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人类天生更关注现实而非历史,除此之外我们也更愿意用理想而非过去来衡量当下。
本期节目是2025年度文明客厅的第三期节目,也是许久没有和大家见面的影评系列节目。
(本期节目嘉宾:阿泽、灰灰)
本期节目Shownotes:
一、电影现象与社会反响:被捧上神坛的女性宣言?
1. 现象级电影的背后:
2. 为何一部意大利女性主义电影能在欧洲引发轰动?
社交媒体话题#CèAncoraDomani为成为女性权益的声援符号?
3. 好评如潮的隐忧:当舆论同温层形成,影评人为何要“唱反调”?
这部电影是否被过度赋予了“政治正确”的光环?
二、优点与争议:浪漫反转能否掩盖深层问题?
1. 表面的闪光点:为何观众对结尾“选举权”的反转如此感动?
演员的演技是否成功撑起了极端压抑的家庭叙事?
2. 教育意义的“陷阱”:电影将“家庭妇女”与“政治选举”强行关联,是创新还是偷懒?
若拍成短片,是否更能避开冗长叙事的缺陷?
三、致命缺陷:为何说它配不上“选举权”的宏大主题?
1. 叙事诡计的崩坏:
2. 为制造反转,导演是否过度丑化了家庭环境?
妻子迪丽亚的极端遭遇,能否代表1946年意大利女性的普遍困境?
3. 单一内容的困境描述,是否代表着剧本的缺失?
4. 政治语境的缺失:
5. 为何电影对“选举权斗争”的历史背景避而不谈?
6. 一位凭个人偏见就去剥夺他人意义、破坏他人财产的人是否可以参与选举?
相较《奥本海默》的政治惊悚线,《还有明天》为何显得苍白?
7. 是否为了高悬在上的政治符号,而避免了去争论?
8. 历史真相的误读:
9. 1946年的选举权,真能瞬间改变女性命运吗?
导演为何忽略“权利需流血争取”的残酷现实?(参考《女性参政论者》)
四、深层叩问:自由是“天降”还是“争夺”?
1. 政治与现实的割裂:电影结尾的“光明结局”,是否是对历史的投机式美化?
为何说“自由必须上升至其高度”而非被动等待?
2. 观众的情感共鸣:感动于“还有明天”的观众,是否陷入了理想主义幻象?
在认同逻辑盛行的时代,如何保持理性批判的眼光?
五、延伸思考:我们该用怎样的视角看待历史?
1. 历史与当下的镜像:用现代价值观评判过去,是否是一种傲慢?
电影应承担“记录现实”还是“创造希望”的责任?
2. 艺术与真实的博弈:当导演选择浪漫化历史转折点,是否削弱了女性斗争的真实重量?
为何说《还有明天》的“投机色彩”可能比平庸更危险?
“自由从不降临,人类必须上升”——这部电影是“上升的阶梯”,还是“虚幻的安慰剂”?
Op:《A bocca chiusa》Daniele Silvestri
Ed:《La sera dei miracoli》Lucio Dalla
本期节目是2025年度文明客厅的第三期节目,也是许久没有和大家见面的影评系列节目。
(本期节目嘉宾:阿泽、灰灰)
本期节目Shownotes:
一、电影现象与社会反响:被捧上神坛的女性宣言?
1. 现象级电影的背后:
2. 为何一部意大利女性主义电影能在欧洲引发轰动?
社交媒体话题#CèAncoraDomani为成为女性权益的声援符号?
3. 好评如潮的隐忧:当舆论同温层形成,影评人为何要“唱反调”?
这部电影是否被过度赋予了“政治正确”的光环?
二、优点与争议:浪漫反转能否掩盖深层问题?
1. 表面的闪光点:为何观众对结尾“选举权”的反转如此感动?
演员的演技是否成功撑起了极端压抑的家庭叙事?
2. 教育意义的“陷阱”:电影将“家庭妇女”与“政治选举”强行关联,是创新还是偷懒?
若拍成短片,是否更能避开冗长叙事的缺陷?
三、致命缺陷:为何说它配不上“选举权”的宏大主题?
1. 叙事诡计的崩坏:
2. 为制造反转,导演是否过度丑化了家庭环境?
妻子迪丽亚的极端遭遇,能否代表1946年意大利女性的普遍困境?
3. 单一内容的困境描述,是否代表着剧本的缺失?
4. 政治语境的缺失:
5. 为何电影对“选举权斗争”的历史背景避而不谈?
6. 一位凭个人偏见就去剥夺他人意义、破坏他人财产的人是否可以参与选举?
相较《奥本海默》的政治惊悚线,《还有明天》为何显得苍白?
7. 是否为了高悬在上的政治符号,而避免了去争论?
8. 历史真相的误读:
9. 1946年的选举权,真能瞬间改变女性命运吗?
导演为何忽略“权利需流血争取”的残酷现实?(参考《女性参政论者》)
四、深层叩问:自由是“天降”还是“争夺”?
1. 政治与现实的割裂:电影结尾的“光明结局”,是否是对历史的投机式美化?
为何说“自由必须上升至其高度”而非被动等待?
2. 观众的情感共鸣:感动于“还有明天”的观众,是否陷入了理想主义幻象?
在认同逻辑盛行的时代,如何保持理性批判的眼光?
五、延伸思考:我们该用怎样的视角看待历史?
1. 历史与当下的镜像:用现代价值观评判过去,是否是一种傲慢?
电影应承担“记录现实”还是“创造希望”的责任?
2. 艺术与真实的博弈:当导演选择浪漫化历史转折点,是否削弱了女性斗争的真实重量?
为何说《还有明天》的“投机色彩”可能比平庸更危险?
“自由从不降临,人类必须上升”——这部电影是“上升的阶梯”,还是“虚幻的安慰剂”?
Op:《A bocca chiusa》Daniele Silvestri
Ed:《La sera dei miracoli》Lucio Dalla
主播...

