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50分钟
播放:
8,926
发布:
10小时前
主播...
简介...
在经历了十年断断续续的打工生活之后,我们最近又又又一次双双选择了裸辞,跳出熟悉的轨道,投入到一场全新的生活实验中。在这种不确定中探索,我们意外地与那个久违的自己更近了一些。我们开始察觉,那些习以为常的看问题方式,那些与人互动时不自觉的姿态,背后似乎藏着我们长期忽略的思维惯性与情绪动机。惰于对细节的探究和思索、对深入钻研的畏惧、在人群中不自知的“傲慢”、对网络上刻意造作表达的抗拒,都成为了这趟旅程中不可回避的镜子。于是我们想要追问:这些模式从何而来?我们是该挣脱它们,还是窥探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与之和解?
【声音目录】
1:51 Michelle发现之前在上班时的工作态度和方式无法适应创业节奏。打工时自己似乎习惯于寻找临时解决方案,而创业需要更多的长期主义态度、自主行动和钻研精神
7:36 追求效率、抓大放小,会丧失对细节的打磨,但时常被细节带走,难以掌控整体节奏,也会产生拖延的问题。两种行为习惯其实都有其优势、代价以及多面的影响
15:46 凡事总倾向于寻求临时方案所造成的冒充者综合症感受,也许会因为做事阶段的不同、目标不同而得到缓解,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应当前阶段的优先次序,且不放弃长期深度学习的目标
18:50 Wei意识到自己身上也有“傲慢”的一面。那些习惯将深奥的哲学概念、复杂的社会学理论挂在嘴边,操着脱离普通人生活口吻的播客,为何让一些听众感到不适
23:11 在UGC时代,高级复杂的学术词语和理论概念越发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真的理解它们,如此泛化地使用,是否也削弱了其严肃性和含义
26:24 播客创作及日常生活中使用那些深奥复杂的用语,也是当下无意识地寻求身份认同、确立自我的方式
29:03 轻易用高级深奥的理论词汇概括或解释现实生活的复杂问题,让很多人对生活本身采取过于戒备的态度,抗拒对这些问题的亲身体验,从而限制了他们真正投身生活
30:24 不同时代的年轻人有他们自己探索世界和真实生活的方式和潮流,有属于自己时代的议题和矛盾需要经历和体验,他们不是不再经历,而是拥有新的经历,或者在以新的方式和时间节奏在经历
37:40 自称“过来人”的我们,面对更年轻一代的表达,感受是矛盾的,不理解的背后掩藏着羡慕、嫉妒等复杂心态;而年轻人的青涩、莽撞往往是推动很多改变发生的力量
43:24 网络博主发布的那些看似“轻松随意”、“自然、不加修饰”的内容和形象,隐约又让我们感到刻意、不真实。这些表面的“不刻意”是由极其用力的“刻意营造”所实现。
46:30 无论刻意或不刻意、表达或不表达,以及如何表达,并无高下之分,都是为了树立自我形象、确立自我价值,甚至是对抗某种存在主义焦虑,所以不必做过多评判
【联系我们】
小红书: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听友群入口)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播:Wei(xhs:Wei_悲指)、Michelle(xhs:@Aeropm)
【声音目录】
1:51 Michelle发现之前在上班时的工作态度和方式无法适应创业节奏。打工时自己似乎习惯于寻找临时解决方案,而创业需要更多的长期主义态度、自主行动和钻研精神
7:36 追求效率、抓大放小,会丧失对细节的打磨,但时常被细节带走,难以掌控整体节奏,也会产生拖延的问题。两种行为习惯其实都有其优势、代价以及多面的影响
15:46 凡事总倾向于寻求临时方案所造成的冒充者综合症感受,也许会因为做事阶段的不同、目标不同而得到缓解,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应当前阶段的优先次序,且不放弃长期深度学习的目标
18:50 Wei意识到自己身上也有“傲慢”的一面。那些习惯将深奥的哲学概念、复杂的社会学理论挂在嘴边,操着脱离普通人生活口吻的播客,为何让一些听众感到不适
23:11 在UGC时代,高级复杂的学术词语和理论概念越发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真的理解它们,如此泛化地使用,是否也削弱了其严肃性和含义
26:24 播客创作及日常生活中使用那些深奥复杂的用语,也是当下无意识地寻求身份认同、确立自我的方式
29:03 轻易用高级深奥的理论词汇概括或解释现实生活的复杂问题,让很多人对生活本身采取过于戒备的态度,抗拒对这些问题的亲身体验,从而限制了他们真正投身生活
30:24 不同时代的年轻人有他们自己探索世界和真实生活的方式和潮流,有属于自己时代的议题和矛盾需要经历和体验,他们不是不再经历,而是拥有新的经历,或者在以新的方式和时间节奏在经历
37:40 自称“过来人”的我们,面对更年轻一代的表达,感受是矛盾的,不理解的背后掩藏着羡慕、嫉妒等复杂心态;而年轻人的青涩、莽撞往往是推动很多改变发生的力量
43:24 网络博主发布的那些看似“轻松随意”、“自然、不加修饰”的内容和形象,隐约又让我们感到刻意、不真实。这些表面的“不刻意”是由极其用力的“刻意营造”所实现。
