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65分钟
播放:
7,339
发布:
9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这期节目试图颠覆你对“体检”这件事的看法。


如果你每年拿着单位安排的体检套餐,按性别选择项目,查完就把报告束之高阁,现在是时候重新了解一下体检了。


有些问题适合通过体检发现,有些不适合,其中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查了不该查的项目可能有害?到底怎么才能知道自己该查什么?


听完这期节目,希望你至少记住两件事:第一,体检应该是医疗行为,不是消费行为;第二,与其关注体检时要查什么,不如关注自己的健康风险。


🎁感谢可友健康为果壳时间的听友提供了体检方案定制和体检报告解读各3份,我们会在小宇宙评论区挑选发表精彩留言的朋友送出,11月20日前留言有效🎁


🌰本期人物🌰


嘉宾:郝希纯,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可友健康创始人。


主播:明月,果壳主编


🌰时间轴🌰


Part1 体检适合发现什么,不适合发现什么


02:44 体检不必发现什么:第一,早发现晚发现没什么差别的;第二,没意义的异常;第三,有症状时再处理不迟的


04:49 体检的目的是什么?让人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06:21 到底什么病适合通过体检发现?能够早发现早治疗,且早发现早治疗能减少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07:31 韩国为什么终止了甲状腺癌全民筛查计划


09:03 查了不适合查的项目,可能有害


12:47 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不够(可能呈现阳性但没得病),敏感性也不够(可能得了病但呈现阴性),不推荐


15:59 港大深圳医院案例:筛查CA199肿瘤标志物,患者最终在非必要的手术后死亡


17:50 值得通过体检发现的疾病:4个肿瘤+慢性病


19:57 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分别怎么查


24:41 插播:循证医学,基于证据的医学


Part2 中国式体检,怎么将医疗行为变成了消费行为?


27:38 美国和新加坡的体检都很简单,但必须有医生参与,无医生无体检


31:42 中国的体检,怎么变成了消费行为?


34:02 体检机构把对自己的要求降低成了“做检查的”,但检查前和检查后才更重要


35:32 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家庭医生,都是干嘛的


38:22 大家在如何选择体检套餐:看名字?看项目数量?看价格?看服务?都不妥


Part3 如何获得适合自己的体检方案


41:41 与其关注体检要查什么,不如关注自己的健康风险


43:29 分析健康风险时涉及的要素:年龄性别等基本因素,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过往体检结果