庄梦泽

屠弗希克斯欧万

克莱西斯

劈死奥夫
奕北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天才小小何
4个月前
瑞典
42
虽然主播一直在想跳出男性视角去解读这部作品,但我还是无时无刻感受到男性的优越感和漠视…

酱姜
4个月前
北京
18
03:02 好,听到“处女作”这三个字立马退出播放了,如果主播确实想做影评,就该踏踏实实了解整部电影的创作过程,例如主创团队来华的访谈,例如电影的宣传方式。我这样一个普通观众都在看电影前看过那张用“开山作”“首作”代替“处女作”的宣传海报,两位男(重音)主播呢?
ObliviousMe
4个月前
广东
16
1. 主播的困惑就是曾经大部分女性以及现在一部分女性经历的现实。既然主播认识到一些发言是自己的偏见,那就放下偏见,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2. 主播认为的一些不合理,一字一句之间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他人的行为,但凡有些同理心可以代入一下对方的视角,就可以少些不理解不接受。3. 总结主播观点:女主的遭遇是极端个例,女主的行动不可理喻。阁楼上的疯女人就是被这种人逼出来的。
路为什么遥呢因为路痴
4个月前
浙江
13
尊重你们的评论。但是我还是想说:1. 不理解主播一直在调侃自己是男性,评价女性电影很危险。既然你们说这部电影探讨的是人类的问题,那为什么要扯上性别对立呢。其次这部电影的编剧是男性,是男女共同讨论确立的,而不是女导演一人的偏见。既然要谈论就真诚一点。对男女导演的刻板印象停留在上个世纪。2. 不拍女性被虐并不仅仅是视觉疲劳。而是对话语权的掌控的改变。3. 对结局反转的不满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没有精致的铺垫和伏笔让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这并不是一部真探电影。我当时看的时候也有点惊讶。但这恰恰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巧思。既然家暴都可以幽默歌舞化,那导演和编剧利用蒙太奇把一个女性的成长由我们觉得是奔赴一个男人到对更大权利的出击也是很妙的。并且结合故事历史背景也很合理。

_南方蝶道
3个月前
云南
9
跟女权谈阶级矛盾可以甄别假女权,跟男左谈女性权益可以甄别假男左。当代伤害女性最深的毒瘤,就是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性别叙事。多少打着女权旗号的投机分子把性别议题搅成浑水(评论区某些言论更是惊为天人,可以对号入座了)。
首先这些货色大都忽视阶级和经济基础对女性地位的根本影响,将整个问题简化为单纯的“男权压迫”,忽略不同阶层女性面临的差异化困境,将女性解放局限在所谓的*中产(小资)生活方式*的选择,却忽视底层女性面临的系统性压迫。
又将女性问题的解决归为文化批判或观念斗争。虚构出一个单一文化敌人,将“父权制”抽象成跨阶级的普遍文化压迫,选择性忽略不同阶层男性的差异性(底层男性可能同时也是父权的受害者和实施者),所以将性别矛盾简化为“男女对立”,却淡化阶级同盟的可能性。目关短浅,聚焦在“污名化词汇”(某评论死抠“处女作”),潜意识把解决措施归于纠偏这些“落后的性别观念”,而非物质基础(如生育劳动的无偿化、职场歧视的经济根源)。
评论区很多针对主播的批评是虚伪的,你们强调通过主体觉醒、精致生活方式实现解放,树立一个“独立女性”的形象,却将反抗异化为市场行为,对现实资本主义职场对底层劳动者的剥削讳莫如深;你们乐于接受“政治正确改编”作品的讨好,却对可能掩盖真实权力关系视而不见;你们宣言口号、贴上标签、大搞身份政治,却鲜少提出具体政策诉求。你们的所谓的批判和斗争就是儿戏,不仅不威胁资本利益,反而为资本制造营销话题,真正能挑战私有制改变现状的议题你们从来不关心,你们只喜欢评头论足、宣泄情绪,是你们和父权制残余共谋了对女性剥削。

