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在新年之初,《驾仕说》聚焦 2025 年媒体发展趋势,邀请了两位资深汽车媒体人江小花和赵小查共同讨论,两位还有另外一层身份,autocarweekly联合创始人和驾仕派联合创始人。
节目里,我们探讨了 “脑腐” 现象,海量低质内容会给人们带来何种影响?人工智能的爆发对内容行业又将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也对未来媒体的生存状态作出判断,当我们身处一个没有风口可追的存量内卷时代,从个人到公司又要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
在这期节目里,我们表面是在聊行业更替和时代变迁,其实也在探讨,在变与不变中,焦虑和迷茫的年轻人,如何找到确定的锚点?
所以我觉得不只是媒体人可以收听这期节目,刚毕业走入职场的年轻人也不妨来听一听,最后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探讨互动~
PS:也欢迎关注@赵小查和@江小花的全网个人号。
|时间戳和文字总结|
01:22传统纸媒人十年前为何决定创业?
赵小查:江小花是资深媒体人,其 2024年3万字复盘文章令人瞩目。2013年autocarweekly创立,给做纸媒的我和晓哥带来冲击,我们成为其粉丝。受其影响,我们创立驾仕派。我曾写《汽车媒体人死于安乐》,小花看到后我们线下结识,我也为其撰稿,近年虽见面少,但此次播客交流机会难得,可与大家分享汽车行业见解。
江小花:我们都属于第一批从平面媒体转型互联网的汽车媒体人。2013 年是一个很重要节点,大概前一年底科技圈先开始做(互联网),2013年这股风潮蔓延到汽车圈,刚认识赵小查就觉得这个女生文笔非常犀利,看事情看法洞察非常直接,是我非常喜欢的点,那个时候是汽车媒体内容的高点,不管从形式突破、核心内容的信息量还是媒体传播效果上,跟以前传媒和电视台的逻辑有清晰的演变。当时我和刘放做了一个实验,做了一篇大众 DSG 问题的深度报道,先在平媒发表后一个礼拜都没有声音,但后来在微信公号发表后迅速引发一定舆论影响力,就跟现在写文字的人觉得好像写出来的东西没有声音很像,剪成视频虽信息减少很多,但反馈比文字更快、更直接,就是整个时代演进的变化。查姐行动力和执行力特别强,在媒体转型方面动作迅速,值得学习。
07:50作为内容创作者如何看待“脑腐”这个词?
赵小查:最近我听到一句话,叫做“用戶需要你替我说话,而不是教我做人”,以前中心化媒体说白了就是长期在教育我们,现在变成了用户自己都可以生产内容,它其实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包括头条、抖音、小红书上每个人发声欲望非常强,但这些人没有经过专业化的训练,意味创作门槛降低。但我的观点是,业余创作者虽多但难成专业,就像尘埃终会沉淀。当下业余内容流量常超专业,如情绪化、博眼球内容受关注,但人们终会回归价值内容,只是这个节点还不知道会出现在什么时候。作为内容运营者面临两条路,一是走低俗擦边等易复制的捷径,二是坚守初心。像 3 万字长文这类高质量创作难以复制。不应只看流量,而要做好自己,我相信节点终会来临,希望以自身微小影响力成为促进内容转折时代来临的推手,不断创作大众喜爱的优质内容。
江小花:当下处于无真相无共识的时代,人们需存疑所掌握的信息,在存疑中持续观察自身观点是否正确,同时坚守不受时代过多影响的信念,拒绝躺平。鉴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若其在内容创作方面超越人类,人类可能会像围棋因阿尔法狗而衰败一样出现“摆烂”情况,毕竟当前已存在因接触低质内容导致“脑腐”的现象。
在短视频创作中,创作者为流量歪曲事实和简单化处理复杂问题的做法令人反感。与之不同,播客平台以其较大的信息量和专业要求,能提供人们所需的深度内容,而多数主流平台仅呈现结果。
