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70分钟
播放:
1.06万
发布:
5个月前
简介...
北大心理学研究者张昕与资深媒体人白鹿,出了一本新书《不焦虑的养育》。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家长80%的焦虑来自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不了解。很多在成年人看来不可理喻的“问题”,对于处在儿童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可以理解的。
正养育着两个小孩的他们,真实的育儿感受是什么样?我们进行了一场坦率的对谈。
* “不焦虑养育” ,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
* 你是“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还是“忽视型”家长? 哪种家长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 孩子“不想上学”、“学习困难”,该怎么办?
* 孩子“叛逆期”天天上演,但是不叛逆可能更可怕?
* 在“鸡娃”氛围最浓的海淀区,怎么保持“佛系”?
* “无条件积极关注” ≠ 溺爱放纵,这里面的“度”到底应该怎么把握?
想搞懂娃的“脑回路”? 想知道各年龄段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养育隐藏任务”? 听完这期,祝你也成为“更不焦虑的家长”。
🌰本期人物🌰
嘉宾, 张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老年学会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毕生发展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已出版作品《了不起的心理学》。
嘉宾,夏白鹿,资深媒体人,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公众号“Dr昕理学”创办人。
两位嘉宾共同出版作品《没关系,我们都有点怪》,《不焦虑的养育》。
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
🌰时间轴🌰
00:49 不焦虑基本是不可能的。
02:39 当孩子开始逐渐有自我意识之后,可以说每天都是叛逆期。
07:46 孩子不想上学、学习困难,其实是挺常见的。
11:49 人生是一个长跑,要发掘自己擅长的东西。
12:44 身在海淀区,周围的鸡娃焦虑会传导过来吗?
17:43 海淀区某顶级中学最拔尖的班上,孩子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是50%。
18:47 我们的研究调查也发现,最顶尖大学里有问题的孩子,背后的家长很多都是老师。
19:15 “边界模糊”的父母会对孩子有更强的心理控制,孩子的抑郁焦虑也更强。
25:49 不要把孩子当前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个灾难化的想象。
26:30 西方是独立型自我,中国是互依型自我。家长和孩子的自我有关联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过度紧密和边界模糊。
28:55 鸡娃的反面并不是放任自流,还有一种不极端的育儿方式,温和而坚定的权威型父母。
31:32 教养方式分四类:“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
38:13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不是不能给孩子提外在要求,也不是不能批评孩子。
42:51 做错的事情要纠正,但我对你的爱是不变的。
44:29 忽视型和溺爱型的家长有个共同点,参与感太低。自我边界模糊的家长则是参与感太高了。
45:10 孩子需要目标,需要动机,需要高峰体验。
48:55 学前期,需要目标感。学龄期,需要能力感。青春期,需要自我同一性。
50:09 孩子愿意跟你吵是好事,说明他在寻找自我同一性。
50:54 日常的交流,孩子并不会叛逆。但说教会让孩子对抗性更强。
58:38 父母对孩子的“权威感”,从哪里来?
1:00:53 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是不焦虑的前提。
1:07:47 总结,给家长们三条建议吧。
本期嘉宾: 张昕,夏白鹿
主播:游识猷
后期: Yann
最后给这本好书打个广告——
在《不焦虑的养育》中,张昕老师和夏白鹿老师结合自身的育儿经历,把家长的焦虑来源层层剥开,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总结了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行为表现、心理发展、认知水平等,从而帮助家长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看见孩子的成长需求,提供适合的支持。
把成长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允许孩子不断选择和试错,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养育了自己。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家长80%的焦虑来自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不了解。很多在成年人看来不可理喻的“问题”,对于处在儿童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可以理解的。
正养育着两个小孩的他们,真实的育儿感受是什么样?我们进行了一场坦率的对谈。
* “不焦虑养育” ,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
* 你是“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还是“忽视型”家长? 哪种家长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 孩子“不想上学”、“学习困难”,该怎么办?
* 孩子“叛逆期”天天上演,但是不叛逆可能更可怕?
* 在“鸡娃”氛围最浓的海淀区,怎么保持“佛系”?
* “无条件积极关注” ≠ 溺爱放纵,这里面的“度”到底应该怎么把握?
想搞懂娃的“脑回路”? 想知道各年龄段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养育隐藏任务”? 听完这期,祝你也成为“更不焦虑的家长”。
🌰本期人物🌰
嘉宾, 张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老年学会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毕生发展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已出版作品《了不起的心理学》。
嘉宾,夏白鹿,资深媒体人,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公众号“Dr昕理学”创办人。
两位嘉宾共同出版作品《没关系,我们都有点怪》,《不焦虑的养育》。
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
🌰时间轴🌰
00:49 不焦虑基本是不可能的。
02:39 当孩子开始逐渐有自我意识之后,可以说每天都是叛逆期。
07:46 孩子不想上学、学习困难,其实是挺常见的。
11:49 人生是一个长跑,要发掘自己擅长的东西。
12:44 身在海淀区,周围的鸡娃焦虑会传导过来吗?
17:43 海淀区某顶级中学最拔尖的班上,孩子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是50%。
18:47 我们的研究调查也发现,最顶尖大学里有问题的孩子,背后的家长很多都是老师。
19:15 “边界模糊”的父母会对孩子有更强的心理控制,孩子的抑郁焦虑也更强。
25:49 不要把孩子当前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个灾难化的想象。
26:30 西方是独立型自我,中国是互依型自我。家长和孩子的自我有关联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过度紧密和边界模糊。
28:55 鸡娃的反面并不是放任自流,还有一种不极端的育儿方式,温和而坚定的权威型父母。
31:32 教养方式分四类:“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
38:13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不是不能给孩子提外在要求,也不是不能批评孩子。
42:51 做错的事情要纠正,但我对你的爱是不变的。
44:29 忽视型和溺爱型的家长有个共同点,参与感太低。自我边界模糊的家长则是参与感太高了。
45:10 孩子需要目标,需要动机,需要高峰体验。
48:55 学前期,需要目标感。学龄期,需要能力感。青春期,需要自我同一性。
50:09 孩子愿意跟你吵是好事,说明他在寻找自我同一性。
50:54 日常的交流,孩子并不会叛逆。但说教会让孩子对抗性更强。
58:38 父母对孩子的“权威感”,从哪里来?
1:00:53 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是不焦虑的前提。
1:07:47 总结,给家长们三条建议吧。
本期嘉宾: 张昕,夏白鹿
主播:游识猷
后期: Yann
最后给这本好书打个广告——
在《不焦虑的养育》中,张昕老师和夏白鹿老师结合自身的育儿经历,把家长的焦虑来源层层剥开,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总结了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行为表现、心理发展、认知水平等,从而帮助家长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看见孩子的成长需求,提供适合的支持。
把成长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允许孩子不断选择和试错,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养育了自己。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爱咖啡的小兵
5个月前
上海
11
先透露下心理学家的娃能无门槛上哪些学校,再来判断这些观点是否适合普通人?

