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王小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起床点一份早餐外卖,打开软件叫车或是扫上一辆共享单车,到单位打开电脑浏览飞书或钉钉。这就是现代打工人的一个典型早晨。看似拥有了更多丰富便捷的选择,但构筑起生活的日常似乎也在被工具和技术侵蚀,甚至消失。
王小伟的研究方向是科技哲学,思考现代科技与道德伦理之间的关系。同时,他也关心技术对具体生活的改变:为什么通勤让人疲惫?为什么外卖难以下咽?为什么原本被称之为家的住房成了商品?
日常的消失是一种复杂语境的产物,个体在强大的时代洪流中也存在软弱性,但也许“夺回日常”能成为现代生活里人生意义得以展开的新锚点。而在回归简单又扎实的生活之后,我们也需要去到细微之处,重新审视人与技术的关系。
【时间轴】
01:02 技术的日常审查:把通勤、外卖、手机作为对象
03:17 通勤:一种无意义的损耗
06:20 通勤是因为我们的城市已经完全被消费化、商品化了。
09:26 消费把有血有肉的人推到了城市的边缘
12:00 外卖:难吃,却不得不吃
17:18 年轻人讨厌家庭聚餐,这没问题。但要警惕滑入新自由主义的陷阱
21:29 手机:蚕食一切身体性体验
24:35 手机和资本一起创造了很多虚假的欲望
25:57 夺回日常的各种实践
——26:22 通勤路上,把城市看作一座雨林
——27:07 回到食物本身
——27:42为生活找到锚点
28:35 不让技术垄断我们的生命体验,不要把技术的便利看成是生命存在的全部内容。
📖王小伟老师的新书《日常的深处》已在一席商店上架,欢迎阅读。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对日常技术的观察
添加微信yixixiaobian加入听友群。
主播...

一席YiXi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DN88
1年前
江苏
3
简单概括就是干点活吧,你会快乐一点
糯糯的很好吃
1年前
广东
3
讲得很好啊,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diss的。保持如鲠在喉的状态😄👍

Picoo
1年前
英国
4
23:33 不知道演讲者参观过欧洲一些博物馆没有?很多博物馆都展示了几百年前普通家庭住房的样子,房子的取暖就是靠演讲者喜欢的壁炉。但是这些房子的条件之差,我相信没几个现代人愿意住在里面。我很难理解,“不方便”反而是更加优越的吗?

秋天的木木
1年前
云南
4
11:47 讲得真好啊

HD1004234y
1年前
河北
5
这种不适感先出现在身上被感知到,再一路从韩炳哲到海德格尔的观念里印证,更能体察到这种现代性的巨大改变。若没有这种感受发生,单纯的要人去反思,大家就不太认可。但哲学不负责感性的调动,它鼓励和要求人反思,在实然面前思考应然,从自在到自为。
乌飞
1年前
浙江
6
那些美好的都应该是我该拥有的,但那些背后的操劳都应该与我无关——找到症结了。

丹波黑豆茶
1年前
日本
6
05:45 太懂了。。当初离开东京又离开北京很大原因就是通勤占用了太多时间精力,现在在家办公为主、去公司的话路程20分钟左右,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Crystal_hhh
1年前
江苏
7
人被自己发明出来的东西整不痛快。
aska_xFbV
1年前
北京
7
拿外卖讨论有点勉强,外卖能吃到的种类反而更丰富吧,自己做反而单调,会的就那几种

姜太公烤鱼
1年前
北京
7
说得真好:我需要他们(孩子),胜过他们需要我。在我为孩子操劳的过程中,我建立了爱欲,关注他者超过关注自己,我克服了自恋,让我没有那么焦虑。

陈导儿
1年前
中国香港
9
说到通勤,看见北京为典型的北方城市巨大的马路和立交桥,除了令人不安绝望的旷野,我实在难以想象别的。

09890
1年前
海南
9
外卖很多很用心高品质的啊 到底在说些什么?
HD732869z
1年前
北京
13
28:59 完全抵御现代技术是愚蠢的,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让技术即在我们的生活里,又在我们的生命之外

潔蘋
1年前
上海
16
18:05 男性传统上是不做的人 (我记得80-90年 我祖母 春节做个汤圆 要准备一周 捡芝麻 椿芝麻 臼糖 熬猪油 配米粉和糯米粉 这还是在上海)春节要准备大量的食物,非常非常忙碌。这种记忆里的温暖,可能只有男性有。我记得有了龙凤汤圆,我就劝祖母别自己做汤圆了,虽然好吃但太累了。我觉得之所以祖母会有这样的传统完全是因为100年前(我祖母今年应该100岁)她在宁波乡间家里还能有家政人员时的旧习。其实这些所谓的现代给人带来的如鲠在喉,无非是拿今天社会基层的人带入古代中上层阶级的人。今天也有家里请2-3位家政人员,出行私家车,在要求下属996的同时严格控制自己工作与休息日程的人的。大家有看过古宅老友记吗?里面Mary生前过的就是所谓的打一天柴回家,妻子制衣,一家相聚的日子。天啊?有任何人真的倾羡Mary的生活状态吗?我们其实可以做的是,选几天中午自带一个苹果一块全麦面包;通勤的时候利用时间干点自己喜欢的事(买个好点的耳机听音乐剧之类)。科技的好处是虽然我们无法阶级跃升但至少可以利用科技。当然这是科技的一种鸦片一般的性质。但言者口语中的那种所谓的幸福,是眼中的幸福(在别人眼中的,绝非实际经历者的幸福)。真正的脱离科技的幸福,是乔布斯那种创造了iPhone apple PC但是 却限制电子产品使用 在山间大别墅里享受自然、阅读… 的幸福。但千万不要以为基层可以单纯地去学限制电子产品,回归自然就可以幸福。这时候基层应该想到的是终南山里挨饿两个月不知所措的青年和Mary。

早安莉莉安
1年前
山东
16
生活已经够难了,就别无病呻吟了!有问题的不是手机也不是外卖,而是自己的选择,不能一边享受生活的便利又一边想要住在桃花源里,那个点着炉子的温暖家庭没有他们的烦恼吗?这难道不是披着科学的外衣在贩卖另一种焦虑吗?

se846
1年前
浙江
22
演讲很有价值,评论区也很有意思。有的人会觉得这是提供了抽象思考的角度,有的人会将其简化为对现实的无病呻吟,我觉得是很可惜的。

老余123
1年前
上海
22
讲的很差,看得出来基本就是选了一些工作者的日常生活环节然后开始找哲学家讲过的观念去硬凑硬批判,然后用西方一大家子的节日聚餐举例企图论证点外卖多惨,用自己孩子的童言稚语举例来论证现代人异化严重(???)然后估计也是知道没啥说服力和感染力,很喜欢自轻自贱还带上听众(我挤地铁就是蝼蚁,大家也是,吃外卖就是不把自己当人,大家也是)

福涂涂
1年前
广东
35
标题扎我心
羊肉丸子咩
1年前
江西
44
就是在一个太精密协作的集体里 个人的价值越来越低下 确实让人非常沮丧
丁丽琼
1年前
甘肃
58
所以通勤我都听播客,时间久了,爱上通勤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