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主播

  • 和尘,觉明朗照,对自己彻底的真诚。
  • 如山清,但愿长睡不复醒。

本期简介

本期是山清来北大找我玩的时候,我们在食堂录的一期对谈,有稍微的背景音。

规训、自由与选择:从农耕到996,我们如何被时间驯化?

现代社会的时间规训是如何形成的?从农业文明到工业革命,从学校到工厂,人类的自由与时间的节奏性如何博弈?

从基础教育的历史起源,到学校生活与社会秩序的衔接;从“996”的本质与节奏性对人生的影响,到自由与规训背后的意义。

欢迎和我们一起探讨时间规训背后的教育制度、社会结构与个人选择。

时间轴

  • 01:28 应试体制:书桌到工位

从应试体制里出来的人,无缝衔接了社会对人的时间的不断挤压

  • 02:40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其实都是在坐班的

  • 05:28 农业工业与教育

我感觉高中就是一个小的社会,但所有人会因为空间不足被疯狂地挤压在一起,在原则化的社会里不断摩擦

小学,初高中的基础教育和大学的教育在历史来源上看,是不一样的,像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一开始是在工业革命的时候,农村里面的农民转化成工人其实是有一些阻力的,因为生活习惯上他是很不适应的。农民的生活,虽然农业劳作是比较辛苦的,但是它不是无聊的,无趣的,不是机械式的。农业是很难量化,很难标准化的

农业是有序的工作……农民进入工厂的时候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首先在工厂里面就很难被组织,因为农业本身就是有点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作息是依据自然的生活状态

  • 07:35 想象一下,我们每天稳定的在同一个时间坐在课桌前的生活其实在上大学之前,已经过了十几年了。这个影响,可能是比通过这个教育学到什么知识的影响是更长远的。忍耐力是大大增加的

小红书上面经常会说那些读博读得很痛苦的人,其实根本就不适合读博,事实上真的有读博圣体或者学术圣体。他们的整个身心模式都非常适合做学问

国民教育从起源上讲,就是为了培养工人。国民教育是为了未来进入工业做的准备,所以禁欲性和服从性的训练都比较重要。

能够在书桌前坐满八小时的人,就更有可能在流水线前也坐满八小时。农业本身没有现代工业那么枯燥,所以农民本身没有办法无缝转换成工人

  • 15:14 朋友说,中学教育把人磨成了心气很高的耗材,把学习和吃苦绑定了,塑造学生“学习就是吃苦”的价值观

学习是一种生物本能,它在人存在文化教育之前就存在了

他说,他在教育经历中没有获得什么,反而会因为这个教育经历来贬低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不适合学习的。教育经历让他痛恨上了学习

北大的老师问:你愿不愿意去过不读书的生活?如果这种不读书的生活物质非常的富足,你也会过得很快乐呢?

有个老师说,你们来到北大,基本上就是为了把自己在以后能够卖出一个更好的价钱

上学不一定是一个目的,也可能是一个手段。我来北京大学上学的原因不一定是因为我很喜欢上学或者很喜欢读书,而是因为社会在这个事情上给了我很多的期许或者是觉得这条路径是不需要走的

我身边的很多人其实已经不想再进入这种996的坐班了,996的坐班实际上就是回到了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生活

我感觉他们很大程度上,怀念高中是怀念一种有人给他制定目标,自己只要执行的生活

大学所赋予我的最美好的东西就是自由的空间和每个人可以走不同路径的选择

没吃过上班的苦,下一步就是吃不了上班的苦

  • 25:55 博弈:节奏性与自由

节奏性使得日常生活本身带有反思性,节奏性给予日常生活一种优越的地位,使他同人的别类生活方式相比,自然成为人生的基本部分

节奏性占据了人生时间结构中的绝大部分,虽然它采取了过于单调的形式和重复的特点,但以重复敲打的功效在实际上强烈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培养出人们意想不到的生命品格,也促使人们一再的思索日常生活的意义

人可能是自由的,但同时也可能是悲苦的。自由不一定能给你带来幸福,自由是有其代价的

“996的坐班其实是指生活的节奏性”,但我只赞同坐班是生活的节奏性,因为996其实是一个强度过大的一个节奏

每天都固定有一段不短的自己支配不了的时间,人才会越来越好

因为你会埋头拼命读书,所以你会加班到十点。如果你接受不了学校那种制度,有可能中途就从学校退出了

筛选名牌大学生,不一定是为他们在名牌大学里面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也有可能是更适应这套体系,更能够规训自己,还能在这种生活里获得一些快乐

大多数人读书其实追求的是一个结果

读书的过程可以是设计这套系统的人的手段,去蒙蔽你,去消耗你,去填满你的注意力,去利用你对风险的高敏感性。宁愿去承受愈发糟糕的边际回报,也要去选择付出和回报的绝对非负性的关系

读书的结果也可以是设计这套系统的人手段去规训你,去同化你,去利用你愈发重的一个沉默成本让你被这套体系继续捆绑,或者去筛选你出来成为利益共同体

很多人做学术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学位已经不能到外面去置换到什么更好的东西,他就会选择继续在这个体制里面。也有可能是因为他更习惯这个体制

  • 34:10 追求读书是一种驯化吗?

我感觉做自媒体其实是需要一些丰富的城市生活或者个人生活

读书之于学生,大家追求结果,功率上是因为这个低概率的结果代表了更好的机会,更好的资源。也是因为抵达这个低概率的结果的路途,如上面所说,短中期的付出与回报关系是绝对非负的

学生追求读书的结果,也有很大的原因就是一代代人被读书这套系统的设计驯化了而已。让人觉得一件事情有价值,并不需要从利益权衡出发的分析和说教,有时候只是需要重复而已。而不走大众的寻常路,冒犯的是大众默认的价值观取向,这本身就有被孤立的代价

读书的结果带来最重要但不功利的价值是提高智商,是更高级的感知,但是不一定是更高级的快乐,这是很高级的存在状态

哪怕如果可以的话,人也不愿意当猩猩。不是因为神经和认知更高级,或者更聪明可以让你更快乐。而是因为这种存在的维度更丰满,哪怕意味着承受更细腻而具象的痛苦。

这种生活是谁选的?如果我只是因为我周围的人都是这样的生活。我才过这样的生活的话,其实他是没有进行选择的,你的主观能动性是没有发挥出来的。

他们都没有选择,没有想着要承担自己选择的代价,他们只是跟着大家一起走

写在最后

  • 剪辑:阿黠

  • 时间轴:阿黠

  • 策划:和尘

  • 伴奏:only one that really - 萝卜 (原创曲目)

  • logo 设计:商隐

  • 我们的网站:ysyy.typlog.io

  • 公众号:侦知棒

  • 听友群:(微信)zhentanxueyuan233

主播...
如山清
和尘樱桃豆奶糕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