当脊柱化为蛋白石
3个月前
江西
9
说真的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吧,女性长久以来在家庭中经受的暴力就是被忽视的,当时我看完全女场次的发言中都有好多女性说经历过家暴,21世纪如此何况以前?极端个例这个帽子真的会扣哈。以及对于铺垫不够这个问题,我就只看过一遍都记得有很多细节在暗示选举,比如妇人家关于政治选举的讨论,咖啡厅门口的海报张贴,葬礼时人人都说街上堵。如果这些都还不算铺垫那真的只能说没仔细看。以及最后女主去投选票本来就是作为打破“去私奔”的设想,作为一个反转存在,感到震惊是必然的。本来还想抱着友好的角度来听听不同的视角,看看这部电影有什么缺憾在,但只听见了傲慢与一种习以为常的漠视。所谓跳出男性视角更是好笑至极……越强调什么就越缺什么。
天才小小何
3个月前
瑞典
7
第一次听完我思考了两天,到底为什么在我听你们侃侃而谈这部电影的时候会如此愤怒,即使已经阐述了前提是建立一个新的视角。在之前的评论说我感受到了男性视角的漠视和优越感,因为我不知道为何这些女性为之努力很久很久的事情,怎么会从男性嘴里轻飘飘的说出口了,比如主播在提到关于女性对于政治的意识和讨论,我们都看到教育的不公和资源分配的不公,比如姐姐未婚夫一家的女儿就拥有上学的权力,去打疫苗的那一家的女儿也拥有上学的权力,但是当这家的女主人开口谈论政治的时候也得到她丈夫的指责。而迪莉娅一家,迪莉娅几乎没有接受过教育,为了供男性读书,姐姐没有读完高中。她们如何获得开口说话的权力和勇气,如何拥有谈论政治的资本,如何理解不同党派给百姓带来的结果,因为无论是哪个党派执政,那一巴掌还是会落下。所以当主播希望看到女性也有对于时局的判断或者对于政治的理解,甚至期待有关于这方面的男女对话的时候,我感到深深地无奈与愤怒,女性真的可以开口说话吗?开口说话的结果是什么我们都明白。
其次,再来谈论一下主播关于电影中家暴画面的解读,首先我认为痛苦无法被比较,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痛苦没有谁更疼一说。如你们所说,这部电影把家暴的环节用歌舞剧的形式展现,所以才让观众感觉没有那么直接的冲击感。对于我而言,这个镜头不算多甚至是有所收敛,既然丈夫可以起床无缘无故给妻子一巴掌,那怎么可能丈夫只在妻子烧糊了土豆,摔碎了盘子之后家暴,我们所看到的是女性家暴的缩影而不是夸大的描述。
关于迪莉雅的女儿,主播说不理解为什么女儿会认为自己的母亲丢脸,嫌弃母亲有缝补痕迹的衣服,嫌弃母亲穿着围裙在家里做家务,嫌弃母亲懦弱无能。女儿目睹父亲对母亲的暴力和剥削,巴掌没有落在她脸上,但女儿也是受害者。因为暴力和剥削女儿缺乏反抗的能力和勇气,她非常羡慕未婚夫的妹妹可以上学,甚至听说的时候是惊讶的,原来女性是可以读书的。女儿在不知不觉陷入一场新的暴力和剥削,“儿子”成为下一轮的施暴者,“女儿”成为下一轮的受害者。爷爷的房间里,有警告儿媳闭嘴的爷爷,家暴的爹,和满口脏话的弟弟。三个时代的女性(祖母,迪莉雅,女儿)的命运在这个房间里重合。