45:30 好消息:有的大医院是有“全科”这个科的,挂号有望一站式解决


48:09 拿到报告之后,要关注异常指标,也不能忽视正常指标


52:11 所有医学决策都是基于风险和获益的,衡量风险获益的三种情形


55:37 想要多花钱解决焦虑,也不是不行


58:15 案例分享1:未及时发现的肺癌


59:16 案例分享2:乙肝人群需定期检查,降低肝硬化、肝癌风险


01:00:45 案例分享3:糖尿病患者的血脂需要控制更严格


01:02:22 更好的体检应该是什么样


本期嘉宾:郝希纯


主播:明月


后期: 尔尼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新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生猛的鸭桑
9个月前 北京
24
不完全小总结来了 普通人(无高危因素)可以做的肿瘤类检查有: 肺癌——做CT检查。 符合人群:吸烟者,每天一包+持续20年(或大于两个变量相乘的总量)。 结直肠癌(也叫大肠癌)——肠镜。 符合人群:45岁以上,有家族病史者年龄提前。 (女性)乳腺癌——钼靶检查。 (女性)宫颈癌——单独HPV或者HPV联合TCT的检查。 符合人群:21岁以上。 慢性疾病类: 血压,血脂,血糖。 慢性肾病(尿常规可测)。 眼科。
大力强
9个月前 云南
11
必要四类肿瘤检查: 1.乳腺癌:钼靶检查(我国需普及)。45周岁以上。 2. 宫颈癌:单独HPV检查,HPV联合TCT检查。 21周岁。 3.肺癌:CT检查(胸片无效)。 45/50周岁。吸烟,累积20包*年(每天一包持续20年,或同等乘数量)。 4.结直肠癌/大肠癌:肠镜。 45周岁,家族病史者,参考发病年龄提前10年。 5.其他:高危人群/家族病史对应肿瘤检查。(以上四类适应于所有人) 【原则】早筛查早介入,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可以延长健康寿命。 一些不必要的检查: 1.很多检查手段(高辐射致癌),检查结果对早期介入无益, 2.很多介入手段(治疗,手术)提升健康风险, 3.心理健康方面危害(恐慌无助)等。
清瘦似梅
9个月前 山东
8
听到对甲状腺癌的重新认识这里,不由得想到之前所谓宫颈糜烂,过去都当妇科病治来治去,现在的医学已经认为是正常现象取消了这个病名。
无聊的猪
9个月前 江苏
4
这期的信息太密集了,得听几遍才行
叮铃铃71
9个月前 浙江
3
哈哈,一看标题就猜到嘉宾是郝医生。
元气少女Eileen
9个月前 河南
3
关注郝医生的公众账号有一段时间了,看了很多郝医生的科普,都很赞👍。循证医学现在公立医院还没能完全做到,节目里郝老师这一点说的很对,现在人群的体检项目都是靠自己摸索的,我的很多的科普知识都是靠一些循证的医学账号自己关注学习的,比如可友健康,卓正,怡禾,平时的学习然后一知半解的去解读,如果有需要再去找医生看,毕竟自己也不是医学专业,哪怕平时看的再多,有时候一些数据异常,没法判断自己心里也没谱,还要去医院看,希望循证医学能越来越走到人群里面。
明月odette
9个月前 北京
3
这期的福利厉害了,我们会挑选发表精彩留言的朋友,送出可友健康提供的体检方案定制和体检报告解读各3份,11月20日前留言有效。欢迎交流对体检的问题和以往体检里发生的故事~
哄哄_QTez
9个月前 广东
2
44:41 这段有杂音
在云端的
9个月前 浙江
2
跟我的认知是一样的~
柚纪217
6个月前 河南
2
干货满满啊!郝医生真棒啊,感谢普及👍👍👍
yesorno1
9个月前 广东
2
现在磨玻璃肺结节手术现量增得非常凶猛,大部分都不是传统吸烟的肺癌人群,而是中青年女性偏多的肺腺癌早期类。这也是CT体检结果,但这个手术量多到直觉上都觉得趋势很不正常了。一些专业人员也承认现在肺腺早癌诊量很混乱,是否过度治疗也无研究的模型给与支持。说是肺腺早癌切了即治愈,但并没有数据来描述一直随访不切的话,是否也如这期节目里讲的甲状腺乳头癌一样,其实也可能一辈子都没影响健康。
小李同学_ApQ8
8个月前 北京
1
51:19 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竟然不需要每年都做啊,以为每年都要检查
当代知名熬夜藝術家
8个月前 山东
1
太喜欢这期节目了
LEFT1018
7个月前 北京
1
53:12 也推荐一本书,过度诊断。也提到了过度检查引起的过度治疗和医疗成本的无效投入,也对病人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
klay陈
9个月前 上海
1
有木有文章?想推荐给父母看看
iz105
9个月前 四川
1
说到甲癌深有体会,我是20年12月体检发现了6㎜的结节,接着穿刺和基因检测,最后手术切除右侧甲状腺及峡部,术后会在脖子伤口插个管子导流,每喝一口水就痛,3天后拔管,那天痛的要死,从下午5 6点痛到当天晚上12点过,当时恨不得死掉,现在每天早上醒来就吃优甲乐,隔半年查一次血液指标。后来我同事有几位检查出甲癌的,两个做了手术,一个吃中药保守治疗,希望更多人听到这期节目。
危险又迷人的反派娅
9个月前 江苏
1
听后好收益啊,解决了我不少焦虑的问题点,现在不纠结了,放平心态。最近刚体检,却因为单子上的专业术语,搜查信息都得不到明确的答案和解惑!
-二师兄-
8个月前 上海
1
你好,感谢节目提供的信息和思路,我自己已经有7、8年没有做体检,加上这两年不时有些大毛小病(一年多病历卡看掉30来页),所以决定尝试一下全科看症。 实践后,也来分享一下遇到的难点(仅为个人经验): 1.首先国内医保(至少医生是这样表示的)不允许一次开好些检测项目(不知道嘉宾老师是否知道这个标准线在哪里?),即使按上述我这种确实对身体情况不明了,各种毛病不断,不知道从何查起的情况,想一次用全科代替商业体检,做一个相对全面检查也是无法实现的。 2.比较好的医院的人流都很多,而且不是在专门体检楼的话,要在好几座建筑里穿梭和排队。我这次的项目大概不到一个普通常规体检的3/4。而仅仅是这些项目就耗费了3个小时整。 3.个人体验下来,目前国内公立医院的全科其实还是只适合那类对自己的状态有相当了解的人士,感觉医院本身更多是将这个科室作为分流看诊的途径。而对间隔一定时间后需要了解自己身体情况的普通人而言,一时还是无法替代传统“体检”。 当然希望主播所说的前景成真,但是在对各领域资金并不乐观的未来猜测下,只能说一句很遗憾。
乖_ziui
7个月前 广东
1
22:21 请问乳腺癌用CT能查清楚吗?
耶社爹地
8个月前 北京
1
今天去三甲医院全科,医生拒绝了我体检的要求,说医保不能报销体检费用。她也不能给我开检查单,推荐我去医院的体检中心。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