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1919年,一位在索姆河战役运过尸体、闻过毒气的一战老兵回到了剑桥校园,重新开始了他中断五年的学业。他先是修读历史,又转攻英语文学,而给他上课的人,正是雄心勃勃想在剑桥大学打造现代英语学科的瑞恰慈(I.A. Richards)。
瑞恰慈后来远赴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英文系任教,而这个大龄学生会继续留在剑桥读完博士,并在这里长期任教,监督和指导唐宁学院的年轻人一起阅读伟大的文学作品,以一种有别于剑桥古老学术传统的方式进行“细读”,并敢于在书架上做出判断:看,这才是一流的小说!
他相信,文学批评就意味着“判断”(judgment),意味着“区分”(discrimination),意味着在扫荡式的大量阅读后,从一堆光鲜的书名中挑出“次品”和“极品”。为了做出这种筛选,他不怕冒犯普通大众,也不怕冒犯精英贵族。在不断地“定位”和“比较”之后,他坚信真正伟大的英国小说家只有五位:奥斯丁,爱略特,詹姆斯,康拉德和劳伦斯。
这是一个看似反动透顶的“封神榜”,因为这意味着驱逐了乔伊斯、狄更斯、哈代、伍尔夫,更不用说萨克雷、盖斯凯尔、理查森、斯特恩等等。他的依据,据说是在这五位作家当中发现了英国文学的一个“伟大的传统”,哪怕他们的作品风格千差万别,哪怕五个人中有两位甚至不是英国人!他想雄辩地证明,奥斯丁是第一位伟大的现代小说家,她的四位追随者和她一样,具有强大的生命体验力,对生活抱有一种严肃而强烈的道德感。这五个小说家的伟大,在他看来,不是因为创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或是编织了栩栩如生的故事世界,而是因为这种道德意识——甚至是他们小说形式的诸多创新,也是服务于这种道德意识的阐发、呈现和展演。
他,就是F.R.利维斯(F.R. Leavis)。这本为英国文学勾勒谱系的书,就是赫赫有名的《伟大的传统》(The Great Tradition)。
本期《夜航船》有幸请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学者、播客达人、观鸟爱好者肖一之老师,三位主播一起畅谈了阅读利维斯这本书的复杂感受。在《文学批评的革命者》(Critical Revolutionaries:Five Critics Who Changed the Way We Read)中,伊格尔顿称这位剑桥大学的先贤为“二十世纪最具争议性的批评家”。他与瑞恰慈、燕卜荪、雷蒙·威廉斯等人共同打造了一个“剑桥英语”(Cambridge English)的文学批评大师群体,但又因为咄咄逼人、脾气暴烈的强势性格而树敌无数,一辈子都游离于剑桥学术体制的边缘。
正如节目里主播感慨的那样,《伟大的传统》里既有“硬邦邦”的19世纪阿诺德式圣哲写作的遗风,也有诉诸于批评家个人直觉的拉踩暴论,但对于那些从唐宁学院走出来的剑桥学生来说,利维斯最宝贵的教诲,是告诫他们要在阅读时强调具体性,要热爱具体的小说文字,热爱具体的章节、段落和句词,不要使用模糊抽象的概念。阅读这本书,我们也会深刻感受到利维斯并非清教徒式的“道德家”。他将文学批评与他心中极端重要的文化事业密切联结在一起,让读者在文学阅读中不断操练价值判断,将文学变成公民在具体的生活中形塑自身复杂的道德敏感性的“第三领域”(Third Realm)。
话题成员:
肖一之(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高峰枫(北京大学英文系)
但汉松(南京大学英文系)
嘉宾介绍:
肖一之,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布朗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研究兴趣为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英国文学、比较文学、全球思想史、文学与科学等,曾任“跳岛FM”常驻主播。
阅读书单:
F.R. 利维斯,《伟大的传统》,袁伟译,三联出版社,2024年;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的革命者:五位改变我们阅读方式的批评家》,唐建清译,新行思 &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
David Ellis, Memoirs of a Leavisite: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Cambridge English, Liverpool UP, 2013.