薇园
5个月前
福建
9
听到顶尖大学里出问题的孩子,背后很多家长是老师这个真的戳中我……
要好久伐
5个月前
广东
4
41:27 诶,听到这又发现是夫妻(原谅我的歪楼)

小麻雀仔
5个月前
广东
3
其实看到这个title就大概知道,里面的内容会像那个如何与自己的素颜和解的视频那样,带着黑色幽默

大力强
5个月前
云南
3
哈哈 近年遇见的不少……高阶知识分子家长们(抱歉使用这么婆罗门的词)纷纷拥抱多元教育,根本不把什么中考,什么高考放眼里。见识过精彩纷呈的创新教育之后,只能感叹:天啊!这可比卷竞赛卷高考卷公益种种也卷太多了吧!
百花齐放也热闹。
前瞻性的家长、老师,早都拥抱AI生产力了,当然不忘充分的人文、博雅、自然教育、体育精神、等等等等。
如tu
5个月前
山东
3
06:11 叨叨昕的声音,因为哔哩哔哩老年心理学+抖音,比较熟悉。白鹿的声音,挺好听。昕啊,该减肥了,把颜值第一的名号,争取回来。
如tu
5个月前
山东
3
07:48 我们只是有点怪,真的好看。新书,期待中…

二三得五
5个月前
广东
2
鸡娃不如鸡自己

独步91
5个月前
浙江
2
躺平的我小板凳坐好了!(鸡娃不如鸡自己ԅ(¯㉨¯ԅ))