46:30 无论刻意或不刻意、表达或不表达,以及如何表达,并无高下之分,都是为了树立自我形象、确立自我价值,甚至是对抗某种存在主义焦虑,所以不必做过多评判
【联系我们】
小红书: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听友群入口)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播:Wei(xhs:Wei_悲指)、Michelle(xhs:@Aeropm)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2丫丫
6个月前
云南
25
我的人生是一边哭一边把事做了……
普通帕鲁
6个月前
北京
12
我觉得说『大词』并不是傲慢,而是人需要通过『命名』来理解自己的处境和经验,然后才会找到自我的身份,并产生『在群中』的意识,当然这种意识很可能是虚幻的。问题不在于年轻人过早了解了社会的症候,而是这些『大词』未经加工地被人滥用了,其复杂的内涵被浅薄化和泛化了。社交媒体让普通人有了进入社会学的入口,同时也把普通人永远困在真正的社会学的门厅里。
穆岑
6个月前
福建
7
38:43 确实,越听越觉得主播太傲慢了
AAAlba
4个月前
广东
2
看到两个的聊天,真的感觉很像我和我的朋友何静,我们也会时不时的沟通各自的生活,对一些事情的观点,自己的困惑,自己最近的新发现,新感受,另一个也会像心理老师一样帮着去分析,去深层次的讨论。就真的互相间的沟通就像是和心理咨询师的一样,哈哈哈哈
Lex莱克斯
6个月前
上海
2
好久没听到主播们的声音了(其实就一个月😃),听完感觉应该把标题调整下:持续性指摘他人,间歇性自我反思。哈哈😃
HD150812e
6个月前
湖南
2
个人感觉不是大词使用问题,更多的是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下人类产生的一种通过类似于短视频的方式获得知识的能力(而这种短视频,它的门槛很低他的真实性有待考察)本来人教一个人,他这个知识的传递他就是有削弱的,因为一个半懂不懂的人去教另外一个人,他最大的境界也只有半懂不懂,而且很难达到(在指从该人获取知识的情况下)短视频,他很大的时候就是想让你在短时间内获得一种巨大的满足感但它是不成正比的所以它传播知识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有很大的折扣然后再经过一些人的嗯传播,相当于一种词语贬值吧。
个人感觉,这是一种人内心的那种欲望和外界对你的需求,希望你懂得更多。在高中也挺有体现的高考考的知识肯定不只是课内知识的像数学很容易涉及到大学知识,那我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只能浅层次的去了解这个东西,然后把它应用过来。嗯等我掌握的就是一套逻辑之后,我可能会把它转化到生活的各个部分,也只是通过简单的了解来进行使用(仅代表个人观点,挺不成熟的吧, 后面可能会回来重新思考一下。)
Starry_SHU
6个月前
浙江
2
44:06 刻意的不刻意和不刻意的刻意 稍加思考就会突然明白两种表达的准确和精妙之处 不禁感叹语言真是一种神奇的工具(
MARK徐健乔
6个月前
福建
1
感觉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人们听说故事,看书都会增加自己的阅历,就好比孔子和马克思可能同样聪明,但马克思的视角要比孔子多2000年,所以现在互联网发达,很多人听别人的故事就会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很多年轻人虽然年龄小,但阅历不一定比一些在单纯环境的老人少。BTW,我和其中一个主播(冒充者的那位)共鸣好强
HD150812e
6个月前
湖南
1
明白了负面现象是必要的,它不是一种虚无的东西,我们只是在探索与前进的路上,可能是这个时代可能是各种因素使得我们没办法找到解决方案,但你不能不清醒过来
还有对于工作和恋爱,我个人认为他们不是并列的
工作是为了生存,是必要的,如我可以先赚够了钱(指能够在接下来的生命中生存)然后不再把所有大量的时间花在工作上,而是选择一个更自由的方式
但恋爱不是必要的,恋爱不会影响我的生存,情绪价值可以从其他关系中获得。我也不一定要和男的谈,个人感觉现在社会上的有正常三观的男性很少(毕竟你让一个处于优势的人去放下他的优势主观上他们是很难行动起来的)。凑合着过是我不支持的,又不是一定要伴侣,性需求可以用工具或者其他方式填满,倘若没有遇到和我的思想能互相理解交融的人我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必定有漏洞的亲密关系呢
鱼香rose儿
5个月前
浙江
1
是呢 工作很难的时候 听到了你们的工作风格 也更了解啦自己
HD367257z
5个月前
浙江
1
后续还会上线洋葱卡吗 在哪买
hohololo
3个月前
贵州
1
这期的感悟是: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培养提取、识别有用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被各种信息牵着鼻子走(我本人很容易被某一个某一类观点带着走)
