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对于单纯的文学爱好者而言,有必要读文学史吗?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引驰的答案是:读肯定比不读更好,文学史就好比“导游图”,可以告诉我们哪些景点是必须看的。
但这个问题或许有点“明知故问”,一个真正的文学爱好者,怎么可能不读文学史呢?
作为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学者,陈引驰教授已经在复旦校园里讲了三十年“中国古代文学史”,尽管刘大杰教授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章培恒、骆玉明教授的《中国文学史》等著作珠玉在前,但复旦校园学风自由,后来者尽可以推陈出新。

陈引驰教授坦言:尽管文学史对中文系来说是很重要的大课,但因为同学们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课时被不断压缩,于是只能割爱,尽可能在课上做到提纲挈领。也正是这种“紧迫感”,促成陈版“中国古代文学史”更加凝练,牵一发动全身。去年底,三十年的讲稿和课堂实录汇集成一本四十万字的《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读其文字可以想见课堂上旁征博引的豪迈、浮想联翩的优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或许正是读“讲录”体文学史的魅力所在。
- 本期嘉宾

陈引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2012-2020),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学理论、道家思想与文学、中古佛教文学、近现代学术思想、海外汉学等。著有《文学传统与中古道家佛教》《中古文学与佛教》《庄子文艺观研究》《庄子讲义》《〈庄子〉通识》《〈文苑英华〉与近世诗文思潮》等。
- 收听指南
02:04“今年是我在复旦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三十年整”
13:07口语文学传统和书面文学传统
24:46中国文学史上的三个轴心时代
39:40古诗十九首VS建安诗人:类型化情感和个人化情感
46:07南方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52:54佛教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02:33如果能够穿越,会选择回到哪个轴心时代?
1:07:16“我为什么喜欢陶渊明、白居易、苏轼”
1:16:40 文学史对我们的意义
- 推荐阅读
陈引驰 著 《文学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

- 媒体链接
小红书/江染之
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