“脑腐”一词体现了精英阶层对传播舆论场和信息场的不满。当前,人工智能产生大量低质信息,使得人们获取优质信息的难度增加,这个事情是否可逆我不能说得太死,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有生之年,依然会有追求理性、有信息量且具说服力内容的受众群体存在。
20:12 AI对媒体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赵小查:一些大机构媒体已能借助 AI 批量产出内容,通过 AI 数字人解说,比如发布新车信息等内容时,一次可分发上千条。在我们进行媒体观察时就发现,AI 生意主要是把复杂内容简单化,首先冲击的就是那些只会抄袭发稿、拿车马费的媒体,其原理就如同众多媒体复制粘贴发通稿一样。 2025年,只会复制粘贴的媒体就先死了,而且自己没想到先死。并不是说复制粘贴没有价值,而是因为被工具替代了,而且工具如AI已经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江小花:当前舆论场需要核心内容和海量内容。核心内容 AI 暂时创作不了,而像长安董事长学习小米打法后,舆论声量达之前的 100 倍,其中 AI 或起了不小作用,可见 AI 是个好生意。
以前人们倾向于多视角的核心内容,文章越多信息量可能越多,但AI不成立,信息量是确定的,再多文章信息量也不会变多。此外,现在少量文章或视频就能形成比100篇文章更强大的核心影响力,上万篇文章可能发声信息影响效果也就是少数几篇,对于企业而言约大量优质稿件成本过高,所以未来趋势就是少量的核心内容提供者和大量的技术内容提供者(如 AI),只要把核心内容拆解成技术类东西喂给AI,生成海量东西去发送。并且目前媒体伦理对非真人账户管理宽松,这不仅对下层媒体挤压,对上层媒体也会的竞争也会极速加剧。
何欣:人们现在意识到低质低俗内容的危害,想寻找优质内容,但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未来媒体可能出现核心内容提供者减少、AI 技术提供者增多的情况,这会增加普通人获取干货的判断和观察成本。另一方面,像 B 站的专属充电视频功能,一些优质 up 主的长视频需单独付费且月租价格较高,观众难以承受。此外,大量内容搜索难度也在变高,人们虽想找优质内容,但往往因成本等因素只能选择免费低质内容。
28:06对媒体未来活得好的定义是什么?
江小花:如今的媒体概念与往昔迥异。往昔的媒体既肩负信息输送、价值观传递等非商业化职能,又具备商业属性,呈机构化形态,但如今有影响力的机构化媒体已寥寥无几,这一现象在全球皆然。以 TikTok 为例,其在美国被禁,很大程度上是因其致使舆论失控。在中国,情况类似,“达人”成为新兴媒体角色,像汽车领域的小酸奶,虽形式新颖,却缺乏传统媒体的深度与专业性。不过,在可信媒体被颠覆、社会媒体伦理遭受冲击时,达人成为重要媒体力量的情况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
这一变化给媒体带来的挑战,如同新势力冲击传统汽车产业。但那些看似高光的挑战点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会成为未来稳定态的关键部分,尚不确定。许多传统企业盲目跟风而陷入困境,所以我并不认为达人营销代表着媒体的未来走向。
媒体和汽车企业一样,需找准并坚守有价值的方向。如德国汽车企业整体投身纯电领域,然而纯电受政策驱动,稳定性欠佳;相比之下,智能化是确定的趋势,即便无补贴,用户也乐于接受,传统企业必须紧跟。日本企业在智能化方面有所滞后,已陷入被动局面。
从传播角度看,视频和音频优势显著,其诞生是传播史上的进步。以往制作它们的难度和成本过高,如今已降至个人可承担的水平,不可忽视。就个人而言,我偏爱文字,因其便于信息留存与反复阅读。常说要学习小米和华为的传播,它们在汽车及 3C 科技等领域所驱动的深度文字内容在企业中最为丰富,这一点值得重视。
赵小查:很多人只看到雷军直播流量高、华为和小米靠粉丝驱动,却没看到它们对文字内容的高要求。直到现在还有传统品牌在文字合作时要求低,所以差距不是差在领导直播,而是没有仔细看过别人真正的营销逻辑,