时间轴:
03:28 “20世纪最具争议的英国批评家”的一生
07:45 “剑桥英语”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历史
12:47 利维斯对英语学科史的意义
16:12 利维斯在剑桥大学唐宁学院如何教书育人
18:26 利维斯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具体结论,而是批评论断的"doing"
20:04 作为教育家的利维斯:苏格拉底式教学法
23:10 为什么《伟大的传统》如此难读:三个原因
29:56 利维斯的“英语沙文主义”和“复杂散文”
32:37 利维斯的批评关键词“Life”无法被定义
33:31 读中译本的奇特感受
34:48 维多利亚时代圣哲写作风格的回光返照
37:54 奥斯丁如何照亮作为暗流的传统
42:10 利维斯批评写作中的“直觉主义”
43:52 利维斯如何将狄更斯从“娱乐性作家”,改判为“伟大传统”的一员
45:03 小说形式与道德关怀如何有机结合
46:50 利维斯的“小英格兰人”心态
49:34 利维斯暴戾文风的论战对象与历史语境
54:02 道德寓言vs.生活画卷;利维斯为什么不喜欢“现代主义”
1:00:40 利维斯夫妇的阶级意识:为什么如此讨厌布鲁姆斯伯里团体
1:07:51 用伟大文学抵抗庸俗文化和工业文明的侵蚀
1:09:03 新自由主义如何进入英国高等教育;文学作为“第三领域”的意义
1:11:07 利维斯痛恨的“技术边沁主义”
1:12:22 八卦:肖老师在翻译《丹尼尔·德隆达》
1:13:30 敢于判断,是否意味着思维简单?
1:18:55 利维斯理想的critical enterprise:培养小众的阅读精英
1:23:08 利维斯与斯诺的“两种文化”之争;社会科学取代人文学科
1:26:24 《大西洋月刊》报道:美国精英大学的本科生已经无法读完整本小说
1:28:54 无希望的利维斯主义,堕落的时代,以及微弱的期待
1:31:08 主播拜年
本期剪辑:但汉松
主播...
但汉松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但汉松
5个月前 江苏
11
51:43 抱歉,我的老猫在客厅骂了我几句,声音被录进来了,没法消除了。
RyoSan
5个月前 广东
5
作为一名英语文学的学生,有这样一个专门对口的节目真的很难得。真的非常希望节目能实现把重要的批评著作都梳理一遍的计划,如果能够更加深入和具体一点就更好,多举点例子,分析一下理论家是如何对某个具体的作品展开批评,这样大家能更了解他们具体的思路
最悪世代
5个月前 广西
3
16:47 利维斯让学生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种在当时很有争议的小说,这让我想到在那个年代也很有争议的《尤利西斯》。我在凯文·伯明翰的《最危险的书:为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而战》中也看到书中提过利维斯,在此分享一下利维斯和《尤利西斯》的故事: 内政部认定剑桥大学的年轻讲师F.R.利维斯是这种沉默的最大威胁。利维斯将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到20世纪中叶他催生了一整个学派的学者,他们自称为利维斯学派。当利维斯在1926年夏天走进盖洛威和波特书店并要求为他新开的课程“文学批评的现代问题”订购一本《尤利西斯》时,他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博士,他想把这本书放在大学图书馆以供学生参考。利维斯确定这家书店一定可以从巴黎获得《尤利西斯》,而波特(Porter)并不这样想。当利维斯离开时,店主联系了国务大臣询问内政部是否允许《尤利西斯》进入本国。 5天后,来自剑桥的一个警察造访了波特,要求他提供预订《尤利西斯》的人的名字。警察局局长皮尔森(Pearson)汇报了利维斯的名字,并询问内务部如何处理,政务次长声称这本书不适合“本科学生”,并建议内政部“采取积极措施避免讲座举行”。 他将此事传达给助理政务次官哈里斯,哈里斯还记得几年前调查《尤利西斯》的事情。哈里斯在卷宗中写道:“这是一个奇异的命题”,“这个剑桥的讲师建议让这本书成为本科生男女混合班的教材,他一定是一个危险的怪人”。为保险起见,内政部再次征求了总检察长的意见,阿奇博尔德爵士表示同意:“如果这本书的最后40页可以被称为‘文学’的话,那么布罗德莫(即布罗德莫精神病犯人医院)的空地里每天都有许多文学被丢进了垃圾堆。”一名教授真的会准备开设有关《尤利西斯》的课程吗?阿奇博尔德爵士写道,当然不会,可怜的书商已成一场骗局的受害者。