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为了缓解我这拖更严重的单口播客,偷懒想请AI帮忙(用AI完全克隆,而不是修复)。结果2小时物料训练出来的声音克隆给我整不会了,听的五味杂陈,不知怎么描述。

声纹确实是我的。但是歪果人的模型(ElevenLabs)训练出的中国声音,虽然声音对了,音调基本上是方言大会:陕北湖南铁岭口音加上些许广西尾音,一本正经的跑调。这样也就算了,在7分钟15秒的时候居然还出现了灵异事件(不剧透,请大家体验一下)。

效果太神奇了,忍不住放出来请大家欣赏一下。

经此一试,虽然产生了无厘头的效果(也许“AI跑调款”主播或火),但我决定拖更的单口还是继续先鸽着吧。毕竟播客大概率是人类在AI面前的自留地之一了。

文字稿:

海湖庄园协议:天马行空还是颠覆前奏?

广场、海湖庄园、布雷顿森林,听起来都像打卡圣地,也像是一些神奇事情会发生的地方。比如重塑货币体系,或者花式化债,比如强迫债权人将手中的美债置换成超长期债。

过去几个月,面对大量地缘惊奇和关税惊喜,大家上气不接下气,注意力仅够零散关注个别议题。但是空气中还是能隐隐嗅到一丝丝“大的还没来”的焦糊味。

但是“大的”是什么呢?

小李和梅姨几年前的电影《Don't Look Up》的倒数第二场戏,行星落下前餐桌上越来越强的震动——就是这种淡淡的灾难感。因为大家都知道(也许不知道),贸易战是AK-47,金融才是核武器。所以总感觉有焦糊味是正常的。

“大的”似乎也很适合发生在“海湖庄园”这种自带度假风的地方。阳光下沙滩上,风中飘来神秘名字——"海湖庄园协议"(Mar-a-Lago Accord)。

“海湖庄园协议”(Mar-a-Lago Accord)到底是什么?

这应该是除了"关税",过去一个月投资人在电话会议和宏观策略会上被提到最多的词了。宏观分析师开会必提它,客户电话会议必问到它,研究报告开始分析它。但很多人还是搞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

它到底是什么?是个要开的会吗?是协议文本吗?是个即将签署的国际条约吗?

目前还都不是。它只是一个idea,一个战略目标,一个懂王系列愿景。概念来自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Stephen Miran去年11月发布的报告《重组全球贸易体系的用户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

“海湖庄园协议”想要实现什么目标?重塑全球金融秩序。

怎么重塑?降低美元汇率;减轻美国债务负担;提高美国制造业竞争力;重新定义美国与盟友的经贸关系。

或者用产品经理”北极星指标法“拆解一下:

元目标:帝国、MAGA、辉煌时代、昭昭天命

一级子目标:提升美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二级子目标:要实现一级子目标,美元必须贬值。尤其是对美国贸易伙伴的贸易加权美元汇率。

三级子目标:要降低美元汇率,就必须解决美国债务、财政赤字、和利率问题。

四级子目标:具体解决债务、赤字、利率问题的行动计划。首先解决债务大头:防务开支。让盟友多掏钱,美国少花钱。债务少了,赤字降了,利率低了,美元也贬值了。

以前有过类似idea吗?

1985年的广场协议。背景相似:高通胀、高利率和强势美元;日本出口占全球15%,半导体高端制造业威胁美国优势,美国贸易逆差大焦虑。但通胀奇高,联储基准利率曾达20%,强势美元压制制造业。

美国联合英法德日五国,联手干预外汇市场,美元对日元、德国马克大幅贬值。没想到局势一度失控,于是1987年补救《卢浮宫协议》,试图将美元稳定在1美元兑153日元水平。

协议实施后三年:美元对日元贬值51%,对马克贬值42%。日元被迫升值200%,日本为稳汇率被迫维持低利率,埋下泡沫祸根(不过广场协议真是日本衰落的原因吗?根据船桥洋一《管理美元》中的细节复盘:还得配合自己作)。

到现在为止,逻辑似乎比较丝滑。但是魔鬼在拆解:

1. 哪个美元?

说到”美元强弱“,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看美元指数(DXY)。但贸易语境下,真正要盯的是——贸易加权美元。

借湘云名句:”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这美元也不是那美元:“贸易加权美元”是美联储特制的"外贸监测仪",涵盖加拿大、墨西哥、中国等26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权重按实际贸易额分配(加拿大+墨西哥占近三分之一)。

过去40年间,这个指标累计暴涨218%,导致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贵,“竞争力”连影子都看不到。而大家更熟悉的美元指数DXY,实际上是个"华尔街特供版"——六种货币里欧元独占57%权重,更多反映金融市场的美元交易情况。DXY在40年间反而跌了5%——因为美国与欧洲的贸易量还不及和加拿大墨西哥的零头。

美元指数跌≠美元真变弱,真正卡美国制造业脖子的,正是那个闷声涨了200%的“贸易加权美元”。

2. 等一下,为什么美元必须贬值?

就算找对了目标,“贸易加权美元”是凶手,但是汇率对美国真的影响那么大吗?