女儿与未婚夫调情的时候,未婚夫擦掉女儿的口红,警告她以后只能为他化妆,剥夺女儿上班的权力,他说:“你妈妈看不见我们。”在这个看不见的地方,女儿和母亲所遭受的会有什么不同。女儿对母亲并不只有怨恨还有依赖,因为女儿也无力改变这一切,她希望母亲的反抗也能为她带来解放。对母亲的忍受是失望的、愤怒的,渴望母亲逃脱家庭的牢笼,希望母亲有个人追求。这种渴望一方面是对母亲的爱,一方面是对反抗榜样的向往。女儿看见母亲的困境,会恐惧,会惊觉。于是产生“以后不要成为母亲这样的人”,对母亲产生厌恶。
而对于美国大兵,绝不是一个突兀之处。首先,美国大兵高大的形象,在迪莉雅第一次见他的时候,虽然大兵展现的是友好和善意,但对迪莉雅来说,她很害怕,这何尝不是一种男性压迫的展现。其次,与意大利现状做对比,大兵家庭和谐,对女性是尊重的,看到女主被家暴之后是会认为是不对的,愿意帮助迪莉雅。随后的画面是修车哥,尼诺,认识三十年喜欢迪莉雅那么久,明知道迪莉雅被家暴也从没说帮忙,这又是一处与意大利男性的对比。
为什么迪莉雅要炸掉女儿未婚夫的酒吧,如主播所说只是揣测吗?很明显不是,迪莉雅看见了他擦掉了女儿的口红,擦掉的还有女儿的尊严和自由。在此之前,迪莉雅认为这个金龟婿是女儿逃离暴力的好去处,用心准备他们的订婚宴,但没想到女儿也坠入了如她一般的深渊,如同自己的丈夫在婚前全心全意地对待自己而在婚后是无尽的家暴。但是选择让女儿放弃的办法,只有毁掉金龟婿的资本,利用父权让女儿死心。
利用大兵炸掉酒吧确实很值得探讨,迪莉雅是完全不懂英语吗,好像也懂几个简单的单词,自学几句也不是什么难事。后来大兵也学了意大利语,和迪莉娅做自我介绍,也说明了语言不是壁垒。而真正耐人寻味的是说服过程,我们不知道迪莉娅为此付出了多少,才能让美国士兵冒险炸掉酒吧。
Mars_xLPd
4个月前
辽宁
6
你没事吧?
Sophia321
4个月前
上海
6
除了那个尖锐的问题的回答,完全同意主播们的分析。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为了一碟醋包了一顿饺子。如果要谈投票权的重要性,你就好好谈,而不是偷偷摸摸地在最后用一个和前情割裂、满是bug的反转来强行升华。而且这次投票的选项是国体选择,和女性权益(除了投票权本身)并没什么关联,让最后的反转更加深了“咬了口苹果发现里面有半条虫”的感觉。
光阴咏叹调
4个月前
北京
5
我是女性,我觉得主播说得挺好,我今晚刚看完,同感,用抽象的政治语言简化一个社会性建构问题。
笼了个包
4个月前
山东
4
从解决家庭内部矛盾到参与政治选举,并没有大的跨越和割裂。因为家庭暴力不是个体小家的问题,而是社会结构性问题,需要通过政治和法律上赋予妇女教育权和平等就业权、遏止性别暴力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庄梦泽
4个月前
江苏
4
希望有不同见解的朋友可以尽情发表评论,但是我个人还是建议大家先收听完整期节目哦,绝大多数你们的问题我们在节目中已经有比较明确的回复。
我们观点的大相径庭其实可以催生出真理越辩越明的结果

