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rain 崔老师
过年啦!
今天,我们刚刚从姥姥家来到奶奶家,也恰逢一月的最后一天,一定要记录一下最近春节的感受了。
本期主要聊到了我们在姥姥家与奶奶家不同的带娃感受,讨论了家庭环境、生活规律对孩子的影响,参加家庭聚会的感受、“不再嫉妒别人”的心态的变化……
春节带娃体验:
预期与现实有落差,但也有留下很多印象深刻的回忆。
换了环境之后的问题:脱离常规,生活空间里的易碎物品和安全隐患;屋内温度高,孩子皮肤敏感、情绪烦躁,出现挠身体的状况;J人和P人的不同……反思“原生家庭的不同”,保持尊重和理解。
家庭聚餐的经验:选择商业综合体的餐厅,方便孩子活动。今年家人选的餐厅外有剧场走廊,缓解了孩子坐不住的问题;看到别人家优秀孩子不再心态失衡,这是心态的进步,意识到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苦与乐。
家人的心态成长:姥姥提前和邻居沟通孩子可能出现的状况,如跺脚声、哭声等,希望邻居谅解,很勇敢!准备描红、剪纸的文具等,保持训练量,避免孩子假期过于散漫而情绪暴躁…
春节的娱乐体验:传统的家庭麻将,今年新增的掼蛋,看电影、探索商场,利用小区地库让孩子锻炼……老传统和新尝试,留下很多记忆。
一些来自DeepSeek的启发:
(问了一下欧文亚隆可以给我们什么样的春节建议)
1. 珍惜此刻的团聚
放下手机,专注「此时此地」
与家人吃饭时,刻意减少刷手机或拍照,真正观察他们的表情、倾听声音,感受“这一刻”的不可重复性。例如,问长辈:“您小时候过年最难忘的事是什么?” 从故事中体会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传承。
组织全家写一封“给未来自己的信”,或录制一段家庭视频,记录当下的笑声和祝福,成为未来对抗虚无的锚点。
2. 接纳「孤独」:在联结中保持真实
允许差异,不强求「虚假和谐」,面对压力时,尝试说:“我知道您是关心我,但我现在的生活有自己的节奏。我们可以聊聊其他开心的事吗?” 用坦诚替代回避,承认差异也是一种亲密。
主动分享脆弱
尝试对家人说一句真心话,比如:“其实我今年工作压力很大,但回家看到你们就安心了。” 这种脆弱可能引发更深的情感共鸣。
当感到被误解时,尝试说:“你刚才那样说时,我感到难过。也许我们可以换个方式沟通?” 直接而温和的表达,往往比隐忍或争吵更有建设性。
“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在关系中。” 春节的疲惫、争吵或尴尬,本质上都是“人存在”的证据。
不必追求完美的团圆,而是在混乱中看见真实——那个会生气但也会道歉的家人,爱比较但也会偷偷塞红包的亲戚,才是活生生的、值得去爱的存在。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