他告诉剑桥的警察局局长,禁令绝不能被解除,而且,必须停止所有关于乔伊斯的课程。阿奇博尔德爵士要求剑桥警方对“伊曼纽尔学院的利维斯博士其人其事”进行调查,并将结果反馈给内政部。 几天后,剑桥大学副校长将利维斯叫进他的办公室。在唐宁学院主会客厅,西沃德副校长坐在办公桌前,递给利维斯好几页打字稿。这个文件是对乔伊斯著作的评估以及利维斯自己的信息,内政部清楚地知道弗兰克·雷蒙德·利维斯博士的住址以及他在学院所住房间的细节。其中也包括了犯罪证据:“文学批评的现代问题”课程目录的复印件,标明该课程“向男女生皆开放”的通知,以及书店老板代他进口《尤利西斯》的订书单。剑桥警察一直在监视利维斯,并且他们发现他购买《尤利西斯》的请求完全不是骗局。 …… 利维斯告诉副校长,他认为只要学生有意愿,那么他们就有阅读的自由。如果检察长认为他正在大义凛然地保护剑桥女子学院的纯洁,那么他就错了。利维斯说:“我恰好知道在格顿和纽纳姆学院都有几本《尤利西斯》在流通。”而利维斯实际上在为文学与道德服务,他想消除大学生中“秘密参加邪教的荣光”,“因为已经成立了一个邪教”。利维斯之后坚持认为,任何一个愿意联系地下书商的人都可以买到《尤利西斯》。“我很高兴你没有这样做,”副校长说,这比利维斯预料的更不妙,“信件会被拦截。” 利维斯离开后,副校长向检察长保证剑桥不会有人教授《尤利西斯》。为了以防万一,西沃德问了几个关于利维斯博士的问题,谣言传到了英语教师群体中。尽管F.R.利维斯日后令人敬重,可他坚称,谣言从未消散过。几十年后,剑桥的新教师们会问及关于利维斯教授“不利”的传闻,他们会得到同样的答案:“我们不喜欢他给大学生推荐的书单。”
最悪世代
5个月前 广西
1
03:27 我们已经看到,燕卜荪是个根深蒂固的拒绝墨守成规的人,利维斯也是如此。事实上,他无疑是20世纪最具争议的英国批评家,虽受到一群忠实追随者的崇敬,却遭到许多学术同行的责难。然而,尽管燕卜荪特立独行,但他很容易进入都市文坛,而利维斯却固执地拒绝这么做。燕卜荪与其说是颠覆分子,不如说是个怪人,他不像利维斯那样攻击文学经典或社会文化体制。部分是出于自己的选择,部分是由于他挑起的敌意,利维斯某种程度上是个局外人,而燕卜荪不是。他是偏见和歧视的受害者,也是令人厌恶和嘲笑的对象,但某种程度上,他的同行批评家却并非如此。这两人都曾在学术界处于边缘地位好几年:正如我们所知,燕卜荪在东亚教书,远离牛津、剑桥和伦敦的文人圈子,而利维斯早期的大部分职业生涯则是在剑桥做兼职、外聘教师,没有正式身份。他五十岁时才获得了大学的正式任命,后来成为学院的研究员,在退休前三年才被任命为英语系的高级讲师。之后,他成为约克大学的客座教授;但他寻求的是剑桥大学的认可,同时他一直在谴责剑桥大学所代表的东西。 尽管他坚持认为所有严肃的学术工作都发生在学术界的边缘地带,但利维斯本人对置身于这一边缘地带并不完全满意。他的伴侣、最亲密的合作者奎妮·多萝西·利维斯(Queenie Dorothy Leavis)从未被授予任何正式的学术地位:她曾被拒绝获得大学研究基金,后来又被拒绝担任大学讲师。然而,利维斯夫妇习惯谴责针对他们的所谓阴谋(有些可能是真的),或者对他们的同事进行攻击,这对他们自己并没有多大好处。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人们可以称之为卢梭情结(Rousseau complex):偏执狂恰好受到了真正的迫害。(卢梭的问题更复杂,他是一个经常患病的疑病症患者。)与利维斯不同的是,燕卜荪晚年担任教授,在文学界备受尊敬,而利维斯则继续既受人咒骂又受人钦佩。就正式的公众认可而言,很难想象弗兰克·雷蒙德·利维斯爵士(Sir Frank Raymond Leavis)会是什么样子,尽管他去世前不久出人意料地接受了荣誉勋爵封号(Companion of Honour),这是英国公民的最高荣誉。 ——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的革命者》
最悪世代
5个月前 广西
1
1:27:30 2024年牛津词典的年度词汇:Brain Rot(我看到更多的是翻译成“脑腐”),最早出自梭罗的《瓦尔登湖》(孙致礼 译本): 为什么总要把我们的认知降低到最愚钝的地步,并且将之美其名为共识呢?人最普通的感识是睡眠时的感识,是以打鼾表达出来的。有时,我们常把智力超常的人与智力欠缺的人混为一谈,因为我们只能赏识他们三分之一的才智。有的人哪天起早了,就会对朝霞吹毛求疵。“他们佯称,”我听说,“迦比尔的诗有四种不同的含义:幻觉、精神、智力和《吠陀经》的通俗教义。”但是,在这天地间,如果一个人的作品可以做出不止一种解释,那就势必给责难留下把柄。英国既然在努力防治土豆腐烂,难道就没有人致力于防治脑腐这种流行更广、更为致命的病症吗?