-梦的背后
3个月前
江苏
3
解释淡化了情感上的愤恨,当你把这个剧本问题抛出来时,收获的只会是两种声音,一种是认可,一种是反对,绝不会出现开始反对到认可的这一种可能,因为大部分作为具有社会性情感的人是不会背叛自己的立场,最多是了解到了你的看法,而不是去理解,“她”们愤怒的对象归结到底是家暴和压迫,如果从“她”们的角度来看问题,是不是这些不理解也无可厚非呢。最后我想说的是,女同胞们要警惕这种愤怒的情绪,男女都是人,我们尽量从“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离客观更近一些。

怪瘦蕾
4个月前
河南
3
感谢阿泽和灰灰,如果没有你们的推荐我是不会去看这部电影的,生活本身已经很沉重又何苦去看上个世纪中叶她人的苦难呢?但是昨晚看完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日子还是要好好过努力去生活。有机会要看《姊姊妹妹站起来》。

4o一点点
4个月前
四川
2
“她将半生隐忍的伤痕,化作女儿自由的盾牌——一场爆炸摧毁的是暴力,一张选票重写的是命运。” 影片中这段情节以母女关系为情感支点,突出主角为保护女儿奋起反抗的张力,同时将“爆炸”的戏剧冲突与“选票”的历史意义结合,展现女性从家庭到社会的双重抗争,兼具情感共鸣与史诗感,激发观众对女性命运与时代变革的思考。
HD922051e
3个月前
英国
1
虽然我对这期节目听完还是有一些批评,但总体上我觉得阿泽希望保持自己的角度“说真话而非说好话”(虽然总体上泼冷水的部分较多,但我能感觉到二位在心底里还是给予了好的评价)。我觉得针对于某些“主旋律片式的女性主义或者表达以及相应的基本盘群体”揭露这些是一定会扯头发的,当人们以政治正确的名义对待质疑者和不同意见者以他们所反对的样子的时候,自然会使逻辑事实情感沦陷在意识形态话语场的自我满足里。对待政治、对待女性、对待家庭需要更好更严肃和更有温度和艺术的表达,这是我们都共同期盼的而非是针对任何一种女性主义的压抑(事实上这是一种对于真正女性主义表达来临的期盼)。虽然其中二位主播为了说明这件事也有些不太严肃类似说教的阐明了一些“事实”(我并不觉得但对于理解的人来说有些多余而对于内心没有坚定认同和迷茫的人只会感觉失语、愤怒和迷茫)。希望女性真正思考是否需要一个主旋律、一个幻想的救世主(就像美国大兵炸毁同胞的咖啡馆、是否并不是真正拯救同胞的只是裱花的选举权)无论这个人打着什么样的名号,娜拉出走了投身了集体的大熔炉,在我眼里真正宝贵的并不是所谓的蒸蒸日上的女性价值和权利而是她们内心的善良羁绊和不屈不挠
Jo~0927
3个月前
浙江
1
17:34 其实女儿的行为很合理的,青春期的时候面对对自己重要的人扛不住贫穷带来的羞耻感,以及她害怕失去那个对她而言非常好的婚姻,所以会有很多不安和恐惧。那个家庭里,她只能向母亲表达这些情绪,每个人对自己亲近的人都更容易说出伤人的话,特别是女儿还小,她只是感受到问题,然后充满愤怒,以为妈妈自己不努力,等她长大了才会明白,是结构性,那时候她就会无条件支持母亲了。
天才小小何
3个月前
瑞典
1
最后来探讨一下这部作品的主旋律,选票权。在主播的视角看到的是一个人追求自由和成长的一个历程,这与人无关性别。这可能是普罗大众都能看到的一个点,但既然要分析女性电影,就不能只谈这一点。在迪莉娅去选票站之前,作者的铺垫都像迪莉娅要抛弃家庭和尼诺私奔了。导演刻画了许多,比如迪莉娅提前买好了衣服,并且按照自己的身材进行修改;和好友提前对好说辞,来应付丈夫的查岗;在弥萨日的时候,表现得心虚焦躁,非常想要提前离场;在去之前小心翼翼地换衣服,化妆……这一系列的行为都符合女性去见男性装扮自己的刻板印象,而导演有力地给了所有人一巴掌,迪莉娅没有私奔,没有选择去依靠另一个男人,而是去了选票站。诚然,选票是代表女性获得了投票权,但导演赋予了它更多的含义,是女性坚定的选择相信自己而不是相信他人,与其把命运交到另一个男性手里,不如用力奔跑,用坚定的姿态开启明天和未来。这个双线反转比起直述女性拥有选票权这个故事线来说真是太棒了!!!我认为这或许才是导演在最后所说:“我们紧握选票权,就像紧握情书。”
期待你们的回复。

慕紫
3个月前
浙江
1
就像男性和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看重的部分不一样,女性之所以觉得这些电影好,确实更看重的不是影片在剧本,摄影等各方面是否做得好,是否完成了好的作业。而是到底这些片子表达了什么,带来了什么。是,也许各方面做到更优秀有助于更好的表达,但是,首先要有这些内容的表达。就像我闺蜜看了《好东西》回来跟我说,对呀,离婚不丢人。这给离婚后一直被前夫影射有多失败的她来说,给到了纠偏和力量。

屠弗希克斯欧万
3个月前
新疆
1
我祝你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