刚才江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活得好不好这个问题,我现在来回答,判断媒体活得好不好,以前纸媒看发行量和广告量,现在做自媒体要保证员工工资和营收有好看的曲线。我们是少有2024年营收相比2023年有营收的媒体,但很累,现在不是能踩风口的躺赢时代,累得有价值很重要,不能只看流量和挣钱。在内容更迭和“脑腐”时代,创造低质内容也并非轻松就能成功。厂家亏损时媒体不应只想着盈利,要从内心评判自身工作是否有价值,累且无价值就需反思,不累但无价值也难以长久。
江小花:从环比或历史沿革角度看,现在肯定是一个活得不好的年代,但从产业同比角度来说,正和岛的2024年最艰难的十大产业中没有汽车,汽车和养猪业并列为2024年“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产业。我们内部可能觉得不好,但客观来说这个时代工作在汽车大产业里是幸运的,是整个经济为数不多的亮点。
如今的媒体产业没有产业概念,已演变为民生概念,类似二手车产业,缺乏产业应有的结构体系,只是一个宏观的盘子,个体在其中散落,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格局,个人在其中只是各自为战,或多挣少挣、或多发表少发表些内容罢了。
何欣:在与某新势力头部品牌合作时,我感受到他们对内容的要求极高。起初,我以为任务简单,但实际操作中,选题的深度和细节要求远超预期,经历了多次修改,且每次要求都更精准。这让我意识到,新势力企业对内容的严谨态度。另外雷军在汽车产业的认知和表达能力极为出色,甚至超越了一些传统车企高管。
关于视频和音频制作难度降低的问题,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在参加某品牌技术日活动时,我发现将工程师的讲解直接录制成视频并发布,虽然制作简单,但用户若想深入了解内容,会面临一定门槛。而我通过撰写文章,将技术细节拆解并简化,使其更易于理解,这体现了文字内容的价值。
我认为,未来能够活得好、活得有价值的媒体,应具备以下特点:首先,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其次,所做的工作要具有价值,即使辛苦也值得;再次,需要有稳定的收入保障;最后,要拥有一套有效的方法论,帮助媒体在复杂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像雷军凭借一套方法论成功将小米带入汽车行业并取得显著成绩一样,个人也应如此。
48:28 两位资深汽车媒体人还想说......
赵小查:之前封老师写的文章里有一句话,叫厂家难成这个样子了,到处裁员,逼供应商降价,媒体没理由置身度外。很早就说过,媒体如果能挣大钱,社会一定有问题。说白了就是现在媒体的价值不要过多的向外求。向外求可能是会陷入很迷茫很焦虑的一个境地。更多的时候可能就向内求,你明知道这不是一个赚大钱的时代,向内求就是我成长了哪些,我今年干得开不开心,我今年身体和工作均衡的好不好。这些评判维度会有利于我们走下去。因为现在不是熊熊燃烧的时代,而是微光时代。
江小花:方法论其实是第二步,在我看来无论是工作角度还是企业做好一件事,一定要立住一个锚点。锚点就是你所有做的事情都要回归到这个锚点带来的逻辑上。公司很多小朋友在工作时只关注任务的完成,不知道作为汽车媒体到底要锚定什么核心点,比如要做技术大拿,那要解决什么问题,现在没有能力要锚定它。企业也一样,华为、小米等企业,即使在内容创作上方向性也很明确,是因为他们锚定了核心目标。相反,一些品牌在内容创作上缺乏明确方向,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哪些内容对自己真正有益。从年轻人角度也一样,在进入行业时,无论是为了安身立命,还是为了做出有价值的事情,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锚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