本monkey
5个月前
广东
2
互逆性思维收获到了

枝上蝴蝶
5个月前
广西
1
09:29 漏漏漏漏

有点礼貌但不多
4个月前
湖南
1
学到了,科学育娃,不焦虑也不放任,遵循娃的生长规律,建立良好的三观和韧性,家应该是孩子的港湾而不是战场。
琴哥欠
4个月前
江苏
1
这期节目挺好的,养娃哪有不焦虑的?我们是普通人,不要对孩子有太高的要求,做好自己,尽自己能力给孩子最好的。保持快乐原则,安全原则,无条件养育,做好自己,言传身教。
春暖花开_qm51
4个月前
海南
1
👍👍👍
小宇宙匿名用户
3个月前
辽宁
0
40:58 我觉得,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放任型比较好,性价比高,能世俗意义成功的孩子自驱力就足够了,不过多干涉,他们自己就能成才,而且能提前培养自立能力,对于父母来讲性价比高,省钱省精力省时间,孩子是人,父母也是人,牺牲父母的发展来供养孩子,我不知道,除了所谓社会,这件事对谁有益,干嘛非要拿孩子互相竞争。当然,钱多时间多的有闲剥削阶层,可以把家务等繁琐的事推给下层人,有精力花在孩子身上, 提高成功的概率,先不说这路径适不适合孩子,孩子愿不愿意,这么做的人其实不是在搞教育,而是在尽力保住所在的阶层,防止孩子阶层下降,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就是他们在努力保持剥削地位,简称可耻。最可笑的是,现在很多自以为是中产和小康水平的家庭也在卷教育,简直可笑,整体来看,他们这么做除了养肥教培和不良老师,没什么太大用处,他们家那没背景没天资的庸才怎么教也是一样,只不过满足他们有劲没处使的原始欲望。还是应该搞社会化抚养,这样才能实现公平,上一代的势力和财富就不应该很容易传导到下一代,否则永远有阶层剥削,而是自然而然贫富差距会越拉越大
小宇宙匿名用户
3个月前
辽宁
0
45:20 三观不全,没接触过生存社会的孩子,有个什么目标,目标也是父母老师外界给他的目标,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和保护孩子作为一个人的目标
小宇宙匿名用户
3个月前
辽宁
0
51:39 鹤立鸡群是这样的,鸡还会嘲笑鹤,完全不知道自己才是小丑
小宇宙匿名用户
3个月前
辽宁
0
1:07:43 所以很多人不生了,满意了吧。现在对当父母的要求明显提高了。而且我也不认为,人满足你们所谓合格父母的要求才能生孩子,我认为这是天赋人权,只有好父母坏父母,没有没资格的父母。现在的人管自己也就罢了,还喜欢管别人,管别人生不生孩子,有没有资格生孩子,简直荒谬,把自己当神呢?!

迪丽热巴真的很热
5个月前
广东
0
有没有什么心理书推荐

去撒哈拉吧
4个月前
湖北
0
这个育儿观念还是比较落地的,而且两位作者也很真诚,他们也在适当地“激娃”,这认同了现在社会中适当的焦虑。
现在的社会中有一种很让人苦恼的现象,一方面大家都说躺平不鸡娃,让孩子有快乐童年。一方面课外班上的直飞。
他们可能不是同一帮父母,我很迷茫。难道不能要求孩子努力上进,同时又拥有快乐童年吗?难道学习与奋斗就一定与快乐是对立面吗?
所以,听这期节目,让我更坚定了,陪孩子一起努力是重要的,但是课题分离,人和事,人和人要分开。孩子的成就多少与父母的成功失败无关。我们尽人事即可。
所以,陪孩子写作业可以,家长态度好一点,然后问题就不大了。要搞清楚,家长态度恶劣的原因,以及你觉得孩子让人生气的原因。是我们把过多期望放在他身上了?还是把孩子过于绑定自己了?孩子只是孩子,要给予耐心,让他们茁壮成长。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许许暧佳
4个月前
四川
0
不要搞孩子,搞自己才是养娃正道
东啊_Y1E0
4个月前
四川
0
31:34 是的,并不是只有鸡娃和放任两个选择的
letittttttbe
4个月前
重庆
0
10岁还这样怎么办。。。
参商_iTrU
3个月前
天津
0
很多时候就是智商所限,正常人应该有自知之明,智力不够这件事我从初三就开始正视了,也不耽误上211,做好自己能做的,能力以上的不强求。人的认知能力是不同的,否则还要考试区分阶级干嘛。
当然五岁的孩子可能真是没发育到的问题,小时我妈也总为学习揍我,我自始至终都认为是她不对,不是我没有跟着她的思路走,是我确实跟不上,家长要求过高了。我们的家长不懂教育,这有点悲哀,我们也没法抱怨那么爱自己的人,只能多思考学习,不走失败的老路,结果就是四十岁都不敢步入婚姻,因为不知道有什么好东西能留给后人,也找不出什么好基因值得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