回顾战后这几十年,只看到发展中国家对汇率升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一个汇率惊悚事件,一夕贬值二三十,国家政权被颠覆。但这种事情是服务业出口大国——美国操心的吗?

服务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尤其是软件、卖专利这些“高端服务业”,汇率涨跌影响并不大,微软的操作系统不会因为美元贵了10%就没人买。

但是,如果美国真想重振制造业,汇率可就是命根子了——这是个价格高度依赖汇率的鱿鱼游戏,贬值10%单子就飞起。

但要让美元贬值发挥作用,前提是:进口商品价格不能跟着涨(国内生产成本涨);通胀不会被推高(联储要加息打压);还得防止追逐高收益和避险大军撤离,别让他们觉得"美元不行了"转投欧元日元甚至人民币。

三个高难度动作。

3. 等一下,懂王不是支持强势美元吗?

懂王常年把"strong dollar"挂在嘴边,放话要收拾那些不用美元结算的国家,威胁加税,敲打金砖国家搞"去美元化"。

既要强势美元固守全球地位,又要弱美元重启制造业,"左右互搏"平衡该怎么把握?

我也不知道。但金融圈老中医们开的方子就三个字:动根基。重组金融体系。

为什么美元一直这么强?因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其实是国债。多年以来,整个世界在“债务循环”下运转——美国进口大量商品,支付美元给贸易伙伴;大家拿到美元后再重新投资回美国国债市场,如此循环。循环旋转门推动美元持续升值。

或者按照Miran在报告中的描述:进口常年远超出口,经常账户逆差;逆差的另一面,就是资本账户的持续净流入。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其他国家不断买入,美元也一直被高估。只要循环一天不破,制造业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

要贬值,只能先把"债务永动机"的油门松开,打破循环。债务、赤字、利率——三个只要能解决一个,其他两个也好办。

赤字降下来,国债规模控制住,让美元自然落价。

但既不能跌太狠,又得让全球相信"美国还得起债",稳住美元信心。

难度较高。但消除美元上行压力的源头是唯一出路——除非“海湖庄园协议”真能彻底重塑美国和盟友的经济安全关系。

4. 如何化债?

这是一个脑洞题,没有标准答案,理论上可以比谁脑洞更大。

比如:美国财政部可发”百年期零息国债“,也就是借钱不用付利息,一百年后才还本金。美国可以和军事盟友签协议,买“世纪债券”换安全保证(没错这主意就是大家的老朋友Zoltan出的)。

具体怎么操作呢?比如,美国可以和日本、韩国、北约国家谈条件:百年零息债了解一下,等我123上链接大家拼一下手速——否则削减驻军,或加关税,或两招一起上。

不排除直接用新债替换掉现有美国国债——相当于让债主们“自愿”把手里快到期的债券,换成一百年后才能拿回本金的白条。

如果这件事真发生了,理论上美国能省下大量利息,财政压力减轻,美元也可能贬值,刺激出口。

但问题在于这招太刺激了,不知大家心脏是否能承受的住。美国国债市场规模29万亿美元,一直是全球最稳定、最安全的投资标的,靠的就是两条:随时能买卖的流动性,和明明白白的法律保障。如果突然强迫盟友接盘“百年债”,以后谁还敢相信美国“借债还钱”的承诺?

更刺激的是,美债是全球金融体系的地基,各国央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的压舱石。如果”美式化债“这么刺激,本质上和赖账没区别,市场现在就可以恐慌了。

白宫真敢冒这个险吗?在懂王领导下,还真不确定。

5. 如果真要搞“海湖庄园协议”,会怎么操作?

既要维持美元国际地位,又要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既要化解债务压力,又要控制社会成本——这么六亲不认的“既要又要还要”, 必须用更六亲不认的步伐来解决。

上一次广场协议,方法是让贸易伙伴扩大内需,多消费、少往美国卖货;和日德联手干预外汇市场,压低美元汇率。

但上次是上次,现如今全球外汇市场一天交易额就有7.5万亿美元,再用同样方法,基本上就是试图拿水枪灭加州山火。且如今各国央行比80年代更独立,利率协调难度更大。

那有什么办法做个美颜?像企业那样美化资产负债表,让巨额国债显得不那么扎眼?“美国主权财富基金”能做到吗?

假设世界上第一个逆差国主权财富基金真的诞生了(主权基金一般是顺差国,比如挪威中东用来“国家理财”用的),美国要把资产“货币化”,按市价重估注入基金,那么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率是黄金和比特币——8100 吨黄金,司法部U盘里2.7 万颗比特币;再加上政府房产、国家公园;再加上自然资源、页岩油资源、矿产权和战略资产转股权——把这些资产重估,放进基金,再证券化,抵押融资,买其他资产(比如 TikTok),再进基金——2008年前的老剧本,立等可取。

这么一顿操作,债务看着似乎就没那么吓人了。

当然,前提是证券化的资产不能太抢手,否则不是又把利率推搞了吗?

安全换购债,化债换安保,布雷顿森林体系3.0——听起来确实刺激,但可行性也确实存疑。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世间万物都被“交易化”的时代,包括国际关系。

主播...
肖小跑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