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5分钟
播放:
126
发布:
4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2025年6月27日,埃隆·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召开了一场震撼全球的发布会,展示了七位人类受试者通过植入式脑机接口实现“心灵感应”控制、感官修复甚至远程操控机器人的突破性进展。此次发布会不仅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更勾勒出一幅人类与机器深度融合的未来图景。以下是本次发布会的核心洞察与技术突破。





1. 脑机接口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Neuralink已成功为七名受试者植入脑机接口设备,包括四名脊髓损伤患者和三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这些设备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参与者平均每周使用50小时,峰值超过100小时,证明其已成为实用工具而非实验品。


手术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是关键——新一代R2机器人将电极植入时间从17秒缩短至1.5秒,效率提升11倍。此外,Neuralink的临床试验已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和阿联酋获批,为全球化应用铺平道路。


2. “心灵感应”技术重塑人机交互


Neuralink的首款商业化产品“心灵感应”(Telepathy)通过植入大脑运动皮层的N1芯片,实现意念控制电脑、游戏甚至智能家居。首位受试者诺兰(Noland)在植入当天即打破脑机接口光标控制纪录,如今能流畅玩《马里奥赛车》和《使命召唤》。


技术参数方面,设备支持10Mbps带宽,延迟低于100毫秒,可实现每分钟40字符的意念打字。校准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15分钟,大幅提升易用性。


3. 人机合一:意识“栖身”机器人


发布会上最震撼的演示是脊髓损伤患者亚历克斯(Alex)的神经信号实时控制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手,同步完成精细动作。马斯克预言:“未来,你的意识可以‘魂穿’进擎天柱机器人,你就是它,它就是你。”


这一技术依赖“神经桥接”——若脊髓受损,信号可绕开断点,直接连接大脑与脊柱下端,重建运动功能。长期目标是让用户完全控制机械身体,突破生物限制。


4. “盲视”项目:让失明者重见光明


Neuralink的“盲视”(Blindsight)项目通过摄像头捕捉画面,将视觉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直接刺激视觉皮层,绕过受损的视神经。该项目已获FDA突破性认证,计划2026年首位参与者植入。


更惊人的是,Neuralink正在测试红外、紫外等“超感视觉”,未来或赋予人类超越生物极限的感知能力。


5. 技术路线图:从言语解码到全脑接口


Neuralink公布了清晰的研发路径:


2025年Q4:言语皮层植入,解码无声“意图言语”。


2026年:电极数量增至3000个,首位“盲视”受试者。


2027年:多设备植入(运动、言语、视觉皮层同步)。


2028年:单个设备超2.5万通道,治疗精神疾病,探索“意识共享”。


终极目标是构建“全脑接口”,实现生物大脑与AI的高带宽互联,彻底突破人类认知边界。


6. 神经医学革命:从治疗到增强


Neuralink的三款产品覆盖不同领域:


心灵感应:帮助瘫痪患者恢复数字交互能力。


盲视:修复视觉功能。


深脑刺激:治疗抑郁症、慢性疼痛等精神疾病。


ALS患者布拉德(Brad)通过脑机接口重新工作,渐冻症患者迈克(Mike)恢复沟通能力,证明技术已超越概念验证,成为生命质量的变革者。


7. 意识本质与人类增强的哲学思考


马斯克提出“三层大脑”理论:本能(边缘系统)、思考(皮层)和数字设备(第三层)。当前人机交互受限于低带宽(约1比特/秒),而Neuralink目标是将通信速率提升至每秒兆比特级,实现真正的“意念交流”。


这一技术可能重新定义“人类智能”——当大脑与云端直接相连,学习、记忆和创造力将不再受生物限制。


8. 伦理挑战:隐私、公平与意识主权


尽管前景广阔,Neuralink仍面临争议:


隐私风险:脑电波可能暴露潜意识,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社会公平:初期设备成本或达1万美元,可能加剧“增强人类”与普通人的分化。


意识干预边界:双向脑机接口可能引发“意识操控”担忧。


Neuralink发布会标志着人类正迈向“人机共生”时代。从医疗修复到感官增强,从机器人控制到意识互联,这项技术不仅重塑个体能力,更可能重构社会形态。正如马斯克所言:“未来不会突然到来,但某天回首时,你会发现它已无处不在。”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