最悪世代
5个月前 广西
0
10:07 哈哈哈😂
最悪世代
5个月前 广西
0
16:59 🙂利维斯不仅是爱具体的作家,还爱具体的作品,还爱具体的段落(哪怕是不喜欢的作家也是读完其全部作品才表达负面的态度)
最悪世代
5个月前 广西
0
17:26 ✍👀利维斯的一位学生在回忆时说受益最多的是要强调具体性,在文学批评的时候尽可能多地举例,不要使用模糊、抽象的词语
最悪世代
5个月前 广西
0
19:59 利维斯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法还真好😃
最悪世代
5个月前 广西
0
26:02 看来我以后没法从头到尾读《伟大的传统》了,我只能熟悉里面一个作家的作品之后再看相关的一章,隔段时间之后再这样看另一章……
最悪世代
5个月前 广西
0
29:49 ✍🤔利维斯的“英语沙文主义”(“捧一踩一”:捧英语 踩法语)
最悪世代
5个月前 广西
0
33:02 当被要求用更概念化的术语来阐述他对生活的定义时,利维斯拒绝这样做。这是因为给生活下定义就等于把它杀死,这样就会弄巧成拙。利维斯和尼采都认为,生活是定义的敌人。所以我们似乎又回到了直觉上。也许我们从骨子里就能感觉到什么对生活有益,什么对生活无益。但直觉主义是一种教条主义。这是无可争辩的。你要么感觉到了,要么没有。有人可能会碰巧觉得所有亚美尼亚人生来就有从国家揩油的欲望,就是这么回事。此外,这种直觉主义实际上只适用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就像(我们稍后会看到)聚集在利维斯周围的那种人。如果我们有很多相同的情况,我们就不需要争论什么才算生活得好(传统的道德问题),因此我们一开始就倾向于认同。诚然,直觉在抽象思维中起一定的作用,就像哲学家们将一个命题看作是反直觉的。但仅仅依靠直觉是鲁莽的。与此同时,有人可能会说,虽然利维斯没有说明他所谓的生活是什么意思,但他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生活,而这种展示就是他批评的全部要点。他对文学文本的许多描述都非常善于将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巧妙的细节、激情的强度、灵巧的反讽和生动的描绘等方面。他的原则在批评实践中得到了具体实现。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的革命者:五位改变我们阅读方式的批评家》
最悪世代
5个月前 广西
0
35:46 事实上,简·奥斯丁乃是英国小说伟大传统的奠基人,这里的“伟大传统”指的是英国小说的伟大之处构成其特征属性的那个传统。 ——利维斯《伟大的传统》
最悪世代
5个月前 广西
0
42:57 那么,小说就是伟大的“生命之书”。在《伟大的传统》中,查尔斯·狄更斯只有一部作品符合这一标准:怪诞讽刺的《艰难时世》(Hard Times)。这部分原因是它篇幅不长,可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像作者的其他作品那样“包罗万象”,部分原因是,它是狄更斯唯一一部明确地关于“生命”的小说,将机械的功利主义信条与马戏团自发的活力进行了对比。利维斯说“生命的惊人和不可抗拒的丰富性是这本书无处不在的特点”(GT, p.257),而其中一个马戏团演员茜茜·朱佩(Sissy Jupe),她是劳伦斯式女主人公的原型,代表了“从深层本能和情感泉源中自由而丰富的生命”(GT, p.254)。不清楚小丑和空中飞人将如何改变无情的工业资本主义,这提供了这本书的社会背景。他们可能会提供一种无政府主义的替代方案,但那是另一回事。在葛擂梗(Gradgrind)身上,功利主义被简化为冷酷无情的数字运算,这忽视了功利主义对维多利亚社会的一些开明改革起了作用的事实。