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在停车场扫码缴费、开发票或拆快递时,被 “恭喜您!抽中 200 元话费券” 这样的幸运弹窗吸引?可别高兴得太早,这看似幸运的背后,实则隐藏着精心布局的 “消费陷阱”。2025 年央视 3・15 晚会就以 “手机抽奖” 为切入点,揭开了 “百抽百中” 网络抽奖游戏的真面目,其背后是一条分工明确的收割产业链,而这一产业链所涉业务,日流水竟基本能达到 20 亿元左右。

这类网络抽奖利用的是人性的弱点,设置了诸多陷阱。其中一大套路便是用 “200 元话费券” 诱导消费。当消费者在诺诺网提交发票信息后,页面会自动跳转到抽奖大转盘,点击抽奖后,所有人都会 “中奖” 获得所谓的 “200 元话费券”。但实际上,这 200 元话费券是 30 张小额优惠券,需充值 4000 元话费且分 15 个月才能用完,实际折扣率仅 5%。商家正是利用话费券使用周期长,多数人易遗忘或觉得操作复杂的心理,从海量 “沉默用户” 身上敛财。
通过小额优惠吸引消费者,再利用他们的 “遗忘” 和 “疏忽” 持续扣费,也是常见套路。在停车场扫码付费时,支付页面会出现 5 元停车券待兑换按钮和缴费确认按钮,匆忙之中,消费者很容易误点停车券按钮,进而进入抽奖界面并必定中奖,比如 1 分钱得价值 19.9 元的视频会员。但在领取页面下方,商家会用不显眼的字体标注自动续费协议及费用,消费者一旦领取,就默认签订了自动续费协议。次月,商家会默认每月从用户账户扣 19.9 元,还会选择在凌晨扣款,让消费者难以察觉。
此外,还有白酒虚标价格制造优惠假象的陷阱。抽奖后,消费者能 “领” 到千元白酒,可这些白酒实际价格被虚构,两箱原价 63 元 / 箱的白酒被包装成价值 4700 元的礼品,以 398 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且货到付款。消费者签收后还会被纳入二次营销名单,陷入复购链条,被进一步收割。
背后的利益相关方
在这场消费骗局中,兑吧集团是核心操盘手。其子公司兑捷网络和诺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存在诱导消费、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兑吧集团的互动广告业务是核心利润来源,而 “200 元话费券” 活动是兑捷网络获利最高的业务。诺禾网络还通过收集身份证、频繁更换营业执照维持支付通道,规避监管。
诺诺网作为头部电子发票平台,为兑吧集团提供了 “流量跳板”。凭借股东光环,诺诺网曾被贴上 “技术驱动” 的标签,但其放任平台沦为广告跳板的行为,可能会失去企业客户的信任。
除了 3・15 晚会曝光的这些,网络抽奖还有不少 “变种套路”。比如中奖后兑付无门,消费者完成 APP 上的抽奖任务后却无法提现,也联系不到客服;用大额优惠券诱导消费,消费者买到的却是低价劣质商品;想提现就得拉新,利用沉没成本效应让消费者越陷越深;诱导填写手机号,强行开通付费套餐;先买东西获取抽奖机会,抽中后却在兑付环节设置重重障碍等。
面对无处不在的网络抽奖陷阱,消费者要做到 “较真” 和 “不贪”。参与抽奖活动前,仔细核查规则细节,对于需要预付费或提供个人信息的活动更要谨慎。同时,定期检查支付平台的订阅服务,防止 “被动扣款”。遇到抽奖页面时,保持清醒,反问自己为何会成为 “天选之子”。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提升信息透明度,推动平台公示中奖概率,强化法律约束,强制弹窗提示自动续费条款等,才是有效遏制这类乱象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在面对网络抽奖时,不再轻易陷入陷阱,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