Serena_aj
5个月前
上海
1
喜欢主播们真实的观点讨论和争锋
厚积薄发007
6个月前
山西
1
为什么加不了微信(●v●)
不是苏轼
5个月前
新疆
1
老师,这些“大词”但确实是人们结合了自己生活觉得这些词语的正确,就像我们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但是我们已经站在现在的社会里,认为以前的社会制度是落后的,我们就是站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有进步的,不应该有老一辈人的“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的心态哦
桃木杳杳
5个月前
浙江
1
想到了之前看的这个关于拖延的视频【【拖延脑科学】“拖”是成事第一关,搞懂原理才好使!-哔哩哔哩】 https://b23.tv/6C0d8Q4
oo1_M
6个月前
四川
0
感觉维确实有一种不爽和嫉妒:年轻人站在前人经验或奋斗成果。有点像黑猩猩嫉妒我们现在掌控了火哈哈哈。而且年轻现在只基于理论的发话或者空中楼阁,他们后面会有他们自己要走的路。干嘛非要走你的路,他们有他们的酸甜苦辣要经历。
Yvonne出去走走
6个月前
北京
0
01:54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记得这档播客的第一期就是裸辞
一条渔_
3个月前
云南
0
发表一下观点:其实前人(以偏概全慎入)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的,很多时候就是观点先入为主,认为小年轻们没有经验,没有遭过生活的锤炼,天天在这儿理想主义,太天真了。然后带着这样的偏见再去审视他们说的话,内容就不重要了,有的只是听到某个大词或者揪到一个细节,然后再返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年轻人就是xx)。我也是个小年轻哈,10后。但代入前辈视角进去,就是会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批判,包括我看一些比我小的小朋友,我就不会把ta和我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自然也不会去考虑ta说的内容,可能认为ta没有经验,这么小,说的话哪有什么思考,哪有价值,更多的是一种哄小孩的鼓励和支持或敷衍,也是一种傲慢。凭着自以为是的经验就不去尊重他人的思考,自然的不能把两人放在同一高度同一位置上对话(就算知道这点也会不由自主的傲慢起来)。
我认为短视频的传播是一个重要因素如:带你五分钟了解经济学,十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传播者和被传播者有可能都是模糊的了解一个词,然后凭着主观的理解,继续传播。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短视频、流媒体,时长极短,而且传播者的责任心也不见得有多高,有时就是随口一说,也许是自己的理解的意思,也许只是为了显高级。每个人的不同理解承载在同一个词上,加上词语滥用,最终可能词语本身的意思被消解了。你传播过来是这个意思,我认为你想表达那个意思,最终还认为两个人是一个意思,又继续传播。最后诞生的可能是一种浅薄理解下的理想化的空谈,这一代广泛认同。这种观点很少经过深度思考实践(什么社会异化,时间异化,空间异化,有些博主讲的很好,我真心佩服现在做长视频的up)大部分年轻人(我所见)也许只是不明不白的赞同了,不想思考,有些小虚荣,拽一下大词,朋友又跟着拽。
总结:冲突的根本一方面在于前人的以偏概全的态度。前人以经验论人,抱着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潜意识没有尊重小辈们说的内容,抱着自己的观点不放,到最后不论小辈随大流还是认真思考,一律归入还没遭过社会的毒打,嘲讽理想与热血。其实内心如博主所说,是有嫉妒的(我做事畏手畏脚,你为什么能不顾一切),所以才用傲慢来伪装自己。
另一方面,短视频的发展与传播责任心的缺失以及随大流与虚荣,导致大词滥用。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去深度思考,又说话发视频不负责任,张口闭口都是大词,其中是有虚荣的吧,是有立人设的成分吧。表达出一个看着不着实际的高深莫测的观点,得到广泛认同,强化了老一辈的印象。特别是莫名其妙的号召与激化情绪,头脑一热也不想可信度与实践性了,干就完了,青春只有一次,人这一辈子总要为自己活一次吧。反正不好评价,核心还是在短视频的发展让人们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激化人们的情绪,以及信息茧房所致的自以为是(占比小)吧。用大词不是不好,只要你能用词准确地表达,就是好词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叔叔有要求
5个月前
广东
0
这个话题并不适合两个小姑娘来谈,略显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