利维斯注意到了小说的一些缺陷——例如,它对工会运动的尖刻讽刺,工会运动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更像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力量,而不是驯狮者。他还注意到这部作品用一种伤感的态度对待它的糊涂的、汤姆叔叔式的工人阶级主人公史蒂芬·布拉克普尔(Stephen Blackpool)。然而,这些缺陷最终被抛诸脑后。我们被告知,“就狄更斯的轻松和广度而言,除了莎士比亚,肯定没有更伟大的英语大师了”(GT, p.272),就此而言,他的小说中只有一本能从文学史的垃圾堆中拯救出来,这就很奇怪了。 然而,这种特别的尴尬后来得到了弥补。在《伟大的传统》中,狄更斯被认为不过是一个了不起的艺人,后来,在与奎妮·利维斯(Queenie Leavis)合著的一部长篇研究《小说家狄更斯》(Dickens the Novelist)中,狄更斯又重新得到了认可。我们现在知道,他是“最伟大的创造性作家之一”(DN,p.ix),而把他贬为艺人是完全错误的。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没有人承认这正是利维斯本人二十年前所做的。界线已经改变了,但如果要保持一种绝对可靠的权威,就必须悄悄地压制这种大转变(volte face)。正如梵蒂冈官员所说的,天主教会可能推翻对避孕的禁令,这意味着教会将从一种确定状态转向另一种确定状态。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的革命者:五位改变我们阅读方式的批评家》
最悪世代
5个月前 广西
0
50:47 看来利维斯还挺保守的🤔
最悪世代
5个月前 广西
0
59:17 很难不怨恨福楼拜,因为他把小说的行文风格化了——因为他第一次把风格变成了写小说的一个问题。福楼拜以后,风格总是揽镜而照,自知自量,困兽犹斗。福楼拜把风格变成了宗教,而与此同时,欧内斯特·勒南把宗教变成了一种文学风格、一种诗。福楼拜本人欣赏拉伯雷、塞万提斯和莫里哀,似乎他们是仅凭本能的野兽:“他们伟大……因为他们没有技巧。”这些作家“达成了他们想要的效果,而毫不关心那个大写的艺术”,福楼拜在1853年给路易莎·柯莱的信里写道。但福楼拜无法像那些作家一样自由:“要达成风格唯有通过呕心沥血的劳作,狂热而虔诚的死磕。”他顾虑重重画地为牢,也把他的后继者们囚禁在重重顾虑中。大写的现代小说,它全部涓细的自由,便滥觞于他。  ——詹姆斯·伍德《臧否福楼拜》
最悪世代
5个月前 广西
0
1:28:16 ✍👀利维斯的学生的回忆录最后一页的一段话: “我确实在剑桥英语的衰落和垮台中扮演了一些非常次要的角色,为什么呢?因为我在很多的场合没有办法像我的老师期待的那样去有力的支持利维斯主义的原则,因为我也的确地感到要想坚持他的那种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了一项毫无希望的任务,也许它确实毫无希望。但是如果在现在有一种比利维斯所倡导的更好的英语教学的方法,或者有一种比他所倡导的方法更加有保障的态度能够让我们防止出现现在这个时代所大家看到的这种阅读能力的退化或者是普遍的这种庸俗化,我们生活的这种碎片化,那么我还没有发现它。”
Julio胡立奥
4个月前 上海
0
老师,设立一个听众群吧
Julio胡立奥
3个月前 上海
0
高老师、但老师,这个播客是我最喜欢的播客,不仅给人知识的滋养,也给人心灵的慰藉。谢谢!
polvere
3个月前 北京
0
1:10:47 这里对阅读伦理的强调跟列维纳斯有点像🤔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