海之路,也代表着中国车企为全球递上的一张时代名片。改革开放初期,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的中国汽车工业还是处于“以市场换技术”的探索阶段。在那样的一个历史年代里,随着大众、通用、本田、丰田等国际汽车巨头纷纷与中国企业合作,中外合资车企站上了时代舞台的中央。上汽通用五菱也不例外。1985年,五菱汽车品牌成立。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柳州动力机械厂,直到2002年通过资产重组和架构改革,五菱集团以全部整车业务与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公司实现了“三方合作”,才成立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国补政策出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幕正式拉开。2017年的上汽通用五菱,依旧紧跟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出海步伐,叩开了全球化的大门。2024年,上汽通用五菱出口总量再创新高,达22.5万台/套,累计出口量达115.8万台/套,迈入了全球化的新时代。早在1990年就开启出海之路的上汽通用五菱,通过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多年深耕,其出口覆盖中南美洲、中东、非洲、东南亚等104个国家和地区,在将“中国制造”这张名片递向海外全球的同时,也创下了多个“全球第一”。从第一台拖拉机到第3000万台整车下线,从中国广西走向全球海外,上汽通用五菱不仅是第一家向海外输出知识产权的汽车企业,也是第一家将中国标准变为世界标准的汽车企业,更是第一家带领产业链共同走出去的中国汽车企业。
四十二年“国民神车”的故事从未完结。在中国汽车工业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跃迁中,走在时代前列的五菱已经叩开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化大门。未来也会有更多的中国创新跟随五菱的时代脚印迈向海外。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